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毅中 《世纪》2023,(4):82-83
<正>孙伯南先生是近代苏州的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宗弼(1892—1934),号式甫。汪葆楫先生曾写有一篇《孙伯南先生事略》,载于《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1984)。我父亲和葆楫先生都是伯南先生的学生,所以我幼年就曾听说过这位太老师。前两年,网上报道苏州过云楼往事纪略。还提到过云楼主人顾鹤逸,  相似文献   

2.
我收藏有一枚“咸丰通宝”背满汉文“浙”字小平钱,直径2.68、内穿0.58、缘宽0.33、厚0.31厘米、重8.2克。该钱形制规整、片型厚重、铜质精良、色泽金黄、书体凝重,文字深峻,堪称钱中上品。我曾持该钱求教于钱界先辈戴葆湘先生。戴先生认为该钱肉质厚重、书体严谨,与所见该版式之母钱、样钱风格相似,当为上呈样钱。  相似文献   

3.
钱币学家孙鼎及其手书跋文王贵忱在现代钱币学界,名不甚显而研究功力深厚、且富有收藏音,要算孙鼎(字师匡,1908-1977年)先生了。他是193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科。出校后,一生致力电机制造业,在沪津创立新安电机厂,创新变速电动机等,曾名噪一时,是这一行业的专家。师匡先生年轻时,便与其舅父、著名金石家周进(季木)过从甚密,耳濡目染,受教深切,以致嗜古成癖,博通金石文字诸学。对古陶文、玺印和封泥等方面的研究尤为深入。曾辑印其舅氏《季木藏陶》一书,为学术界称重。所集古玺印不甚多而皆精,如生坑新出土的"王之"铜玺,论者以为奇宝,与陈斋所藏之王玺适成双壁。家藏"陈侯午敦",为近世私家藏彝器中之名器,最为著称。往昔蒙周叔先生见告:孙氏旧学根底好,雅好书画,书宗二王,对有铭文之古器物尤为钟爱。抗日战争前后,有汇编封泥文字之意,搜罗这方面资料不遗余力。其时于古币不甚措意。后来转而侧重千古钱研究,所得颇多珍贵之品云。1981年9月,笔者曾将辑本袁克文《寒云泉简钞》书稿持呈翁赐题。题词中略及师匡先生收集古币事:"余甥孙鼎亦好古泉,所藏甚富。生前献之中国历史博物馆,可为泉庆得所"①。孙氏是业师戴葆庭先生好友。往承戴老为我  相似文献   

4.
我因工作关系结识了前辈梅绍武先生。梅绍武,别名梅葆珍,是梅兰芳的次子。据绍武说,“父亲的前三个孩子都夭折了。当时北京城里有两位长寿者,一名叫葆琛,另一名叫葆珍。父亲就移花接木变成哥哥和我的名字,借借老寿星的福气。”抗战时,梅兰芳蓄须明志,居住香港,他忧心日本人阻拦他们离港,遂将排行老五的葆珍的名字改为绍武。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29日晚21时20分,曾被中共中央授予抗日将领勋章的张葆琛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104岁。惊闻张老将军去世的噩讯,心中极其悲憾。我实在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竟然是真的。就在老将军去世的前几日,我的挚友谭剑雯先生告诉我张葆琛老将军因病住院的消息。我和剑雯兄与张老将军都是  相似文献   

6.
2007年的7月,西藏阿里地区象雄文化发展协会的嘎玛见参,中国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编导赵忠义先生和摄像师戴巍,还有作为口语翻译的我一行人乘坐两辆越野吉普车在向着遥远的藏西无人区阿如盆地进发。  相似文献   

7.
抗日爱国名将戴安澜将军与贵州安顺曾有一段历史缘份。1941年,戴将军率部赴缅甸远征前.曾驻扎安顺华严洞。现尚健在安顺市电镀工艺厂退休职工、黄埔同学会成员王承厚先生,是戴将军的老部下(当年担任排长),又是小同乡,曾随戴将军驰聘疆场,抗击日冠。解放后他数度回乡,凭吊戴将军的陵墓,探望戴将军的家属,至今还保持着与戴将军子女的通信往来。笔者得王承厚先生热情介绍情况,提供资料,写成此文。改名明志公元1904年11月25日,戴安澜诞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凤和村的一户农民家里。小时,父亲为他取名“衍功”。七岁读私塾,先生…  相似文献   

8.
戴葆庭(1895-1976),号足斋,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钱币收藏家、钱币学家。葆庭出生贫寒,只读过二年私塾,11岁便到米店学徒。但他自幼喜好收藏,酷爱钱币,自学成才。1920年开始专事收集和研究钱币,并以精于鉴定而闻名钱币界。1940年上海成立中国泉币学社,他是主要发起人之一,负责学社和社刊《泉币》杂志的日常事务,并兼任评议员、撰稿人。  相似文献   

9.
怀念谭其骧先生景爱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和交往,前后只有十余年,时间并不算长。然而谭其骧先生却给予我许多指导和帮助。每当我回忆起与谭其骧先生的交往,他那谆谆的教导犹在耳边,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始于1981年。这年夏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  相似文献   

