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焕军 《神州》2012,(7S):1-1
<正>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是历史的自然属性。当然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历史学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或学术,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门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它更是一门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意义上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这篇随笔颇富杂文气。不读书难以入仕。入仕后又不能成"读书人",这就是中国古代官场的特色。清末,封疆大吏中以袁世凯与张之洞声望最重。袁世凯曾经这样描述两人的差别:"张中堂是读书有学问人,仆是为国家办事人。"简单说,老张有才华,适合做学问,老袁没学问,只能办具体事。看上去是自谦,其实是  相似文献   

3.
赵焕军 《神州》2012,(19):1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是历史的自然属性。当然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历史学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或学术,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门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它更是一门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意义上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正>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这项工作,对于保存地方历史、提供决策参考、扩大宣传"窗口"、丰富地方文化等有着重要作用。编纂地方综合性年鉴是一门学问。我们要坚持  相似文献   

5.
徐云 《神州》2013,(10):129
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年轻人的渴求被认知心理导致他们唯恐别人不认为他们张扬,循规蹈矩的好学生被越来越多的同龄人嗤之以鼻,听很多老师感叹:"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诚然?否然!"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没有朽木不可雕的说法,那是源于教导者的放弃。"打是亲,骂是爱。"既然古来就有这样的俗语,我们又为什么不能进行教育惩罚呢?这只是教者爱护学生的另一种诠释。惩罚是门学问,更是  相似文献   

6.
张秀芬  冯晓娟 《神州》2013,(24):149-149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这也是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7.
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广阅读工作。倡导全面阅读有利于传承文明,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熔铸;阅读推广带来的书香氛围,将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丰润的营养和良好的人文环境;阅读推广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创建社会和谐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天津人喜欢到天后宫祈祷平安,妈祖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得到肯定,而对于许多中老年人来说,到天后宫去就完全是寻找儿时的记忆了。一双小脚鞋、一条开裆裤、一个大夜壶、一尊"娃娃大哥"……天津民俗文化吸引了所有的人。  相似文献   

9.
正"丝路学"概念体系的建构,是该门学问中其他所有研究工作的基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当今"丝路学"研究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并且仍在不断掀起新的研究热潮的状况下,冷静地思考关于完善其概念体系构架问题,对于促进这门学问的发展大有裨益。一、"丝路学"概念体系的缺失查阅新近出版的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各种权威辞书,就会遗憾地发现,所有关于  相似文献   

10.
正曲阜孔墓前巨大的石碑上镌刻着八个古朴苍劲的篆书大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大成"是集天下学问之大成,"至圣"是人生修养和历史功绩至高无上,所以中国民间无论读书不读书,都尊称孔子为孔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称王称圣的人,然而孔子何时称圣?其间经历了什么?意味着什么?过去却很少有人关注。一在古人观念中,天与地相对,天神乎其神,故曰"天神";地无所不能,故曰"地圣"。在甲骨文中,"圣"写作"共"+"土",  相似文献   

11.
班级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如何在管理中体现人文性,体现"人本教育"理念,首先要明白"人本"理念强调具体的人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及其对人的价值,突出人的具体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人的发展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12.
董郁玉 《炎黄春秋》2012,(11):22-25
共和之实中国人不知道"共和"一词的人不多。从1949年以后,对每个大陆中国人而言,尤其是对那些在1949年以后出生的大陆中国人来说,镶嵌在国名中的"共和"一词,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中时常要出现的最重要词汇之一。中国人知道"共和"一词含义的人也同样不多。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即使是对那些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共和"一词,虽是他们在念读国名的全称时经常会触碰到的词汇,但却是  相似文献   

13.
好读书     
周国平 《神州》2011,(9):44-45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  相似文献   

14.
范毓周 《史学月刊》1999,14(1):8-17
本文从甲骨文的发现、搜集、刊布到科学发掘,论述甲骨文的文字考释、历史研究,最后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甲骨学,这门学问对于考古学、文字学、历史学的重要促进作用,以及这门学问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潘婷 《贵阳文史》2014,(6):66-68
正个头精小的火柴盒、扑克牌,经典浓缩的历史故事,当这两者结合起来,便是一种最有意思的收藏品——艺术火柴和主题扑克。在这样的小盒子上读书,了解历史、文化、传统,既弥补了"大忙人"无暇阅读的遗憾,亦不失另类风趣。有的人喜欢收集火柴,但从不抽烟;有的人爱好收藏扑克,却几乎不打牌。按他们自己的话说,重要的不是火柴与扑克,而是这些各种各样小盒子上的内容。他们可以通过这些小盒子了解到许多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16.
汉学,中国人把它称作“国学”;以当代日本语来说称作“中国学”(这一术语的无限定性被本书的著者所批判)的情况也是有的.在这里,文史哲三科没有被像高墙般地隔开,汉学或国学中的“学”的概念,作为一门学问的多样性、整体性和灵活性被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7.
伊人 《旅游》2014,(1):94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到过德国的人,对这个国家的共同印象。在德国,读书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民日常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一种生活习惯或日内容,整个国家都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因此,有人说:德国,是一个阅读的民族!德国人爱书、读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走进德国人的家庭,都可以看到漂亮的书架和架上满满的图书。在我的德国朋友卢德家中看到,他家的客厅、厨房、卧室甚至是洗手间,都摆满了图书,虽然有些杂乱无章,但那浓浓的书香却给人以一种温暖的感觉,真像是走进了文化的长廊。德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追求精神生活的殷实和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资料显示:喜欢读书的孩子比不读书的孩子成才概率高五倍。一位资深教育专家把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能力分为四种,依次排列为:一、阅读能力;二、写作能力;三、作业能力;四、考试能力。把阅读能力排在首位,可见它的重要性。也可以说,阅读能力是第一能力,阅读能力是  相似文献   

19.
徐伟 《神州》2012,(28):21+23-21,23
每个人的阅读看来无所目的,杂乱无章,但仔细研究却发现,每个读者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读书,他们有各自不同的阅读倾向。  相似文献   

20.
《环球人物》2013,(25):85
赤水清澈,河谷生暖,习酒十里酒城掩映在明山秀水间,怡人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可风景背后,隐藏的却是一颗颗沉重的心。山里的孩子们,留守在这里,只能在痴想中贫困到老。读书,是走出去的唯一出路。不读书,心不甘;读书,父母脊梁压弯。一年几千块钱的学费,对山里人来说,是天文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