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洪涛 《沧桑》2013,(5):49-52
清代的宫藏善本书目《天禄琳琅书目》中著录有金版《贞观政要》一部,而且此书是《天禄琳琅书目》中所记录的唯一的一部金刻本图书。通过对该书在《天禄琳琅书目》中的解题内容、版本的流传情况以及《贞观政要》一书的版本系统三个方面的分析与考证,得出金版《贞观政要》并非金刻本,而是利用其他版本伪造出来的伪本。  相似文献   

2.
"天禄琳琅"藏书是清代著名的宫廷善本特藏,可谓珠玉毕集。然而历经二百多年的天灾人祸,《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即前编)所著录书尽毁,《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所收书十存其九,如今散落于海内外公私藏家。天禄琳琅书的存世情况,此前从未有过全面调查,本文作者力求通过全面梳理,分地区概述其收藏状况及特点,各计数量、版本品种,并辨析来源,揭示其自清宫流出后之辗转递藏过程。  相似文献   

3.
《国史经籍志》《直隶和州志》著录唐刘禹锡《和州志》八卷及《和州图经》,今人或本此说。文章认为"《和州志》八卷"实为万历三年(1575)齐柯等纂修本,因刘禹锡《和州刺史厅壁》或简称《和州记》,在传抄、刻印中误脱"《和州记》齐柯"造成的结果。刘禹锡撰《和州图经》则是在此基础上误读刘氏《历阳书事诗序》"考《图经》,参见事"而衍生的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0,(4)
<正>嘉庆三年(1798)夏天,《天禄琳琅书目后编》编讫,昭仁殿藏书、编目活动并未就此结束,而是仍时有进行,一直持续到清末。以往谈及《天禄琳琅书目》,只说《前编》、《后编》两部,事实上,历史上还曾有补纂《天禄琳琅书目三编》、《四编》之举,惜书目不传于世,只能藉清人日记、档案所载,以及存世清宫藏书上的线索,考觅当年编纂《天目三编》、《四编》踪迹之一二。  相似文献   

5.
《天禄琳琅书目》是我国首部规范的官方善本书目,在版本学、目录学、藏书史诸方面均具发韧之功。本文以其所收藏书史料为例,揭示了其编纂的五个特点,全面阐述了其在文献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十多年前,我在长春一家古旧书肆中买到一部题名《分韵苏文忠公诗集》的手写本,共十卷,分订五册,用的是“大德山房”红直行纸.每卷均以韵目为编次,以上平一东至十五删为一卷,以下平一先至十五咸为又一卷,而无仄韵,故题名曰“分韵”.全编一、二卷五律,三、四卷五言长律,五、六卷五绝,七、八卷七律(?)七言长律,九、十卷七绝.前后并无序跋题识印记,至今考查不出成编于何人之手.检寻公私诸藏家书目,都不见著录,访问过四川眉山三苏纪念馆、北京图书馆,两处收藏的苏氏诗集中,也不见有分韵为编的集本.《四库存目》著录长垣县知县无锡刘宏集注《苏诗摘律》六卷,仅取七律.这一部分韵编类的苏轼诗集,很可能是草创之本,未经刊刻行世.  相似文献   

7.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宋椠《晦庵先生文集》,向为秘本莫覩,现今影印出版,是朱子学研究的一件大事.此集原为毛氏汲古阁所藏,后入清大内,唯见著录于《天禄琳琅书目》.后溥义以假赏溥杰之名,售诸于市,方流传于外.此书刊刻时间与地点不明,台湾昌彼得跋、蒋复璁序均定此书印刻于淳熙年间,称之为淳熙本,实误.按此集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书刻字体有异.前集上鱼尾下方题“文几(卷)”,后集则题“朱文几”或“朱文后几”;前集下象鼻中无字,后集则依次刻有为、政、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又、拱、定、譬、众、星、拱、之诸字,可见前、后集编集刊刻本非一时.但是此本前后集前列有总目录,前集中有改刻之叶,如卷三前二叶,卷六前三叶,又卷八第九、十两页以及十一叶前五行均是抽换重刻,所以连目录也一并剜改.可见是书已非初刻,当是先编定刊刻前集,后又编成后集,乃并前集一起合刻再印.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查阅《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下称《四库》),发现重复、误收和漏缮书共五种。录述如下,仅供读者研究、查阅是书的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重复收入书三种。 (一)集部三、别集类二,《洪龟父集》上下二卷,宋洪朋撰。《总目》云:《永乐大典》本。 集部四、别集类三,《西渡集》上下二卷并《补遗》一卷,宋洪炎撰。《附录》二卷(一卷,《诗》九首,宋洪朋撰;一卷,《诗》二十四首、《记》二篇,宋洪刍撰。)。《总目》云: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按:《西渡集》书前《提要》云:“……卷末所附朋《诗》九首,刍《诗》二十四首、《记》二篇。不知何人所辑。……二人集已别著录。此为  相似文献   

