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库车不论在自然旅游资源,还是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本文通过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提出以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丝绸之路龟兹文化内涵为基础,突出以龟兹故国、自然风光及伊斯兰教三大特色为主题,重点推出"龟兹故国探秘游"、"龟兹文化游"、"天山奇景游"等精品,以此带动库车区域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中华生态文明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以图腾崇拜为代表的中华民俗文化传承、以"天人合一"论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传承、以"仁民爱物"的道德观念传承、关爱和保护生态典章制度的文化传承等方面,近现代生态与资源保护法以自然资源立法为主。  相似文献   

3.
从鬼的文化生态分析入手,探讨了关于生命的鬼文化生态和关于社会的鬼文化生态,进而思考百年的"驯鬼年代",并尝试在此基础上理解鬼以及相关节日于人类的文化生态学意义。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神之于宗教和鬼之于巫术,两者有着某些基本的同构之处。鬼的神化以及一些巫术隐身于宗教,已经使得鬼之破除迷信和神之宗教自由两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在某种意义上,虽历经近百年的驯鬼年代并由此引起了文化生态的某些失衡,鬼文化依然通过神文化和诸鬼节文化顽强地存续着,鬼的文化生态也在各种社会调整中不断寻求着新的形式和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翟媛 《沧桑》2013,(2):81-84
能源文化在中国不是一个已有而成熟的概念,文化偏重于精神层面的意识,而能源偏重于物质层面的基础,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能源文化,应该就是建立一种意识:实现能源在推进国家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在能源使用过程中,怎样实现能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转型;树立文化的意识形态,让能源在推进国家、区域、城市中的作用持续而凸显出来。现代化理论指出在现代化的后期,文化和生态的因素就会上升,而传统文化一直就有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发展观,那么能源文化战略发展的实质应该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遵循现代化发展的规律,重视文化和生态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融合、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城市是承德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承德以"避暑山庄和合承德"作为城市精神定位,与生态美学的审美理念相契合;环京津地带的区域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承德构建生态城市发展的有利资源;承德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民间风俗以及时尚的现代文化产业有力地展现了承德的城市气质和内在神韵。  相似文献   

6.
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物质性旅游规划的弊端,规划中越来越多的考虑了"历史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社会公正"等文化因素,这些零散的"旅游与文化"融合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旅游规划理论。本文根据新文化地理学的文化生态思想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原理,以人类精神文化需要和旅游规划实践为现实需求,结合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文化生态系统与旅游规划系统进行耦合,实现旅游规划中"工具要素之形"与"文化生态要素之神"的统一,构建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理论。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背景下,起源于意大利的慢城运动正在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与思路。笔者以慢城文化为视角,对古镇旅游发开进行探讨,以图为文化旅游古镇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一、慢城文化研究(一)慢城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自18世纪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不断加快的现代化建设将人类追赶得"穷途末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文化冲击,人情冷漠,活动空间缩小。作为对以"快"为核心的现代生活回应,人们开始反思减速,逐渐探讨"慢"的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8.
高荷红 《满族研究》2013,(3):93-100
"窝车库乌勒本"作为满族说部中比较重要的一类文本,因其神圣的地位,多由氏族中的萨满来讲唱,处处可见萨满教文化的痕迹,也存留了大量满族及其先世的历史、文化。从"窝车库乌勒本"与萨满文化的关联,"窝车库乌勒本"文本内部的关联及记录下来的丰富内容,我们试图探究史诗发生的地点、流传的地域情况与现实之间的关联。我们发现作为萨满史诗,"窝车库乌勒本"的确有很多与史实相契合之处,也有让我们很难辨别之处,毕竟史诗与史实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9.
袁杰 《南方文物》2015,(2):87-93,112
<正>海洋是人类社会多元文化的重要舞台,浩瀚一体与局域生态造就了人类海洋文化的开放融合与地域传统的共存的复杂局面。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海洋文化体系中特殊的环节之一。中华海洋文化的发展并不限于我国当代的四大海域,远远超出了中国古代历朝政治版图的海疆范围。中华海洋先民扬帆"四洋"数千年,甚至驰骋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环中国海",这是一个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中华海洋文化繁荣、发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生命力。城市文化品牌的构成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城市的建筑、环境、出产等物质文化层面的反映,包括城市的管理、道德法制的规范和建设、历史文化等制度文化层面对人的引导和保障,包括人的艺术修养、精神风貌等人文文化层面所营造的氛围。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标志,也是城市个性化的表现。柳州,是一座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居住有四十多个少数  相似文献   

