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祥 《云南史志》2000,(6):23-27
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大姚县委响亮而坚定地提出一个战略目标,即:建设“生态经济大县,资源开发强县,民族文化名县”。这个新世纪发展战略,既符合中央西部大开发的精神和省委加快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步伐,同时,又符合楚雄彝州建设文化大州和大姚县的实际,也是大姚人民的共同愿望。怎样建设“民族文化名县”?用民族文化产业推动全县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这是一个必须把握和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正在紧锣密鼓地逐渐落实.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是无可质疑的,它必将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也将极大地改善西部各民族民众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无可回避的是.巨大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又必将严重威胁着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因此,如何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保护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成了具有文化意识的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广州地情资料整理与开发利用的意义 广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广州就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原市委书记林树森曾经用“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来概括广州历史文化的内核。广州各城区有着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特有的区域文化。由这独特区域文化而产生、积淀的地情资料.是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宝藏。在要将广州建设成为文化强市的今天,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地情资料,有利于促进广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为了建设巩固的大后方,改变西部文化落后状况,张道藩大力倡导西部文化开发。他重视新式教育的推广,关注青年的培养,重视文物保护和开发,注重观念的更新,给落后的西部地区带来了新文化、新知识、新现念,开启了西部新文化的风气。他还努力从事于文化开发实践。他的西部文化开发思想和实践,为西部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董焕丽 《黑龙江史志》2011,(16):32+41-32,41
地方志文化项目建设是当地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利用历史资料、地情资源,突出地方志工作特色,抓好方志文化项目建设,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建设转化为经济成果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所谓地方志文化项目建设,是指国家统一部署修志任务之外的、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所进行的史料资源再度开发和成果...  相似文献   

6.
参与西部开发 发展方志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更好地参与西部开发,并在为开发做出贡献的同时赢得方志事业的发展,是方志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地方志服务西部开发的途径是很广泛的,方志所记载的地情资料能够在促使西部被认识、被开发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方志工作者可以加大地情调研力度,从宏观上为大开发出谋划策:也可以用各种创新形式弘扬西部地区各民族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并致力于西部特色文化的构建,在投身西部开发的实践中促进方志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既包括经济的大开发,也包括文化的大发展。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着丰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青海省响亮地提出了“建设青海特色文化大省,建设全国知名高原旅游基地”的口号。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一项项文化旅游政策的出台,青海旅游业正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现阶  相似文献   

8.
环保理念和环保的意义在我国引起重视要比发达国家晚,把环保付诸于行动也是近些年的事情。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各省区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有必要认真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学人之长,使环保工作得到相应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是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他十分关心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通常说来,西部地区指的是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市、自治区。由于在西部辽阔的范围内有相当大的面积是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所以,周恩来一些关于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论述也是针对西部地区。适应于西部地区的。尽管当年没有西部开发的用词,但从“一五”计划到“三线”建设时期,周恩来把相当大的精力投放到西部地区。他一向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视为全国经济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0.
韩小红  李秀东 《攀登》2008,27(4):216-218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深入开发西部民族文献资源,可以为这里的少数民族提供更好的发掘民族文化精髓以及相互交流、共谋发展的条件,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文献资源支撑,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本文立足西部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思路及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我们西部迎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而如何通过大开发真正使青海高原从落后走向先进,从幕后走向前台,真正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等诸多领域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之一。其中文化建设问题尤其不可忽视。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文化在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中,云南省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通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战略方针。这是一个从云南省情出发、符合云南实际的发展战略。在实现这一发展战略中,地方志具有其它资料不可替代的提供地情信息的作用。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情信息资料库,具有“纵向深,横向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面对西部大开发给文化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青海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新的要求,我省确立了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群众文化是整个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基础文化。因此,我省群众文化的发展要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即将开始的大发展和青海将开展的跨越式发展及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需要。 一、群众文化是整个文化事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总体上仍是个薄弱的环节,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我国西部经济落后,人民生活相对困难,文化事业更为滞后,要想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振兴西部,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新千年来临之际,西部大开发的浪潮已经扑面而来。这不仅给我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给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西部大开发,地方志怎么办?这是当前地方志工作者急待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四川省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地区,掌握四川省地情信息和编纂地情资料著述的地方志部门,如何在难得的历史机遇中,  相似文献   

16.
以江泽民伺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即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这是面向新世纪的伟大战略,既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全面持续高速发展的迫切要求,也为西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机遇。西部大开发,最关键的还是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民族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文化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对先进的经济和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尤如一座灿烂的民族文化宝库。传播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报纸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关注、扶持本土民族文化对于西部开发中的贵州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说:“现在我们已处在世纪之交,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我们必须抓紧研究、部署和尽快启动西部地区的大开发这个世纪工程,要拿出过去开办经济特区那样的气魄来搞”,“这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也将是世界开发史上一个空前的壮举”。中共贵州省委紧紧抓住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转向西部地区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动员全省各族人民展开“西部大开发,贵州怎么干”的大讨论,省政协领导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组织社会各界有识人士积极为西部大开发建言献策。本刊首发驻港澳省政协委员的诤言,并将陆续刊载有关这方面的良策。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 ,中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 ,是推动与提高西部生产力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举措。也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的一项全国性战略 ;对于扩大内需 ,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加强民族团结 ,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大开发 ,企业怎么办?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地处西部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贵州省中心城市贵阳 ,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利用贵州所能发挥的优势加快发展 ,市委、市政府已作出“开拓创新 ,强市升位”的具体部署 ,我们要认…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贵州经济落后,老百姓穷,政府也穷,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一直是贵州人民期盼已久的愿望,贵州具有自己的后发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优势为贵州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生态文化旅游、绿色产业的发展来推动贵州经济的发展是贵州当前面临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