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对中东政策的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凡 《史学月刊》2002,(8):89-94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中东产油国把石油武器不仅对准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也对准了持“中立”政策的日本等国家。日本一方面面临中东产油国不断加大压力,国内经济出现混乱,另一方面担心得罪美国而影响日美同盟关系,不敢轻举妄动。最后,为了维持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日本经济正常运转,日本政府不得不放弃“中立”政策,转而公开支持阿拉伯国家正义事业,并且提供巨额资金及技术援助中东有关国家,加强与中东有关国家关系,确保中东石油平稳供应。  相似文献   

2.
严润成 《沧桑》2011,(6):75-77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东地区,特别是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巨大的石油蕴藏量而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美国政府通过宣传、渲染,制造苏联在中东地区石油扩张的紧张局势;通过建立中东军事集团,遏制苏联石油势力;通过“经援”、“军援”,拉拢中东国家。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抵制苏联在中东的石油扩张,将石油作为工具为其冷战服务。  相似文献   

3.
杨天石 《近代史研究》2015,(2):53-66,160
美国长期大量向日本出售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助长其侵华实力。1939年7月,蒋介石致电罗斯福,建议美国采取办法,削弱日本的战斗力与经济力。同月,美国政府宣布废止美日商约,对日实行经济制裁。1941年4月,日本向美国提出《日美谅解案》,企图通过谈判,减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压力。罗斯福为避免美国过早陷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提出退让、妥协方案,企图在一定时间内放松对日本的经济封锁。蒋介石坚决反对美国政府改变对日政策,愤而以"国际信义"与"人类道德"相责,胡适、宋子文也积极与美方交涉,最终,美国对日政策由有限度的妥协恢复为全面强硬,美日谈判破裂。日本指责美国已彻头彻尾地成为蒋介石的代言人,于12月初突袭珍珠港等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4.
杨绪 《史学集刊》2012,(3):123-128
1944年4月11日美国国务院公布了《美国对外石油政策》报告。该报告将石油利益确定为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在中东地区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将大西洋宪章的"机会均等"原则运用于战后美国对外石油资源的争夺中;提出了美国对外石油供应的"半球"石油政策,即"东半球"的石油主要由中东地区供应,"西半球"的石油由美洲地区供应。美国对外石油政策的目标是攫取和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保护美国国内的石油资源储备。考察《美国对外石油政策》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的过程,揭示美国战后对外石油政策的本质,有益于全面认识美国构建战后石油安全战略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一代猛将杨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上将在战场上认识了杨勇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已歼灭美国为首的15国部队23万余人,其中美军10万人。迫使美国为首的多国政府,想通过谈判方式,结束朝鲜战争。为了这场战争,中朝人民同样付出了巨大代价,也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问题。于是,交战双方,坐到了谈判桌上。但是,谈判并不顺利,边谈边打,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交叉两年之久。1953年初,谈判有了重大进展,正当达成全部协议,准备签字时,李承晚竟公然破坏协议,扣留人民军大批被俘人员,并叫嚣“要单独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  相似文献   

6.
日本“走入非洲”的石油能源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石油经济的依附性发展是日本“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出台和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非洲产油国以石油开采和出口为主的依附性经济结构是石油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出台这一战略的主要原因;非洲产油国工业制成品严重依附发达国家,是以出口为制造业主导的日本出台这一战略的重要原因;非洲产油国对发达国家的财政依附及依附性的转化,则是这一战略出台和实施的重要条件。不考虑其他因素,单从非洲石油经济的依附性发展角度看,日本“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的前景并非一片光明,而是喜忧参半,前途未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美国已经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地位,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对外政策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该政策的初衷虽然主要是分割列强在华利益,但很快就发展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全方位指针,当然也包括其对外石油政策。为了打破英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美国打着"门户开放"的旗号,先是鼓励本国石油企业积极夺取海外石油,进而又确立了政府主导的"美国对外石油战略",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夺得了中东石油利益的主导权,为战后遏制苏联、控制欧洲经济命脉、统治世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石油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迄今为止,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原料对国家命运、军事发展和全球贸易战略,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力。中东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所占的份额较高,是世界的油库。石油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东的政治和经济。石油所带来的贫富差距、石油富国执行的不同的石油政策以及石油价格等因素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东国家间的关系,石油供应问题也使得中东与区外大国关系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9.
肖高 《纵横》2012,(2):39-41
朝鲜停战谈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同美国面对面的外交斗争。为保证这场斗争的胜利,中朝两国商定,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负责领导,指定李克农为中朝联合代表团的第一指挥官。李克农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指示,在与朝鲜领导人联系协商后,处理谈判中的多项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联邦的石油经济,是在俄罗斯帝国及苏联石油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石油外交主要通过石油公司实施。俄罗斯石油外交呈现出与苏联石油外交不同的特点。俄罗斯联邦时期石油外交主要由国家掌控;石油公司的对外石油贸易兼有实现国家外交政策目标的重任;国际石油贸易中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之间争夺与合作并存。石油经济对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外交影响很大。石油出口刺激俄罗斯经济的增长,石油政治与石油外交既影响俄罗斯外交政策决策,也受到对外战略的制约。后冷战时期,俄罗斯以石油扩张弥补地缘政治的削弱,但国家经济过分依赖石油出口也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的反伊战游行示威中,最流行的一个标语牌恐怕是“No blood for oil”了(不能为了石油而流血)。虽然美英政府早就声明“这场战争和石油毫无关系”,基本上人们把这话当笑话来听:不为石油为什么?难道美国还真就是为了给伊拉克人民输入自由民主?这种提问的逻辑其实不完全通顺。假设——仅仅是假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财富》杂志2005年“全球500强公司”的排行榜中,英国石油公司(BP)以2850多亿美元的年营业额紧随美国零售大王沃尔玛,位居第二。在全球瞩目的“世界石油三大巨头”的角逐中,它首次超过美国埃克森,雄居第一。  相似文献   

