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认为,正确把握志书的重点内容,对于续志编修的规划部署、篇目设置、资料收集都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对于确保志书的质量,提高志书的实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广西通志》10部专志和l0部市县志的了解得出结论:第一届的志书突出了以经济为重点,增加了经济部类的内容,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也必须看到,人文内容的比重偏少了,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认真解决。文章强调,既要承认经济是重点,经济很重要;同时,又要承认人文也很重要,也应该是重点,从而确立经济和人文两者都重要、两者都要重的思想。文章提出续志应从三个方面加强人文内容的记述:一、抓住一个“文”字,在文化部类和非文化部类充实人文的内容;二、突出精神文明建设,增设精神文明建设志;三、在“人”字上下苦功夫,进一步做好人物人志工作。  相似文献   

2.
续修涉及的问题很多,下面仅就续修县志的篇目和工作方法谈谈个人认识。一、续修县志的篇目既是续修,那就应该是在第一届志书的基础上,主要是在时间和内容上延续前志。续修不是重修、新修,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一点。续修必然涉及到与上届志书的接轨和继承等问题,因此在制定续志篇目时要研究、参考前志篇目,对志书所设门类认真筛选,要保留、沿用一批前志篇目中能涵盖续志内容的类目。  相似文献   

3.
修志要不要用志,怎样利用志书为现实服务,这是志书编纂人员和领导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坚持修志要用志,使各类志书尽早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是所修志书的性质、意义和功能决定的,是修志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修志人员的用志意识和领导者素质的体现.如果修志忽视应用,或者领导人不注意利用志书资料,那么所修的志书只能存史备查.成为“死”档案,起不到资政服务的现实效果.《图强林业局志》编志用志的实践探索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曼平 《广西地方志》2001,(3):31-34,24
在探讨续修志书及检验志书质量标准的同时,也应该研究志书编辑工作职责。省级志办是专事全省地方志编纂出版的机构,其对志书的编辑工作既有编辑的共性,又有担负政府赋予的组织指导志书编纂和审查验收志稿行政职能的个性,这一特征决定了省级志办编辑必须具有双重职责:组织指导编纂工作和编辑工作相结合,审查验收志稿和编辑出版相结合。要提高志书质量,必须强化这两个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首轮新志书普设人口志,反映人口规模、构成、管理等内容,但记述深度不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缺憾。对此,本轮志书应引起重视。提高人口志记述深度涉及很多方面,本文就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流动、人口控制等记述深度问题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首轮新志书普设人口志,反映人口规模、构成、管理等内容,但记述深度不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缺憾.对此,本轮志书应引起重视.提高人口志记述深度涉及很多方面,本文就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流动、人口控制等记述深度问题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经济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政治和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首轮《江苏省志》一改旧志"重人文,轻经济"的偏向,做到经济与人文并重,共92卷的《江苏省志》,其中经济部类就有50卷(含《综合经济志》),占全志的54%,是对建国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方针的充分体现,也是江苏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客观体现。本文就《江苏省志》50卷经济部类志书作一粗浅的剖析,以期对续修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续志与前志的衔接问题是第二轮修志工作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续志与前志的衔接关系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衔接方式、志书内容、志书断限、体例篇目、重复记载内容上。处理好续志与前志的衔接关系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特色是此志区别于彼志的重要因素。第二轮志书如何突出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如何写出地方特色,如何在形式上突出志书特色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二轮志书城市志突出特点又有自身的要求,主要是城市志应以集中反映城区面貌及工商业为重点,合理布局,处理好城区与乡村的关系、主导产业与一般产业的关系。在内容上,市志应加强市政建设、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高新技术发展等相关事物的记述,以突出城市的特点与优势。文章还就首轮、第二轮《晋中市志》在突出地方特色方面的衔接方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续修志书突出特点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现实的需要,是增强续志“功用性”的关键所在,也是续志本身避免与前志内容重复及体裁创新的需要。突出特点必须着力记载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方的变化和发展,处理好更新观念与突出特点、成就与问题、综合性与典型性等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修志为用志,用志要先读志,所以志书就必须有可读性.一部志书有没有可读性,直接关系到读者用志,关系到志书价值的实现.因此,方志界历来对志书可读性问题十分重视.那么,志书怎样才算有可读性呢?当前我们在续志中怎样才能增强志书的可读性呢?我认为,一部可读性比较强的志书,应该具备四大优点,概括起来就是新、实、活、深.下面予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一、上届经济部类志编纂的回顾与反思 上届志书编纂恰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给志书编纂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始以社会生产力和经济运行方式进行谋篇布局的尝试,出现了经济部类志占全志1/3至1/2的局面。一般市县志的经济部类志均设有农业、工业、商业、对外经济、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13.
一个地区的人口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科学地制定人口政策,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志书作为资料性文献,反映地情的重要载体,如实地、系统地反映一地人口之全貌,揭示一地人口发展规律,可为人们进行人口研究、决策与管理等提供信息资料。在首轮志书中,各地虽然都普设人口志,但记述深度不够是一个普遍的缺憾,在二轮修志中应引重视。  相似文献   

