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都 《文史博览》2007,(4):15-17
舒同,江西东乡人,1905年生,被誉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书法上造诣很深,字体宽博端庄,内在含蓄,形成了独特风格的“舒体”,是当代书法艺术中的瑰宝。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  相似文献   

2.
董保存  韩笑 《神州》2008,(4):68-75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可以称之为书法家和诗人的为数寥寥;而在将军书法家当中,真正有传奇战争经历的更是灿若晨星。而魏传统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位出生于巴山的将军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久经磨难而痴心不改,成为当之无愧的红军书法家。  相似文献   

3.
2001年仲春到岳西采访,有关方面安排前往菖蒲镇水畈村,拜谒“红军洞”。我欣然从命。“红军洞”位于该村方冲居民组一半山坡,面积近100平米。原名白云洞,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批负伤的红军战士曾在此处养伤,当地群众习惯称之为“红军洞”。面对这座历史遗存,瞻仰者无不浮想联翩:1935年夏秋之交,一支红军队伍袭击国民党“驻剿”部队获胜,30多名伤员来此疗伤,农民张学明、张华清、张在南负责料理一切,村民高金华是理发匠,他利用特殊身份为红军打探敌情……往事历历,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更值得称道的是,…  相似文献   

4.
1937年5月29日,中共在兰州设立了红军联络办事机构。7月29日,谢觉哉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抵达兰州。同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原兰州红军“联络处”先后被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简称“八办”),负责甘肃、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红军长征过彝区五十周年。红军凭借党的民族政策顺利通过彝族区,是我党我军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支队”和“抗捐军”,是红军留在大凉山地区的“两兄弟”,他们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本刊特发表《一段难忘的历史》一文,以资纪念红军长征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6.
红军渡     
沿河“红军渡”原名“祐溪渡”。民国年间,先后叫过“双关渡”、“狮子渡”。建国后,改称“和平渡”、“红旗渡。”一九七九年六月一日,正式命名为“红军渡”。“红军渡”的历史意义深远。四十七年前,一九三四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贺龙、关向应等同志率领下,于五月十日由四川彭水县西渡乌江。经过长途跋涉,破险越阻,于三十一日一举攻占沿河县城乌江西岸。击溃了盘踞在当地的贵州军阀蒋丕绪师傅衡中旅彭镇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异乎寻常为世人称为艺术,是它始于“依类像形,形声相益”的创造和历代书法家们“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的追求。书法是苦禅。做书法家是一种献身。一苇孤航,面壁百年,无不印有书法家的艰辛。年逾6旬、身居塞外山城张家口的书法家王慕乙先生在这条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艰难跋涉,执著追求了几十年,他不拘前规,学自己走路和走自己的路,虔诚地追逐艺术与创造,用清新的现代书法语言解释传统,展示了一位艺术家“非大胜即大败”壮士情怀。慕乙先生自幼酷爱书画艺术,累龄之年就开始临池习字,初学颜柳,后及欧黄,对二王、张旭、…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时,红军中曾存在过一支佩戴绿底红边领章、胸佩“KBU”三个俄文字母胸章的特别部队。它就是红军队伍中肩负锄奸保卫工作的“内卫”——1932年红军队伍中成立的“绿领章部队”。  相似文献   

9.
元谋县江边乡有个“龙街渡”,是当年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的地方,所以又称“红军渡”。现在已成为“红色革命纪念”旅游区,而江畔的木棉树被当地各族人民称为“红军树”,原因是木棉花酷似红军军帽上的五星帽徽。金沙江沿岸气候四季无寒暑,亚热带植物生长茂盛,常年游  相似文献   

10.
近日 ,经历了 6 0多年的历史风雨 ,广东北部革命老区南雄市水口、梅岭、南亩等镇的1 0多个村子保存下来的一批革命“真迹”——— 1 0 0多幅红军标语终于被当地文化部门抢救和保护、收藏起来。有部分标语采用科技手段揭下送南雄市博物馆专门兴建的“红军标语廊”永久珍藏 ;有的被钉上———“重点保护文物”的标牌。至今 ,南雄各地保存较好的红军标语有40多处计 1 0 4幅 (条 ) ,堪称广东省内现存红军标语保存最多最好的县 (市 )之一。红军标语中 ,保存较好的已被揭下 2 4幅 ,内容形式多为歌谣、漫画、布告、广告等。新建的独特走廊———红…  相似文献   

