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南海诸岛古今地名变化的梳理,认为,对于中国大陆而言,中国南海从模糊的区域概念到明确的地理界线,恰恰反映了中国南海疆域形成的历史过程。从古代历史上的“有疆无界”到以“U”形断续线为标志的南海疆域的底定,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不仅发现、命名并长期开发经营了南海诸岛,而且历代中国政府行使了连续不断的管辖权,从而确立了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地位。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概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概论吕一燃南海诸岛指的是我国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岛礁最多,分布海域也最广,西沙群岛次之,东沙群岛又次之,中沙群岛实际上是未露出水面的暗礁。这些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世世...  相似文献   

3.
正名从主人是地理实体命名的最重要的原则。地名的内涵、命名习惯反映了一个地理实体的性质。南海诸岛的地名,按照名从主人原则,是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主权的有力见证,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这一海区的航海、巡防、生产和科学活动等密切相关。按照地名的来源而划分的南海诸岛地名的类型,反映了南海诸岛地理性质和特征,中国人民发现、开发利用和管理南海诸岛的历史过程、成就和效果,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捍卫南海诸岛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出于遏制社会主义中国的需要,屡次侵扰南海诸岛,不断制造事端,南海地区遂成为敏感的"边缘地带"。南越当局、菲律宾在美国的支持下,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以各种借口觊觎南海诸岛,并伺机侵占。在维权斗争中,中国政府不断地进行南海诸岛主权宣示,抗议区域内外国家对中国海洋国土主权的践踏,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海疆国防建设,从而揭开了中国政府开发建设南海诸岛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李政 《文史春秋》2023,(9):21-25
<正>李准,广东水师提督兼闽粤南澳镇总兵,为了维护、确立南海及诸岛主权属于中国,1909年代表中国政府巡视南海诸岛,驱日商,收复东沙岛,复勘命名西沙岛屿,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确立了中国南海主权。其所著的《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任庵自编年谱》,至今仍是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的重要文献,中国政府特在南海命名“李准滩”,纪念李准收复东沙和巡视西沙等南海诸岛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经过积极谋划,克服诸多困难,从日本手中接收了南海诸岛主权,派兵进驻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时称团沙群岛)。除了建立东沙和武德二岛气象台外,国民政府还派技术人员对诸岛屿进行测量、命名,绘制出《南海诸岛位置略图》以及各群岛地图,用11根断续线组成的U形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疆范围,并于1947年12月1日公之于世。在中国政府收复南海诸岛主权的过程中,美英政府实际上采取了默认政策。中国收复南海诸岛主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和同盟国赋予中国的权利,更是中国依据战后国际秩序所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南海诸岛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海诸岛是中国南部海疆的第一道防线,其星罗棋布的岛礁沙滩洲,以及富饶丰裕的海底资源和控扼咽喉要道的地理位置,在我国国防和海洋经济建设中,有着尤为重要的地位。早在民国时期,南海诸岛主权和开发建设问题就已经凸现出来。本文将简要考察民国政府围绕南海诸岛主权所展开的外交斗争以及为开发南海诸岛所作的各种努力,并试图分析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经过积极谋划,克服诸多困难,从日本手中接收了南海诸岛主权,派兵进驻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时称团沙群岛)。除了建立东沙和武德二岛气象台外,国民政府还派技术人员对诸岛屿进行测量、命名,绘制出《南海诸岛位置略图》以及各群岛地图,用11根断续线组成的U形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疆范围,并于1947年12月1日公之于世。在中国政府收复南海诸岛主权的过程中,美英政府实际上采取了默认政策。中国收复南海诸岛主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和同盟国赋予中国的权利,更是中国依据战后国际秩序所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海,国际上也称南中国海,是指我国广西、海南、广东、台湾海峡以南,越南以东,菲律宾以西,马来西亚和纳土纳群岛以北的区域,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分布着大小几百个岛屿和礁盘,分别属于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个群岛。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10.
正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87年6月26日,中法《续议界务专条》签订,法国政府承认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为国际法认定。但到了清末至"二战"期间,法国、日本等列强竞相侵占中国南海海域,争夺中国在南海的主权。1946年,中国政府派林遵率"太平""永兴""中建""中业"等4艘军舰收复了西沙、南沙群岛;尔后,推出和正式公布南海U形11段断续线,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11.
澳门在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葡萄牙不甘心在此地仅有居留权,在鸦片战争前后,就通过多种手段,企图摆脱中国政府的管辖,最终以武力非法侵夺了中国在澳门的主权。中葡间曾就澳门问题进行多次交涉,结果澳门仍是中国领土,但中国丧失了对澳门主权的行使权,澳门成为葡萄牙人的“永驻管理”之地。澳门主权地位丧失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落后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弘扬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民族精神;国土神圣,寸土必争;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相似文献   

