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洪武二十四年册封庆王,二十六年就藩宁夏,“理庆阳、宁夏、延安、绥德诸卫军务”,死于正统三年。1968年在宁夏同心大罗山下朱(?)墓地发现方形青石《庆王圹志》一合,志、盖边长皆为60厘米,厚15厘米。志文楷书,四周边栏浅刻云龙纹饰,宽5厘米。志文与《明史》及宁夏方志中有关朱(?)的记载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庆王在皇子中的名次。《明史》本传、嘉靖《宁夏新志》作“十六子”,而志文与弘治《宁夏新志》却作“十  相似文献   

2.
《亡辽录》与《辽史·地理志》对刺史州记载差异的原因有二:一是两书史源不同;二是两书采摭刺史州的时段不同。《亡辽录》由原辽朝进士史愿所作,记载的是乾统(1101—1110)中至天庆五年(1115)间刺史州的设置状况。《辽史·地理志》著录的是重熙(1032—1054)中刺史州的情况,其源于重熙十三年(1044)所修《实录》。但两书均无法展现有辽一代刺史州变化的全貌。  相似文献   

3.
西汉大臣朱买臣(?~前115年)的籍贯与墓址一直有几种不同说法.一、嘉兴说.见明代吴敬所《国色天香》(卷七).明清时修的嘉兴府志、县志也持此说.而朱买臣的墓.陆广微《吴地记》载:“嘉兴县,……(天心池)东二里有会稽太守朱买臣坟.”《太平寰宇记》嘉兴县条,清光绪《嘉兴府志》等有类似记载.二、建德说.新编《建德县志》(198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如是说.持此议的还有民国《建德县志》宋淳熙《严州图经》(卷二)载:“朱太守祠在乌陇,汉会稽太守朱买臣之神也;又有别庙在朱池.”建德亦有朱买臣墓,明万历十年(1582)建德知县俞汝为之立碑,《中国名胜词典》(第376页)有此记载,现墓碑尚存.三,吴县说.自宋范成大《吴郡志》至明清历代的《苏州府志》、《吴县志》都作此说.据《吴县志》及其他地方志乘记载.朱买臣的故宅就在苏州城西边的穹窿山.《光福志》载:“穹窿禅寺在穹窿山麓,俗曰茅蓬,旧名福臻禅院,相传来买臣故宅.”另据有关古籍记载,或曰朱买臣故宅在茅蓬显忠寺,或云即藏书乡朱家场.  相似文献   

4.
《明史》卷三一三《云南土司传一》顺宁府条载:“顺宁府,本蒲蛮地,名庆甸。……元泰定间始内附。天克初,置顺宁府并庆甸县,后省入府”(中华书局标点本第8079页).同书卷四六《地理志七》载:“顺宁府,元泰定四年十一月置。”按:所说并见于《明太祖实录》卷一四三及一五九.顺宁府设置时间一说“天历初”,一说“泰定四年”。孰是孰非?此为以元泰定四年置说为是。理由有三:1.《明史》除《云南土司传一》载顺宁府于天历初置外,它处不复见。而同书的《地理志七》明确记载“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十一月置。”《明太祖实录》也载此说.更为重要的是,《明实录》是  相似文献   

5.
郭琳琳 《黑龙江史志》2013,(17):164-164
《月令章句》的撰者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三书中记载不同。《隋书·经籍志》作"汉中郎将蔡邕",而《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作"戴顒"。笔者就此考证后认为,《隋书·经籍志》之记载更为可信,而《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的记载当有误。  相似文献   

6.
据明嘉靖版《庆阳府志》记载,范仲淹戍守环庆路时曾修筑了27座城寨。笔者通过考证后认为,这些城寨多数都缺乏与范仲淹相关的史料记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说法,可能与明代嘉靖时期的边防形势与庆阳的历史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英藏敦煌文献S.529(V)号《诸山圣迹志》(又名《失名行记》)记载了五代时期的扬州城周里数,为研究五代时期的扬州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以敦煌文献S.529(V)号的记载为依据,利用古籍记载和考古资料,论证了五代时期扬州城存在的事实,同时利用该文献对扬州城的规模和城门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明史未载,方志、实物补阙一则韦甘睦今广西宜州市在明代名宜山县,时县境内先后设置几个土司(正、副长官司及巡检司)。为在《宜州市志》中记述各该上司的设置裁废经过,先查阅《明史》。《明史·地理志》庆远府条载:“庆远府(元庆远路),洪武元年为府,二年正月改庆...  相似文献   

