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满洲档》,是清入关前的满文历史文献中最古老的鸿篇巨制。目前,对该档形成年代的上限问题,众说纷纭,颇多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一种认为,努尔哈赤建元天命之初就开始用满文记注档册了,甚至推测“很可能在更早就开始记档了”,故《旧满洲档》开始形成于天命之初。另一种认为,皇太极于天聪三年(1629)四月设文馆,命巴克什库尔缠等人“记注本朝政事,以昭信史”,这才是记注档册的开始,故《旧满洲档》形成的上限“不会超出天聪三年的初设文馆以前”。  相似文献   

2.
在明清战争史的诸多战役中,发生在天聪三年十月至天聪四年五月的一场战役(史称己巳之役),以往的研究均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从军事角度观察,其重要性可能并不突出,但从文化角度予以审视,此役却有极其深刻之内涵。笔者认为,己巳之役重要性,并不在于满、明之间军事冲突的胜败得失,而是此役诸多事件,反映出满洲贵族内部,以皇太极为首的新贵族与传统和保守的旧贵族之间,在战争理念上的碰撞和冲突,终使己巳之役成为满洲社会新、旧战争理念之分水岭和转折点,并对入关前后的满洲贵族整体之文化嬗变,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金国汗皇太极宣布将女真族名定为满洲,今简称满族。清初八旗满洲有“旧满洲”,满语称佛满洲,佛(Fe)汉译“旧”的意思,“新满洲”,满语称伊彻满洲,伊彻(lce),汉译“新’助意思。是太极崇德年间用兵X龙江流域,曾把当地部分索伦、达翰尔和赫哲人编人满洲八旗,通称其为“新满洲”①。由于当时这些少数族人被分散编入八旗各佐领,入关后同其他满族成员均被称为“旧满洲”。“其顺治、康熙年间,续有招抚壮丁,编佐领隶旗籍者,则以新满洲名之”②。清初招抚新满洲是事关东北国防的重大事件,迄今为止几乎…  相似文献   

4.
满族在入关之前已经开始了对文化的重视,后金时期便初步开展了教育,并推行满文和汉文,在满人中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文人,在此基础上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清崇德元年(1638年)、崇德六年(1641年)三次举行八旗科举考试,一共考取八旗秀才、举人数十名,这说明满洲人在当时的文化素质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满人在开始学习文化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汉族文化,他们除了通过翻译的汉文典籍了解汉族文化之外,有些人还直接学习汉文和汉文典籍,在天聪八年四月举行的第一次科举中考取的举人中就有“满洲习汉书者变不害、恩国泰二人”,…  相似文献   

5.
满族即满洲族,满族正式定名为“满洲”是从皇太极开始。天聪九年(1635年)八月,皇太极下令:“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锦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清太宗实录》,华文书局版卷25,463页)。从此,“满洲”就成为一个民族的名称了。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京畿驻防旗地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旗驻防是指布防于交通要冲和战略重镇的八旗军事力量,八旗驻防的规模大小不一,但其职能相同,目的均为把守战略要地,威慑地方,镇压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反抗,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有的学者认为八旗驻防始于清军入关之后①,实际上在入关前八旗“守边驻防,原有定界”②。关于入关前八旗之驻防状况,在《满文老档》和《清大宗实录》中记载较多,其多数属于更番制驻防,但在天聪七年(1633年)三月,遣苏尔东阿等“率兵二百人,携家口,驻守辽河岸巨流河地方”③,携家口去驻防,肯定是长久性的,中间无须换防或换防时间较长。同年六…  相似文献   

7.
满族入关和汉族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入关前,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比较落后的民族,正处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汉族传统文化在满洲贵族中虽有影响,但根柢并不深。满洲贵族以武力征服中原后,要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  相似文献   

8.
在满族民间传说中,有一个惟一被写入正史的传说,这就是关于“满洲”族源的传说。这个传说最早被记录于《旧满洲档》“天聪九年五月初六”档中,其全部内容为:彼布勒霍里湖有天女三人,恩库伦、哲库伦、佛库伦,前来沐浴。时有一鹊,衔来朱果一,为三女最小者佛库伦得之,含于口中吞下  相似文献   

9.
对“满洲”的解说,史学界认为是由地名变为部落名,又被皇太极推而广之. 其实,“满洲”一词,在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下令用“满洲”替代“诸申”一词之前,就早已被记入了史册.《清实录·太祖实录》记载叶赫日:“乌喇、哈达、叶赫、辉发、满洲语言相通,势同一国,岂有五主分建之理.”  相似文献   

10.
后金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宣称:“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珠申。夫珠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由此,皇太极取缔“珠申”(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一直延续至今。关于满洲名称的由来,当初著述讳而不载,这给后世研究造成极大困难。直至乾隆年间钦定《满洲源流考》  相似文献   

