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经站     
邓世昌的工资单:月薪40到60万人民币邓世昌生前任北洋水师两大主力舰之一的致远号巡洋舰管带(舰长)。按北洋水师相关资料记载,邓世昌的武官阶级是总兵。在清代,武官的副都统和总兵为正二品大员(相当于中将),故邓世昌的官衔是非常高的。他的  相似文献   

2.
在喧腾股的纪念甲午战争120年的时节,我也参与了一次中国近代海军后裔的聚会。邓世昌玄外孙叶伟力先生是这个群体的负责人。他告诉我,他的一大心愿,就是用后半生去寻找北洋海军的后裔,并为他们的祖先争取应得的地位。“不只是纪念邓世昌,我希望北洋海军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纪念。”  相似文献   

3.
《文史天地》2009,(1):70-70
邓世昌生前任北洋水师两大主力舰之一的致远号巡洋舰管带(舰长)。按北洋水师相关资料记载,邓世吕的武官阶级是总兵。在清代,武官的副都统和总兵为正二品大员(相当于中将),故邓世昌的官衔是非常高的。他的月薪是官俸1584两,船俸2376两,合计3960两。按光绪年间推算,当时大米每斤价格15文,折银0.015两;食盐每斤35文,  相似文献   

4.
严复留英回国后 ,光绪六年在北洋水师学堂所任职务是“洋文正教习” ,而非“总教习”。严复有很强的语言才能 ,他关注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 ,但专业成绩与实践能力并不出色。在海军初创、急需舰队军官时 ,严复虽为驾驶科班出身 ,却未上战舰 ,转而从事教学 ,且所教并非军事技术而是“洋文”。这是沈葆桢、郭嵩焘、李鸿章等人因材用人的安排 ,并非他人排挤 ,或不被重用  相似文献   

5.
萨镇冰——中国近代海军军制的开创者。1884年中法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萨镇冰初露锋芒,担任北洋水师舰长,带领舰队成为捍卫中国海防的惟一力量;1895年甲午海战,清海军全军覆没,萨镇冰大显身手,兼任南北洋水师统帅,第一次比较完整和科学的组建了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国家海军。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新中国成立,每一个时期萨镇冰都见证了海军的兴衰与成长,是我国海军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其传奇的一生为海军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  相似文献   

6.
在30年前拍摄的影片《甲午风云》中,刘步蟾是一位贪生怕死、诡计多端、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然而近年拍摄的电视剧《北洋水师》中,却成了一位忠勇有为、壮烈殉国的英雄。哪种艺术处理符合历史的真实?《甲午风云》对刘步蟾的形象塑造有误,主要来自于英国人有误的“回忆录”《甲午风云》对刘步蟾这一角色处理的史料依据,来自甲午战争时担任北洋水师副提督兼定远舰帮带(副舰长)泰莱在战后写的《甲午中日海战见闻录》。泰莱(亦译泰勒),英国海军军官,军事知识与作战经验较丰富,尚忠于职守,但相当专横,有西方国家军官普遍存在的殖民…  相似文献   

7.
他曾因读错两个字而发奋学习一辈子。他开启了中国内地明星代言的先河,也是第一个发誓不再做广告的名人。他的一生就像是一出永远也演不完的戏,从艺60多年共演出话剧60多部,然而,最为人们所广泛熟知的角色就是在中国经典电影名片《甲午风云》中饰演的男主角——甲午海战中与日军血战到底的爱国将领、北洋水师管带邓世吕。  相似文献   

8.
《文史天地》2010,(2):95-95
北洋舰队成立的时候,李鸿章决定采用“高薪制”。北洋海军的薪水制度将军官年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年俸”,即基本工资,占军官总收入的40%;一部分是“船俸”,即岗位津贴,占军官总收入的60%。根据北洋海军的薪水标准:海军提督,年俸为3360两白银,船俸为5040两白银,合计8400两白银;海军总兵年收入为3960两白银;海军副将年收入为3240两白银;海军参将年收入为2640两白银。此外,海军军官还有其他收入。  相似文献   

9.
邓世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在黄海海战自杀后,清廷虽不赞同他的这种行为,但从强化其政治权威的角度出发,在公开的场合给其极高的褒奖,极力突出其民族英雄的形象。同时,社会上的知识精英们面对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他们为了寻找一种对抗残酷现实的精神寄托,也将邓世昌的形象不断的加以戏剧化。这使得整个社会对那些不利于将邓世昌建构为"理想化"民族英雄的记述进行了有意识的"遗忘"。这样既可以消除人们对邓世昌自杀的负面看法,引发世人的同情甚至是崇敬之心,又有利于把人们引导进"忠君报国"的行动中来。各个不同的群体从各自的现实需要出发,通过对邓世昌自杀情景的不断建构,赋予邓世昌自杀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并将这种价值和意义不断"放大"。  相似文献   

10.
赖晨 《文史天地》2013,(9):32-34
严复是老资格的"海龟",早年学习海军留学英国,学贯中西。他从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归国后,一直在文教界发展,除了短暂在新闻界、实业界、政界呆过,大部分时间在学术界谋生。他先后在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俄文馆、京师大学堂(即北大前身)、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安徽师范学堂教书谋生,其最高职务是北京大学校长,就是这个职务也没做多久就被教育部辞退了。那么,这个才高八斗的启蒙大师,为何  相似文献   

