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度进行有效的司法管理,殖民当局决定组织东方学家和婆罗门梵学家收集和翻译梵文法律典籍,编纂一部所谓的印度教法典。1772—1864年,经过孟加拉首任总督沃伦·黑斯廷斯、东方学家纳撒尼尔·哈尔海德、威廉·琼斯和亨利·科尔布鲁克等人的长期努力,英国殖民当局最终编纂出他们想象中的“文本化的”“权威的”、但同时也是“盎格鲁化”的印度教法典。盎格鲁-印度教法的编译不仅为殖民地时期的印度创造出现代成文法典,而且形塑了现代人的印度教概念和对印度传统社会的想象。  相似文献   

2.
扎洛 《民族译丛》2004,(3):59-66
在1772~1774年间第一次英国与不丹的战争(以下简称“英不战争”)中,作为清朝藩属的不丹作战失利,其南部与库赤·比哈尔(Cooch Behar)接壤的三个山口被英军占领。六世班禅洛桑巴丹益希(1738—1780年)为制止英国对不丹的侵略行径,致信东印度公司督办(Governor)沃伦·黑斯廷斯(Warren Hastings,又译为沃伦·哈斯汀斯,1732—1818年),要求他停止针对不丹的军事行动,这就是著名的“六世班禅致沃伦·黑斯廷斯信函”(以下简称“班禅信函”)。“班禅信函”本是为申明不丹属西藏管辖、反对英国侵略不丹而书,不料却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及其衣钵继承者们在其著述中,或随意删节,或大肆曲解,尽行混淆视听之能事。笔者在此专就“班禅信函”中涉及不丹的几个问题略做考证与辨析,请大方之家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3.
印度是文明古国,又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为什么会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造成了怎样的结果?这些都是历史科学工作者极为关心和深感兴趣的问题。早在十九世纪的五十年代,马克思就深入地考察和研究了殖民地印度问题,写出了一系列著名的论文。马克思的著作,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具体历史的典范,为印度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的观点和方法,对上述感兴趣的问题作一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时候,英国本土的森林资源已经消耗殆尽。英国议会通过法律剥夺了印度村社的森林产权,将其变为英国国有。殖民地森林局占有大片国有森林,用于修建铁路或出口,将印度的森林产业化,废除了印度传统的轮耕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将科学的森林管理方法引入印度,促进了印度现代林业学的发展。英国人在印度的森林政策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英国社会思潮的变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同时也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结构,并且对生态的干扰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英国殖民地印度的热情陡然上升。美国同情和支持印度的自决。为促使印度支持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美国力促英国让步,并希望英国按照美国的榜样给予印度自由。然而,美国的两次努力均为英国拒绝。对美英关系可能恶化的担心,以及对印度国大党不妥协态度的不满,使美国最终停止了努力。美国对印度自决的态度经历了从积极支持到有限支持直至最终停止的过程,美国的非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实践反映了美国支持印度自决的政策底线,其意识形态诉求受制于它更高远的战略目标,这预示了美国战后在其他地区自决问题上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攀登》2016,(5)
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一度是马克思历史研究的重点,英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和马克思的长期居住地受到他的很多关注。马克思研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却不局限于英国本身,还对它殖民地与附属国的境况做出分析。印度作为英国在亚洲殖民统治的中心,对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意义重大。马克思也就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及其未来结果作出过经典的论述,其中包含了马克思研究历史的一系列观点和方法,认真学习借鉴这些观点与方法于当代中国的历史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十八世纪末起,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鲸吞蚕食,到十九世纪中叶完全并吞了印度。二十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逐渐高涨,各个阶级在共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中表现了各自的阶级要求和愿望。 甘地在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态度上,在怎样改造印度、建设印度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上,作出了与印度资产阶级根本不同的回答。与印度资产阶级欢迎资本主义文明、要求发展本民族的资本主义相反,甘地激烈地抨击资本主义文明是罪恶,认为要使印  相似文献   

