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王朝对于道教的推崇使得道教的发展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新的时期。尤其在宋神宗统治时期,既继承了宋代前期统治者的各项宗教政策,同时又实施了许多新的宗教政策,使得道教在神宗朝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推动道教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为以后宋徽宗时期道教达到顶峰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些政策又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姓氏出状元     
佚名 《文史天地》2009,(6):71-72
唐玄宗先天元年依例举行科举考试,有个考生姓“常”名叫“无名”,因姓名奇特而引起了考官们的兴趣。唐代对道教比较重视。而道教经典《老子》一书,开篇第一句便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所以,虽然他的文章不可能取为状元,但“常无名”这个名字的道教昧儿很浓,被信崇道教、尊崇老子的主考官们看中,常无名也就阴差阳错地被取为状元。  相似文献   

3.
北宋东京皇宫沿革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宋皇宫,又称皇城、宫城和大内,是北宋时期的皇家宫殿,为皇帝议事殿阁和寝宫所在地。在北宋王朝统治的168年中,太祖、太宗和真宗等九帝在此居住。研究北宋东京皇宫的营建与盛衰,对于探讨北宋皇宫的沿革及对其后各代的影响无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论金代女真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女真人的宗教,有女真人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又有从中原传入的佛教和道教。为适应多民族统治的需要,金朝统治者对佛教和道教采取兼收并蓄、限制、利用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曾左右了宗教的发展,使其为女真统治服务。金代宗教有新的发展和开创,在发展中适应经济、政治的统一,显示出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庞怡 《文史月刊》2013,(3):52-53
辽朝(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定都上京。916年建年号,947年辽太宗定国号为"辽",辽景宗时期经过  相似文献   

6.
花石纲是北宋后期弄得民不聊生的一个历史事件。北宋统治阶级的胡作非为,是历史上剥削阶级的一面镜子。考察一下北宋统治阶级大搞花石纲的情况,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剥削阶级的反动本质,很有益处。一花石纲发生在北宋最腐朽的一个皇帝宋徽宗统治期间。北宋一共有九个皇帝,宋徽宗是倒数第二个皇帝。早在宋徽宗即位之前,北宋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就很尖锐。北宋最高统治集团,在太祖、太宗时期,还多少有一点进取精神。到了真宗、仁宗、英宗统治的北宋中期,社  相似文献   

7.
郭晓灵 《神州》2013,(8):12-13
唐朝统治者终朝都对道教进行扶植利用,来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在唐代前期主要以政治利用为主,将道教改造成皇族宗教,用神权强化李唐政权的合法性;并吸收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来治国,利用道教打压佛教,来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用道教教义和经典来教化民众,维护其统治秩序。在唐代后期经过安史之乱之后,统治者的崇道活动因动乱而有所减少,对道教的政治利用也减弱。但是,对神仙方药的迷信却加剧,信奉祈禳之术。  相似文献   