11.
红军的标语     
经历过革命战争的老区墙壁上 ,至今仍可见到当年的历史见证———红军标语。几十年的风雨苍桑 ,仍掩蔽不住它们的熠熠光彩。  标语 ,是红军运用最广泛的文艺宣传形式  红军在老区墙上留下的成千上万的标语 ,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口号 ,还包括歌词(如“劝白军士兵歌·四川调”之类 )、对联 (如“红军中官兵亻夫薪饷穿吃一样 ,白军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之类 )、告示 (如“告白军士兵书”之类 )、壁画等 ,是苏区时遍布城乡的一种独特景观 ,是红军宣传工作中运用最广泛的文艺形式。从现存苏区标语的落款看 ,绝大部分为红军所书。当年群众…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三年二月一日(农历正月初七日)红四方军解放南江城时,群众敲锣打鼓举着红旗,迎接红军从东门进入城内。红军政治部錾字队将城门上“迎晖门”三字换刻成“红四门”三个大字,作为红四方面军解放南江城的永久纪念。红四方面军粉碎川敌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后,红军又在城门洞外内遍刻了“庆祝红军伟大胜利!”“打倒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推翻国民狗党!”……等十五条标语。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四七团亦沿着红军进军路线,由“红四门”入城再次解放南江,使这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增添了新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张贵桃 《文史月刊》2006,(11):41-42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和蒋介石“围剿”红军的严重形势,以及陕北地瘠民穷、交通闭塞的客观实际,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红军应当利用当前蓬勃发展的抗日形势,积极向山西发展,在发展中求得苏区的巩固”。通过“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方针,1936年“应准备对日作战”,“猛力扩大红军”,把红军的行动与苏区的发展方向放在山西和绥远。会后党中央即筹划东渡黄河,拟在山西:开辟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在一起,成犄角之势。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伟大长征的队伍中,有一批特殊的战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和肤色有别,但他们参加了中国红军的长征。在这些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中,有德国人奥托·布劳恩(李德),越南人洪水,朝鲜人毕士悌、武亭,英国人鲁道夫·勃沙特等。长征过程中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布劳恩(李德)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中,李德是一个无论如何都回避不了的名字。他有着共产国际的“耀眼”背景,曾经以自己在中革军委和红军总部的特殊地位执掌红军“帅印”,参与“导演”长征,并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工作、生活长达7年之久。李德,德国名为奥托·布劳…  相似文献   

15.
刘云 《南方文物》2005,(4):117-120
今年11月25日,是舒同同志诞辰100周年,恰值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是千载难逢的盛事。舒同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参加红军长征的高级军事指挥员,杰出的政治工作和军事理论研究工作领导者,更是饮誉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他在与革命生涯同步的革命艺术实践中,经过80余年的搏击创立了自成一体的“舒体”书法;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骄傲。1997年10月,在东乡举办首届舒同书法艺术节时,江泽民同志题写了“长征过来人,书坛谱新章”的题词,高度概括舒同“人生书法两辉煌”…  相似文献   

16.
1936年5-11月,宁夏境内发生了在中共党史、战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两件大事——红军西征和宁夏战役。红军西方野战军所进行的西征,是继红军东征山西回师之后,为继续贯彻中共中央所确定的“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所进行的又一次重大战略行动。它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  相似文献   

17.
在红军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在川康藏族聚集区建立了“格勒得沙共和国”。那么,红军缘何在川康藏区建立一个“共和国”,“格勒得沙共和国”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共和国”呢?  相似文献   

18.
<正>大别山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全国“十大将军县”中,大别山区就有5个:红安县、金寨县、新县,还有大悟县和六安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受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红军第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虽然进行了英勇斗争,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向川陕边进军,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军队趁机占领大别山苏区的金家寨、新集、礼山等地,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这样描述一位机灵可爱的“山西娃娃”:“他是个圆滚滚的胖孩子,长着一张娃娃脸,只有十二岁,但己能照顾自己,……我问他为什么当红军,他回答说:“红军替穷人打仗。红军是抗日的。为什么不要当红军呢?”  相似文献   

20.
小红军     
禄丰县妥安公社琅井大队小坝村生产队会计徐发礼,年近半百了,但人们还是亲切地叫他“小红军”。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他真是当过红军呢!其实,他既没有当过红军,也不是红军的后代。说起“小红军”这个称呼来,还有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哩。一九三六年初春的一个傍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经过长途跋涉,从富民、禄丰来到琅井小坝、准备前往牟定、姚安、大姚,赶到石鼓抢渡金沙江。当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群众对红军很不了解,小坝村的群众才听说红军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