10.
我于1960年至1966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在任期间,经历了不少事情,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护送李宗仁先生秘密回国一事。 一 1965年7月初的一天,我突然接到由外交部发来的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李宗仁先生偕夫人郭德洁女士及程思远先生将于7月12日乘坐瑞士航空公司的道格拉斯客机,由苏  相似文献   

11.
蔡孑民先生自述身家轶事肖瑜1937年12月至1938年9月,我同一位热心奔走中国抗战的外国朋友常川住在香港与九龙,恰好蔡孑民(元培)先生也不公开的住在九龙。与周峻夫人及一位10岁左右的女公子,两位更小一点的男公子(最小的大约六七岁,名蔡英多,作画富于...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在美展出获得了巨大声誉。已经随展了四个月的第一组即将回国了。4月5日我率第二组随展人员接替了他们,承担了护持这批中华文明精粹的重任。大约在4月中旬一天,法国朋友克里斯狄安·戴迪安先生邀我组全体成员,在纽约第五大道52街一座豪华饭店午宴。  相似文献   

13.
陈意新 《江淮文史》2005,(2):172-176
我第一次读《江淮史》是2003年冬天,纯出于个人兴趣。当时,我经常通过互联网从美国与安徽社科院的沈葵先生和安徽大学的王朔柏先生讨论我们的合作研究项目“人民公社期间的安徽农村”。在一次聊完课题后,这两位同事告诉我,《江淮史》2003年第一至四期连载了高飞先生的回忆录《蹉跎与奋进——我的知青生活十五年》,其中提到了我二哥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提及中国近代民族毛纺织工业,有一个人是不可不提的,他就是创办了无锡、上海两家协新毛纺织厂的唐君远先生。唐君远,1901年7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其父乃著名实业家唐骧庭。  相似文献   

15.
陈毅元帅曾长期担任共和国外交部长,出头露面的机会多,留下许多音像图片资料。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陈毅戴墨镜的形象。虽然当时党、政、军领导人中也时有戴墨镜者,如贺龙元帅;1965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首都机场欢迎李宗仁先生从海外归来时,也戴着墨镜。但像陈毅那样总是戴墨镜,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确实鲜见。  相似文献   

16.
艾以 《炎黄春秋》2010,(8):79-80
1957年中国大地一场政治寒流过后,数十万知识分子被戴上了“帽子”,我也难逃厄运,成了这数十万“分子”中的一分子。1958年3月,我和我的全家,都被撵出上海,押送到皖南山区上海市公安局所属的白茅岭农场接受“改造”。在那里,我“有幸”认识了陈歌辛先生,原来在那场政治寒流中,陈先生也不幸成了“罪人”,终于和我成了“同学”(在改造农场里,“分子”们是不能称“先生”的,也不能称兄道弟,  相似文献   

17.
年近九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郭叔鹏先生,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唱红了台湾地区及湘、鄂两省。他曾先后与周信芳、李万春、李玉茹、戴绮霞、王鸿福、海碧霞、高盛麟、高百岁、厉慧良、郭玉昆等老一辈京剧大师同台演出,得到菊坛皇后戴绮霞的提携,受到田汉  相似文献   

18.
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也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安徽电视台派采访组来采访我,要我讲讲原国民政府第五军机械化二○○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的事迹。1941年,戴安澜将军的部队驻防安顺时,我才14岁,正在一家百货店学徒。当时戴将军常到店里买百货。我原先想象中的将军不知有多威风,可当我见到戴将军时,却与想象中判若两人,戴将军说话和气,平易近人,布衣亲眼,到店里买东西从不带勤务兵。当时戴将军见我年纪虽小,可应对还算机灵,所以每次买了东西都让我给送去,送到后必亲自给我泡杯茶。一次,将军到里屋放东西去了,将军…  相似文献   

19.
俞平伯在苏州平江中学只念了不到一学年的书,就于是年,也就是1915年的秋天,他这个江南学子的名字,就出现在了北京大学中国文学门的录取名榜之上。这一年,他刚好16岁。父亲陛云先生大概是有感于庭中少了儿子的谑笑,而夫人许之仙的心中自然少不得要牵挂儿子,于是将那座已经显得有点颓败的曲园托付于人,合家束装入京,卜居于北京大学不远处的东华门箭杆胡同。俞平伯人学不久,就得到了名师的指导,这位名师就是大名鼎鼎的黄侃黄季刚先生。黄侃在北京大学开的主要是《文心雕龙》等几门古典文学课,他到校给学生上课时,时常穿一袭…  相似文献   

20.
2004年2月25日至3月5日,我率武汉市政协化教育考察团一行10人在宝岛台湾进行了参观考察活动。‘在台北,考察团专程拜访了中华化名人胡秋原先生。返汉后,我写了《访台散记》,正待刊用时,惊闻胡秋原先生于5月24日在台不幸病逝,深感意外,甚为悲恸。没想到2月29日,我与秋公在台北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