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地方志与区域地理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唐文雅编纂地方志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已有悠久的历史;区域地理源于先民对生活环境的认识,是地理学的鼻祖。地方志与区域地理在发端上有着难分难解的关系;在内容上、方法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也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探讨以上...  相似文献   

2.
略论地方志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志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文化载体,有着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价值。它在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科学、园林建筑、风土人情、人文逸事等方面和旅游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就地方志的优势和丰富的地方文化遗产,尝试探索把旅游资源与地方志资源充分结合起来,使地方志资源价值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方志与文学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与地方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试从地方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中国作家、诗人对地方志的杰出贡献两个方面,对地方志与文学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地方志对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 文史不分家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传统,在历代作家、诗人中染指历史和方志的人很多,从司马迁到郭沫若,一些著名的作家、诗人即是文学大家,又是历史、地方志学的大家。他们研究历史促进了文学创作,从事文学创作也促进了对历史的研究,往往在这两个领  相似文献   

4.
李娜 《宁夏史志》2006,(1):32-33,43
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春秋,兴于两汉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宋元,盛行于明清,由近代一直沿续至今。方志文献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它体例完备,内容丰富,蕴含着祖国各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学科领域的资料,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志书看作是资治致用之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编纂工作,自8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的地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从文学地理的角度阐明了中国文学的地区差异与地域特色,分析了文学与地理之间的多层次关系及环境作用机理,并对文学与地理结合的"环境文学"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中国文学在地理分布上有着南北之分、东西之异、地域之别。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学及其地域差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文学作品创作内容和作者创作灵感的诱发的影响,对文学作品风格与地域特色差异的影响,对文学流派及其地域文学人才的形成以及文学中心分布的影响。认为,地理环境作为生活条件塑造着作家的文化心理素质与审美情趣,间接影响文学作品风格是环境影响文学的主要机理。文学艺术与地理、环境、生态等科学结合,是21世纪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6.
胡文华  钟文荣 《福建史志》2022,(3):29-33+72
地方志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乾隆《闽清县志》是闽清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地方志,该志保存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信息,为研究闽清县的经济发展、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提供了许多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7.
地方志与档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都源于历史文化,都是对历史与现状的记录。档案是一种广泛、丰富、珍贵的历史资料,它是编史修志中不可缺少的,是地方志编纂的基础,同时地方志(书)也丰富档案馆藏,对归档立卷、充分快捷利用档案史料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方志是以行政区划为范围,记载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现状与历史的综合性、资料性著述。所含一定的历史、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调查研究,无疑是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我国对于地方志的编纂独具传统,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普及之广,在世界上可以说无与伦比,是我国一份优秀的文化遗产。但过去  相似文献   

9.
一、旧志整理及其开发利用的现实意义 中国旧方志十分丰富.是综合记载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自然等历史状况的百科全书和“一方之全史”。在中国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地方志在史部各分类中数量最多。据《中国地方志综录》可知,  相似文献   

10.
编纂地方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传统,从私纂到官修。从地理(书)到史志,已有千余年历史。由于它的基本功用是“资政”与“教化”,所以它能与社会发展同步。而且“与时俱进”。社会制度的更迭影响着修志,改变着志书的形式和内容,并推进它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11.
<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重大命题,包含丰富的内容,有着多方面的任务。其中一个着力点,是重视和加强学科建设。"[1]为了摆脱当前地方志的话语权在日益繁荣发展的社会文化体系中日渐式微的困境,给予地方志一个合适的学科定位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以为,建构中国方志学学科体系、学术体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建设中,地方志是一项重要内容。山东省潍坊市对地方志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挖掘、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地方志书作为文化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地发掘、传承与丰富,必将能够建造起自己未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文化大厦。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记载某一区域在一段时期内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沿革等方面的著作,它源于两汉的地记,经历了隋唐的图经、南宋的定型地方志,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在地方志几千年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时代性,即地方志能够比较及时准确地记录某一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从地方志演变的角度,也可以说是某一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14.
栾博 《沧桑》2008,(6):250-251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内容丰富、数量众多的历史文献典籍。在这些类型多样的历史文献典籍中,地方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地方志起源、萌芽、确立、繁荣和鼎盛的发展过程以及地方志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6个方面谈了地方志与族群认同的关系:构成族群的基本要素蕴涵在地方志内容中;族群认同是包括对地方志所蕴涵的特定文化的认同;地方志蕴涵的内容是相应族群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征;对族群的认同与地方志寻求根脉的文化心理是一致的;地方志对族群迁徙、交往和融合的意义;地方志工作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氏朝鲜编修的内容最为丰富、门类最为齐全的《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是在中国地方志书《方舆胜览》和《大明一统志》的影响下产生的地理志。其在篇目设置、志书结构、编纂方法等方面,都仿照了中国方志学家的做法,却少有创新和改进,体现出中国与朝鲜半岛古代文化交流中一脉传承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一部有关地方志的专题文献记录片《方志中国》在电视和网络上广为流传。该片以中国方志文化发展脉络为主线,系统介绍了中国方志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它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采用独特的视角、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以及翰墨华章的解说词,唱响了中华民族方志事业起源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志》2013,(3):61-61
韩锴、颜越虎、徐鹏、邴波在《巴蜀史志》2012年第6期撰文指出,从地方志发展的历史看,它历来有着强烈的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的学术品质。从横向的兼收并蓄来说,地方志自诞生以来,就积极吸收、借鉴中国传统历史学、地理学等知识门类的成果来充实和丰富自身。就纵向的与时俱进而言,地方志往往主动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追随社会实践的变迁,不断改易其记载的内容和形式,实现自我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展示如实记载历史的风采。地方志也因此而长期保持旺盛不衰的生命力,成为当之无愧的传统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9.
李文革 《旅游纵览》2016,(4):312-313
地方志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我国存在的年代较为久远,早在古代的时候,我国历史上一些地理方面的大家就对我国各地方的一些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了记载。在我国的典籍中,有关于地方志的典籍占了总典籍的十分之一,其数量之多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地方志的重要性。每个历史时期对地方志进行记载的内容都有所变化,但大多都比较重视地方志的资政功能、存史功能和教化功能。地方志在我国从产生到现在最少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地方志对现代研究古代的一些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对地方志旅游资料的价值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分析其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地方志发展的历史看.它历来有着强烈的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的学术品质。从横向的兼收并蓄来说,地方志自诞生以来,就积极吸收、借鉴中国传统历史学、地理学等知识门类的成果来充实和丰富自身。就纵向的与时俱进而言,地方志往往主动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追随社会实践的变迁,不断改易其记载的内容和形式,实现自我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