14.
百色起义是近代史上在广西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广西地方志书必须记述的重要内容。百色起义入志必须适当突破志书的一些传统体例,以完整记述百色起义的历史。同时还要处理重点与一般、市志与自治区通志及县(城区)志、专篇与其他篇以及百色起义与龙州起义的关系,以保证志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广西大地的鸿篇──《广西通志·自然地理志》评介谢文昭人们期待已久的、莫大同教授主编的《广西通志·自然地理志》出版了,值得庆贺*二这是一本内容丰实、品位较高的志书。它不仅是广西志书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广西地学界一件大事。它将为广西经济建设、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志书编纂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编志不用等于没修没用。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志书的“资治、存史、教化”三大功能,是摆在全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作为史志工作者更应该认真加以总结已往的成绩和经验,对读志用志工作进行理论性思考,研究这项工作的意义、内涵,在地方志工作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做好这项工作的规律,共同探索建立读志用志长效机制,更好地开发利用志书资源,把志书记载的各方面资料尽最大努力,用各种方式应用到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城市化与区域性志书,尤其是与城市志、城市区志、县志内容的关系,按照志书城市化内容向心的远近和关联程度,用同心圆圆心与向心的六大圈环,分析城市化与志书内容的关联结构。阐述当前部分区域志相关记述的不足和原因,认为编纂者需要在思想上认识城市化与第二轮区域志记述的关系,在记述方法上用城市化这一大背景来认识反映本地基础建设、商贸流通、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社会保障、环境、社区发展这些与老百姓切实相关的领域,反映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程度,记述人民所分配的红利,辩证地反映城市化带来的重大进步,同时记述各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才可以使笔下的文字真正体现出时代性,反映出历史的真实。城市化进展相对滞后地区的志书,应该提供一定的空间反映城镇化。省志在相关专卷中反映全省城市化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编纂志书的过程中,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大致可分为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志书文化部类的内容应该属于“中文化”的范畴。志书的分类应以科学分类和现实分工相结合为原则,不应机械地以承编单位的归属来认定。扎实的文化类资料是文化类分志的基础,二轮修志加大了经济部类内容的分量,但不能矫枉过正,削弱文化部类的内容。志书文化部类记述的只是一部分文化内容,这就需要非文化部类配合承担个别文化现象的记述。文化特色是地方特色的重要方面,对于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要浓墨重彩。在志书编纂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文化部类与其他部类内容的交叉重复,要注意科学归类,详主略次,合理归口。  相似文献   

19.
胡亚琼 《新疆地方志》2002,(3):33-34,65
志书是严谨、科学的资料性著述,要求入志的各种资料务必做到全面、系统、准确。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要高度重视资料的收集、整理、考证和选用外,在志书出版阶段认真做好校对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结合实践,就志书校对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福建史志》2005,(5):18-20
随着龙海市社会主义新方志等各类志方,年鉴的陆续出版,读志用志工作在全市范围内也悄然兴起,开发利用志书及地情资源,为龙海的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也就成为当地政府倡导和地方志部门义不容辞的任务。经过几年全市上下特别是地方志部门的摸索,推动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