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礼君 《收藏家》2016,(8):81-84
一、早期青瓷釉色的化学特征1.现在看到的早期青瓷的釉色东汉青瓷和春秋至西汉原始瓷相比有了重大进步。吸水率只有0.3%,烧成温度约为1260-1310℃。东汉青瓷的产地主要在浙江宁绍平原、金华丘陵和永嘉沿海地区。而北方则是从北魏时起,黄堡镇瓷器就已具规模。这些早期青瓷瓷土含铁量比较高,采用石灰釉,釉料中含氧化钙达15%以上,釉层较薄。由图1-4可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2012年景德镇蓝田窑的发现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青釉瓷器。通过对窑址及出土陶瓷文物的整理与研究,专家提出蓝田窑是目前为止景德镇发现的早期烧制青瓷的窑址之一,其中出土的部分青瓷应为唐代时期烧造。因此,研究蓝田窑唐代和五代时期青瓷对探索景德镇早期青瓷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以唐代和五代景德镇蓝田窑青瓷为研究对象,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热膨胀仪等对24件唐、五代蓝田窑青瓷样品进行了测试,对比分析了唐代和五代景德镇蓝田窑青瓷的组成和工艺特征,为研究景德镇早期青瓷及其初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古陶瓷学界坚持认为,中国早期瓷器主要分青瓷、白瓷两大体系,青瓷是一元配方,北方早期白瓷则是三元配方。本文基于磁州窑唐代青瓷、"青白瓷"、白瓷和宋代青瓷、白瓷五种样品成分对比分析,发现磁州窑的青瓷和白瓷在胎料组成和烧成温度上并无明显差别,主要是釉料不同,且出现了化妆土,这一结果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北方早期白瓷的瓷胎仍为一元配方,青瓷与白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以"磁州窑"为代表的北方"青白瓷"明显不同于南方的"青白瓷",其游离于青瓷与白瓷之间,终未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4.
清宫旧藏明代龙泉青瓷,应是明朝宫廷的原藏之物,反映了明初龙泉青瓷"官器"的烧制面貌。这批青瓷的制作工艺具有元代遗风,以礼器和陈列器为主。相关文献和近年窑址考古发现的新资料表明,在明代早期,处州龙泉与景德镇窑一样,也按照宫廷定样烧制了一定数量的青瓷"官器",其中部分器物应该是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场的产品。明代早期是龙泉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5.
缪韵 《四川文物》2010,(3):35-45,91
洛阳原始青瓷最早始见于夏代,兴盛于西周早中期,东周时已少见。洛阳的青瓷是一种瓷器,而不是釉陶。因为它完全具备了瓷器的三要素,只不过与后来的瓷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洛阳的原始青瓷基本上都出土于北窑西周贵族墓葬内。这些墓葬因时间不同,在器类、器形、纹饰上各有其自身特征,而且这些青瓷与南方原始青瓷不同,属北方原始青瓷系统,它的产地在北方,也可能就是洛阳。  相似文献   

6.
北方早期青瓷初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窑址考古资料和纪年墓葬出土品为依据,对隋代前后北方青瓷的共同特征作了归纳,认为北朝制瓷业之发端时间不会早于公元500年,北魏末到东魏是其初步发展时期,北齐进一步发展,隋代进入全盛时期,唐初衰落。北方早期青瓷的窑址都发现于东魏、北齐境内,这表明当时北方制瓷业生产有着很强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7.
历代龙泉青瓷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泉窑是我国陶瓷生产业中最重要的窑场之一,其制瓷业有着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现代仿古龙泉青瓷的生产水平也达到了一定高度。为研究不同时代龙泉青瓷产品的特征,特采集一组宋、元、明及现代龙泉青瓷样品,通过显微观察、色度测定及对瓷釉的主量、微量化学组成进行X荧光分析,实验数据分析表明龙泉青瓷釉的制作有一定的年代特征,宋早期青瓷釉中存在石灰釉产品,而南宋以后,龙泉青瓷釉逐渐成为石灰碱釉。现代仿古龙泉青瓷的主量化学组成与古龙泉青瓷有很大相似性,但微量组成的不同反映出在原料配方上还存在很大差异。分析结果将为龙泉青瓷的研究与鉴定提供部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黎李 《陇右文博》2009,(2):42-43
瓷器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明创造,中国素有世界瓷都之称。瓷器的真正烧成,应在东汉末年的南方,到三国时期已广泛使用,成为南方的主要手工业产品之一。所以,这一时期烧制的青瓷是中国早期瓷器的杰出成就。白瓷是一种胎色洁白、釉色白净的瓷器。我国白瓷的出现晚于青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对原料的筛选、淘洗、降低胎、釉中含铁量而烧成的。  相似文献   

