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刘创 《湖南文史》2013,(8):18-18
“大日本主义”是二战时期日本开辟东亚战场的主要指导思想,其精髓在于扩大领土与对殖民地的掠夺。其实早在多年以前,有另一种冷静客观的“小日本主义”思想风靡一时。  相似文献   

2.
日本侵略东南亚国家时期发行的军用票童子玉,马汉民,李岚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相勾结,对内残酷压迫,对外穷兵黩武,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随着侵略战争的发...  相似文献   

3.
冷战时期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西方随之进入政治与军事全面对峙的冷战时代.五六十年代的亚洲形势远比欧洲错综复杂.东亚和东南亚成为冷战时期大国利益的交汇地区.日本与东南亚在战后冷战的国际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重新交往,始于战后初期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赔偿.这种赔偿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利用东南亚国家在战后初期一段时间内的困难处境迫使它们开放市场,以便进行经济扩张;另一方面,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整个冷战时期,日本依靠美国的安全保障致力于经济活动,是冷战的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如何进行殖民地统治,加强对东北民族的控制,始终是颇费心计的.在"民族协和"的口号下,日伪当局对伪满洲国西部边境地区即内蒙古东部蒙人居住的地区,废除清朝以来世袭的王公札萨克制度,同时又考虑到清及民国以来的对蒙政策,采取有别于伪满洲国其它地区的地方统治政策而实施特别行政,逐步将这一地区纳入到日伪的统一行政隶属之下.其中旗参事官制度、县旗复合行政制度在其特殊行政制度中具有特点.日伪当局推行特别行政制度的实质就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其在蒙古族居住地区的法西斯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5.
二战期间在日本的中国劳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期间在日本的中国劳工陈景彦二战期间,日本政府为了弥补国内劳动力的不足,曾从中国各地掳掠了近4万名中国劳工至日本。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国内研究极少,更缺乏较系统的研究成果。考察与分析日本掳掠中国劳工的历史过程以及中国劳工在日本的遭遇,不仅有助于了解二...  相似文献   

6.
对于1945年以前日本人在澳门的活动.国内外的研究尚属薄弱。仅以日本而言,战后对日本占领中国的研究因经费充足而如日中天,出版了大量的论著,但有关1945年以前日本人在澳门活动的却寥寥无几,笔者至今未发现一篇论述日本人在澳门的文章,更不要说是专著了。揆其原因,主要是史料的缺乏难寻及在史学界不被重视。现仅根据日本驻澳门总领事馆档案谈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在澳门的活动,顺便澄清一些讹误。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国政府外交部接收了大陆汪伪统治区及海南岛海口和澳门的日本使领馆的未销毁档案,当时目的是为了审讯日本战犯。…  相似文献   

7.
很少有一个新兴起的工业国家会像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样,面临着那么大的挑战。由于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对珍珠港的无情袭击,使得日本人发现他们正在和世界上最强大最有效率的工业国—美国进行一场生死较量。然而前景是可悲的,日本工业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进口的原料。钢铁生产在其最高峰时也只有美国产量的1/13;煤只有1/9。电力输出量从没有达到美国电力输出量的16%。美国在1943年一年所生产的飞机数量比日本在整个战争时期所生产的还多得多—几乎多50%以上。在1944年,即使日本的造船厂竭尽全力,造船的吨位也只及美国的17%。  相似文献   

8.
我國文化輸入日本,以唐代为最盛,日本除派遣使節來吸收中國文化以外,还有留学生和学問僧,前者是指一般学藝的学生,后者指学佛教的僧侶,本文僅就留学生派遺一事作一簡略的叙述,对于了解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歷史关系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日本投降后,在曾经被我们铁蹄蹂躏过的中国国土上,我们这群双手沾满了鲜血的军国主义分子们,并没有在中国人民面前低头认罪,反而继续拿起武器,组成了一支日本人的武装“残留”部队,和阎锡山军队一起,战斗在反共第一线,再一次犯下了难以宽容的罪行.1946年8月,伪山西省保安司令部的所属部队,在少将高级参谋岩田清一的指挥下,侵入了山西省寿阳县南面的芦家庄解放区.在景尚村附近的战斗中,受到了严重打击.保安第三大队上校大队长大庭孝一、中校副大队长小川龟去都战死在战场上.部队死伤严重,狼狈逃回太原.  相似文献   

