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俊伟 《黑龙江史志》2013,(13):286+289
南诏和大理国是唐宋时期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凡治西南史者无不为南诏和大理国史所吸引。本文就南诏大理国时期图书流通发展的因素、流通方式及图书流通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南诏、大理国金石史料是传统文献史料的补充,而南诏、大理国金石史料的索引编制可将分散的史料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为研究者提供快捷的检索史料的途径,也有助于推进南诏大理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弘 《四川文物》2006,(6):76-84,I0003,F0003
大理国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白蛮建立的地方政权,其服饰是其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大理国的服饰种类丰富,且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其王族、文官、武士、侍者等不同阶层人群的服饰,具有鲜明的等级区别。大理国的服饰在原料上可分为丝织品、木棉布、麻制品、毛制品、皮制品五类。由于大理国继南诏而立国,而南诏与唐在文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理国还和与其同时代的赵宋王朝有着频繁的文化交往,故其服饰受到了南诏、唐、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亮 《收藏家》2023,(3):52-59
南诏、大理国时期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新的高峰时期,该时期的金器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绽放出自己独特的流光溢彩。本文以云南省博物馆藏南诏、大理国金器藏品作为研究对象,挑选出几件最具代表性的罕世珍品,对其造型艺术及审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金器的几个重要特点:金属制造业规模宏大、工艺极其精湛且发达程度较高、该时期金器大部分与佛教相关。同时,文章还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金属冶炼、铸造、雕刻等制作的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较为分散,不利于检索利用,不利于学术的创新。基于此,文章论述了编撰《南诏大理国研究成果目录索引》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铁如 《收藏家》2023,(9):82-93
阿嵯耶观音是具有东南亚和大理民族特色、驰名中外的“云南观音”,是南诏大理国佛教艺术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南诏国重要文献《南诏图传》等云南地方史料出发,简述了阿嵯耶观音的形象起源及大理国对南诏国阿嵯耶观音信仰和形象的认同和继承,重点讨论了云南剑川石窟梵僧观世音和阿嵯耶观音石窟造像,《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简称《梵像卷》)中阿嵯耶观音等大理特色观音画像和国内外收藏的大理国时期金银质、铜鎏金和木质阿嵯耶观音,以美国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和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典型造像,解析其造像风格、装饰特征及鉴别要点,并以多尊不同时期的阿嵯耶观音造像和绘画,讨论其本土化演变,包括面容、身姿特点。最后讨论了在元明后,阿嵯耶观音造像在大理转变为慈眉善目、白发白须的白族“观音老爹”形象。  相似文献   

7.
何俊伟 《沧桑》2013,(3):157-159
在传统文献中南诏、大理国史料保存下来的不多,幸在白族历代金石碑刻中也保存了一些南诏、大理国的史料,它可以弥补传统史料记载的不足,加强对南诏、大理国金石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也有助于南诏、大理国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理素有佛国之称,历史上是南诏与大理国的统治区。南诏和大理国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建立的两个地方政权,从8世纪起至13世纪,统治我国西南边疆地区达五百年之久。元郭松元《大理行纪》中载:“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尚浮屠法,家无贫富,  相似文献   

9.
腾冲地处祖国西南极边,位于云南西南部的中缅边境,是古代中印陆路交通线上的要冲,汉代称滇越,唐代称越赕、腾越、腾冲.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南诏王阁逻凤“西开寻传”,征服了澜沧江以西至伊洛瓦底江流域,后腾冲即成为南诏政权永昌节度所辖的一个府,大理国因之.在对腾冲境内南诏大理国时期建筑遗迹的考古调查中,发现数处寺院建筑遗址,并获一批与佛教艺术有关的遗物,这为研究腾冲唐宋两代的文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本文拟根据这批调查资料结合文献资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南诏大理国时期腾冲境内的寺院遗址及宗教活动情况,作一初浅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0.
朱文鑫 《风景名胜》2016,(11):148-153
爱上一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见过了,还想见;去过了,还想去.大理巍山有座琢木郎,在春天里遇见了它,于是,有了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情.琢木郎,如同我钟情了一生的情人,在合适的机缘里,一次次亲近它. 千年彝寨琢木郎,地处南诏古国发祥地——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仓镇东部山区,至今仍然完整保留着南诏国时期浓厚的彝族原生态文化,积淀着厚重的南诏国农耕文明,古舞、古乐、民歌及服饰等,南诏遗风犹存,是南诏国保存至今最后一个王室彝族部落.  相似文献   

