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北荆州李家堰墓地出土两件有铭铜戈。一件是"卲(昭)王之諻"戈,属于楚器,戈的年代大约在战国中晚期。另一件"廿八年雍丘令"戈有确切纪年,据考可能是魏惠王二十八年,即公元前342年。  相似文献   

2.
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存有战国时的长城建筑遗址。不少专家和学者确定今华阴县长涧河西岸的长城,就是战国时的魏西长城遗址,即属《史记·魏世家》所说的魏惠王十九年所“筑长城”最南端的部分。这段遗址南起华山北麓的朝元洞,向北经南洞村、北洞村、洪崖村、王家河、河湾子、西关堡、凤箱城,达于渭河南岸,南北长达六公里。除这条长城遗迹外,史料指出在华阴境内还有一条长城遗址,应在今华阴县城东。《水经注》和《华阴县志》沙渠条下载“水出南山北流,西北入长城,又北注于渭”。对此记  相似文献   

3.
夏墟之上的晋、魏两国都曾尝试追认和承袭夏代的政治名位,以巩固政治与军事地位,可谓“晋魏承夏位”。晋平公举夏代郊祭以祀鲧,暗示晋国能够取代周天子的共主地位,与三代等视之。魏惠王更是以夏代的后继者自居,称夏王,乘夏车,迁夏都,以天子之礼自居,在诸夏中争夺正统。魏史《竹书纪年》呈现出“夏—殷—周—晋—魏”的历史序列,抬高晋、魏两国的地位。汲冢书与清华简《厚父》皆不持禅让说,默认“禹启世袭”,肯定嫡子启的合法性。这种古史观与三晋政治密切相关:有利于巩固君主制,强化嫡长子继承制,防范能臣干政,为“魏承夏位”奠定了历史文献的基础。《纪年》“益干启位”是战国三晋人造作的逆反古史,目的是消解禅让说对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梁惠王改元为“后元”是他政治生涯中的大事。“后元”之年的确定对于根据古本《纪年》来订正战国后期纪年是一重要的标尺。由于文献记载与后人引《纪年》之说的差异,所以在“后元”年数的确定期上尚有歧异之处,我们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可以看出,梁惠王“后元”应是从他在位的第三十六年开始的。梁惠王“后元”一共十七年,其年代是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18年。  相似文献   

5.
隋唐类书、古注所引《战国策》之“魏公叔痤病”“靖郭君善齐貌辨”二章佚文与今本明显非出自同一版本系统。《战国策·靖国君善齐貌辨》较《吕氏春秋·知士篇》几同复制,若《战国策》非袭自《吕氏春秋》,则相反之说和二者同源必具其一,那么《史记》关于《吕氏春秋》书成后“布于咸阳市门”的记载便不能成立。《春秋后语》乃晋孔衍据《战国策》和《史记》熔铸而成,但其所载“魏惠王死”“魏公叔痤病”二事皆无今本《战国策》点睛之笔的评论性结语。多种证据表明,今本《战国策·魏惠王死》等五章袭自《吕氏春秋》,其中《魏惠王死》一章吸收了《春秋后语》的成果,时间在安史乱后至宋初之间。  相似文献   

6.
《中华遗产》2007,(3):15-15
中华纪年应恢复“黄帝纪年”以黄帝纪年作为中国国家纪年,意义重于泰山:于民而言,黄帝纪年能够让国人在学习历史时不再以耶稣诞生作为划分的标准,可以使炎黄子孙在了解自己民族的文明时感受到亲切的年代记忆;于国而言,黄帝纪年有利于团结全球华人,并极大提高中国人的自信力和国际地位。如果有人问:“请问今年的纪年时间是什么?”希望每一位炎黄子孙都能大声回答:黄帝纪年4705年,西元2007年!  相似文献   

7.
《竹书纪年》与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王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富祥 《史学月刊》2006,9(1):20-28
今本《竹书纪年》中的西周年代大略承古本《竹书纪年》而来,但作了不少改动。其中最大的改动是周初武王、成王的在位年数误取刘歆《世经》的推排结果,以成王十八年为古本《纪年》所记西周年数共257年的上限,遂使武王克商年亦提前了24年。由今本推校和恢复古本的记载,并以所得结果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所拟《夏商周年表》的西周部分相比较,可知后者除个别王年(懿王元年)准确无误外,其他都不可据。工程忽视《纪年》,主要失误有二:一是相信旧说,对穆王在位年数估计过高;二是没有注意到西周晚期“共和”不单独纪年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6.“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离骚》) 王逸《楚辞章句》注云:“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孟,始也。贞,正也。于,於也。正月为陬。庚寅,日也。”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云:“摄提,岁也。孟陬,月也。庚寅,日也。屈子以寅年寅月寅日生。”“太岁”是假想的岁星。用木星的运行规律纪年。这个岁星纪年法是春秋时来期少数星历家出的点子。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岁星纪年已经不用了。所谓岁星纪年,就是以木星经天十二年为一周期,将周天划分为星纪、玄枵、陬訾、降娄、大梁、实沉、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  相似文献   

9.
沉默的真相     
淳于髡(音同"昆")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博览群书,学贯古今,靠一张能言善辩的嘴闻名各地。有位魏国大臣认定淳于髡是人才,打算把他举荐给魏惠王。魏惠王也早听说过淳于髡的名声,一听说他来了,连忙屏退身边的人。可淳于髡似乎完全不在状态,魏惠王一口气问了3个问题,他都没吱声,像木头人似的站在那。第二天,大臣又领着淳于髡去见魏惠王,魏惠王同样单独  相似文献   

