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2年冬,我从晋察冀边区回到延安文协分会(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简称),写作一段时间,组织上调我和艾青、杨朔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编在党校三部,参加整风运动。  相似文献   

2.
<正>我有两张珍贵的照片,是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自己家客厅里的留影。他手上拿着录音机,面前放着湖北《文艺志》资料选辑。照片摄于1985年1月4日上午,是我在上海泰安路76弄4号贺老的寓所采访时所拍。那年,我为了解贺老在私立武昌艺专的活动而专程拜访他。现在回忆起来,采访内容和采访过程都很有意思。1985年去上海前,父亲对我说:"抽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张桂光先生在北京举办书法展览,我为题辞两帧:一是"以古求新·抒写心源",一是"守持传统·独立不移"。今年准备在广州举办回顾展,我的题辞是"守望岭南"。蒙桂光认可,取以为展标。这几帧题辞,我认为已概括张桂光的书法精神和特色。桂光在广东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位置上,一再强调自己是位业余书法家。他虽然热爱书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在中国古文字学方面。他出任主席时,我曾表示惋惜,因为  相似文献   

4.
刘歌 《纵横》2014,(11):34-38
你若问我还想不想延安、想不想回延安,我的回答是:我时时刻刻想延安,时时刻刻想回延安。延安是我儿时的家,延安是我心中的精神圣地。  相似文献   

5.
1990年10月,中共上海市委的一位负责同志交给我一个任务——找贺绿汀同志谈心,希望他不要坚持在一个音乐刊物上发表他在音乐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稿改写的文章。而且叮嘱我:这个工作要做得不愠不火,恰到好处,千万不要引起贺老的反感。  相似文献   

6.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生前在回忆1946年国共谈判时曾提到过一件鲜为人知的史实——“在这里,我特别提起这次在延安的情形。到延安和离延安,毛先生都亲为接送。记得到了那一晚,中共特别举行盛大的欢迎晚会,大家表情上都充分流露对和平的热情。会上我曾说了一番话,……末后还说了一句话:你们将来写历史的时候,不要忘记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引起全场的鼓掌欢笑。我说完下来,毛先生还和我  相似文献   

7.
我与武克仁先生是忘年交。 武克仁先生是山西临猗人,1918年2月生,1936年在上海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回到山西运城筹办“生存书店”,作为党的地下联络站,并担任山西运城市地下党市委书记、荣河县委书记。1938年,他赴延安从事文艺工作,先后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  相似文献   

8.
杨乃远  李晔 《旅游》2005,(5):66-72
我对延安的迷恋更多的是来自直观的感觉,接触延安的黄土地、黄土房子、黄土窑洞,我便有一种亲切感,便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便有一种力量鞭策我、激励我,引我奋发,引我向上,好像那里曾是我的故乡,是我成长、生活过的地方。只要黄土地还在,窑洞还在,它就是温暖照耀我的太阳。延安是我的太阳城,永远的太阳城。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回到延安一个多月,看见我们各方面的建设,都有很大的进步,很大的成绩。过去,我听到的也很多,到延安后眼见的就更多,把眼见的和耳闻的比较一下,眼见的比耳闻的多得多。一个外国新闻记者对我说:他在来延安前,觉得我们的宣传,有些夸大;来  相似文献   

10.
何方 《文史博览》2006,(6):10-15
我在延安的生活有一大半是在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度过的。所以,我一直把抗大生活看成延安生活的缩影,谈延安生活的方声面面,也是主要拿抗大作依据的。  相似文献   

11.
延安岁月,奠定了我人生历程的第一块基石。在延安这块丘壑起伏的黄土圣地上,我接受了最初的革命启蒙教育。时光流逝了半个多世纪,但每当我回忆起少年时代在延安保小学习生活的情景,往事仍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保小——革命后代的摇篮 “保小”,全名叫“陕甘宁边区保育院小学”,简称叫“延安保小”。党中央进驻延安后,非常关心干部子弟的教育。当时处于战争时期,边区  相似文献   

12.
我在周恩来副主席身边的几年时间内,他的延河坠马事件也是我终身难忘的一件大事之一。 1939年6月,因为国民党反动派连续制造了“河北冲突”和湖南的“平江惨案”等较大的反共摩擦事件,周恩来不得不从重庆返回延安,同党中央、毛泽东商量解决反共摩擦的具体办法,我也就随副主席回到了延安。那时,由于日本侵略者对延安城进行狂轰滥炸,延安住房挺紧。副主席因为常在  相似文献   

13.
我于1939年7月到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这已是抗大第五期了,我被编在第二大队六队。每周有军事、政治、文化课。"党的建设"课是由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胡耀邦同志来讲,每个星期半天。胡耀邦同志每次总是在我们早饭后,骑着一匹大洋马(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军用马匹,个头很高)来讲课,到午饭前下课,他骑马回去。抗大各队的课堂,都是露天的。我们队的课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为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影响,中共红军在陕北延安曾创办国际红色学校,招收不少来自不同国家、信仰马列主义的留学生.这所学校名叫延安东方慕尼黑学校. 土学员与洋学员 东方慕尼黑学校坐落在延安大砭沟的尽头,校舍是几十个陕北式的土窑.有学员300多人,编为两个班,一个是由中国本土学生组成的民运训练班,另一个是由外国留学生和归国华侨组成的慕尼训练班.民运训练班一共170多人,编为4个分队,每个分队编4个班,每班10人.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以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边区政府都到了延安。红军大学迁到延安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是毛主席亲手创办的我  相似文献   

16.
弹指一挥间,六十年故去。抚今追昔,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生涯,不时让我陷入沉思,延安生活历历在目。延安,也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匡补熊清元殷孟伦先生《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注释详审。自问世以来,印刷多次,诚有功于学林。然白壁之瑕,亦所难免。笔者研阅该书,尚见有可匡补者非一,今将札记录出几则,供读者参考。诸葛丞相集题辞:戒子书云;"静以成学,学以广材...  相似文献   

18.
于蓝 《纵横》2014,(3):54-55
我知道陈荒煤同志是在1938年,他率领移动剧团到延安演出。那时,我也刚到延安不久。他和张听等同志都参加了演出,我的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19.
四十多年前,我作为一名学生来到延安参观学习,如今再到延安,延安已是一个正在兴起的现代化城市,老区人民也正在走向富裕,但他们对毛主席、党中央在延安的那段岁月,依旧深深怀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天,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强大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略抒我万千感慨之情。  相似文献   

20.
《神州民俗》2010,(9):14-15
鹤舞是珠海市三灶镇民间迎春接福、贺老拜寿和拜年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舞蹈,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最近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