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国良 《古今谈》2006,(1):42-43
世界万物,所面遇的命运,不少时候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的。非典是人类的一场灾难,是世人的一次劫难,但对野生动物而言则是前所未有的大幸,那是人类遭受报应,接受教训的“痛定思痛”。人之不幸,可能会带来有幸,自己有幸,可能也会带给他人不幸,“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同门,利害为邻,因而“塞翁失马”的故事所说明的“祸福相倚”的道理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2.
正有句俗语叫"好马不吃回头草",比喻为有志气的人一旦做出了决定,即使遭受挫折,也不走回头路,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人格魅力。其实这个观念有失偏颇,容易误导人,尤其是没有多少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年轻人,更容易上它的当,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马即使再好,也是需要吃回头草的。那些为了事业能屈能伸、能忍能让的人,实际上也是强者,同样受人尊敬。正因如此,"大丈夫能屈能伸"才能成为经典名句,"浪子回头金不换"才  相似文献   

3.
《纸牌屋》中的情节曾在白宫真实上演。近日,副总统拜登在接受美国《politico》杂志采访时透露,自己曾因失言而遭奥巴马总统“弃用”长达两年之久,直到近期关系才稍有缓解。  相似文献   

4.
我国《魏志·倭人传》中的邪马台国,是日本史学界争论多年的历史疑案。 综观邪马台国问题的争论,我认为有两点是应当注意的,其一是研究邪马台国的目的性。长期以来,并非每一个研究邪马台国问题的学者,对此都是明确的。不少人就邪马台国而研究邪马台国,因此,考证倒是相当细微,但却看不出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的水平,社会发展的程度,以及(?)  相似文献   

5.
麻生只有失言的鲁莽,却无改革的勇气和决心。他的失败,不仅是他个人和自民党的失败,也把日本的"第三次崛起"推向了更远的将来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唐书·方镇表》《旧唐书·马燧传》等记载,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版《元和郡县图志》"建中年间,河中节度使马燧权移州于马邑县焉"之"河中"当作"河东"。贺次君在《元和郡县图志》之《校勘记》中,怀疑"贞观十四年,废虞州,解县属河中府"、永乐县"贞观八年改属河中府"之"河中府"为误书,笔者通过分析古籍中以后称前的情况,揆以李吉甫对河中府沿革记载清楚的史实,认为误书说有失允当。  相似文献   

7.
70年代初,张春桥在小范围内讲过:马天水是一匹好“马”。张春桥可是不轻易说人好话的,对马天水却作了如此高的评价,可见马天水在“四人帮”眼里是何等的得力了。马天水这匹“马”从1968年初“亮相”算起,在上海为“四人帮”卖力地跑了八九年,几乎为“四人帮”取得了天下,其功可谓大矣!我是1970年才认识马天水的,那几年,我作为江苏省计划委员会的一员,每年参加全国计划会议。马天水是上海市的带队人。那几年全国计划会议是马拉松会议,一开就是两三个月,有一次从穿单衣开到穿棉衣。上海同江苏两个代表团的房间,总是紧挨着安排在…  相似文献   

8.
在所有的动物中,与人最密切最亲近最能沟通交流的是马。马的驯化开始于距今5500年左右。人开始是利用马的速度和力量来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马到成功,马上得天下,是对马的历史功用的生动写照。当马完成了作为战争和生产工具的重任后,又担负起体育和娱乐的使命。而对马艺术马文化最精彩的诠释,其过于马文物:征战,出行、休闲,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马文物,载体和题材林林总总,精彩迭出,取一瓢饮,忝为贺岁表情。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教师职称的评聘是关系到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随着职称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评审体系有失科学性,评审材料有失真实性,评审程序有失公正性。解决高校教师职称评聘中这些问题的对策是:评审条件要进一步硬化,监控机制要进一步强化,约束措施要进一步细化,评聘重心要进一步弱化。  相似文献   

10.
城市真马路     
《十日谈》里有个女人为了解决家庭贫困,甘心白天时变成马,为丈夫运货送人,晚上再变回女人。如果真有此等好事,贪心的人类早已进化成半人半兽了,比如白天是女人,晚上是猫头鹰;或白天是猎犬,晚上是男人。结果那女人不但没有变成马,还被一个冒牌的魔法师占了便宜。  相似文献   

11.
知足     
丁杰 《文史月刊》2012,(6):78-79
近些年来,人们常常讨论现代人眼下生活得幸福不幸福。实际上,人们生活得幸福不幸福,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高低是没有关系的。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很高,但他也可能会感到生活得不幸福;反之,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高,他也可能会感到生活得很幸福。其实,人们生活得幸福不幸福,取决于每一个人有没有知足的心态,而并不在乎你挣了多少钱、你当了多大的官、你的生活水平有多高。  相似文献   

