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888年英国第一次侵藏战争后,日纳宗的归属就成为其后百余年中外治史者争论不休的问题。在首次披露第八世达赖喇嘛将日纳宗赏借给哲孟雄(锡金)的藏文历史文书基础上,作者梳理乾隆五十九年勘界过程中从"日纳宗非藏属"到确定边界在"日纳宗迤北"的变化过程,证明噶厦有关日纳宗、隆吐山等地为藏属的立场得到藏、汉文历史文献支持。1888年战争前后,驻藏大臣文硕和升泰有关日纳宗、隆吐山归属的观点分歧虽表现为对相关文献取舍、理解上的差异,本质上是对清朝妥协投降政策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2.
《协噶教法史》是一部记载元明清时期西藏南部拉堆洛地方政教历史的地方性著作,其中详细地记载了元代西藏十三万户之拉堆洛万户的历史,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不仅对该史籍的编撰缘起、成书年代、内容结构和叙事风格进行考这部典籍,而且对其史料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正史及档案资料,以乾隆朝富察家族为例,对清朝重用"满洲"贵族作为边务大臣处理西藏事务进行了考察。在乾隆一朝的涉藏事务中,无论政事或是武功,多有富察家族成员参与,其中有三人担任过驻藏大臣,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本文还试图通过乾隆皇帝重视富察家族的史实,进一步探讨其在边疆事务特别是涉藏事务中的用人原则与得失。  相似文献   

4.
<西藏志>成书于清雍正末乾隆初,是清代西藏地区首部通志类志书.此志部分内容反映了清初西藏地方与清中央政权的关系,尤其是对确立之初的驻藏大臣制度做了有价值的记载.本文根据这些记载,并结合对其他史籍文献的分析,对驻藏大臣制度的确立时间、确立之初驻藏大臣的职责与任务及驻藏大臣的职权范围与颇罗鼐职权范围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点摘编     
正哲孟雄王祖普南杰求娶奔琼玛事件始末扎洛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哲孟雄第七代国王祖普南杰求娶西藏贵族拉摩之女奔琼玛,本是两地之间联姻传统的延续,然而由于奔琼玛执意嫁给医生桑布巴而引发了争议,一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当时的驻藏大臣介入此事进行调查,各相关方上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传统文献与档案资料,首先就吐鲁番直隶厅的设置时间(乾隆说、咸丰说与光绪说)进行了考辨,兼论作为行政区划厅的标准问题;其次论述了传统文献及"遗留性史料"档案记载中的"吐鲁番厅"为一种特殊形态的边疆直隶厅;最后论述了光绪三年(1877)清军收复吐鲁番后,善后局与吐鲁番厅两个并行权力机构的情况及其关系问题。光绪七年(1881)善后局归并同知后,完全意义上的吐鲁番行政直隶厅得以出现。吐鲁番直隶厅的历史嬗变正是清朝治理西北边疆社会在民政领域由"因俗而治"到边疆与内地行政体制一体化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清乾隆五十七年,平定廓尔喀之乱后,清政府陆续在西藏西南的济咙、聂拉木、绒辖等处划定边界,设立鄂博。本文以《清史稿》、《清实录》等史料为据,对发现于定日县绒辖乡的界碑藏、汉文文字进行初步考释,并对西藏西南边陲各地鄂博设立时间与地点也作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黄陵县上城区发现一块清朝平定准噶尔达瓦齐的纪德碑,该碑大约镌刻于乾隆二十年六月至八月间,主要记载了乾隆二十年派兵分北、西两路进攻达瓦齐的经过,可以与清代史料相印证,并补充史料记载之不足。本文探讨了碑文记载的历史事实,并就碑的毁坏等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银钱贸易与宝藏币的诞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明朝嘉靖中期(16世纪中叶)至清朝乾隆末年(18世纪末叶),中国西藏的货币流通领域经历了与尼泊尔进行银钱贸易,尼泊尔银币和中国银两并用的阶段。在银钱贸易末期,驻藏大臣因西藏银钱短缺,曾三次会同摄政、达赖监督商上鼓铸地方自铸币,权且行用。乾隆末年,清廷为根绝因银钱贸易纠纷再起边衅计,驱逐廓尔喀入侵者,禁  相似文献   