11.
别无选择 1950年11月。上海黄浦江边 24层的百老汇大楼前,走来一位年 轻的海军军官。他叫傅继泽,30出 头,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参谋长, 30多年后的海军副司令。几天前 他曾在这豪华大厦里受到海军肖劲光司令的召见,但除了兄长般的询问外没得到任何指示和任务。今天,他再次奉命前来,心中不免揣测。 傅继泽走进房间,身材高大的肖劲光已起身相迎,那红润的面色流露着掩不住的兴奋。 “告诉你有一个好消息,”肖司令放开嗓音笑着说,“中国马上要筹建潜艇学习队!” “学潜艇?”傅继泽似乎没有听清,“我们也要搞潜艇/’ 肖司令一边请他落坐,一边沉稳…  相似文献   

12.
1962年6月1日清晨,一艘以色列军舰驶入公海,一位海军军官走上甲板,将一个铁皮罐子奋力扔进了大海.罐中盛放的是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的骨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以色列人民不想让他的骨灰污染他们神圣的国土.  相似文献   

13.
王寅佳 《环球人物》2013,(18):72-73
美国海军的传统就是烟、酒、嫖、赌,而他被称为"军中圣人""小时候,我胆小是出了名的,甚至从来不敢主动开口说话。"郑一鸣说道。然而,就是这个小时候胆小到连滑梯、木马都不敢玩的人,后来居然当了8年美国大兵,跟着航母出海,打过两次仗,还成了唯一一位开美国航母的中国人。"以前认识我的人都说怎么也想不到,我说我也没有想到。"他笑着说。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书《我在美军航母上的8年》近期在中国面世了。  相似文献   

14.
正丁汝昌(1836~1895年),为北洋水师提督、中日甲午海战的关键人物。字禹廷,雨亭,原名先达,号次章。安徽庐江县人,隶淮军。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官至北洋海军提督。1881年,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管"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1888年,出任北洋海军提督(相当于海军司令)。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最后在弹尽粮绝时,仍拒绝日本伊东佑亨的劝降,服毒自尽,  相似文献   

15.
刘永加 《湖南文史》2014,(10):19-19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清政府的惨败还历历在目。然而那时却有一个文弱书生,提出了一个奇袭日本本土,以支援北洋水师的惊天构想,且付诸了实施,最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流产,令人惋惜,否则甲午战争也许会是另一种结局。这个书生就是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宋育仁(1858-1931),他是四川富顺人,188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相似文献   

16.
毅军 《环球人物》2012,(26):28-30
要想在东海海域打赢钓鱼岛的争夺战,关键是海军。因此,中国海军实力如何,有了哪些大发展大突破,成了大家最关心的事情;而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也就成了大家最关心的人物。经历丰富的海军老兵吴胜利是河北吴桥人,1945年8月,他出生在一个中共高级干部家庭,父亲是位老革命。1964年,吴胜利从地方高考入伍进入军队院校学习。毕业后,  相似文献   

17.
汪伪政府成立初期,即积极筹划伪海军建设。在中央设海军部,同时在地方相继成立南京、威海卫、广州要港司令部和汉口基地部。本文在汪伪海军机构、军官群体、舰队实力、海军学校与伪海军接收等方面进行了考证,旨在厘清汪伪海军的兴亡历程。汪伪海军配合日军扫荡和维持日战区治安,事实上是日本海军附设的一个庞大的水上武装警察特务部队。汪伪海军为虎作伥,使中国人民倍受劫难。  相似文献   

18.
吴殿卿 《铁军》2014,(6):35-36
管带邓世昌精心管训屈指数来,当年被大清光绪皇帝称为甲午海战"第一勋"的"致远"舰,已在茫茫海底沉睡了120年。"致远"舰是1885年底从英国订购的。尽管吨位不大,只有2300吨,但轮机马力达5500匹,时速18海里,设各型舰炮23门,鱼雷发射管4具,且于舰艏下暗藏"冲角",最突出的是整体呈楼船型,双桅、单烟囱,艏楼甲板上设有一座装甲司令塔,在艉楼甲板上还有一个备用指挥台。在当时,"致远"舰属于世界上先进的轻型巡洋舰。"致远"舰的管带名邓世昌。舰由他从英国接回,此后他便一直任该舰管带。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青少年时期,他"性沉毅,留意经世之学",曾学过经商。1866  相似文献   

19.
邓世昌,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可歌可泣、万世留芳的民族英雄。他在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所表现的英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1994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是邓世昌诞辰145  相似文献   

20.
罪与罚     
在瞿优远传出因“经济问题”落马后,外界普遍讶异,因为在认识他的人看来,他热心之事,不外办报和打球两件,对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这位报界大佬并未表现出超出常人的喜爱和追逐。“他是一个商人,没有任何文人的迂腐和理想化。但他又不仅仅是商人,商人的爱好是赚钱,但对他来说,钱只是用来交换的,他对工作不节省、舍得投入;他没有比我们这些普通拿工薪的人更爱钱:除了高尔夫他没有其他奢侈的爱好。”曾为《体坛周报》撰写专著而熟悉瞿优远的欧阳觅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