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朝派出钦差册封使前往琉球国,封船从闽海出发,由大陆架海域进入到东海边缘的深海之上,此即古人所云"由沧水入黑水"之途。在五批册封使的笔下,册封使团不断改进封船船体结构以适应海洋航行特点,募集海上航行经验丰富的水手尤其是舵手,遵行前人的探索足迹,吸收前人的宝贵经验,最终还要在暴风雨袭击中经受住最惨烈的考验和心理震荡。海洋环境史研究的迷人之处似乎在于,以承载数百人的封船倾覆大海之厄运或者死里逃生的侥幸结果来验证乘船人与海洋风暴搏击下的最后命运,可以体验帆船时代人的智慧和勇气,由此得以催生的多篇《使琉球录》文献因而愈显精彩。  相似文献   

2.
丁春梅 《福建史志》2007,(2):37-37,47
琉球(今日本冲绳),明清时期为中国的藩属国。自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派其弟泰期到南京向明政府称臣纳贡,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废琉置县”,在长达五百余年的友好往来中,每当琉球国王去世,新国王继位前,都要由琉球国王世子向中国政府提出册封申请,待中国政府派出册封使至琉球宣布册封令后,世子乃正式登基称国王。  相似文献   

3.
中琉友好交往五百余年,每逢琉球“国王嗣立,皆请命册封”。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均应其所请,派出使团远渡重洋,予以册封。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吏科左给事中陈侃和行人司行人高澄被分别任命为册封正、副使,出使琉球。归来后,陈侃于福建长春堂写成《使琉球录》。  相似文献   

4.
吴留营 《文献》2021,(2):126-136
由于时空阻隔和沧桑世变,琉球文献史料的短缺成为制约该领域研究的瓶颈。清代中琉封贡体系下双方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频繁,彼此影响深且广远。究竟当时文人士大夫对此事的关注和认知情况如何?散见于诗文笔记中的琐言片语似不足以观全貌。近来笔者新见江户写本《使琉球赠言》一书,或可解答这一问题。该书所著录的康熙中期赠行册封琉球使诗文,作者多至180馀人,涵盖广泛多元,既有冯溥等朝廷重臣,又不乏王弘撰等前朝遗民;既有当时诗坛宗主,又有于史无传的中下层文人。藉由该书,数百年前赠行册封使的史实,得以"还原"成鲜活生动的场景。京师、江南两处诗歌高地创作与交流的盛况,斯时朝野频繁互动的文学生态与宽松和谐的政治生态亦得呈现。  相似文献   

5.
从史料中研究中发现,明崇祯年间(1628—1644)有一位名叫杜三策的进士,曾经是奉明朝皇帝敕旨前去琉球国(即今日本冲绳县)册封国王的册封正使,是山东历史上惟一的一位琉球王封册使。杜三策(生卒不详),字毅斋,明代东平府三旺人。天启二年(1622年)三甲进士,官至给事中。后历任大理卿、天津巡抚等职。  相似文献   

6.
琉球和明、清两朝关系密切,琉球国王去世,新国王即位,明、清王朝都要派使臣前往祭奠、册封。据统计,明、清两朝共向琉球派出册封使25次,其中明代17次,清代8次。①自从明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任册封使返回后撰写《使琉球录》,以后每次册封使回国后,都要将出使经过和琉球国情写成专门报告,存留至今的有《使琉球录》、《琉球记》、《中山传信录》等等。以北京国家图书馆藏品为主的各种关于琉球的文献,近年分两次结集影印出版,名为《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及《续编》。②其中的抄本《重修使琉球录》,是为明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使琉球录…  相似文献   

7.
虽然琉球古国早已不在,但是其在历史上所留下的痕迹却早已载入人类明册之中,并且引发了人们的追思和探究。本文以册封使徐葆光为研究对象,对徐葆光的生平进行了研究,并论述册封使命之艰辛,以突出徐葆光从受命出使琉球开始即展示出的那份积极与主动,以期更好地认识徐葆光以及相关历史。  相似文献   

