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元末农民起义军十分重视政权建设。刘福通、韩林儿领导的北方红巾军在起义后的第五年就建立了宋政权,彭莹玉、徐寿辉领导的南方红巾军则于起义的当年就建立了天完政权。这两个农民革命政权辖地很广,政权比较巩固,是当时反元反封建武装斗争的指挥部。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农民政权为了发布命令、移行公文的需要,曾铸造了许多铜印。这些铜印和其他许多革命文物一样,由于农民政权遭到了反动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不少早已毁坏和散失了。但多年来,仍  相似文献   

2.
元末,北方两大军事集团的活动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军阀集团严重削弱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在南方红巾军割据的同时,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割据。尽管元廷为恢复权威与控制能力进行过努力,但最终军阀集团的斗争在事实上瓦解了元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元末徽州地区陷入战乱后,当地涌现出不少军事将领,朱文选即是其中的佼佼者。朱文选早年以潜邸说书侍元顺帝妥懽帖睦尔有功,出任驻扎徽州地区的唐州保甲千户。1352年红巾军沿江东下,朱文选被调至太平路,先后在太平、徽州、婺州、绍兴等地同红巾军与朱元璋部作战。后因不满张士诚专权跋扈,北上大都,并于顺帝逃离大都时自杀殉国。  相似文献   

4.
1990年,洛阳市物工作队和洛阳市第二物工作队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在洛阳市铁路北站发掘了元代晚期名将赛因赤答忽墓,在出土的物中,赛因赤答忽墓志十分珍贵,它为我们研究元末一些名人的身世、生平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元末红巾军起义,提供了翔实史料,对证史、补史有重要价值。1996年第6期《物》上发表了《元赛因赤答忽墓的发掘》一,对墓志作了简单介绍,现根据有关献资料,对墓志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检索元末蕲黄红巾军史料时,我们稍稍留神一下,就会发现许多人名中带有“普”字,这些“普”字一律置于姓之后。这是巧合,还是有什么特别的意蕴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其中几位有影响的人物。邹普胜:麻城铁工。天完国(割据政权)太师。  相似文献   

6.
元末农民政权印章和义军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恩施地区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和国家工程施工,先后在建始、恩施两县发现元代末年农民政权印章三方,又在利川连二塘和观音岩发现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驻军遗址和战场遗址。根据印章内容和题款以及遗址碑文年代分析,可以肯定这些文物和遗址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明玉珍部和他所建立的夏政权的历史见证。三方印章分别是:“施南万户府镇抚司印”,铜质,长7.5厘米,宽7.4厘米,厚1.8  相似文献   

7.
元朝末年,当西系红巾军明玉珍部从湖北举兵入川,占领重庆不久,东系红巾军的一支余部,也在李喜喜的带领下进入蜀境,史称“青巾军”,或“青军”。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明玉珍陵墓中发现的《玄宫之碑》,考证出青巾军入蜀的时间,不是旧籍所载的至正十八年,而是十七年;明玉珍在至正十八年、十九年出兵攻打的对象,不是元朝官军,而是青巾军。弄清青巾军入蜀后的踪迹及表现,有助于揭开明玉珍据蜀称帝前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澄清长期混沌的元末四川政治军事格局。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6,(7)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博物馆清理出朱元璋的两通军令手迹——《安丰令》和《高邮令》,这是元末农民战争的重要文物。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我国爆发了以红巾军为主力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沉重地打击了蒙汉贵族地主联合专政的元王朝的黑暗统治。他们提出了"天遣魔军杀不平","杀尽不平方太平"的口号,矛头直指等级森严的元朝封建制度,为我国农民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红巾军坚持斗争十余年,由于大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钻进  相似文献   

9.
元末徐寿辉农民政权的铜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末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农民政权"管军万户府"铜印,1965年6月,河南省光山县向庄公社王店大队一位社员捐献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据称此印为其祖父早年耕地发现,在家长期保存,因印柄全缺,不知何物,经人辨识,才知是一件铜印,故捐赠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0.
元末农民起义军的印信,据统计,所见北部红巾军韩林儿的宋政权印章包括传世拓片不过16方;南部红巾军徐寿辉的天完政权连传世拓片只有4方,其中"长安仓印"是否为天完政权之印尚有争议,而属天完系统陈友谅所建大汉政权的信章仅一方,以上均为铜印。最近,湖北省博物馆又征集到一方"汉授天命主公之印"(图二)石印,为研究这一时期农民政权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1990年8月,黄梅县濯港镇农民经安徽  相似文献   

11.
李凭 《史学月刊》2007,(5):21-26
密皇后杜氏与昭哀皇后姚氏均受明元帝的宠遇,又都于明元帝去世前三年的泰常五年死去,于是宫中再无皇后。明元帝去世后,太武帝的乳母窦氏受封为保太后,她不仅在后宫得势,还进而干预北魏朝政。对此一系列史实的考证说明,北魏为防止母权干预政治而确立子贵母死之规,但由此派生出保母抚养储君之成例,遂致保母干预政治,其结果竟与子贵母死之规的初衷大相违戾。  相似文献   

