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和金是10~12世纪分别由中国北方契丹、女真两个游牧渔猎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辽金王朝立国期间,均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屯田生产,颇具时代、地域和民族特色。钩沉史料,比较辽金两个王朝之屯田,我们发现其屯田之目的、屯田之地域、屯田之形式、屯田之政策和措施、屯田之性质等,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伊犁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清统一新疆后,即在伊犁驻兵屯田,因屯田者的不同,分为回屯、兵屯、旗屯、民屯和遣屯五种。回屯即为维吾尔族进行的屯田。回屯设置之早,屯户人口之多,开垦地亩之广,均居其他各屯之首。在清代边疆屯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爬梳墓志材料 ,结合历史文献 ,对唐后期河北道北部地区屯田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与唐前期相比 ,后期本区军镇的生产性质明显加强 ,出现生产与防御并重的局面。除军镇屯田外 ,本区还存在以民户为劳动者的非军镇屯田——民屯 ,但以军屯为主。后期本区屯田的地理分布 ,北边一线西起文德县的雄武军 ,中经妫、檀、蓟诸州 ,东至平、营二州 ,南至涿州。在此区域内 ,屯田分布的特点是 ,妫、檀、蓟、平、营诸州屯田生产明显高于民间耕地水平 ,幽、涿二州民间农业生产高于屯田。这种地域分布特征的形成有其地理与历史的原因。后期幽州节度使的士兵主要来源于本管州县 ,军镇屯田的劳动者为来自军镇附近的土兵。土兵长期屯田防守 ,在屯田之所有了田地住宅 ,世代定居下来。部分屯田土地转变为土兵的私有土地 ,军镇屯田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蓝武 《广西文史》2004,(1):10-15
元代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元既一统天下,基于军事上的需要,于是“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资军饷”。其屯田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组织之严密,实属前所未有。学界已有一些学对此作过深入研究,并发表过一些相关论。但  相似文献   

5.
略论屯堡文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屯堡来自明代北方先祖戌边屯田,由之发展起来的军旅文化与民族民间文化融合创造,形成爱国的革命的传统,今天亟须加以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两汉都有屯田,西汉是在驱逐匈奴后,于其游牧地区开垦种植,进行屯田,分布在边陲各郡。东汉虽有内地屯田,主要也是边地屯田。在两汉屯田的基础上,魏、蜀、吴三国屯田的地理分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底始,清政府陆续对贵州地区的卫所进行"州县化"裁撤归并。贵州卫所的裁撤,一方面促使军事卫所向地方府、州、县行政合流,从而影响了清代贵州行政区划的改制与重建;另一方面又涉及地方社会的诸多变动。在此过程中,屯田迁改、屯赋划一等问题的处置最为关键,体现出明清卫所民化问题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本文重点探讨清代贵州卫所裁撤后的屯田处置问题,并对卫所屯田的赋额变动、屯田买卖以及国家应对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随着清代卫所屯田归并于州县,原本高额的屯赋却未能随着军田民地化的过程与地方州县赋税实现均等划一,屯赋数倍于民田科则的局面一直有所残存,屯田与民田、屯地与民地之间的差异引发的屯赋征收不合理成为困扰官民的一大难题。伴随着屯田买卖的出现与发展,虽然国家严厉禁止私下典售,但军屯土地私有逐步得到法律认可,屯田的真正"民化"之势已不可遏制。  相似文献   

8.
清代新疆屯田研究的力作——《清代新疆农业开发史》读后纪大椿华立博士著《新疆农业开发史》(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的《边疆史地丛书》之一),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此书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而又有新的突破,引人注目。屯田之制始...  相似文献   

9.
申红星 《史学月刊》2008,5(3):112-119
明代屯田于今河南境内的宁山卫,分为东、西两屯,驻扎于新乡县、辉县、获嘉县、滑县、浚县五地.其职责以屯田为主,操练、戍防为辅.由明代至清初,宁山卫经历了从设置到废止的演变过程.而隶属于宁山卫军户的获嘉冯氏宗族,在获嘉冯氏族谱编撰、卫所军户同原籍军户的关系、冯氏在地方上的发展以及冯氏与外界的联姻状况等方面均有一定特点.通过对冯氏宗族的考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卫所军户宗族之全貌,加深对卫所军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元代屯田是我国屯田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它具有范围广、规模大、成效显著和管理完善等特点,为前代所不及。本文仅就元代北方屯田的概况、管理和作用问题,略加阐述。一、屯田的概况(一)中书省腹里地区屯田腹里境内的屯田,分属于4个系统:枢密院所辖;大司农司所辖;宣徽院所辖;腹里所辖军民屯田。  相似文献   

