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岚 《岭南文史》2019,(2):49-55
正孙中山先生晚年亲手创建的黄埔军校,在中国军事史及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黄埔军校创建及招生取录经过,随着原始史料的不断披露和学界多年的考证,重大事件和时间节点已基本明晰。然而,军校创建初期的许多细节问题,仍未能完全披露于众。2016年,笔者在台湾找到一封当年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就军校复试落第生如何处置事,致  相似文献   

2.
在200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前夕,广州天河区珠村人特别兴奋,因为他们与黄埔军校有一段渊源——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的训练地和考试地点就在珠村。为什么黄埔军校选择珠村作训练、考试场地呢?珠村老人告诉记:第一是近,珠村和黄埔岛隔江相望:第二是珠村附近有99个山头,利于学生练习术科而更关键的是,当时海军练习舰队司令潘治(珠村人)与军校校长蒋介石是老朋友。  相似文献   

3.
我国天然优良港口黄埔,很早就名扬海外,后因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岛创办了黄埔军校.更使其名声大振,举世瞩目。特别是黄埔军校六十周年校庆之后,黄埔岛更是名扬天下,海内外游人接踵而至。我虽不是黄埔军人。但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军官,曾在黄埔岛度过了十多个春秋,还曾在孙中山先生故居工作达两年之久。更有幸的是,1984年6月16日,我作为湖北省黄埔军校代表团的随团人员,又重返了阔别已久的黄埔岛,参加了隆重的六十周年校庆活动。虽然又过了十多年,但我对黄埔岛比起一般人来说,还是多一份特殊的情感。黄埔岛位于广州市东…  相似文献   

4.
坐落在前清虎门、长洲要塞附近的黄埔岛,四面环水,隔绝城市,地当枢要,实为军事重地。孙中山认为该岛便于兴学习武,决定利用设在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校及海军学校的旧地,创建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通过军校训练出一批革命军人。军校因该地得名,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5.
正抗战时的黄埔学员并非单纯的学生,即使是在校期间,他们也会如军队一样接到命令,开赴战场。1944年,位于广西桂林的令,开赴战场。1944年,位于广西桂林的黄埔军校第六分校十九期的全体官兵、学员接到军训部的作战命令,一场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的阻击战由此展开……90年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正式建校,因为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上,所以它便有了另一个家喻户哓的名字——黄埔军校。当这所承载着孙中山先生革命理想的军校在全国各地发出秘密招生的消息后,各省热血青年怀揣革命理想纷纷  相似文献   

6.
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故称黄埔军校。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危亡”为宗旨,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军校的革命师生在反帝反军阀斗争中涌现了  相似文献   

7.
黄埔军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所创办的一所军事政治学校。因创办时选址于广州黄埔长洲岛而得名黄埔军校。这是一所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相似文献   

8.
周渝 《贵阳文史》2014,(4):22-25
正他是第一位牺牲在战场上的贵州籍黄埔骄子;他被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誉为"军校牺牲第一人"。作为第一批成仁的黄埔将领,蔡光举注定不会有太多的故事。但只要提及黄埔军校,他的姓名就必定难以被后人遗忘。1925年的春天,长洲岛上全副武装的黄埔学生军踏上了轰轰烈烈的东征之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场复仇之战,此战所征讨的对象正是在3年前因与孙中山政见不合而发动"六一六兵变"的陈炯明。更重要的是,这场东征之战是黄埔军校建军以来,校军参加的第一场正真意义上的战争。  相似文献   

9.
1924年2月,陆军军官学校(因军校始设黄埔长洲岛,故通称“黄埔军校”)在广州南堤设立筹备处,历时三个多月,讨论决定了军校创设之初的校章、教职员的任免、学生的招考等各种事项。5月9日军校开课后,改为驻省办事处。驻省办事处伴随着黄埔军校在广州的办学而存在,直至1930年9月黄埔军校在广州停办,驻省办事处也随之裁撤。  相似文献   