9.
华敦复(1568—1631年),字阳初,号雍明。无锡前洲邓巷仓场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自幼聪颖,刻志于学,秉性耿直。官至右布政使,后晋升左布政使。他“居官洗手奉职义不营私”,清廉律己,为民请命,与民造福,成为明代著名的清官。关于他的事迹,《江南通志》、《常州府志》、光绪《无锡县志》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0.
《新安志》续修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南宋罗愿《新安志》纂成之后,宋元明时期不断续修和补充,有史记载的就有近十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这在我国方志的纂修历史上有典型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除《徽州府志》、《新安志补》等传世外,其它续修之作佚失,续修情况不明,相关记载屡有舛误,也就有了钩沉补阙的必要。这对深入研究《新安志》、徽州文化及方志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澎湖自古便是中国的领土,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自清代乾隆年间起,澎湖始编纂志书,先后有《澎湖志略》、《澎湖纪略》、《澎湖厅志稿》、《澎湖厅志》、《澎湖县志》5部志书。这些志书记载详明,各具特色,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体制渐趋完备。澎湖修志的事实也印证了编修方志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地方行政建置是国家行使职权和对地方实行有效统治,是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汉代在河湟地区设置“五亭”.据《汉书·百官志》记载:一里有百家,有里魁,十里一亭,有亭长,十亭一乡,有三老,故亭是县以下的行政建置.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当时有亭29365个,说明亭的设置比较普遍.西汉时在河湟地区所设的亭与内地的亭有所不同,是为了防御外敌和实行邮传而在边疆地区所设的一种机构,是中央与郡国之间传送文书的驿站和驻军御敌的据点.有“征其因革,辨其地域,察其风土,知其要害”作用.据《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记载:  相似文献   

13.
《金史·百官志》与《大金集礼》对金代大、次、小三等封国之号均有记载。《金史·百官志》中的封国名号主要以明昌之制为准,同时也部分地反映了大定之制;《大金集礼》反映的则是天眷和大定时期的封国等第,但两者对封国之号的记载均有缺失。结合金代相关封爵史料,对两书中的封国名号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厘清金代不同时期不同等级封国之号的名称。金代国号王爵有一字王、一字国王、两字国王三种类型。三种不同称谓的国号王爵具有不同的含义,是区分王爵等级的重要标准。海陵正隆二年"例降封爵等第"后,国号王爵仅见一字王称谓。国号王爵类型的前后变化与金代政治体制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淳熙《新安志》和弘治《徽州府志》为主要参考,广征其他文献资料,对《永乐大典》所收《新安志》的两则记载中的错误作了订正.  相似文献   

15.
东汉沅南县的设置距今已近二千年,当年该县城之故址何在?在《大清一统志》、光绪《桃源县志》、《读史方舆纪要》等古籍记载中,分别有不同说法,其中《大清一统志》的说法为近现代一些著述乃至工具书所采信。然而据《水经注》记载和其他史料考证,《大清一统志》的说法是错误的,光绪《桃源县志》亦误,唯《读史方舆纪要》之记载应为是。  相似文献   

16.
后人多据《汉书.地理志》所载的五处"属国都尉治"判断元狩年间汉武帝复增属国的地理位置。文章列举出七处《汉书.地理志》中没有"属国都尉治"记载的西汉属国,进而认为《汉书.地理志》关于"属国都尉治"的记载并不全面,不能仅以此判断当年汉武帝复增属国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7.
何宇佳 《广西地方志》2022,(3):50-56+62
万历《广西通志》是明代唯二保存的广西省志,由广西巡抚戴耀主持,广西参政苏濬编纂完成,凡42卷,其中《名宦志》《迁客志》《人物志》《节妇志》共七卷,记载了745名广西历史人物。该书的人物记载内容在补充正史记载之不足、保存明代广西科举史料、保存广西边疆民族史料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亦存在着记载讹误、人物重复收录、类目编排不当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2005年3月1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广西通志·照片志〉入志照(图)片征集工作的通知》(桂政办电[2005]63号)。3月21日,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发出《关于印发〈广西通志·照片志〉征集照(图)片提纲的通知》,至此《广西通志·照片志》编纂工作全面启动。《广西通志·照片志》是第二轮《广西通志》88部专志之一,由自治区通志馆承修,是广西第一次以照片、图片为主要形式记载历史的大型图册。该书重点记载清代以来广西境内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政治活动,重大军事行动和革命斗争,重要的外事和国际交往,重要的经济建设项目和成就…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日食记录,通常包括朔日干支、日食宿度、食分及起讫时刻等信息,总体以《新唐书.天文志》的记载较为准确和完整,但脱漏失载的情况仍然存在。《志》文中有关日食的模糊预言,暴露了帝王政治的统治危机,较为含蓄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但不可否认,《旧唐书.天文志》仍有《新志》无法替代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钦州制陶与坭兴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学会了制陶用陶。这是现代考古从新石器时代遗存得出的结论。钦州市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人类发展史和制陶用陶历史,可是现存的明嘉靖《钦州志》和清康熙、雍正、道光年间所编的几部《钦州志》,很难找到陶瓷制造的只言片语。民国时期编的《钦县县志》记载范围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有了一些考古发现的记载与推论,也对陶瓷业发展作了一些记述。新编的《钦州市志》承袭民国钦县志的记载,又较详细地记载了解放后钦州的陶瓷业发展,也记载了一些考古发现。然而,对钦州的陶瓷历史究竟有多长,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