10.
11.
正"大陆花嫁"是指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服从日本对外侵略、入殖中国东北的日本"满洲移民""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的配偶(相庭和彦等:《満洲大陸の花嫁はどうつくられたか》,东京:1996年版,第11页)。目前中日学界对"大陆花嫁"问题给予过关注,中国学者多倾向于"残留妇人""残留孤儿"在中国东北的生活(如鲍海春、车霁虹:《中国养父母历史记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及"大陆花嫁"的政策[王青:《日本侵华期间大陆新娘政策的提出》(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等,日本学者多倾向于探讨"大陆花嫁"的移民问题(小林美惠子:《"縁談:つくられる大陸の花嫁"》,《日本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大革命,日本各界始终都十分关注。《朝日新闻》社等大众媒体的报道,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由于观点和立场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日本人的革观也是复杂多样的。有赞美支持,有批判否定,有理解的批判,也有指责中国理念变质。  相似文献   

13.
《文史博览》2008,(4):52-53
英国记者安东尼·布朗写的《兵不厌诈》一书中,在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军与德军在北非战场决战时有这样一段话:"阿拉曼战役一开始,隆美尔军队失败的命运就注定了。……隆美尔所采取的每一个重大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14.
读了《史学月刊》1984年第1期巩健芳同志的“试论‘二战’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的原因”一文后很受启发。该文对二战时期连续三次发生“左”倾错误的原因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但是我感到文章对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的社会根源的观点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巩健芳同志文章中说:“旧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急性病是产生“左”倾错误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旧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就是“左”倾错误产生的社会根源吗?我认为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由于珍珠港事件触发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南进”进军,在很短时间内席卷了东南亚地区。日本的南进为什么能如此迅速地得逞呢?勿庸置疑,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东南亚地区本身讲,也有其可探究的因素。本文拟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作一些剖析,以从一个侧面回答上述问题。在反西方殖民主义的幌子下骗取东南亚各国上层分子的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不辞对美英一战”,一是为了扫除“南进”的障碍,二是为了配合德意在欧洲战场的行动。美英势力在东南亚的盘踞,无疑地严重防碍了日本帝国实现其战略目标,只有通过战争手段解决,别无它途。日本政府和大本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多次作出重要决定。1941年8  相似文献   

16.
田若涵 《神州》2013,(20):32-32
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孔子尤其推崇“乐教”,认为只有通过音乐教育一个人的人格才能够完善,把乐教作为育人的终极目标。在先秦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下,孔子极力提倡把体验和陶冶情操作为乐教的重心。  相似文献   

17.
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孔子尤其推崇“乐教”,认为只有通过音乐教育一个人的人格才能够完善,把乐教作为育人的终极目标。在先秦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下,孔子极力提倡把体验和陶冶情操作为乐教的重心。  相似文献   

18.
试析二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关系,约三千万海外华侨华人中的80%聚居在东南亚。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他们在思想观念上、国籍归属上以及经济属性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试析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一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海外华人思想观念上的大变化二战前,中国人不论是过洋经商,还是出国拥工,其传统思想是“侨居”、“客寓”的作客思想,只希望在外通过营商、做工,积攒财富,而后能“衣锦还乡”,买田地、建房屋、置产业,光宗耀祖、福荫子孙。即使客死“番地”,也要把尸骨托归故里。此即所谓“…  相似文献   

19.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我们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由于当时党中央领导机关的错误指导,从1927年下半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七年多的时间里,党内连续发生了以瞿秋白、李立三和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给中国革命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这种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刻根源的。1945年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此曾作过分析,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只强调了作为社会根源的小资产阶级革命的急性病,而对党内的主观原因和共产国际错误指导,都没有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在本质上是盲目性的,无政府状态的。然而,“现在资本主义已经直接发展到具有高度计划性的形式”(列宁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及其政府,制定并实行了一些综合性的中长期“经济计划”,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计划调节”的作用。日本就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经济计划”的最早的国家之一。看来这似乎很矛盾,但却是事实,并且应该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