8.
张晴 《黑龙江史志》2014,(12):38-40
三教合流后,佛教和道教的地位日益上升,儒学地位日渐衰微。为了复兴儒学,北宋时期的理学家张载以气为本体,批判佛教和道教中对于轮回、鬼神的解释。通过太虚与气之间体用不二的关系,建构了儒家天道本体。与传统儒家宗教观不同,张载以气化实体论建构的儒家宗教观摆脱了鬼神、天命对于人性的束缚,从礼制的角度证明了祭祀的合理性。总之,张载对儒家宗教观的建构,促进了儒学在北宋时期的复兴,推动了理学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在王卡关于敦煌归义军时期道教文献之辨析和判定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敦煌道经写卷和其他道教文献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并作时代辨析,同时补充了几件为王卡未收录的道教文献。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归义军时期的斋醮法事活动进行了考察,以便对归义军时期的道教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李为香  杨轶男 《沧桑》2010,(2):144-144,147
明清时期道教的发展呈现出较为突出的民众化趋势。在神仙功能上,唐宋以来道教的救世度人的群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清道教所崇祀的神灵,均与民众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帮助人们解脱现实苦难,诸如关帝、送子娘娘、八仙等等。这一民众化过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民众的功利性心理需求,从而为神仙信仰赢得了更深层的民众心理基础。神仙功能的民众化既是对明清时期社会动荡的积极应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时又有利于中国文化的统一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道教的发展呈现出较为突出的民众化趋势。在神仙功能上,唐宋以来道教的救世度人的群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清道教所崇祀的神灵,均与民众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帮助人们解脱现实苦难,诸如关帝、送子娘娘、八仙等等。这一民众化过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民众的功利性心理需求,从而为神仙信仰赢得了更深层的民众心理基础。神仙功能的民众化既是对明清时期社会动荡的积极应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时又有利于中国文化的统一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一、二仙信仰流行考 晋东南地区的二仙属于地域性民间崇拜之神,仙传典籍未曾记载。该神起源于晋东南地区,主要发展于晋东南、晋南两地。通过考察现存的碑刻及县志,可以大致了解二仙崇拜的发展概况。二仙即为“乐氏二女”,晋东南地区民众于晚唐时期开始信仰;北宋时期,统治者大力扶植信仰道教,历代皇帝都对道教有着特殊的嗜好与追求,这种嗜好与追求在北宋末期宋徽宗时发展到了十分奢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S.2729背《悬象占》与蕃占时期的敦煌道教刘永明关于敦煌道教的研究,学界主要集中于对蕃占以前的道教文书的研究,同时涉及到归义军时期,而关于蕃占时期敦煌道教的状况则措意较少。日本学者大渊忍尔的《敦煌道经目录编》和吉冈义丰等所编的《敦煌中国道教》均认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共存关系、疏文内容以及与道书文献进行比对三个方面,推定南方地区吴晋墓葬出土部分木方(衣物疏)乃道教性质的遗存,有的疏主本身就是道教信众。道教埋葬使用器物清单源于汉代民间葬俗,吴晋时期道教葬仪和世俗丧仪都在使用这一特殊明器,流行地域仅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东晋中叶前后衣物疏从南方地区传入新疆,后被佛教徒所借用,出现佛、道杂糅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实施"四川散见唐宋佛道龛窟总录考古调查", 2017年至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四川剑阁县境内小型道教造像群进行了考古调查。此次调查5处隋唐时期小型道教摩崖造像,开凿时代基本早于鹤鸣山道教摩崖造像,为研究川北地区隋唐时期道教历史、文化、造像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张云峰 《黑龙江史志》2013,(23):149-150
鉴真是唐朝著名的佛教高僧和思想家,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可视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西行东渐"的双璧。鉴真游学、东渡于盛唐武则天至唐玄宗期间,其时亦属儒佛道三教文化的长足发展期。在武则天崇佛抑道轻儒时期,鉴真在扬州出家;重佛轻道的中宗和崇道兼佛的睿宗时期,鉴真游学两京;玄宗崇道抑佛升儒时期,鉴真六次东渡。盛唐时期儒佛道三教冲突与融合实为鉴真东渡的思想因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宗教社会史的角度阐释了唐宋时代的社会变革。唐代是佛教和道教的全盛时期 ,而自唐末五代以后 ,佛、道二教均趋于世俗化和平民化。佛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唐代义学宗派的衰落和新禅宗的崛起 ,以及佛教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道教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神仙信仰的动摇、内丹术取代外丹术 ,以及南宋金元时期新道教的兴盛 ,道教从上层社会走向民间社会 ,民众道教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8.
敦煌莫高窟密教遗迹札记(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宿白 《文物》1989,(10)
五、曹氏时期的密教遗迹五代初迄北宋仁宗初,百余年间,敦煌属曹氏统治时期。是时,内地密教承唐余绪,各地仍在继续。四川柳本尊之密,盛于弥濛、广汉,后唐明宗"赐其(本尊)院额曰大轮"(刘畋人《重修宝顶山圣寿院记》)。《宋高僧传》记,五代时,"陇坻逍俗皆禀承密藏",凤翔道贤"持讽孔雀王经以万日  相似文献   

19.
潘深亮 《收藏家》2000,(5):22-26
赵佶,北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他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初封端王;公元1110年19岁时即皇帝位,在位25年,年号有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他崇信道教,道箓院上章册为教主道君皇帝。称帝时期,骄奢淫逸,疏远排斥正直功臣,重用奸臣蔡京、童贯等六贼,致使政治腐败,国力衰弱,终于在金兵南下汴梁(开封市)时做了金人的俘虏,绍兴五年(1135年)病死在荒寒的“五国城”(今吉林省北部)。赵佶在政治上是典型的昏君,但在文化艺术上却很有建树。他在位时期,  相似文献   

20.
1912年至1928年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的是省、道、县三级。本文试对北洋政府时期吉林省行政区划即道级政区和县级政区的变迁及其原因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