9.
<正>晚唐时期,涌现出一批诗风独特,内容充实,展现自我特色的作品,于濆就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作家。有关于濆的作品,《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濆诗》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于濆《古风诗》一卷”,诗歌今存45首,《全唐诗》卷五九九有收录。内容涉及田园、时风、怀古、战争、边事等,大都是反映现实之作,  相似文献   

10.
兜率,为梵文译音,亦作兜术,谓知足或喜足。考古之以兜率名寺者,四川有二:一为大邑县西十五里之高堂山;一乃梓潼县北四十里之明月山。前者系文同宦地,后者为文同家乡。两处兜率寺,均有诗人题咏。唐杜甫游梓州时,有《上兜率寺》、《望兜率寺》二诗,载《杜诗详注》卷十;北宋文同官大邑时,有《高堂山兜率寺》、《题兜率寺》两律,载《丹渊集》卷八和拾遗上。千馀年来,杜诗  相似文献   

11.
巴黎藏伯2555号唐写卷中,有岑参《冀国夫人歌辞七首》,自罗福苌陆翔以下诸家卷子目录,皆未能详。唐宋著录《岑参集》十卷,犹有散佚,陆游在嘉州时,“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余篇,刻之以传”,其《夜读岑嘉州诗集》所云,“零落才百篇,崔嵬多杰句”是也。陆辑佚诗,是否收此七首,无从得知。今传正德庚辰济南七卷本诗及嘉州四卷本集,则未收入。敦煌写卷可为本集增补重要篇什,并有助唐史之阙闻。《歌辞》始见于李嘉言《岑诗系年》,然多缺讹,且定为乾元广德间,两京收复后,裴冕封冀国公,岑参居长安时作,却与诗之内容不符。任半塘先生《敦煌歌辞总编》确考参之行年,与诗之本事地望,改订为大历三年羁滞成都时,为崔宁妻作,于冀  相似文献   

12.
洪小斌 《丝绸之路》2011,(24):77-79
在明末清初的古音学研究中,顾炎武有开创之功。他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离析唐韵以求古韵,分古韵为十部,奠定了后来古韵研究的基础。顾炎武的音韵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音学五书》中,全书凡38卷,分为《音论》(3卷)、《诗本音》(10卷)、《易音》(3卷)、《唐韵正》(20卷)、《古音表》(2卷)。《唐韵正》是《音学五书》中顾炎武用功最勤、卷帙最大的一部,与五书之《音论》、《诗本音》、《易音》、《古音表》一脉相承,密切关联。在《唐韵正》中,顾炎武对一些韵部的历史演变作了考证,其中不乏精彩之论。本为主要以顾炎武古韵阳部庚韵字为例,探讨了顾炎武古韵研究的方法、成果与得失。  相似文献   

13.
古戌依重险。高楼是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这首五言律诗,见于《全唐诗》卷200《岑参诗》卷三。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此诗当是盛唐边塞诗人岑参出使西域戎幕途经金城(今甘肃兰州)之作。然而,此诗亦见于《全唐诗》卷197张谓集中,题作《登金陵临江驿楼》;字句略同,仅“五凉”作“五梁”,“忽如江浦上”作“忽然江浦上”。可见,要解说此诗,首先得回答此诗著作权归属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唐诗选注本乃至唐代边塞诗选注本,大都忽略或回避了这一问题。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卷三,对此诗  相似文献   

14.
《明史·艺文志》“史部.正史类”著录:“魏国显《史书大全》五百十二卷。”同书“传记类”著录:“魏显国《历代相臣传》一百六十八卷……”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通史类”著录有:“魏国显《史书大全》五百十二卷……《三才考》四十六卷《列国史补》十八卷;“史学类”著录:“魏国显《历代史书总论》二卷”;“传记类”著录:“魏显国《历代相臣传》一百六十八卷。”该书的著录大体与《明史.艺文志》相同,只是在魏国显名下又多了《三才考》等三种书。以此推论,这些书似分别由魏国显和魏显国二人所著,但事实并非如此。最有力的证据是现存明活字…  相似文献   

