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博》2016,(4)
1972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刘家村发掘了西周丰姬墓,出土铜器16件、铅器3件,最为耀眼的是墓中出土了精美的玉器,主要是装饰品和葬玉两大类,其中包括一套组玉佩、一对鹦鹉佩、玉鱼等。由于此墓没有发掘报告,玉器在墓中摆放位置不明,文章对丰姬墓出土玉器介绍的同时,结合西周其它墓葬发掘情况,对墓中出土玉器的用途、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丰姬墓是一座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玉器质量高,为研究西周玉器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扶风县图博馆,自1970年以来,陆续征集到新出土的汉、魏铜印十二方,包括官印六方,私印六方。其中,七方出土于墓葬,五方出土于窖藏。现介绍如下。一、私印六方 1."口延年印"。鼻纽,正方形,边长1.6×1.6、通纽高1.4厘米。印文为阴刻篆字,第一字锈蚀不清(图一)。此印是1970年4月绛帐公社营中大队第二生产队在给麦田灌水时,从被水冲开的一座古墓中出土的。墓中还出土了陶罐、甑、  相似文献   

3.
罗红侠 《文博》2002,(6):75-77
1993年秋末,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石家村砖场在取生产用土时,推土机推出石质墓志铭一合。周原博物馆在得到报告后,立即派员前往现场了解出土情况。墓志铭出土于墓葬。当了解人到达时,整个墓葬已基本推掉,现场已辟为道路,经初步钻探,墓室仅残存高不足1米,墓道为斜坡形,残长仅存2米左右。墓志铭原放于墓门口的墓道中。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敖汉旗出土有2件辽代铜镜,现介绍如下。 1件(总421号),1974年大甸子乡新地村辽代窖藏中出土。方纽,边长2.2、高1.2厘米。纽外饰8火珠纹。其外饰两种圆形图案8组,相间排列成一周。一种为奏乐图案,外有连珠纹边框,中为一亭,挂帷  相似文献   

5.
一、王晖石棺 王晖石棺,1942年春出土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石羊上村。是继1937年金毓黻、常任侠等发掘出土之重庆石棺后,国内出土的又一东汉石棺。此棺为东汉上计史王晖墓棺,建造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石棺通长2.5、宽0.83、高1.01米。红砂石质,棺体及棺盖各为整石雕造。全棺造型雄伟,棺盖及四壁均有浮雕图像,且石质坚硬,除右壁后部与盖之接合部为早期盗墓者略有损坏外,棺体图  相似文献   

6.
《文物》1978,(7)
1976年底至1977年初,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了十二座战国晚期到秦代的小型土坑木椁墓。其中七号墓出土陶量一件。器质为细泥灰陶,硬度较大。圆筒形,平口,直壁,平底,外壁饰凹絃纹十余道,口内径约15.8、底内径约16.4、内壁高约8.7、外壁高约9.1厘米(见图)。同出土的有彩绘木璧、木佩、圆奩盘等漆木器物以及陶壶、铜鍪等共四十余件。云梦原为楚地,后归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陶器印有"安陆市亭"戳记,四号秦墓出土木牍写有"安陆"地名,可知当时  相似文献   