11.
刘红彬 《满族研究》2016,(1):119-124
满族与达斡尔族同为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少数民族,其萨满文化遗存是当今世界公认保留完好的,其萨满祭祀仪式有许多相近之处,但在整个祭祀的内容和萨满传承的方式又各自有自身的特点,本文以达斡尔族鄂嫩哈拉家族萨满斯琴掛"祭水"仪式与满族锡克特里氏(石姓)石宗多萨满"神抓萨满"仪式为例,进行比较分析,探求如何传承与保护萨满文化这一世界性非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正>紫塞,是承德人对自己清代历史文化、多民族民间风情的地域性比喻。紫,是美丽的生态颜色,用于人文,则意蕴神秘,即生态、神秘的塞上。诗意的舞台,呈现《紫塞风华》,凭添"图说"之——  相似文献   

13.
李雨晨 《沧桑》2011,(2):52-5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旨在建构生态、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功能区,不仅包括科学发展的生态经济、永续利用的生态自然,更包括繁荣和谐的生态文化。作为区域内的重要文化名城,景德镇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1月29日,全国"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在贵州省石阡县佛顶山尧上仡佬民族文化村召开。与会专家和学者聚焦石阡生态文明、自然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个主题,以战略思维和发展眼光,从生态文化理论体系、政策完善和实践探索等层面,总结交流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探讨新形势下生态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引领问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孙国强、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张希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  相似文献   

15.
刘毅 《东南文化》2016,(1):6-14
现代"文物"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古籍中的"文物"有着与今日不同的内涵,最初是指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传统礼乐文明和相应的典章制度,后来在有些语境下也包含了典章制度的物化表现形式,有时还指文明或文化。现代"文物"的概念在古代则用"古器物"、"古物"、"骨董"、"古玩"等名辞来表述;民国时期的官方文件一般用"古物"来表述,涵盖了一切有文化价值的古代遗物。民国时期重新使用的"文物"一词,与今日之"文物"有相通之处,奠定了现代"文物"内涵的基础。1950年后,"文物"成为正式的官方表述名称,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包括了从古代到近现代乃至当代的、一切有价值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白光润 《人文地理》2003,18(2):75-78,6
文章分析了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产生的背景,指出技术文明经历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命过程成就和所带来的环境危机。论述了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区别。生态文明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进步。指出个性原则具有永恒的价值,克服现代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文化多样性危机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迫切任务。论述了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的方法论,认为文明过程的环境影响、地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五片旅游区     
《福建旅游》2005,(8):26-26
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中商务休闲文化旅游区;以宁德为中心的闽东山海畲乡民俗旅游区;以南平为中心的闽北绿三角生态文化旅游区;以龙岩为中心的闽西客家文化红色旅游区;  相似文献   

18.
李国顺 《攀登》2007,26(4):221-222
国家"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的启动,为青海花儿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契机。要做好花儿文化生态的保护,应当在对传统花儿、花儿会等遗产进行保护的同时,对花儿生态系统进行人为调控,使得花儿文化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使用的"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等概念,迅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生态文明"并不是十八大首次提出,但报告中直接提到环境和生态的字眼达到45处之多,可见,生态文明正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近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陈建伟在"中国生态摄影网"他的个人专栏中提到:生态文明社会的大厦需要生态文化来支撑,生态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生态摄影。记录社会变革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当代社会的关注和思考,留给后来人我们的认识和轨迹,是时代赋予摄影的神圣历史使命。用影像来"反  相似文献   

20.
"群众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健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的主要体现形式,它在社会文化发展当中具有规范文化市场走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突出龙头示范作用等多项功能。由此可见,群众文化在我国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在新时代中科学发展群众文化活动,让其成为打造美丽社会,构建品牌性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佳途径,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