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近年来对企业税收方面的改革也逐渐深入,尤其是自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这一法律文件的颁布使企业所得税法有了很大改动。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深远的。因为它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所得税制度,且在力争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作用。因此,本文将针对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影响及对相应应对措施进行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后,财政竭蹶的北京政府承袭清政府清理财政的思路,进行以国地税划分为基础的财政体制变革。依附于皇权政治的赋税观念的崩溃、省制的纠缠、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对立、持续的财政危机等,都对两税划分形成严重的冲击与破坏。改革的无效与财政形势的急迫逐渐滋生对制度变革本身的怀疑,在规复旧制的倡导声中,北京政府最终取消国地税名目,放弃两税体制。  相似文献   

3.
高句丽三权并存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句丽三权并存制形成、发展、衰落的深入探讨,揭示了高句丽政治制度的本质与特点.即高句丽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确立了以"国相制"为核心的三权并存制,创造性地解决了王权与贵族权相冲突的矛盾.三权并存制在高句丽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是一个以中央集权制为特点的多民族国家,入元以来进入高度发展阶段,这一特点尤为显著。中央集权制在历史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广阔的社会基础。以汉族地区为主体的地主经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原始公社制末期或奴隶制,或领主制的经济,在统一的中央集权制下都能兼容并蓄、交错并存,既有互相影响,又有独自发展。即使在改朝换代后也不例外。这从元、明两朝对西藏的政策上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5.
北仓女中×××先生提出来一个问题:葉蠖生中国历史课本一一六页,「初唐徵收现物税,到德宗时改为两税制(原注):因按夏秋两季徵收,所以呌两税)除徵二千万石租米外,一切劳役、现物都折成钱徵收」。×先生的疑问是:两税法既然规定徵收货币,这两千成石租米从何而来?问题本身好像很小,很琐碎,但讨论起来势必牵涉到一连串的问题,而且足以帮助我们对两税法的理解。两税法在历史上是一次税制的大改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特点,应当说是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因而,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抑制过高的通货膨胀,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然而,199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所焦虑的通货膨胀消失了,出现了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通货紧缩,迫使政府不得不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注意发挥证券市场的特殊功能。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一、运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及其效应宏观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同时配合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  相似文献   

7.
陈娜 《区域治理》2021,(1):131-132
我国保险市场经历了以国有独资企业独家经营到以国有独资企业为主导、国有独资企业与股份制公司并存,再到以股份制公司为主导、股份制公司与相互制公司并存的三个阶段.保险组织制度变迁推进了我国保险法律制度建设、公司治理结构建设.2015年2月,原中国保监会发布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对相互保险和相互保险组织进行了界定,明...  相似文献   

8.
朱方雷 《神州》2013,(9):255-255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飞速进步,各个国家的人口都出现了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不断降低和人均寿命逐渐延长并存的老龄化现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显著的问题便是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最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却也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快速的步入老龄化的时代。再加上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成熟和其他诸多问题,解决好未来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的晚年生活保障问题,可以说是值得将之放在国家战略层面考虑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是时代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新民主主义政策,到1952年底,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以国营经济为领导的五种经济成份同时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秩序,基本建立和巩固起来。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实现国家工业化,然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初衷,实行国家工业化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进行的方针路线,掀起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其进程超出预计时间,到1956年底即告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经过30几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人们发现我们国家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又呈现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局面,经济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10.
王本祥 《岭南文史》2014,(2):I0001-I0001
正广东省三面临海,拥有数量众多的优质港湾,对外贸易历时两千多年,经久不衰。广东外贸兴起于秦汉,南海郡的治所番禺即为海内外商品贸易中心,犀、象齿、翡翠、珠玑等物品交易频繁;初始于魏晋南北朝,各国往来海外贸易进出广州的商船不断增多;繁盛于隋唐,海外贸易全面开放,官方及私人的贸易活动都非常活跃,广州已成为世界著名贸易大港,商贾云集,珠宝香料、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在此处集散,广州外贸收入已与两税收入相当;深度发展于宋朝,政府将发展外贸作为基本国策,在广州设立了第一个市舶司;演变于元代,  相似文献   

11.
木乔 《世界》2006,(4):16-17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内外资企业就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谁都不能再享受“超国民待遇”,特别是实力相对强大的外资。要让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两税合并,首先就要转换政绩考核指挥棒。  相似文献   

12.
吏员制度依附于官制而存在,探究金代吏制的民族特质,不能脱离官制单独论述。在金代官制视野下,管窥金代吏员制度的变化及其关联,金代吏员制度的民族特质表现为皇权专制烙印与贵族政治色彩并存、制度融合与汉制创新并存、民族融合与等级差别并存等三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冯好 《江汉考古》2007,(4):53-60
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与中原文化车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车制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车制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车制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车制研究对于古代车制研究、对于深入探索楚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丁口赋王晓如丁口赋是宋初天下五赋之一。《宋史食货志》曰:“丁口赋,百姓岁输身丁钱米是也。”宋代沿袭前朝仍然“岁输”丁口赋。“本朝经国之制,县乡版籍,分户五等,以两税输谷帛,以丁口供力役。”①丁口在宋代的赋役剥削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丁口赋也称身丁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闭架制存在的弊端及开架制做法、意义、对策,指出全开架的服务方式与网络并存发展是图书馆高校为读者服务的必然趋势,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政治制度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同的政治模式对文化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辽朝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双轨制,对辽朝境内的中原文化、契丹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并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双轨制下的多元文化并存为文化交流融合提供了可能,各类文化在自由发展的同时自然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文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全球一体化日益明显,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层次迅猛发展,不断深化。在和平和发展的主题下,国际社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以科技和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较量在国际社会凸显。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金融、贸易、信息和技术等全方位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全球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对于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中国来说,适逢其时,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也是一次与重大挑战并存的机遇。因此,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过程中,认清国际形势,对制定长…  相似文献   

18.
思康 《旅游纵览》2013,(9):318-319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因探索中国大部制改革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逐步展开的,并且经历了一个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的效果,特别是从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部制改革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基于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性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原因及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后,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背境的变化分不开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而政治、经济等政策环境的改善是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也是改革开放春风化雨,非公有制经济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问题讨论     
元朝赋棁制度为什么南北不同?以那种制度剥削较重?(河大史地系同学魏千志提)郭人民范文澜先生等所编中国通史简编六八六页载:「腹裏里行丁棁地税法(倣唐租庸调制)江南行秋税夏税法(倣唐宋两税制)」。河大史地系同学,不了解在蒙古贵族统一中国之后为什么存在着南北不同两种赋税制度,于是便提出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