15.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二十五卷,署东莱徐居仁编次,临川黄鹤补注,实属南宋末期坊间刻本,托名于徐居仁与黄鹤。其原因是此本编次从徐居仁《门类杜诗》,注释主要源于《黄氏补集千家注杜陵诗史》。此本在官方和私家藏书目录中均有著录,通过梳理藏书目录中版本著录情况,发现《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版本流传一脉相承,从南宋末年的祖本,到明代的汪谅本,除剜改板式木记外,内容基本无变化。现在能见到最早版本是元皇庆元年余氏勤有堂刻本,刻工精细,字迹清晰,当属善本。对《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版本的清理,有助于了解早期分类编撰杜集版本的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6.
贺铸自编《庆湖遗老前集》九卷起于元祐三年,初编成于绍圣三年,后有所增补。《后集》编自元符二年,然毁于战火,仅存《后集补遗》一卷。《庆湖遗老集》初刊于绍熙三年,绍熙四年又补刻《拾遗》、《补遗》二卷。元、明无重刻本,清康熙中有刊本,今已不存。刻本今仅李之鼎宜秋馆刊本。《庆湖遗老集》著录版本分为二十九卷本、二十卷本、九卷本、十卷本和五卷本。今存版本几为抄本:明抄本三种;清抄本约二十余种。明、清诸本皆源自南宋绍熙刊本,篇目、编次基本相同,以晚明小草斋抄本,清初曹溶、蒋继轼、吕葆中藏抄本为善。  相似文献   

17.
欧阳詹与韩愈同榜进士登第,但英年早逝,韩愈为其作《欧阳生哀辞》和《题哀辞后》。他有《欧阳行周文集》八卷本和十卷本行世,八卷本比十卷本多《秋月赋》外内容无异,但编次体例不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欧阳行周文集》善本18种,作者对其中十卷本系统的版本源流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笔记小说集中,常有一事重见于两书乃至数书的现象,这也许是所见所闻来源不同的缘故,不足为奇,但是,现存的唐末佚名撰《玉泉子》却有大半数条文与它书重出,其中且有成书在《玉泉子》之后者,这就不免令人怀疑今本《玉泉子》究竟还保存几分原貌.从历代著录流传情况看今本《玉泉子》非原本宋初编纂《太平广记》,引此书作《玉泉子》.北宋中期官修的《崇文总目》传记类与《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均著录《玉泉子见闻真录》五卷,可知此书原名《玉泉子见闻真录》,全书五卷.司马光《通鉴考异》《玉泉子见闻录》,又作《玉泉子闻见录》,简称《玉泉子》.北宋末期王谠撰《唐语林》采用此书,引书序目作《玉泉笔端》,南宋初期,藏书家晁公武似未见到此书,《郡斋读书志》赤加记载,曾慥编《类说》,引作《玉泉子》.尤尤袤《遂初堂书目》小说类载《玉泉笔端》.南宋后期陈振孙《直  相似文献   

19.
从古书流传与刘向、刘歆校书的具体背景出发 ,通过全面考察《汉书·艺文志》反映的《七略》中著录的同名书的情况 ,可以认定《七略》中存在的同名书是刘氏有意所为 ,这些书或因篇数不等而著录 ,或因内容不同而著录 ,不是同一书 ,所以《七略》中没有“互著” ;通过综合对比与具体分析《汉书·艺文志》中同名书以及《孙卿赋》、《贾谊赋》和《琴颂》等情况 ,可以看出刘氏校书加深了对书的内容的认识 ,在单行本的基础上 ,在对特殊关系的单行本和全本的处理时 ,采取了保留特殊单行本的做法 ,著录在《七略》里产生了我国最初的“别裁” ,这种“别裁”不成熟也不全面。  相似文献   

20.
《六韬》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韬》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太公六韬》五卷,梁六卷,周文王师姜望撰。”《汉书·艺文志》未载《六韬》之名,仅著录“《太公》二百七十三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六韬》是否在其中,不得而知。 今本《六韬》自宋代刊刻流传至今,自清代起,人多谓其为伪书。也有学者认为今本《六韬》为秦汉旧本。孰是孰非,迄今悬而未决。 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了简本《六韬》残卷,为考证《六韬》的真伪及成书年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