9.
江苏徐州市户部山青瓷窑址调查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户部山青瓷窑址位于徐州市区南部户部山西、南麓。 1996年 1月 ,为配合基本建设 ,徐州博物馆在此进行了调查与试掘 ,发现三处青瓷烧造堆积 ,发掘出土较多窑具和青瓷残片 ,其年代当在北朝末至唐代早期。该处遗址的发现 ,填补了苏北地区这一时期窑址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青瓷中心产区早期龙窑及其产品遵循的是一种经济型原则。本文通过解析龙窑的各个结构,认为在长达1500年以上烧制原始瓷的实践中,窑工对于龙窑技术的认识和改革是逐步的,其动因在于提高产量而非质量,节约成本并追求利润最大化。从宏观上看由于不停地改革窑炉及其相关技术,使得龙窑技术越来越趋向成熟。龙窑的渐趋成熟,在烧制原始瓷及其向早期越窑青瓷发展的这些过程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秘色瓷胎釉成分特征及其与普通越窑青瓷之间的异同,并探讨越窑青瓷制釉技术的时代特征,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EDXRF)对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和荷花芯窑址出土的青瓷标本进行了无损测试。结果表明:(1)后司岙窑址秘色瓷的胎体元素组成与普通越窑青瓷无明显的差异,即二者均采用当地的瓷石原料制胎;(2)晚唐和五代秘色瓷釉的元素组成与同时期普通越窑青瓷也无明显差异,其独特的釉色与其采用瓷质匣钵的烧制工艺有关;(3)晚唐至五代时期越窑青瓷釉料配方可能发生了重大改变,即由早期的瓷石加草木灰的二元配方变成瓷石加草木灰、石灰石的三元配方。(4)晚唐至五代秘色瓷以及五代耀州窑青瓷、北宋汝官窑、南宋官窑以及龙泉南宋青瓷均将釉中氧化钙的含量严格控制在10%?14%范围之内,即各个窑口的制釉技术是非常类似的。  相似文献   

12.
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它的发展是受到早期青瓷系统的越窑、婺窑的影响。到了南宋晚期,它在长期积累的制瓷技术上吸收了南宋官窑的先进经验,生产了大量如青玉般艺术效果的粉青釉瓷器,把我国青瓷生产技术推向了顶峰,闻名中外。这件粉青釉瓷盘应属宋末元初的杰出作品(封二:上)。瓷盘的胎质细洁致密,胎色白中泛青,并采用耐高温粘度比较大的石灰碱釉烧制,使青釉厚而不流,外观丰满。通过对烧成温度的控制和还原气氛,使其外观柔和淡雅。这种粉青釉的创烧成功,极大的提高了青瓷工艺的水平。就粉青釉而言,它的主要成份为玻璃相  相似文献   

13.
周艺 《风景名胜》2016,(1):142-145
因为朋友一句不经意的话,我们才走进了并不起眼的青瓷酒店.我们决定在这里住下,等到夜深人静时,可以静静感受喧闹中难以觅得的青瓷之声. 恐怕再难有一家酒店像它一样,与青瓷如此惺惺相惜.它因青瓷而生,与青瓷相伴,以青瓷为人所知.龙泉披云青瓷主题酒店位于龙泉青瓷小镇,若不是导游带着,在小镇上里里外外为我们介绍,还并不容易找见它.在小镇上看青瓷,听青瓷,品青瓷,最后住在青瓷酒店里,这才为一场青瓷主题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般早制造陶器的国家之一,而瓷器的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陶瓷的出现,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陶瓷烧造的历史,不仅是古代先民数千年来创造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审美和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东汉晚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制造技术的基础上,成熟青瓷首先在浙江诞生,并且形成了以浙江上虞为中心的早期越窑青瓷产地。到了唐代.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逐渐由曹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6,(9)
正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瓷器诞生于约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一般称其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古代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早期的原始青瓷均有以堆塑来装饰作品的习尚。这一原始青瓷堆塑的装饰艺术之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7000年前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陶质堆塑。在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陶鸟、陶猪、陶羊、陶狗、陶鱼、陶龟等陶质堆塑作品。  相似文献   

17.
山东洗砚池晋墓出土青瓷胡人骑神兽器物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同类器物,皆为西晋时期南方越窑所产的青瓷精品,其性质为烛台,东汉以后世家大族与士大夫对蜡烛的普遍使用是此类精致的青瓷烛台流行的时代背景。胡人骑神兽造型在东汉时期的器座、画像上已经较为常见。汉晋时期流行的神仙信仰中以西方的昆仑和西王母为中心,同时早期佛教也附会入西方的神仙信仰中,胡人也被看作与西方的神仙信仰相关,有些被表现为仙人。  相似文献   

18.
2020年2月,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江桃村门前山一座三国砖室墓被盗,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随即对被盗古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墓为单室砖墓,平面呈"凸"字形,发现"嘉禾三年""永兴""钟氏"等纪年、纪地、纪姓文字,出土青瓷文物4件(组).该墓葬的发掘为六朝早期墓葬构造和早期越窑青瓷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萧绍地区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9.
青瓷是我国瓷器的传统品种之一。历来中外学者对青瓷存在着不同的理解。青瓷一般指器表施有青色釉的瓷器。但是严格讲,有些器物是青色的,不一定就是青瓷,相反的有些器物是黄色或黄褐色的,却属于青瓷的范畴。青瓷色调的产生,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氧化铁,必须在还原焰中烧成。有些青瓷含铁不纯,或是还原气氛不够充分,胎釉中的铁分受到氧化,釉的呈色就由青变为黄或黄褐色。这种情况在青瓷中是  相似文献   

20.
试论越窑的衰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约创建于东汉晚期,中晚唐逐渐进入辉煌时期,北宋中期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北宋晚期全面衰落,约公元13世纪早期以后停烧。从其出现衰落迹象到停烧,历时约150多年,其间并非简单、缓慢地直线下滑,而是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耐人寻味的过程。衰落的前期即北宋晚期,形势急转直下,经营者们显得极度无奈;南宋早期似有所醒悟,之后,开始改革青釉的配方,调整产品,但终因衰落时间太久,行动太晚,奇迹未能出现。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创新,盲目将生产的重点转向刻、划花青瓷,放弃了自己的特色,刻、划花青瓷又质量平平,使产品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丧失了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