12.
“湘军,历史上一奇迹也。”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原籍帮办团练,旋即组建并统帅湘军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当时的八旗军、绿营的战斗力相当弱,无力抵抗太平军的强大攻势,与之相比,由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却在镇压太平军的战斗中节节胜利,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曾国藩实行的厚饷养军制度,使士兵安心服役;以“养将士之廉”为名,给予更优厚的待遇;同时不断保举有军功的将弁,广赐翎顶,以官禄为诱饵驱使官兵效命疆场,是鼓舞士气的有效措施。当时的湘军在军制等各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批判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徐则浩 《安徽史学》2003,(5):104-106,103
本书把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三年的历史,从当时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和研究,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寓评论于客观历史的记述之中。军部在皖南,而新四军的活动不只是在皖南,军部指挥下的各个支队主要是在大江南北敌后地区作战,这是本书的记述范围。本书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新四军军部如何加强各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全军的战斗力、促进全军的建设和发展,着重反映军部在皖南三年的特色和优势。强调指出,不能因为项英应对皖南事变有过错而抹煞他在新四军组建和发展中的贡献,更不能因为皖南事变的失败而淡化甚至抹煞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三年的伟大建树和光辉业绩。新四军的历史(军部在皖南是前期,军部在苏北是后期)是一个发展过程。没有前期的工作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后期的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4.
《困学纪闻》是宋末元初学者王应麟撰写的札记考证之文,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书在元代有两种刻本,一种是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序跋完备的元泰定二年刻本,一种是没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序跋不完备的刻本。清代藏书家多怀疑他们手中的元泰定二年刻本为明刻本,而无序跋本才是真正的元泰定刻本。但是通过考察、分析中日藏书家的藏书志,《困学纪闻》在元代确有前述两种刻本,二者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只是刊刻时间、版本形式不同,真正的元泰定刻本现藏日本,国内所藏元本只有无序跋本,而所谓的“元泰定本”其实是明翻刻本。  相似文献   

15.
元冏墓志析     
周铮 《华夏考古》2000,(1):73-74
《洛阳孟津邙山西晋北魏墓志发掘报告》报道了元同墓志的情况,笔者细审文中所附墓志拓本,发现墓志除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外,格式上也多有奇特之处。志文有许多别体字,今均用括号注出正字,并加标点移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城市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城市本体、城市腹地三个方面,对宋金元时期青州与济南二城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内外部环境方面,北宋时期,青州、济南二城均较为优越,金元时代却截然相反。从城市本体的相关指标来看,城市风貌上,北宋时期的济南城尚落后于青州城,金元时期青州城因迭遭战火,城市风貌已大不如济南;城市占地规模上,北宋时期青州城的占地规模明显大于济南城,而金元时代的济南城已后来居上。在城市腹地发展水平方面,宋金元时期,至少是金元时代,济南城市腹地的户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程度已经完全超越青州城的腹地。进而指出,金元时代,至少在元代,山东半岛的经济中心城市实际已经转移至济南,明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到济南的移治,只不过是行政中心"追逐"经济中心,对济南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一种政治承认而已。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境内的龙泉窑是宋、元、明早期著名的青瓷窑场,尽管考古资料揭示龙泉窑的始烧年代可能早至东汉,但形成龙泉地区青瓷风格的制品则是起于北宋。  相似文献   

18.
哈密国"三立三绝"与明朝对土鲁番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朝前期的哈密地区哈密国与哈密卫二制并存。由于土鲁番与哈密国国力强弱悬殊、明朝在哈密卫尚未驻军与当地无险可守、哈密国与哈密卫远离内地及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难以救援、明朝对土鲁番政策有失误尤其土鲁番的一再入侵等,致使哈密国“三立三绝”与哈密卫徙址。土鲁番之所以敢于“三绝”哈密国,从根本上看,与明朝严加防御北元、对边疆其他各族推行“抚绥”的安边思想与政策有关。若究明朝对土鲁番政策实质,无疑在于“羁縻”了。  相似文献   

19.
京军本为守御京师(畿)而设,但随着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皇亲贵戚的生活越来越奢华,京城内的工程修建越来越多,大批京军被抽调借拨到建筑工地,一部分京军竟然演变成职业建筑工人。京军参与修筑的建筑物主要是宫殿庙宇。京军修筑虽然组织方便、节省费用,却严重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加速了军队的衰败,这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彦昺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名士,其生卒年一直未得其详。今据嘉靖十二年刘氏六世孙刘塾刻本《春雨轩集》所载《自序墓志铭》及文后刘氏后裔之小注,考定刘彦昺生于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九月初三日卯时,卒于明洪武三十二年(1399)四月初三日寅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