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文物>2009年第2期刊载了张光裕<(旡可)簋铭文与西周史事新证>一文,作者对"(旡可)簋"铭文做了精彩的考释,并指出了这一器物的重要价值,读后颇受启迪.然笔者以为,"(旡可)簋"铭文的考察尚有略可补充之处. 一、"(旡可)簋"所述史事的年代  相似文献   

2.
■公簋及其铭文对研究晋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认为■公所属族是作为殷商遗民而随唐叔虞封唐迁徙而来,并随晋侯燮夫迁徙于晋。族为商代重要族氏之一,与商王朝联系紧密,其地望近于戈族地望,在陕西泾阳附近。■公簋中的唐伯和■公均非爵称。  相似文献   

3.
■簋是西周中期的器物,其铭文内容是周王对■的册命。■是穆王晚期至懿王初期周王身边卿一级的执政大臣。由■簋等册命铭文可了解当时册命礼仪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最近面世的应侯见工铜簋,其铭文记载了属于"淮南夷"的毛、衰等氏族,侵犯周王朝南部边境并被周王朝打败的事情.铜簋年代应在西周中期之末的孝王、夷王时期.铜簋的器身与器盖铭文各不相同,可能是同一批盗自应国墓地的随葬器物.应侯见工簋的发现,更证明应国是周王朝南方不可或缺的屏障,担负着护卫周王朝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新近见到一对晋侯簋,形制、铭文相同。从形制、纹饰、铭文字体、铭文内容分析,其时代应为西周共懿时期。联系其他相关青铜器,可知这两件晋侯簋的主人应是成侯服人。  相似文献   

6.
新见西周爯簋铭文释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刊布的这篇西周青铜簋铭,器主名“爯”,计49字,时代约在西周中期。铭文的主要内容虽为器主的祈愿之辞,然关系到西周思想文化、家族形态、语言文字等一系列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张懋镕  闫婷婷  王宏 《文博》2011,(1):12-14
本文介绍一件形制特殊的豆形杞伯簋,通过与其它相关陶器、青铜器的对比研究,并结合杞国的历史地理情况,指出这件豆形杞伯簋是杞人的一种创造,对认识青铜簋的演变以及杞国的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师酉鼎与师酉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利艺术博物馆新征集的西周中期青铜器师酉鼎铭文记有王年、月份、月相词语、干支记日,为研究西周金文历谱增添了新资料。本文认为其历日可以排入共王年历中,并据此试调整了共王至夷王阶段的金文历谱;又在定师酉鼎为共王时器的基础上,从形制、历日与铭文内容诸角度,探讨了素有异议的师酉所制另一组器师酉簋以及与师酉有亲属关系的师询所制师询簋、询簋的年代问题。  相似文献   

9.
班簋年代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簋是西周重要铜器之一,它记载了周初伐东夷的史实,对于研究西周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对于班簋的年代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贤簋新释     
张经 《中原文物》2002,(3):38-40
贤簋是非常重要的西周青铜器 ,其铭文对于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及相关问题是不可多得的资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铭文重新进行了考释 ,以期有助于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利簋的制作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周武王时期说和周成王时期说。本文从珷字的性质、用字习惯以及征字的文化内涵等角度进行了重新考释,证明利簋的制作年代当为成王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12.
天亡簋新韵新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学旺 《史学集刊》2000,(4):72-75,77
《天亡簋》所押应是阳韵,或者是上古不乏其例的阳耕合韵。铭文中的“贝力”是一个表示繁多、懿美之类意思的形容词;“食”即《说文》“邈”字;“(厂幕)”当有过“若香”一读,可以跟阳部字押韵。郭沫若所谓“阳冬合韵”说实际上是由于错误地将本该属下读的冬部“降”字连上读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文献史料和禽簋所记,详细论述了鲁国始封在周武王时期。  相似文献   

14.
杨鑫  李栋 《文物世界》2013,(1):19-21
山东博物馆收藏青铜颂簋一件,通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13.2千克,器身圆形,盖顶部有圆形捉手,腹微鼓略下垂,子母口,腹两侧有一对兽首形耳,下有垂珥,圈足稍外撇,下有三个兽面象鼻形小足。盖、器口沿处各饰八组窃曲纹,盖顶捉手内饰卷体龙纹,捉手下与腹中下部各饰三周和六周瓦纹,圈足饰垂鳞纹。  相似文献   

15.
稗簋铭文虽经众多学者研究,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分歧。本文以为,铭文中的“赐 户、 ”是指质赐 地的民户与 地之贝;器铭所涉及的王世与月份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算,“遘于妣戊武乙 一”云云是当时的一种纪时形式,并不能说明器主与商王室有必然的血缘关系,而器主的真正族姓则为己姓。  相似文献   

16.
询簋新探     
对于金文啻官■一词,学者们已有多种看法,笔者认为释啻为嫡当是正确的,但笼统的认为"啻官■"为嫡长子世袭某官或者世袭之官的意思却是不妥的,嫡有"正"和"直系的"等意。从孝王时开始,秦始成为周之附庸。近来有学者认为询应当为师酉之祖父,并将询簋定在恭王世,笔者认为与史实相悖。我们在为其母作器的西周金文中,从未见到称其母氏加母姓的例子,如将师酉簋中的■当作氏称,则不符合西周金文的通例。从各方面综合来看,师酉当为询之父。  相似文献   

17.
师道簋是内蒙古宁城县出土的一件西周时期重要青铜器,簋铭94字,反映了益公、师道与辛公的相关史事。通过金文历谱的计算,可以求得师道簋铭具体年代为"周夷王三年(前883年)二月初吉丁亥"。通过与"吴虎鼎""师晨鼎""繁卣"等器铭的对读,"道"与"辛公"等人的关系也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令簋、禽簋中的“伐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令簋、禽簋应为成王即政之后器。铭中所记“伐楚”既非昭王南征荆楚,亦非周公伐奄,而是成王东进所伐中原楚国,其地在今河南滑县东。这个楚国早在殷末周初即已存在,其中一部在周文王时代由鬻熊率领南徙江汉流域,是为荆楚。  相似文献   

19.
自柞伯簋铭文公布以来,"两派"学者对柞伯世代、"小子"称谓问题争讼不已,其症结在于双方据以立论的前提(即都认为柞伯可以被王称作"小子",王讲话的对象中有柞伯)不可靠。重新审视这个前提,并系联静簋、令鼎等铭文后不难发现:王口中的"小子""小臣"很可能与静簋铭文中的"小子""小臣"身份相当,"小子"应是初学射艺的年轻贵族,"小臣"则是学射于学宫的王之近侍,王的讲话是专门对他们的叮嘱、激励之词,而非对所有参加射礼人员而言,更与柞伯无涉。  相似文献   

20.
徐倩倩 《南方文物》2022,(1):173-186
龙凤耳陶簋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仿铜陶礼器,沿用到战国时期。簋身为盆、盂或豆形,腹有对称的龙耳、凤耳,耳多形体较大、造型夸张,器身及耳有彩绘。山东地区出土较多,其他地区也有少量出土。本文在对此类陶器进行型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空间分布、器物组合等,发现此类仿铜陶礼器在滕国、鲁国、齐国都各有不同,透过不同区域的代表器型,可以窥及背后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