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史博览     
毛泽东设宴 为章士钊辩冤 解放以后,鲁迅的地位上升到了顶点,凡是鲁迅骂过或批评过的人,大都先后成了“人民的敌人”。 章士钊是被鲁迅骂得最早、骂得最凶的、并被指斥为“三·一八”惨案的刽子手,是一只应该穷追猛打的“落水狗”。这就给章的“反动罪行”定下铁案,章的日子很不好过。  相似文献   

2.
在“文革”中,与毛泽东私交很深的章士钊屡屡触犯毛泽东。在那样一边倒的气氛下,连革命老帅说几句话都被无情地打成“二月逆流”,章士钊不识时务,还是要讲话,要一吐为快,急得在毛泽东身边的已是中共党员的女儿章含之提出要与父亲划清界限。还是毛泽东阻止了章含之,没有对章士钊的顶真敢言动怒。  相似文献   

3.
余广人 《百年潮》2001,(9):44-50
如果要问,中国近代历史上毛泽东最推崇的人是谁,人们可能都会回答:鲁迅。毛泽东曾充满感情地说过:“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我喜欢他那样坦率。”毛泽东与鲁迅——两位时代的巨擘,如两座交山巨峰,终生相望却无缘相逢。幸而两“山”之间曾有一“峰”,为他俩架设过一座精神桥梁。他就是冯雪峰。今年,适逢鲁迅诞辰120周年,同时是毛泽东忌辰25周年,也是冯雪峰逝世的25周年。本期发表《冯雪峰:为毛泽东和鲁迅相知架桥》一文,将鲁迅与冯雪峰的交往以及毛泽东与鲁迅心灵的相通的史实告诉读者,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4.
正1966年8月29日,一群北京大学的红卫兵闯入章士钊住宅,批斗、抄家两个小时。当日,章士钊写信向毛泽东报告挨斗情形。9月1日,毛泽东回信——行严先生:来信收到,甚为系念,已请总理予以布置,勿念为盼。顺祝健康。同日,周恩来指示301医院接受章士钊及程潜、傅作义、蔡廷锴、李宗仁住院保护。三个月后,形势稍缓,章士钊回家居住,读书写字,闲适度日。然而好景不长。1967年春,街头出现反击"二月逆流"和"打倒刘少奇"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这位文学巨匠、思想家是20世纪中国一个巨大的、谁也绕不开的存在,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一座不可比拟的高峰,而世人对鲁迅的评价更是纷纭多重。画家陈丹青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做过一个演讲,他形容鲁迅是一个“好看”、“好玩”的人——  相似文献   

6.
章士钊、鲁迅,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知名人士,关于他们之间的行政诉讼。已有不少人谈到过,孰是孰非,已成历史公案。但是,在世纪之交的今天,认真研究这场行政诉讼的起因与结果,分析当事人性格特征,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诉讼以鲁迅的完全胜利宣告结束鲁迅控告章士钊的行政诉讼,发生在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这位文学巨匠、思想家是20世纪中国一个巨大的、谁也绕不开的存在,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一座不可比拟的高峰,而世人对鲁迅的评价更是纷纭多重。画家陈丹青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做过一个演讲,他形容鲁迅是一个“好看”、“好玩”的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章士钊是一个特殊人物。他早年参加反清斗争,在段祺瑞执政府中担任过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执政府秘书长。章士钊与袁世凯、段祺瑞、孙中山、黄兴、陈独秀、毛泽东等都有交往。孙中山曾说他“行严矫矫如云中之鹤,苍苍如山上之松,革命得此人,可谓万山皆响。”  相似文献   