12.
由韩振华主编的《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最近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全书60余万字。编者遍查中外历史资料(包括图书、地图、档案、杂志、方志、报刊以及调查资料等)。全书分为六篇:一、古代时期(汉至鸦片战争前)有关我国南海诸岛主权及其地理和航线的记载;二、近代时期(1840~1949年)中国史籍有关南海诸岛的记载;三、解放后我国政府维护南海诸岛主权的声明、严重警告和《人民日报》评论;四、国际条约、国际会议及外国政府承认南海诸岛属我国主权的文件和资料;五、外国书刊、地图有关我国南海诸岛的记载;六、附录,其中包括外国侵犯我国南海诸岛(或部分岛屿)主权纪要,我国南海诸岛中外地  相似文献   

13.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25年北洋政府命令海军部全国海岸测量局在东沙岛上建立了无线电台、灯塔。1930年,国民政府根据香港举行的统一远东气象会会议要求,命令海军,交通两部在西沙南沙岛上筹设无线电台、气象台。这组史料记载了中国政府在南海诸岛建立无线电台、气象台、灯塔的经过,再次证明中国历届政府对该地区拥有无可置疑的主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组史料选自馆藏档案国民政府全宗。  相似文献   

14.
南沙群岛位于中国政区的最南部,是海南省辖区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海南省经济事业的全面发展,对资源丰富的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的开发、建设势在必行。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某些国家或集团,肆意践踏国际公法,不顾中国政府完全拥有南沙群岛主权这一事实与法理,在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进行非法活动,甚至采取军事行动,占据岛屿,掠夺资源,明目张胆地  相似文献   

15.
于洋 《纵横》2010,(11):14-17
近来,南海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焦点与热点。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通过法案将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为菲属,挑起了新一轮南海岛礁归属争端,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关注。面对我国南海的主权之争,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立场,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辩驳的主权。  相似文献   

16.
晚清政府的海洋主张与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南海诸岛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以及军事上的战略枢纽地位,引起了西方列强的觊觎,此时南海诸岛的主权问题已经较为明显地凸现出来。在与列强斗争过程中,晚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南海诸岛的开发建设,并自觉运用国际法来捍卫我国的海洋国土主权。  相似文献   

17.
政区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组织系统,实施国土管治的空间组织形式。无论海陆国土,只要纳入某个政区体系之内,即为国家领土主权范围。而从制度文化而言,行政建置也是一种国土划分和行政管理制度,无论对大陆还是海洋都具有同样重要的制度文化意义,对中国南海而言,历代中国政府都将这种海洋制度文化施之于南海广大海域,为中国对南海拥有领土主权的一个有力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18.
(接上期)7、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领土主权的斗争鸦片战争以后,英、法、德、俄、美、日等帝国主义列强相继侵入我国,他们对南海的侵略活动也有增无已,从此开始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领土主权斗争的历史。西方列强觊觎南海的活动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事实出发,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发现并开发南海诸岛的问题,对读者不无启迪;但其关于欧渐后南海诸岛主权问题的看法,却与史实相悖。为了更多地了解国内外有南海诸岛问题的各种观点,今予摘译刊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延边地区是我国朝鲜族同胞的聚居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朝鲜族进入该地区只有约100年的历史,而且一直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韩国某些势力宣称的"间岛"是韩国的领土或"间岛"是韩国人首先发现的不仅缺乏法律依据而且经不起历史的推敲。中国应该未雨绸缪,加强对延边主权问题的研究,争取在学术争议范围内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