8.
施琅作为清初一名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率军攻打澎湖,并最终以和平方式统一台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近十几年来,有关施琅统一台湾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发掘、整理了一批中文档案资料,而且据此发表了不少重要成果。但相对而言,以往的研究对外国资料部注意不够。因此,本文拟根据英国东印度公司当年留下的部分档案,结合中国历史文献记载,对施取统一台湾的具体过程及其与英国人的关系作一论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早年就在远东地区与葡、西、荷等国进行角逐,并与台湾有过关系的商业殖民机构。早在17世纪初期,一个为荷兰…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学界在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解密的大量档案文献以及研究者对这些档案的整理和利用是密不可分的。冷战时期中国和印度关系的研究,极典型地诠释了多国解密档案对学术创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系统整理中国、印度、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国新近解密的档案文献,并基于这些档案的解读和运用,探讨冷战时期中国和印度关系的发展演进,特别是中印两国围绕西藏问题所展开的交涉和斗争,以及中印边界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印度农民政治文化变迁和现代民族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新 《史学月刊》2004,11(12):67-73,124
印度社会精英对英国统治态度的改变是20世纪上半期印度群众性民族运动兴起的一个关键性政治变量。但是,在印度这样的农民社会里,农民(包括农村手工业者)一直是主导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政治态度不能不影响整个印度政治社会的发展。传统上的印度农民是政治冷漠主义者,他们对村社之外的全国性政治过程并不关心,但是在英国的统治下,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变迁却使印度农民和全国性政治过程有了密切的利害关系,他们和印度的社会政治精英在反对英国统治方面具有了共同利益。这正是使得他们积极响应以甘地为首的印度政治精英的号召,参加印度现代民族运动,为印度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巨大历史贡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甘达兰雕像系巴基斯坦开伯尔古都白沙瓦城西北一百英里处的斯瓦特河和巴焦尔附近丘陵地带的佛教雕像。由于开伯尔山口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和西方诸民族文化东向进入印度的重要通道,受希腊、罗马文化薰陶而生的犍陀罗佛像,在斯瓦特河丘陵地带成为独特的佛教文化代表,甘达兰雕像即为公元一至六世纪在这里产生的佛教艺术品。甘达兰雕像为石雕,系石头和撒砂雕刻而成,题材为饰以自然主义装饰的佛教徒。甘达兰雕像常常作为建筑构件出现在建筑物上,类似的雕像在印度塔及许多其他宗教建筑物上发现。 阿富汗二次战争期间,身为英国军官的雷金纳德收集了一些甘达兰雕像,并将它们运回到自己在英格兰安东尼的一座住宅,镶嵌在墙壁上保存,即“安东尼展室”。这座建筑沉静古朴,颇具东方色彩。由于该建筑距港口很近,西北面风,风雨之际,这里十分潮湿,镶嵌在墙壁上的雕像直接受到风雨侵蚀。为了保护这些珍贵雕像,并使之能展出开放,本文作者对这些正在迅速衰变的雕像采取了保护处理的措施。 本文详尽叙述了甘达兰雕像的全部保护处理过程,研究了雕像石质衰变的原因,加固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对我国石雕艺术品的保护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国财政困境与殖民统治问题是英国从印度退却的现实背景,然而,英国政府错误地认为自己仍然是印度独立进程的主导者,维持印度统一并把印度羁留在英联邦正是英国在此心态影响下制定的双重战略。内阁使团失败表明印度主要矛盾已经从殖民者与民族主义者对立转变为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之间的利益斗争。随着印度局势恶化,英国政府的主导者心态转变为焦虑与无奈。蒙巴顿在形势压力下放弃统一印度的主张,承认了印巴分治的事实。英国政府在印度独立进程中的心态调整表明英国主动权非常有限,印度政治局势才是理解非殖民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作为英国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英属东印度公司1612年开始在印度建立据点,1639年以每年600英镑的代价租得马德拉斯村庄的土地,筑成乔治堡城。后来发展为马德拉斯市。1661年,葡萄牙国王将孟买作为公主的嫁妆赠给英王查理二世。1687年,查理二世把孟买转让给了东印度公司,公司将商馆从苏拉特迁到孟买。1689年.公司董事会决定在印度增加税收、扩大贸易、保持武力、建立国家,从此东印度公司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机构,而是拥有武装的政权机构。到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已牢固地统治了孟买、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及部分内地城市。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此后六十年间东印度公司统治了整个印度。  相似文献   