10.
1924年6月16日,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开学,因校址设在黄埔长洲岛,故称黄埔军校.很少有人知道,这所军校的薪火至今仍在台湾延续. 黄埔军校,曾是革命党人的江湖,是蒋介石人生巅峰的起点.哪怕在他败退台湾、处于人生最低谷时,他对黄埔军校依然念念不忘.在党政会议上,他频频提及“黄埔精神”,以及自己当年带着500名黄埔师生北伐的故事;在官邸里,他说教育要“文武合一”,而国民党最大的失败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11.
拒绝遗忘     
正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90周年前,在广州城黄埔岛,黄埔军校应运而生。彼时,古老的中华又一次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之命运,中国之前途,成为当时无数志士仁人念兹在兹的时代主题。90年前,从1924年伊始,多少热血男儿投身于黄埔之门,多少青年才俊投笔从戎,胸揣理想,投身于大时代洪流,渴望为祖国的振兴贡献一己之力。"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畏死莫入斯门","不爱钱,不偷生。统一意志,亲爱精诚"——从东征到北伐,从淞沪会战到远征军远征——黄埔军校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黄埔精神荡涤了国人长久以来沉闷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徐燕 《文史春秋》2015,(1):60-61
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重新阐述"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实施"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黄埔,史称"黄埔军校")。李济深先生为军校筹备创立倾心倾力、慷慨相助。孙中山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说:"任潮,军校能够开学与第一师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你在人力、物力、财  相似文献   

13.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又通称为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建之初,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行党代表职权。  相似文献   

14.
吴彬 《文史天地》2005,(12):21-24
黄埔军校.既为国民党军队培养了不少高级将领.也为我们军队造就了不少高级指挥人才。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它是一座不可忽视的丰碑。廖仲恺,这位国民党元老,为了创办这所军校,鞠躬尽瘁,因而被誉为“黄埔慈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徐展勤 《纵横》2010,(10):36-37
“北保定,南黄埔。”保定军校与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所著名军校。保定军校全称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1912年,停办于1923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黄埔军校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1924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学校。  相似文献   

16.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一度使孙中山陷入绝境。这次事变使这位革命先行者深切意识到建立自己军队的必要性。之后在与苏联、中共的多次会谈后,确定了建立军校的方案。1923年1月23日,孙中山以军政府大元帅名义正式下令筹建军校,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所在地为黄埔而被称为黄埔军校。学校以孙中山为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中国国民党党代表,初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和军医六部。一时间国共两党精英都在军校任职任教,培养出了大量人才。  相似文献   

17.
<正>大多数人都知道赵一曼是女英雄,但知道她是黄埔军校学员的,恐怕就不多了。中国妇女解放史上,应留下她们光辉的名字。1924年6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支持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的黄埔岛上,毅然创办了一所新型的革命军事学  相似文献   

18.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创办了黄埔军校。这所新型的革命军官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军校曾经三迁校址: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迁往成都,1949年迁往台湾至今。“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至1949年底,在大陆共办了23期,毕业学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23万余人。”  相似文献   

19.
扶助农工是国民党一大确定的三大政策之一。黄埔军校遵循孙中山“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的建军思想,不断派出学员支持、帮助工农运动,使军校成为工农运动的后盾,使工农群众成为军队力量的源泉,并使广东的工农运动得到迅速的发展。苏联顾问加伦曾指出:“很少有黄埔学员不积极参加的群众集会、工人或学校的会议。军校的政治活动能力不断提高扩大,并且同共产党人工作于其中的工会联系起来,军校成了广州群众性社会政治活动的领导者。”[1]  相似文献   

20.
90年前,一所军校在广州黄埔区的长洲岛上建立。军校建立之初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7年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度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尽管校名几度变更,但它一直拥有一个举世皆知、如雷贯耳的大名——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影响了20世纪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中,它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余程万、蒋先云、杜聿明、左权、戴安澜、张灵甫、郑洞国、刘志丹等,可谓英才辈出,将星闪烁。东征战役,黄埔师生崭露头角;北伐战争,黄埔同学大显身手;八年抗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