11.
屯田西域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局。从汉代至清代西域屯田的发展历程,国家对屯田西域的预期收益有一个嬗变过程:从最初经略西域的军事供给,到其后边疆安全与地区经济发展并重,以至于通过移民屯田与边疆经济开发保障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最重要的目标。国家作为实现屯田预期目标的主体,其综合实力和对西域的战略定位决定着屯田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从国家战略、屯田形式和屯田区域等方面分析屯田西域预期嬗变的动因,对今天的国家西部发展战略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吴在安徽的屯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时期,安徽的江淮之间是魏吴军事必争之地。屯田事业与军事斗争有密切关系。孙吴的屯田,继曹魏屯田之后也有较大发展。探讨孙吴在安徽的屯田,对研究孙吴的屯田事业和安徽地方史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期诸政权在西域的屯田活动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尽管其规模和范围不及两汉,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有所深化和发展,并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具体表现在屯田区域的东移、屯田体制的不断完善、屯田类型的扩大、屯田人员的土著化、河西地位的上升以及屯田区域的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14.
东晋南北朝屯田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屯田是我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以兵或民集体从事农耕的大田制度。两汉以来,历代封建皇朝不同程度地都设有屯田。屯田对于巩固边防,促使强兵足食,开发边疆荒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都超过或大或小的积极作用。然而魏晋六朝的屯田,除曹魏屯田有不少研究性论文外,其他各朝的屯田情况,至今尚无专文讨论者。西晋建国以后,民屯被  相似文献   

15.
据《汉书》卷六九载,神爵元年(前61),先零羌等叛。次年,赵充国奉命讨伐。围绕着如何乎息羌虏的问题,朝中有不同意见。《趟充国传》言及“充国度其(指西羌)必坏,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敝”;“皇帝问後将军,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即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页2984,2986)。如按上引标点,似乎在趟充国之前当地就已有屯田,且是骑兵屯田,趟充国想做的是停罢这样的屯田。这就把原来的文意完全搞颠倒了。  相似文献   

16.
苏奎俊 《新疆地方志》2011,(4):52-57,62
清代新疆屯田在我国屯田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巴里坤为清代新疆战略要地,早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康熙帝对准噶尔部用兵时,为解决前线清军急需的粮草问题,开始派军到巴里坤等地屯田。巴里坤遂成为清代重要的屯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唐以来,广西开始实行屯田。明建立以后,统治者坚持“农为国本”的思想,十分重视农业,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农垦、发展农业的措施。明代在总结历代屯田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屯田。明代广西屯田主要有三种形式:军屯、民屯、商屯。与其他地区相比,广西的屯田有其自身的特点。此外,明政府在广西继续实行屯田,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对广西的...  相似文献   

18.
明代于各地设立卫所,并开展屯田,屯田的基层单位是百户领导的“屯”。在干旱的河西走廊地区存在近渠而居的传统,常以“渠”指代聚落。明中叶之后,由于边镇缺粮,加上以军户为中心的屯田制度发生崩坏,河西卫所不再以屯为基本单位进行屯田,开始吸纳军户以外的本地族群作为屯丁耕种屯田。本地族群所居住的渠系逐渐演变为河西走廊地区一种特殊的卫所屯田单位“渠坝”。  相似文献   

19.
对曹魏屯田的研究,史学工作者已取得不小成就,但在一些问题上并未取得一致看法,如何估计屯田的规模,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三国史话》一书中,我曾认为:“屯田是在国有土地上进行的,此外还存在着地主和自耕农民私有的士地。曹魏屯田的规模虽然比较大,但在全国来说,并不居于主导地位,占多数的还是私有土地。”由于篇幅、体例所限,未能详加说明。本文的目的就是进一步阐述和论证这一问题。 探讨曹魏屯田,应将汉末曹操掌权时期(建安元年以后)和曹魏统治时期的情况放在一起分析,两者不能割裂开来。由于屯田的资料比较分散、零碎,现将曹魏屯田归纳整理列表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元代河南江北行省的屯田,《元义类·经世大典序录·屯田》、《元史·兵志三·屯田》所载极为简略。本文再就《元史》本纪、列传、志,元人文集,以及《元典章》等史籍的记载,对有元一代河南江北行省的屯田,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