14.
英国从南亚次大陆撤退时,将其全部在藏权益移交给了刚独立的印度。此种侵犯中国主权的私相授受行为使西藏地方深感震惊。西藏地方政府原想乘英国撤退之机取消英国在藏各项特权并收复被英印侵占的土地。印度不仅不归还以前侵占的土地,且威逼利诱西藏地方承认它对英国在藏权益的继承。双方由此而展开了交涉,但西藏地方从未正式承认印度的有关要求。即使西藏地方承认,但由于这场交涉是完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秘密进行的,故亦是非法和无效的  相似文献   

15.
英国占领印度后,当时还没有东南亚这个地理名词。古代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在他的名著《地理学》一书中,把现在缅甸、泰国、印度支那一带统称为恒河以外的印度。英国较早研究东南亚的著作,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职员、水路学家阿历山大·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英国以赠送、出售方式向中国西藏提供了大批武器,对于英国控制西藏,攫取更多权益,将西藏纳入其缓冲地带战略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对藏武器供应成为撬动英国与中国西藏之间关系的重要杠杆。本文利用英国印度事务部档案及其他史料,对这一时期英国向中国西藏武器供应的时间、种类和数量做了澄清,并论述了其性质。  相似文献   

17.
郑豪杰 《沧桑》2014,(6):20-22
英国对印度近200年的殖民统治,使印度人民陷入了深沉殖民奴役的苦难之中。英国在印度的殖民侵略和统治,带给印度人民的是灾难,但同时也造就了印度社会结构的基本框架。伴随着苦难,同时也使印度的传统的自然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市场经济得到了发育,形成了民族市场经济的雏形;传统的王公统治和地方割据状态被彻底打破,代之以议会民主制度和联邦制的统一;英语得到了普及并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打通了与欧美民族交往的渠道。当印度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胜利后,市场经济、民主制度和英语普及就转化为积极因素,成为印度现代化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麦克马洪线是英帝国在与中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矛盾斗争中,为封锁、镇压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而实施“战略边界”计划的产物。它的产生历时近30年,经过了“战略边界”计划的提出、西姆拉会议期间的麦、夏换文和伪书《艾奇逊条约集》1 4卷三个阶段。英印政府始而批准,继而视为非法而抛弃,最后又将它复活,几经波折起落。英国对藏政策说到底是为了封锁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维护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麦克马洪线的实质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70年代末在英属印度出现的"科学边疆"概念及其论争,极大地影响了印度西北边境的确定、阿富汗边界的划定以及英国对阿富汗山地部落的治理体系,其概念与实践结果作为帝国的政治遗产后来被巴基斯坦等国所继承。在19世纪后半叶,随着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深化,在边疆治理层面也逐步形成新的理念。以寇松为核心,"科学边疆"观开始从一种军事策略转变为地缘理念,被运用到英属印度西北部地区的治理中,并与同时期的英俄中亚大博弈形成互动性关联。"科学边疆"在形成动力、内涵及具体操作三个方面呈现其独特性,并在后续的实践中构成了一种议题复杂的治理体系,对英属印度及后续国家的边疆态势及周边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文明使命"价值观的指引下,英国人在印度扮演的角色,既是征服者和殖民者,又是统治者和开化者.他们在治理与掠夺印度的过程中,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社会与经济结构,推进了印度社会的近代化,用强力手段将古老的印度拉进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