11.
李公 《云南史志》2000,(5):39-42
研究南诏大理国史,要大量借助于考古资料,而南诏大理国史书大多损毁无存。但考古资料往往“见物不见人”,且缺乏相应的字记载。所以对许多有关南诏大理国考古遗迹的解释,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选择其中的四处重要考古遗迹,试述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方家硕学。  相似文献   

12.
大理古叶榆之地,群峰耸翠,河海晶莹,苍山十九峰顶白雪皑皑,如玉管插云,十八溪泉水倾泻而下,涓涓始流.淙铮成韵,可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太和城、羊苴咩城之遗址有迹可寻,《大理行纪》、《南诏野史》等史料尚存人间,历史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自汉唐以下,当地土著民族诗人及从内地流寓来滇之骚人墨客。  相似文献   

13.
大理千寻塔蛙声回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苍山南麓,洱海之滨的大理,是我国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此地始设叶榆县,公元8世纪至13世纪称南诏、大理。早年大理曾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同东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大理现存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崇圣寺三  相似文献   

14.
在《南诏野史》作者问题上,因版本不同而异说纷纭。《大理古代文化史稿》几次提到“两种”《南诏野史》,但又说出了阮元声本、王崧本、胡蔚本等三个本子。《沫若文集》第四卷也提到《南诏野史》有两种,“一为阮元声本。一为杨慎本。杨本盖据阮本加以润色者。《滇载记》则又其润色者也。此观阿盖所歌《金指环》及高氏《风卷残云》词,自明。”到底《南诏野史》的作者是谁?对《南诏野史》的不同本子应  相似文献   

15.
公元937年,南诏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白族)剿灭杨干贞自立的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传22代,至公元1253年忽必烈灭大理国止,共316年,其历史年代几与宋朝相始终。大理国时期,盛行佛教密宗阿吒力教,一些学者将其称为:"滇密"或"白密"。长期以来,反映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实物甚少,加之大理国时期普遍实行火葬,除  相似文献   

16.
张永康  陈浩 《文物天地》2021,(1):111-117
<正>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作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云南很早就和印度有着交通往来。从新发现的考古资料看,至少在东汉时期,便有佛像传入云南。然而佛教在云南的兴盛,主要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统治者的推崇,自上往下的推广。南诏、大理国的君主把佛教尊为国教。这一时期留下了无数精美的佛教文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这件全长1635.5厘米的画卷共绘有佛、菩萨、护法明王、君臣平民等各色人物774人,开卷即为大理国利贞皇帝段智兴率文武群臣礼佛(图一),堪称大理国重要的一件皇家恢宏之作,是现在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艺术最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17.
白蛮语地名在南诏时期行政区划中出现频率较高,这些地方往往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历来的南诏史研究中受到较多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藏缅语材料对白蛮语地名的含义作了考释,认为从总体上看其语源呈多样化,这与历史上该地的民族社会历史变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1999年11月27日,中国钱币学会古代钱币委员会、货币史委员会和云南钱币学会在云南大理共同召开了“南诏大理钱币考察座谈会”。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古代钱币委员会主任戴志强,云南钱币学会理事长、货币史委员会成员袁明祥,副秘书长、货币史委员会主任姚朔民,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季琦等出席了会议。南诏、大理时期的钱币状况一直是中国货币史研究的空白。近年来,云南大理地区发现了一定数量的铜铸方孔圆钱,文字为前所未见的水官通宝、火官通宝等。云南钱币学会、大理州钱币学会对此曾作了一些调查工作,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陈浩 《收藏家》2010,(3):25-30
近年来佛教造像,尤其是金铜造像以其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国际市场上成为追捧的热点。其中唐宋时期云南南诏、大理国铸造的金铜佛像,以其风格独特、铸造精美、流传数量稀少,向为世人所珍。  相似文献   

20.
为表明南诏不得已叛唐而立的<南诏德化碑>基本反映了南诏王阁罗凤对南诏与唐朝及吐蕃关系的认识,碑文是阁罗凤和郑回的内心独白,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路历程.南诏异牟寻的"四忍"与"四难忍",体现了他对南诏与吐蕃、唐朝关系的认识,表达了南诏"弃蕃归唐"的基本思路.异牟寻"永为唐臣"思想观点的产生,除了深受吐蕃的欺压之外,还有如下因素:一是南诏与中原王朝有着比较密切的渊源关系;二是唐朝因势利导,积极争取;三是深受郑回的影响.异牟寻和韦皋共同创作的<南诏奉圣乐>突出"西南向化"的主题,既反映了南诏脱离吐蕃归附唐朝的现实,又体现了唐朝统治者希望天下一统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