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恰堪塔旭”即耍技滑绳,简称恰堪。表演这种传统杂技时,因表演者利用一根毛绳爬上十几米高的木杆上,边歌唱边表演雄鹰等各种鸟兽飞舞盘旋的惊险动作之后,顺着毛绳滑地而得此名称。它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杂技艺术逐渐演变成为仪式性杂技艺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老的“恰堪”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加之它的动作难度系数较大,渐渐地名行实亡,但是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曾制定了支持热振活佛恢复西藏摄政职务的政策,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壮大西藏的亲汉力量,而热振在代理摄政达札拒绝交权的情况下,也试图寻求国民政府的军事援助与政治支持,向达札施加压力,夺回政教大权,实现其在西藏的政治抱负。但达札在英印政府的支持下,打压热振及其亲汉势力,使热振处境艰难。国民政府内部在支持热振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分歧,使其对热振支持不力,结果导致热振被害。“热振事件”发生以后,受到国共内战爆发的影响,国民政府又无法采取果断措施来支援西藏的亲汉力量,而最终采取“暂维现状”的软弱政策。  相似文献   

3.
1934年底开始被中、日两国政府提倡,而在1935年上半年盛行一时的中日“亲善外交”(或称“道义外交”),在当时即扑朔迷离。此后研究大多对其持否定态度。本从外交策略的角度,阐述了国民政府在“道义外交”实施前所面临的外交困境以及国民政府为改变中日外交状况而实施“道义外交”的策略思路;对日本外务部门和关东军对“道义外交”的不同回应也进行了分析;对国民政府由于“道义外交”开展而面临日本军部和外务省两方面压力的状况作了描述。指出,从外交策略上看,不能排除它是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和策略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调整,而不能将其完全视为本质性的卖国外交政策和策略。但是,它的实施和失败,既使国民政府的外交重新陷于了被动,也使国民政府的民族代表性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4.
康区新式教育肇始于清末"新政",初步形成于北洋军阀时期,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特别是西康建省和抗日战争两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康区现代教育的研究对于今天民族地区的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该领域的研究资料较多,但目前研究还未能很好的展开。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被联合国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赫哲族"伊玛堪",是赫哲族世代传承的古老民间说唱艺术,是反映本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人文习俗的"活化石"。但随着社会发展,"伊玛堪"正面临着传承危机,文章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背景下,提出"伊玛堪"的开发与传承策略,旨在促进地方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及传承"伊玛堪"说唱艺术。  相似文献   

6.
具有西藏雪域风情的“古格书吧”在北京法华寺街开业后.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京城市民了解西藏、感受西藏风情和进行休闲阅读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7.
李华兴  ;徐晶晶 《神州》2014,(2):232-232
文章试以史料为依据,解读西藏"民族自决权"的由来、本质和谬区。希助益于后来者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共和体制下的国民政府为消除西藏在国家行政上的"特殊之形式",谋求对其政教合一制度进行改造,实施政教分离,改变长期以来西藏政教合一、宗教至上的社会状况,实现西藏与内地的政治一体化,从而巩固边疆。但由于民国时期西藏地方对中央若即若离,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民政府在处理西藏政治与宗教关系的政策层面上进行了诸多调整,反映了其在推行政教分离和维护政教合一制问题上难以取舍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9.
10.
《文史月刊》2011,(4):73-73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身为国民党中央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的汪精卫积极鼓吹“抗战必败”的亡国论调,竭力鼓吹妥协和投降。  相似文献   

11.
看了《邓肯自传》,总觉得俄国诗人叶塞宁天真得象个孩子,他的诗我只记得一句:死亡并不新鲜。而今天提笔写这篇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将这句诗写了下来,总觉得心中有些想法要寄托于此了。 电影里常常有这样的话:“连生都不怕,那么还怕死吗?”我相信世上一定有人不怕死,比如英雄伟人,比如高僧大德,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鲁豫皖手工卷烟业迅速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地方经济,满足了社会需求,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其对机制卷烟业也造成极大冲击,并严重影响国家税收。出于维护机制卷烟业正常发展和国家税收考虑,国民政府着手对三省手工卷烟业进行"整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收效不甚明显;便又采取了取缔手工卷烟的措施。由于手工卷烟户的抗拒,地方政府的不配合,地方税务机关查禁无力,取缔工作难以展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打断了国民政府对手工卷烟业的"整理"。  相似文献   

13.
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 新疆和平解放以后,党中央、毛泽东作出进军西藏的决策.1949年12月,毛泽东在出访莫斯科的专列上,急电中央:"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中央决定,分路从西康、云南、青海和新疆四个方向往西藏进军.  相似文献   

14.
2003年5月8日,美国根据其《2003财政年度对外关系授权法》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所谓“西藏问题”的报告。该报告一方面重申美国政府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却声称支持达赖喇嘛寻求西藏“真正自治”的“中间路线”,敦促中国政府重视保护西藏独特的语言、宗教和化遗产,尊重藏族的人权和自由。并说促成中国政府与达赖喇嘛进行实质性对话,最终以谈判方式  相似文献   

15.
1946年"制宪国大"的代表历经十年,终在1946年完成代表选举。该选举分为区域选举、职业选举、特种选举和国民政府指定等。其中以区域选举人数最多,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此文述论,以期为我国当代民主政治建设贡献锦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一在湖北省黄冈县,有一个背山面水、含青吐翠的叫陈宅楼的村庄。在庄子的东头,有一座气势不凡的院落,这座院落的二门上高悬着蓝底金字的“文魁”的横匾,显示出本宅主人曾经有过的风光。1896年1月4日,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就诞生在这座雅致而幽深的庭院里。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启蒙思想家们形成一股巨大的用启蒙理性来根治由几千年人文历史积淀而成的国民"劣下之根性",培养国民的独立意识与权利自觉,重建国民的文化心理结构,造就一代具有崭新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伦理精神与行为方式的国民的"新民思潮"。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特殊情况,作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并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协议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平解放西藏,实现民族团结,解放军进驻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在处理西藏内部问题和旧制度问题上采取宽大让步、耐心等待的灵活政策。十七条协议体现出中央处理西藏问题的高超艺术,闪耀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西藏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光辉思想。回顾60年前十七条协议签订及其实施的历史,以及西藏社会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巨变,留给我们诸多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阿嘎”土这一材料在西藏传统建筑中运用较为广泛,象楼顶防水、墙顶防水、屋内地面等建筑工程技术处理中,水泥材料还不曾问世的时候,“阿嘎”土是最佳选择,人们把“阿嘎”土视为上乘材料加以运用,尤其是寺院建筑、宫廷建筑、政府办公大楼、达官贵人的府邸,富豪人家的私宅等,这些建筑中“阿嘎”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国内外对“十七条协议”之“附件”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十七条协议”共有两个“附件”,附件一和附件二首次向社会公开的时间分别是1991年和1995年。西藏和平解放期间达赖喇嘛居住地问题(去留问题)与人民解放军能否进军西藏密切相关,也是“附件”产生的直接原因。制定“附件”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和平进军西藏的“十七条协议”。“附件二”的内容比起“协议”的第四条更能体现中央政府对达赖的最大诚意、宽容和忍耐。“附件”的制定有效促进了“十七条协议”的签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