9.
人贵有精神     
正1934年初,冯雪峰在江西瑞金苏区与毛泽东聊天,提到有位外国人曾信口说,全中国仅两个半人懂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闻言,毛泽东哈哈大笑。是耶非耶,让历史发话。鲁迅致力思想启蒙,"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逝世后被公认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旗手。毛泽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个政治家,这个人能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评价习仲勋 2012年5月,是被毛泽东誉为“活的马克思主义者”习仲勋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之时。2012年岁初,笔者专程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一所中学采访了该校退休教师殷为昭先生。他激情昂扬地介绍了习仲勋和他岳父田屏轩一生的友谊,以及20世纪80年代为他岳父田屏轩彻底平反的经过。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与《甲寅杂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敬恒一九二五年在《章士钊——陈独秀——梁启超》那篇长文内曾说:“今日章先生视《甲寅》为彼唯一产物,然别人把人物与《甲寅》联想,章行严还忘不了高一涵,亦忘不了陈独秀。”这话好像认为《甲寅》杂志是章、高、陈请人的共同产物。其实,章士钊确是有权利“视甲寅为彼唯一产物”的,无论就主张说,就文体说,就文字力量说,这杂志都可以盖上“章土钊”印记。……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智慧     
孔庆东 《世界》2006,(10):65-68
鲁迅,这是差不多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提到鲁迅,许多人就会油然想到“三个伟大”——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许多人会想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这句话。  相似文献   

13.
据鲁迅的挚友和学生冯雪峰回忆,1933年底,他因身份暴露不便留在上海,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长,与毛泽东有了交往。对鲁迅心仪已久的毛泽东了解冯雪峰与鲁迅的关系,在一次交谈中对冯雪峰说:今晚不谈别的,只谈鲁迅好不好?冯雪峰告诉毛泽东,鲁迅在读了毛泽东作于井冈山时期的几首诗词以后,认为有一种“山大王”的气概。冯雪峰虽然没有提及具体的作品,但可以推测是流传甚广的《西江月·井冈山》充满“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自信。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棋局中的鲁迅——从“假如鲁迅还活着”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之子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南海出版社2001年9月版)一书提到的一个重要政治情节:1957年夏天毛泽东在上海接见文艺界人士,翻译家罗稷南参与其中。谈话之间,罗稷南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对这个大胆的设问十分认真,沉思了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一个近乎悬念的询问,得到的竟是如此严峻的回答。罗稷南吃惊之余,不敢再做声。  相似文献   

15.
谈起高二适先生,人们就会想起发生在1965年的那场兰亭序真伪之争,即所谓“兰亭论辩”。二适先生批驳郭沫若的文章《兰亭序的真伪驳议》是通过章士钊呈送给毛泽东的。章先生在信中是这样向毛泽东介绍二适先生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伟人毛泽东和鲁迅,如两座交山巨峰,终生相望却未相逢。幸而两“山”之间曾有一“峰”,为他俩架设过一座精神桥梁。他就是冯雪峰。当两位伟人名传四海声震全球时,他们间的“雪峰”却一直沉默着。但是历史不会沉默,两“山”之间的一“峰”,其风采应为人所识,其悲欢应被人共知。  相似文献   

17.
朱洪 《百年潮》2004,(8):75-76
(一) 1926年下半年,鲁迅在和章士钊打完官司后,离开北洋政府控制下的北京,南下厦门、广州,开辟新的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18.
1965年,郭沫若发表文章,推断《兰亭序》为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高二适对此不以为然。高文经章士钊推荐到达毛泽东手中,又在毛的直接过问下得以公开发表,引起全国学术界的关注,学术争论逐渐深入。然而,就在此时,形势突变,毛泽东、郭沫若态度都有改变,而章士钊也感觉到“气候”有所变化,他的秘书把本打算发表的文稿从《光明日报》撤回……  相似文献   

19.
这一年的春天,在历史上被特称为“不平常的春天”。 1957年3月,正当“不惑之年”的吴祖光被通知,列席当月12日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去听毛泽东主席的重要讲话。地点是全国政协礼堂——西城区一个很朴素的会场。参加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有380名党内宣传干部和100多名声望卓著的党外文化人士(另一说法是:包括列席者在内,与会者800人,党外有关  相似文献   

20.
尹树人 《江淮文史》2013,(4):132-140
"巍然一硕书"是章士钊写信给毛泽东介绍高二适所下的评语,意思是说高二适是一位顶级的大书家。章士钊本人是一位大书家,毛泽东当然也是一位大书家,一位大书家向另一位大书家介绍又一位书家时,竟然说他是"顶级大书家",敢做如此评价,决非一般客套话,更非如今满天飞的纸糊高帽,而是这位老人郑重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