7.
陕西长安县出土西周吴虎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2年,长安县黑河引水工地出土一件铜鼎。闻讯后,县文管会即派人追回。鼎现存长安县文管会办公室。一、出土情况吴虎鼎出土于县城南约2公里的申店乡徐家寨村南。徐家寨村西为神禾原,东为少陵原,河从南而来,在村南折而西流。黑河引水工程从其南穿过。吴虎鼎在工地被推土机推出,破环严重,出土情况不详。二、器物形制吴虎鼎力立耳,小平沿,半球形深腹,蹄足。口沿下饰窃曲纹带(封底)。窃曲纹为变形夔凤纹,中间有目,下衬一道弦纹(图一)。腹底三足间有三组弦纹,每组两道。鼎通高41、口径40、耳高7.9、耳宽9.5、足高18、足径4、…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浙江省安吉县高禹镇中学基建工地发现一件铜铙。县博物馆工作人员闻讯后赶赴出土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并对铜铙出土点进行了发掘清理,证明铜铙出土于距地表4米多深的一座墓葬。此铜铙为合范浇铸,器壁留有较多的沙眼,通体褐色泛有绿色锈斑。钲部两面各有3排枚,每面18个,甬与身内腔相通,铣侧至舞和甬部各有一条明显的范痕,但内腔平整。钲部饰有云雷纹。通高32,甬高13、径55,铣长22,钲高19,舞广11,舞修16,枚高12,壁厚07厘米。重57千克(图一、二)。安吉铜铙的形制同1993年6月湖南省宁乡老粮仓出土的Ⅱ式7号铜铙相似[1],再结合与铜铙一起…  相似文献   

9.
1989年7月,在浙江余姚梁辉镇九顶山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一批随葬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闻讯后立即派人赴实地察看,发现墓葬处半山坡,墓向东南,为券顶砖室墓,据墓中出土的太康八年铭文砖知墓葬的时代为西晋。现将出土器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73年春,四川乐山县斑竹湾出土了一具五代琉璃三彩(黄、绿、褐)陶棺(图一)。棺长81.5、前高(连棺盖)40.5、后高24厘米。棺座前宽29、后宽25厘米。棺身前宽27、后宽18厘米。出土时,在陶棺内装有骨灰与开元通宝铜钱。这陶棺显然是火葬后盛骨灰的葬具。在宋代四川的火葬墓是比较多的,曾在成都、绵竹等地区多次发现。其葬具或用陶罐或用木棺。  相似文献   

11.
1983年12月,合川县城关基建工地出土铜印一方,柄纽,印面6.7×6.4厘米,通高4.7厘米,印面阳篆“普泽庙印”四字(图一)。出土时铜印置于盝斗形印盘中,盒口径7.6×8厘米,高2厘米。伴随出土的还有铜器三类五件:其一为爵杯三件,形制全同,每件高15.8厘米,有两件完好,另一件1足残;其二为铜勺一件,柄残,现长7.5厘米,其三为铜箸一双,长25.4厘米,径0.6—0.3厘米(图二)。承合川县文管所杨旭德同志见告后,笔者至现场考察。在距地面深约1.4米处发现古代建筑遗址,已揭  相似文献   

12.
法门寺金银器的科学保护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金器银器是继西安何家村后我省乃至全国窖藏金银器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其出土器物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等级之高当属考古之罕见。因此保护好这批文物不仅可为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商业贸易等提供有力的实物佐证,而且为振兴陕西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岱墓志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齐刘岱墓志于1969年在江苏省句容县袁巷公社小龙口出土,1973年普查文物时征集入馆。刘岱墓志质为青石,长65、高55、厚7厘米。志文三百六十一字,字字清晰无损(图一)。过去出土北朝墓志较多,南齐墓志发现很少。在《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中,也只  相似文献   