8.
明册封使陈侃于1534年出使琉球,归来后撰有《使琉球录》一书。书中详细记载了琉球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贸易和社会风俗等,纠正了以往史书诸多的错误,对其后的册封使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也为今人研究中琉关系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9.
从905年曲承裕自称静海军节度使,到1174年南宋册封李英宗为安南国王的近二百年间,是越南逐步实现从中国的地方郡县到自主封建国家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中央王朝与越南地方势力围绕着册封的封号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博弈,中国对越南的封号由最初册封给藩镇的封号转变为册封给外国藩属的封号,从而最终承认了越南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0.
彭晓玲  赖正维 《福建史志》2022,(3):58-64+72
胡靖所著《琉球记》与杜三策所撰《使琉球疏》都对崇祯六年(1633年)五月二十三日明朝册封使团出使琉球做了记录,二著皆未依照陈侃所创的“使录体”成书。考察对照这两部文献,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这次册封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明清的册使及其使录明清琉球使录,保存有重要的中国海疆史地资料和琉球史地资料。使录缘起自琉球的职贡及明清的册封。“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琉球东南蕞尔,隋招之不至,元詟之不服,迄明初,始入贡称臣,世为属国。”明初,国分为三:中山、山南、山北,其王皆以尚为姓;而中山最强,后并山南,山北而有之。明太祖于洪武五年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元政不纲,天下扰攘,“联起布衣,开基江左,……定有天下之号……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于是,“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隋载入朝,贡方物。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国和李朝之间建立的册封朝贡体制具有诸多方面功能,其中军事、安全保障方面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而在以往研究中,还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土木之变时期(正统十四年八月)李朝搜集明朝情报活动为研究对象,叙述李朝在册封朝贡体制之下,为了得到大量的比较确切的情报,多次派遣通事、使臣前往辽东地区,与辽东都司直接接触,同时,又利用居住在辽东地区的朝鲜族人、女真之亲信以及本国民间人员来积极搜集有关情报的具体事实。  相似文献   

13.
1780年,哈萨克中帐领袖阿布赉汗去世后,俄国当局利用其影响,欲使哈萨克中帐选出一位效忠俄国的新汗。然而,阿布赉长子瓦里苏勤坦利用自己在哈萨克民众中的威望,成功地使自己被选举为中帐新汗。此时,清廷也不失时机地册封瓦里为哈萨克中帐汗,巩固瓦里汗的统治地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遏制和延缓了沙俄对哈萨克草原以及向东南方向的扩张。本文详细考述了清廷册封瓦里为哈萨克中帐汗的经过,同时也分析了瓦里汗在接受清廷册封的同时,又不得不与俄国发生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博物馆新入藏两件青铜器《作册封鬲》和《士山盘》,对铜器上的铭文和术语作了考释,研究了周王朝的册封异刑的具体内涵和周王策命作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枫 《文史精华》2013,(3):52-57
琉球国被日本强行吞并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台湾与日本九州之间,总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从14世纪后期开始,琉球群岛上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即史称“第一尚氏王朝”的琉球国。琉球国与当时统治中国的明朝保持着藩属关系,每一任琉球国王都需得到明朝的册封,而且琉球王姓的尚氏也是由明朝所赐。琉球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与中国的福建、  相似文献   

1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废除帝制40年后,上海的一个小混混居然做起了“皇帝梦”,还有模有样地册封了文武大臣,后宫嫔妃。  相似文献   

17.
权赫秀 《史学集刊》2007,1(4):20-26,39
1876年1月至2月间,清政府先后通过第一次转咨、册封敕使志和一行以及李鸿章复李裕元函等三个直接或间接的渠道传达了清政府并不反对朝鲜与日本国签订《江华条约》以建立外交通商关系的立场,实际上成为影响朝鲜王朝高宗政府开国外交方针的唯一国际因素。王如绘先生关于该条约与清政府劝告"无关"的主张,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张芳 《黑龙江史志》2013,(11):66-67
高句丽与北魏相遇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魏燕战争后,两个政权在各自的疆域演变中成为邻国,极大方便了彼此的往来,二者的交往形式主要表现在频繁的朝贡和册封,说明它们的臣属关系明确,高句丽属于中原王朝管辖,北魏以高句丽为属国。  相似文献   

19.
永乐二十二年(1424)正月,郑和奉明成祖之命。赴旧港册封济孙为旧港宣慰使。以前,有的学者说郑和不是“七下西洋”,而是“八下西洋”,就是因为加上了郑和的这次出使。实际上,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增加了一次下西洋的次数,而在于它突出地表明,旧港。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明初时与中国的关系达到了何等密切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问题 ,在现今的中日关系中存在争议。1 53 4年中国明代琉球册封使陈侃上呈的《使琉球录》中 ,便对中琉疆界作有明确记载 ,后世中、日、琉球三国的政府官员、学者乃至岛民水夫亦皆以为是。这充分证明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原本便是中国领土 ,历史记载的古米山 (现今的久米岛 )才是古代琉球王国的西部疆土。“古人日以远 ,青史字不泯”。只有尊重历史 ,才能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