10.
钱穆著<战国时宋都彭城证>提出十五证并二事,以为战国时"宋都彭城,不都睢阳,断可定矣."查钱氏提出的诸证据没有一条是直接的,都为推测之论,而且存在很多问题,于直接说到战国时彭城属楚属齐的材料也没有提出很好的解释.通过对钱先生有关论述之辨析,及诸多反证之综合讨论,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说实不可信."宋"与"相"古为双声叠韵字,"相城"实即"宋城"之异写,再参考其他一些旁证资料,说战国时宋国迁都于相城(今安徽淮北市),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云冈石窟的艺术成就,往往要涉及沿革地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根据近年学习所得,理成三事,书供研究与爱好者参考。大同与战国云中郡战国、秦汉时期今大同并不属于云中郡。《史记·匈奴列传》载公元前300年:“赵  相似文献   

12.
《史记正义》纠误一则王洪瑞《史记·秦本纪》有言“躁公二年,南郑反”,此句《正义》注曰:“南郑,今梁州所理县也。春秋及战国时,其地属于楚也。”今人张大可从之,亦云:“南郑:指今陕西汉中地区,春秋及战国时属楚”(《史记全本新注》第93页,三秦出版社,19...  相似文献   

13.
申文  程要远 《丝绸之路》2011,(22):30-32
在今河南新乡地区北部的太行山山脊上横陈着一列列用青石堆砌成的数百里石墙,这便是战国时期的长城遗址。据文献记载,战国时期列国都修筑了拱卫自己领土的长城,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保存到现在的资料让人已经很难清晰地看到中原列国长城的全貌。经过调查和研究,本文认为分布在新乡地区的这些战国长城修筑于战国早期,是魏国为了逐鹿中原、解除后患而设置的北防赵国的防御工事,其至少在魏惠王迁都大梁以前对魏国巩固黄河北岸的占领地区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秦统一后,该段长城毁弃。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多次发现“缘禾”年号,最早的在缘禾三年,最晚的属缘禾十年。与这些文书同墓出土的有“真兴”、“义和”年号,分别为十六国时期夏赫连勃勃、北凉沮渠蒙逊的纪年,可以断定缘禾纪年与此约略相近。综纳关于“缘禾”年号的讨论,其干支正好与北魏“延和”年号相符,一度管辖高昌地区(今吐鲁番)的北凉曾奉行北魏正朔,“缘禾”,是“延和”的不同写法。本文拟对高昌地区奉行缘禾纪年的时间及有关史实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赵都中牟在今河南汤阴西说被今天众多学者所信从,但从古代文献考察,战国时漳河以南尽属魏地,自然也包括今河南汤阴西在内。同时,今鹤壁老市区以南发现的战国中晚期古城应是战国魏谷邑,而非赵中牟。从出土遗物和战国地名变更情况分析,中牟故城可能即今河北磁县讲武城。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纵观上下五千年,大概没有哪一个时期能像春秋战国时代一样,军事上群雄逐鹿、思想上百家争鸣、甚至秦一统天下以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在很多方面都能从这个时期找到相应的发展线索。故刘勃在这本历史文化随笔集《战国歧途》中提出——战国之后,中国历史重复了几千年。本书从三家分晋讲起,历述战国七雄:魏惠王的野  相似文献   

17.
春秋后期,处于长江下游的吴国,曾赫赫一时,然史籍记载其国君错乱乖误之处颇多,今就在位年代,缕述如下,以供参考.一、余祭和余眛的在位年代.据《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吴王余祭(一作“戴吴”、“句余”)自鲁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至昭公十一年(前531年)在位17年;吴王余眛(一作“余昧”、“夷末”、“夷眛”)自鲁昭公十二年(前530年)至鲁昭公十五年(前527年)在位4年,《中国历史纪年》即以此为依据编辑该二国君纪年,其后《中国历史年表》和《中国历史纪年表》均因袭之.《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于公元前531年条下书作“吴王余祭死,在位17年”,注中说:“《春秋》谓余祭于公元前544年被阍所杀.此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又于公元前  相似文献   

18.
刘卫华 《收藏家》2010,(1):29-36
战国中山国是北方少数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西部建立的诸侯国,始建于春秋末年,鼎盛于战国中期,后为赵所灭。中山国是战国中期仅次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当时的五个“千乘之国”之一。但由于历史短暂,史书上关于中山国的记载非常简略零散,所以两千多年来战国中山国一直被称为“神秘王国”。  相似文献   

19.
“天元甲子”纪年,见于大足石刻妙高山和福安桥石窟的三则造像题记。如妙高山的“三教窟”题记是:“东普攻镌文仲璋……天元甲子记”(图一)。此外舒成岩第3号窟的题记是:“天元起运初春上元……伏麟镌龛”。这“天元甲子”究竟是历史上何代帝王的年号,过去一直未得其解,今考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平肩空首布中原被误释为“塞”的“(几土)”字,应读为“幾”。幾在今河南南乐县北?帽沂谴呵锿砥谖拦闹?旧释为“阴安”或“安阴”的魏国桥形布面文,应改释为“(阝安)阴”,与战国魏兵“三十三年戈”铭中的“(阝安)阴”都读为“鄢阴”,在今河南鄢陵县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