11.
八旗主要由三部人组成,即女真(满洲)、汉军和蒙古。在天聪七年和天聪九年以前,并没有设汉军旗和蒙古旗,这三部分人的界限还不像后来那样分明,而且他们人旗年代都比较早,交往和联系也就更为密切。从女真的情况看,建州女真与扈伦四部居处相近,交往甚早,自认为是同族。如《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造使宜尔当阿、摆斯汉来告上曰:乌喇、哈达、叶赫、辉发、满洲,语言相通,势同一国,岂有五主分建之理”,①天命六年(1621年)正月,努力尔哈赤也曾说:“其乌喇、辉发、哈达、叶赫,同一语音之国,已蒙垂拓,悉以授…  相似文献   

12.
清入关前的都城、入关后的留都盛京,何时由沈阳改称?又因何改称?一种说法是:努尔哈赤于天命十年(1625年)迁都沈阳。清太宗天聪五年(1631年),始营建富阙,号为盛京。一种说法是:后金于天命十年迁都沈阳,顺治元年(164年)定都北京,以沈阳崇为陪都,称盛京。还有一种说法是天聪八年(1634年)始改沈阳名盛京。确切的时间应是最后一种说法,即天聪八年。《清太宗实录》卷十八页十三,天聪八年四月辛酉条上谕:“嗣后我国官名及城邑名,俱当易以满语……其沈阳城,称曰天眷盛京,赫图阿拉城,曰天眷兴京,勿得仍袭汉语旧名,俱照我…  相似文献   

13.
骑射是满族的传统习尚。在长年的行师围猎中,满洲贵族锻炼出勇敢强悍的民族性格,形成重视武功的“尚武”精神。这种尚武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巨大力量,激励着满洲贵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艰苦环境中奋起,并日渐强大,终于入主中原,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满族入关一百多年以后,随着  相似文献   

14.
在清入关前史的研究中,jusen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满语jusen,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多义词,同时伴随着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其语义也在相应地嬗变。jusen一词最原始的意义应是女真族称;后为女真人的泛称;天聪九年十月皇太极颁布改族称的诏令后,才确定为专称,即八旗牛录统辖下的“属民”。 真实记录jusen语义和嬗变过程的史料是用新老满文书写的《旧满洲档》,该档是清太祖太宗两朝逐年形成的官方原始文献。《旧满洲档》中出现jusen一词,太祖朝为155处,太宗朝为85处,另5处是将jusen涂乙后,旁边改写成“满洲”字样,这样总计为245处。笔者试图根据上述史料,并参照其他满汉文文献,就jusen的语义作一考释。  相似文献   

15.
赵志强 《清史研究》2020,119(3):17-24
梳理《满文原档》记载,可以肯定,manju(满洲)作为ju?en(女真)族所属部落之一,在清太祖时期已然存在。迨其兴起以后,"满洲"之名常被用作国号,指代金国。至天聪九年(1635)十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更改族称,以manju(满洲)取代ju?en(女真)。满洲遂名闻遐迩。  相似文献   

16.
满族是以建州女真为主体、兼收部分周边相关民族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乾隆年间敕修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确认了高丽43姓融入满洲的法定性。高丽人归附满洲原因多种,43姓皆系天命、天聪时期主动来归之人。他们或单独编设佐领,或分散各旗,而上三旗和内务府三旗人数居众。自中央到地方机构,由文官至武职,高低级官吏均有高丽人充任。高丽佐领跟随满洲贵族挺进辽西,定鼎中原,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战役,为清王朝政权的初创与巩固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完成了他们自身的满洲化。  相似文献   

17.
顺治年间,继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占领北京之后,济尔哈朗亦护卫顺治帝“定鼎燕京”,满洲贵族及管下官兵大部进京并投向各个战场,盛京沈阳成为陪都,只留下少数官兵驻守,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生活显然处于停滞的状态。但是,随着定都北京后政权的稳定,各个战场获胜的大局已定,沈阳满族的经济生活亦开始复苏。从《清盛京内务府顺治四年至八年栏》中看,盛京内务府下设有许多官庄(托克索),主要由镶黄、正黄、正白旗下的牛录人丁经营。庄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粮、  相似文献   

18.
正一明朝灭亡之后,满洲贵族率领八旗铁骑浩荡入关,开启了重新统一中国的进程。在整个统一战争中,南部中国一直是反清复明势力的活跃舞台,清廷基于自身力量的不足,继承发展了自皇太极以后团结汉官的政策,决定在南部边疆实行藩镇体制,利用前明投降的汉人独立军团,稳固满洲贵族在南中国的统治。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相继被清廷派镇到云贵、广东、福建,形成所谓的三藩。三藩  相似文献   

19.
以廉为鉴     
中国历代一些有远见的封建帝王,大都重视“廉政”并制定了一些“廉洁清政”制度。 满族在后金时期,是封建法制初创时期,是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阶段。努尔哈亦和皇太极都曾施行过一些“廉政”措施。其时,民风俭朴,吏治也较为清廉。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满汉地主阶级联合政权,进一步吸收汉族的思想文化。顺治三年(1646)颁布《大清律》,乾隆时,又重修、制成《大清律例》,二者都  相似文献   

20.
《清史稿(二五六)松寿传》云:“字鹤龄,满洲正白旗人。……光绪二十年晋山西按察使。明年调江西,晋江宁布政使。”按:松公于宣统三年秋在闽浙总督任内死难,为清末荩臣。其布政江宁时,孙宝瑄《忘山庐日记》记其轶事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