10.
乾隆初年,在清朝允许下,准噶尔得以三次入藏熬茶.通过分析清朝与准噶尔、西藏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发现和平时期准噶尔已经显露出一些衰败的迹象:经济上依赖于清朝;宗教上越来越依赖于藏传佛教格鲁派,而入藏熬茶大量金银的布施更加剧了其经济的衰败.西藏则因为其依赖型经济以及相关的利益考量,藏王和达赖喇嘛亦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清朝在强大的经济统治力下,完成了政治上的统合.在此过程中,清朝的藩部体系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1.
春丕谷的石墙这是春丕谷里横跨两山之间,靠近藏、锡边界的一道石墙。它离亚东很近,是自印度到江孜、拉萨所必经之地。公元1886—1888年,英国帝国主义者第一次武装侵略我西藏,逼迫清朝政府先后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1890年)和中英藏印续约(1893年),这两个条约规定:清朝政府承认哲孟雄(即锡金)为英国保护;中国开放亚东为商埠;五年内进口货物概不纳税。当时为了随时监视英国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2.
周伟洲 《清史研究》2012,(1):121-124
一、乾隆时巴勒布商人在藏贸易人数考清朝乾隆年间,在西藏地方贸易的外商中,人数最多的是邻近西藏边界的廓尔喀和克什米尔商人。廓尔喀,公元1769年廓尔喀人普拉特维.拉纳阳.沙阿推翻今尼泊尔加德满  相似文献   

13.
杨恕  曹伟 《清史研究》2012,(1):32-39
清朝重新统一西藏后,通过册封、定制、设官、驻军等措施,并扶持达赖、班禅成为西藏的政教领袖,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噶厦制度,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和统治,维护了清朝在西藏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其西藏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反分裂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清朝的西藏政策,认为清朝的治藏政策重政治、军事,而轻经济、文化,导致西藏与祖国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明显滞后,为近代西藏分裂主义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4.
论顾颉刚的史料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在古史研究领域的成就与他对史料的深刻认识有着重要关系。他把考辨史料作为古史研究的基础工作 ,认为实物材料、文献记载和传说都是古史研究的史料 ,提出实物材料与文献记载材料可以互证 ,应合理地运用伪材料等。正是运用了传说史料 ,他敢于对旧古史系统提出大胆质疑。他还强调指出史料的整理和考辨是运用唯物史观从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清朝与哈萨克汗国正式交往,始于乾隆朝中期。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录副奏折为核心史料,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分析清朝与左部哈萨克首领阿布赉、右部哈萨克众首领间的首次使者往来,确定了哈萨克最早遣使表示归附清朝的时间,考察乾隆帝对哈萨克政策的转变过程。针对学界普遍公认的清哈间首次通使发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传统观点,在清朝与左、右部哈萨克首次通使时间、双方所遣使者各为何人以及阿布赉归附动机及清廷具体考量方面提出管见,以供同好。  相似文献   

16.
论点摘编     
清朝用兵驻兵西藏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冯智发表在《西藏研究》2005年第二期的文章认为,清代用兵西藏是清冶藏方略的重要内容,驻兵是用兵之后清政府在西藏进一步开展政治、军事工作的继续与发展。文章宏观地分析和研究了这一重要历史进程及其特点和影响,认为清代用兵驻兵西藏是清政府管理西藏地方过程中形成的一项制度,直接体现了清朝对西藏行使主权的力度和层面,其意义深远。它保卫了边疆、巩固了国防、推动了西藏地方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促进  相似文献   

17.
张云 《史学集刊》2014,(1):51-54,42
<正>清朝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值得反思的一面。成功的地方在于,清朝用有限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等资源,实现了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保证了地方政治局势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并在中前期有效应对了来自内部的准噶尔扰乱西藏、外部的廓尔喀入侵西藏的军事压力。而清朝治藏政策的教训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过度崇奉格鲁派的宗教政策,导致脱离社会生产生  相似文献   

18.
拉穆吹忠是西藏护法神白梵天的代言神巫,是乾隆设定金瓶掣签制度时的关键人物,作者新近在故宫博物院所藏文物中又发现了多件与拉穆吹忠有关的档案文物,为研究拉穆吹忠与乾隆宫廷之关系,研究金瓶掣签制度的内在成因提供了新材料。拉穆吹忠因在寻访确认八世达赖呼毕勒罕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受到乾隆皇帝和章嘉国师的重视,乾隆皇帝对拉穆吹忠予以很高的礼遇,成为西藏地方政教领袖及与清朝关系史中的特殊角色。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朝金瓶掣签之策的产生与乾隆皇帝对拉穆吹忠的了解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79年第11期发表《"香妃"生父考辨》(以下简称《考辨》)一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资料和见解,加深了关于"香妃"身世的探讨。但是,《考辨》一文所根据的主要是民国以后编写的书籍,其内容与《西域同文志》和《西域图志》等书,特别是乾隆朝当时的宫廷记载大都无法印证。因此,关于"香妃"的父亲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似乎有继续进行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挹娄、靺鞨的关系,一直被学界讨论,但是文献史籍记载简略,很多地方互相矛盾、说法不一,使廓清这一问题的过程产生了很多麻烦,甚至只凭史料方面的努力,无法明确这一问题。从考古学的角度,利用考古学材料结合文献史籍的记载和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挹娄、靺鞨文化分布区内的考古学遗存作了梳理,阐述了对文献所称挹娄、靺鞨的理解,进而对二者间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