13.
中东地区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拥有丰富的石油等战略资源,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系着未来世界的发展前途”。90年代以来,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形势下,它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日本和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国家,它们的中东外交政策存在着既相同又相异的地方。一、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1.海湾战争前后的美国中东政策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海湾战争前后,美国政要多次阐述了中东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和冷战后的美国中东政策。其核心是:以海湾危机为契机,…  相似文献   

14.
《清史研究》2021,124(2):19-39
在义和团运动中,美国政府一开始对其严重性缺乏认识,发表的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也与山东义和团运动没有直接关系,系针对列强"瓜分"政策发出的一个倡议。对于义和团运动向津京地区蔓延,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反应强烈,主张与其他列强采取一致行动,并赞成列强的"瓜分"政策。但美国政府始终坚持门户开放政策,并扩大到维护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将战争严格局限于解救使馆、恢复秩序范围内。在《辛丑条约》谈判中,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也相对友善。东南地方督抚和驻美公使伍廷芳与美国政府之间保持的外交孔道,对舒缓美国政府和公众的焦虑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场战争并非由"中外双方在交流方面的误解"而引发,主要还是19世纪以来中外民教矛盾和冲突长期得不到妥善合理解决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试析美国石油紧急分配法案的实施及影响刘波美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市场调节的国家,然而,在其石油经济史上,却两次违背价值规律,对石油价格进行管制。1959年艾森豪威尔总统颁布"石油进口限额法令",将大量廉价的中东石油拒之门外;1973年尼克松总统则不顾国际油...  相似文献   

16.
美日谈判,美国为推迟战争,拟向日本提出妥协方案
  历史上,美国长期执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以“不干涉”为原则,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私利,向日本大量出售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名为中立,而实际上助长日本侵华实力。据统计,日本所需钢的90%,铅的45%,铜的90%,石油和石油制品的65%,发展飞机和坦克工业所需机床的70%,均来自美国。[参见樊亢等著《外国经济史》第3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9页]1939年7月20日,蒋介石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采取办法,削弱日本的战斗力与经济力,并派老资格的外交家颜惠庆到美国,会见罗斯福,交换对“远东大局”的意见,建议对日采取经济报复手段。蒋介石认为,美国当时可以采用的“有效武器”,包括:绝对禁止对日输出军用材料与军用品,特别是钢铁与石油;禁止日本重要物品输入,增加日本物品进口税率;不许日本船只使用特种商港等。蒋介石致函罗斯福,认为上述办法可以“削弱日本战斗力及其一般经济力之失效”,“已足使日本之军阀,感觉美国道义与舆论之力量,而不敢继续漠视”。1941年7月26日,美国政府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约合1.31亿美元,实际中断对日贸易。8月1日,美国事实上对日本实施了包括石油在内的全面禁运。美国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通称经济封锁政策。它们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极大地限制和阻遏日本进一步扩大对华和对东南亚侵略的阴谋。  相似文献   

17.
武汉石化工业的基本状况解放前,武汉石油基本上是从国外进口来的,其市场几乎被美商美孚石油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和英商亚细亚石石油公司所垄断,民族石油化学工业基本上为零。少数油品加工企业也仅仅是对部分用过的工业污油进行回收加工利用。当时,澄油加工在汉口最为繁盛,但榨油方法多是土方法,即"水漂法"和"碱漂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物周刊》2013,(35):13-13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中东石油第一大进口国,这给中美两国在中东地区安全方面紧张的外交关系火上浇油。一方面,美国军方在帮助中国搞定中东地区的石油供给,而另一方面,中国却对美方希望中国支持其中东外交政策的压力予以抵制。  相似文献   

19.
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石油危机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凡 《世界历史》2003,5(1):40-48
面对突如其来的石油危机 ,日本首先在对外政策上采取稳住石油供应对策 ,放弃对阿以冲突的“中立”政策 ,采取支持阿拉伯国家的“亲阿拉伯”政策 ,加强同中东产油国关系。随着石油危机的缓解 ,日本又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与西方石油消费大国共同合作避免石油危机再度袭来。与此同时 ,日本在对内政策上大力开展调整主要产业结构对策 ,放弃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发展低能耗、高科技产业 ,力争从根本上摆脱石油危机的困扰。  相似文献   

20.
张小满 《史学月刊》2006,4(5):60-64
国共双方由兵戎相见到北平谈判,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美国对国民党的干涉和压力,苏联对中共的影响;国民党企图以谈判拖延时间,争得喘息之机,中共为着揭露国民党的和谈阴谋,早日结束战争;国共双方力争实现各自确定的“联合政府”的目标等。双方在调整了斗争策略之后坐到了谈判桌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