14.
1989年7月14日,万县甘宁乡高梁村7社村民发现铜器,当地政府报告了县文化主管部门,笔者当即到出土地点调查。甘宁乡东距万县市30公里,瀼渡河从北至南穿过平坦的甘宁坝。这里是三国时东吴甘宁将军故里,故有此名。出土器物为一件青铜虎纽錞于(图一、见封底)和一件四环纽罍盖,发现时被卡在甘宁坝西侧山地溪沟旁的巨石缝隙中。在调查中得知,此处小地名叫六岗口,似与军事活动有关。这是继三十年代万县发现过于后又一次出土同类器物。离此不远的观音岩有一清光绪十二年修路碑,碑文中有“观音岩地属幽径而道居要津,左通三正铺,右达高峰场,下至瀼渡河,实陆路通衢”。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出现"酒泉"这一城市名称,并非甘肃省之酒泉城,其为吐鲁番历史时期所存在的一座城市。该城建设应与北凉残余势力沮渠无讳、沮渠安周在盆地建"大凉"政权有关。高昌王国建立后,在阚、张、马朝不见酒泉城的记载,当与阚氏立国后撤消其行政建制有关。根据出土文书,酒泉县在高昌王国重行恢复建县的时间也比较晚。入唐以后,酒泉被改为"酒泉里",归属柳中县高宁乡管辖,也是唐代柳中县供给长行坊禾草的基地之一。2002年,在鄯善县洋海下村出土了一批文书,经释读研究,其记载与酒泉城有关;通过文物工作者的实地调查,学界确定了唐代吐鲁番酒泉城的准确位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宁乡新发现一组镛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湖南宁乡县老粮仓乡师古寨山面向老粮仓、流沙河西北坡处的一口长约1,深约1.5米的椭圆形窖藏中发现一组10件商代铜镛(原简报称为编饶)|1|。它是江南地区继1959年宁乡老粮仓出土五件"镛"后又一批目前发现数量最多的一组。这类镛在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微、福建、广西均有出土,特别是集中在湖南地区,据统计这类镛己出土有百余件,然几乎均为单独窖藏出土,这次窖藏一次出土多达10件是极罕见的。其报告《湖南宁乡老粮仓出土商代铜编铙》一文对这组镛年代、定名、功用,成编情况进行了论述|2|。由于这组镛同为一害藏出土且…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6-7月,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在固原北塬晨光家园(俗称柳家沟沿)二期工地抢救发掘一批古墓葬,出土了一批文物,后来在室内的整理过程中,在编号为M14的墓葬出土物中,又发现了一枚汉代五铢压胜钱。M14为砖砌多室墓,平面呈"中"字形。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五部分构成,墓葬早年被毁,墓室残高70-103cm。出土器物灰陶残片,散置于前室,器形可辨的有陶罐。铜镜(M14:1)1件(严重残缺),云雷连弧纹长宜子孙铜镜残片。  相似文献   

18.
广西出土的青白瓷堆塑瓶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出土的堆塑瓶,有陶、青瓷和青白瓷三种。本文所论述的只眼青白瓷堆塑瓶一种。青白瓷堆塑瓶,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广西东南地区的藤县、容县、北流、平南、玉林等市县常有出土,但出土后往往遭打碎或遗弃,幸存者较少。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青白瓷堆塑瓶计31件。这批器物除三分之一可能因资料不全而见单个外,其余全为墓葬中成对出土。出土的这些堆塑瓶,虽然大部分是村民在劳动中挖获后送交文物部门的,经考古工作人员发掘者较少,但有部分堆塑瓶却伴有纪年的地券、铜钱或其它遗物出土,个别还出自有年代可考的窑址中,所以仍不…  相似文献   

19.
1980年初,北京市房山县出土了一件宋代三彩枕。枕呈长方形,前低后高,中腰微凹。长42、宽18.5—20、高10—13厘米。枕空心,壁厚0.9厘米(图一、二)。枕面中央刻绘山水人物,画面的左侧为危峰怪石,有山泉自上飞流直下,阻断山间小路。画面中部绘一参天柳树,右上部绘几朵浮云。山前激流旁,一个头系帻巾的骑马  相似文献   

20.
1975年4月,镇江箕家山一座北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一件银包口搅胎瓷碗,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影青瓷粉盒。搅胎瓷器,过去出土极少。此碗直口微内敛,圜腹平底,内底略凹,毛口涩边,镶有薄薄的银口,宽1.5厘米(图一)。胎质坚细,为棕、白色两种瓷土经旋制使整个器壁上呈现棕、白间杂的不规则花纹,变化多端,比人工绘制的纹饰更觉别致可爱。胎面施一层很薄的透明釉,出土时大多脱落。碗口径12.5、底径5.5、高6厘米。关于搅胎瓷器,扬州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