12.
马老先生     
我通过马绍成的介绍认识了马老先生。马老先生姓马名义德,人如其名,显得中正淳厚。小马对于没直接给我马老先生的电话是这样解释的:“不用电话,到了那儿(勤奋巷),你就打听马义德老先生,随便谁都知道的。”  相似文献   

13.
康晶 《中华遗产》2017,(10):42-51
花灯里,有飞翔的乌,有奔跑的马,有舞蹈的人。这项古老的技艺,给古人单调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美妙感受。中国人让走马灯“走”了起来,不过,这样的科学灵感,往往只用在对生活美的追求上。  相似文献   

14.
在广东近代历史上,拒绝吃英国人提供的食物而死者,有一马—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广东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战死沙场后,他的黄骝马被英兵虏去。奇怪的是,这匹马终日不吃不喝,仰天悲鸣,最后饿死。人们感叹哀悼,称它为“义马”、“节马”。然而,那个不吃英人食物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人是两广总督叶名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被英军俘虏,后饿死在印度。  相似文献   

15.
飞飞扬扬话“郎达”□散人藏语郎达直译成汉语就是“风马”的意思,是一种先经木板雕刻,然后用红色或黑色颜料印在四方小纸片上的祭祀供品。图案以马为主,有一马、四马、十马之分,以十马为至尊。常见的一马图案是:居中一匹白马,背负圆锥形的“闹日”(宝贝),边饰火...  相似文献   

16.
“诈马”考     
诈马宴又叫质孙(只孙)宴,是蒙元时期最为重要的宫廷宴享大会,其内容有宴饮、歌舞、各种杂技、竞技与游戏等,是一个大型的狂欢盛会。对于诈马宴的活动内容,学术界并无多大争议,但关于“诈马”一词的解释,却有着诸多分歧。元明清人的一些文献对此或语焉不详,或解为赛马。20世纪80年代,分别有韩儒林、纳古单夫撰文,指出“诈马”一词不来自汉语,且与马没有任何关系。笔者在校点《全元文》郑泳的文章时,见有《诈马赋》一文。赋文全面铺排了诈马宴的各项程序和盛大场面,更为重要的是这篇赋基本上可以解决“诈马”一词解释上的歧义。仅撰此文,以就…  相似文献   

17.
马尾情谊     
酒、爱情和太阳同样被安多区牧人看重。牧人的心底草原储藏着诸多温热情愫。草原人相信:男人之间的友谊比提起的话题更牢更长更雨露阳光时,人才会接近人模样。草原男人喜欢骑马。草原女人喜欢歌舞。郭美撒恰,出名马的地方。彼方草原讲究马和汉子。温厚的母亲草原喜欢骄健的马,并爱护卓越的汉子。郭美撒恰自古出名马,善马风,识马体,懂马性。汉子为马流泪;骏马为人捐命。马,沉重善贞,赤诚如金。人自马旁走过,亲情溢涌透明。一切从美好开始。  相似文献   

18.
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因为功高震主,加上言行有失谦谨,结果以谋反罪被处死,并诛灭三族。正史对此事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另有一种讲法,说韩信家族中的人并未被杀绝,韩信的一个儿子得以逃过死劫,潜逃到广东,改姓为韦,后来这韦姓家族发展得很兴旺。但此事为正史所不载,因此知道此事真相的人甚为稀少。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围绕着陈独秀独特的性格取舍材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生动的陈独秀。陈独秀是怎样的一个人,同时代的人对他有过众多的论说,而与他相知有素的老友章士钊的描述,倒是惟妙惟肖,言之成理。他说陈独秀这个人乃"不羁之马,奋力驰去,不峻之坂弗上,回头之草不啮,气尽途绝,行同凡马踣"。其胸怀俊迈的抱负,奋不顾身的胆略,已经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20.
藏民族凭借巍巍青藏高原,在蓝天白云下展开自己的生存,并使自己的生活富有生命魅力地延续下来,是因为在悠悠万年时光中藏民族选择并培育了畜牧业和青藏畜牧文化。人与马、牛、羊结下了万年不解之缘。在诸类生命中,人与马有着深远的生命认可关系,从格萨尔赛马称王到一年一度的赛马节,人们口碑事典地强化着对马的生命的文化认同。在此我们辑录《马背世界》专栏以飨读者,并提请注意:马除了本栏目描述的文化建构功用外其自生状态中就透露出了生命中天然的伦理品质和它们群落的社会规则,最重要的是马除了作为牧畜,它还是继人之后走进青藏畜牧文化建构者行列的第二类生命。骑马放牧事实中,马和人都是护牧守群的主体生命。严格意义上说,马和人在品类生命的意义上是共同发展人类畜牧生存的生命兄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