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传统的以“征服自然”为特征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念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亨利·梭罗率先提出了其超验主义生态观.缪尔在继承梭罗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生态中心主义色彩的自然保护理论,对当时的环境保护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利奥波德则在对功利主义的保护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对前两人的观点进行发展和完善,提出了著名的大地伦理学,标志着生态中心主义观念的最终形成.生态中心主义思想对于推动美国人自然观念的变革和资源保护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彭艳 《神州》2020,(1):237-237
森林对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理念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对森林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在森林保护和恢复工作中,森林病虫害问题是工作中最重要的阻碍之一,对森林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防治病虫害也是森林保护和恢复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森林保护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深入和研究分析,并提出可靠的建议,以推动我国森林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论明清时期宗谱家法中植树护林的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宗谱家法是谱牒的重要内容 ,它是宗族社会的民间法规行为 ,是宗族成员行动的规范 ,对宗族成员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提倡植树护林的绿化行为是宗谱家法的内容之一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体现了古代宗族追求林木绿化景观的景观生态思想的行为 ;2 .体现了古代人提倡植树的绿化行为 ;3.体现了古代人禁止毁林的护林行为。文章认为风水意识的风靡盛行 ,是古代宗族族规家法中提倡植树护林的根本原因 ;山林的宗族经营 ,是产生宗族植树护林行为的重要原因。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现代社会里 ,仍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居民的行为是社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对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遏制环境退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取决于政府,同时与公众的环境态度和行为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态度是否会影响人们实施环境友好行为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在海口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居民所持的环境态度对其环境友好行为意向的影响。采用"新生态范示"量表(NEP)测量居民的环境态度,并根据环境态度倾向,运用K-Means聚类法将居民划分为近生态中心主义者、近人类中心主义者,在此基础上,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了持不同环境态度者在环境友好行为意向与认知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姚丽斌 《人文地理》2001,16(3):94-96
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文中分析了对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的两种认识误区:不计自然成本的经济增长决定论的发展观念和消极保护自然环境的零增长观念。并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对于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树立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采取节约型资源战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何丽 《风景名胜》2020,(1):0084-0084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森林资源是森林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要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我国在森林保护和 森林防火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万武 《史学月刊》2022,(5):107-1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吉福德·平肖作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虽然认识到了自然价值的多元性,但受发展进步观的影响,基于自然的经济价值和工具价值构建了带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的资源保护理念。平肖丰富的户外生活阅历、理性的“科学林业”知识训练以及对美国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深度了解,为其提供了观察自然的多重视角,进而形成了兼具浪漫主义情怀和理性思考的自然观。一方面欣赏自然的美学价值与精神价值,尊重其内在价值;另一方面推崇自然的经济价值和工具价值。但平肖在考量了美国的社会经济现实之后,仅以自然的经济价值和工具价值为支撑,构建了以“科学管理和明智利用”为基本原则的资源保护理念。平肖的资源保护理念是“科学林业”知识与美国国情结合的产物,推动了资源保护运动的开展,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制约了其长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托文旅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内容,开展了以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和珍稀动植物资源为载体的旅游景区生态保护、文明旅游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从氛围营造、观念确立、人才培养3个层次分享了活动感悟,接着从教育引导、制度构建、服务引领、志愿规范4个角度阐述了生态保护视角下景区文明旅游宣传服务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二战之中兴起的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物理、化学、航天和电子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推动美国整个社会生产突飞猛进地全面飞跃。美国也完成了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但是,科技革命的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一是造成了"丰裕社会"中的贫困;还使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甚至成为技术的附庸,丧失了人的自主性,人性在技术的压迫下,人的精神世界日益受到来自外界技术力量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胡诗文 《神州》2013,(5):24-24
本文考察了清末民初东北地区祈雨活动的具体状况,表明此时这类民间信仰活动,在面对干旱危机时起到了一定社会凝聚作用。而政府对待祈雨行为的一系列转变,也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民初东北社会变革之后政府与下层民众之间的互动情况。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国际角色定位的转变、美苏冷战的展开、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国际社会对人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美国黑人争取民权的国际转向,促使美国的种族问题日趋国际化。为了维护国家形象和"世界领袖"地位,并努力把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到资本主义阵营一边,美国政府不得不重视保障黑人权利。在布朗案等系列黑人民权诉讼案中,司法部代表美国政府以"法庭之友"身份提交书面陈述,从美国外交和国家利益的角度要求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在布朗案中,最高法院在多个方面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从而最终作出了推翻"隔离但平等"原则的判决。美国充分利用这一判决结果和有利的国际舆论,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声誉。美国政府对布朗案判决的政治利用取得了一定效果,而国际舆论也进一步推动了美国的黑人民权改革。  相似文献   

12.
刘海峰 《沧桑》2008,(6):17-18
道光朝中后期,朝野客观上存在四大政治派系,即以穆彰阿为首的妥协投降派、以王鼎为首的坚决抵抗派、以载铨为首的皇族派和以潘世恩为首的清流派。四派之间,争斗此消彼长,使道光朝中后期吏治更加腐败。  相似文献   

13.
19、20世纪之交,伴随着美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美国宗教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神学观念——现代主义神学观。这种新的神学观主张破除陈旧的神学理念,用新的思维和新的方式解读《圣经》,用新的理念和新的视角诠释上帝与人和上帝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针对现代主义神学观的这些观点和主张,笃信和坚守传统基督教精神的福音派迅速做出回击,提出只有坚持基督教的最根本原则,基督徒才可能获得拯救,美国文明才可能免于毁灭。鉴于现代主义神学观和传统福音派的观点和立场截然对立,两者之间的争论引发了一场"文化战争"。  相似文献   

14.
在明代统治者对道教从尊奉、扶植到抑制的转变过程中,两大道派正一道、全真道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向。明代三教发展过程中,儒佛道互相影响,不断地融合,最终使"三教融合"成为了社会思潮的主流。三教融合后的道教,内丹论不断成熟和完善、各宗派趋于团结统一、世俗化特征日益突显。  相似文献   

15.
19、20世纪之交,伴随着美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美国宗教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神学观念——现代主义神学观。这种新的神学观主张破除陈旧的神学理念,用新的思维和新的方式解读《圣经》,用新的理念和新的视角诠释上帝与人和上帝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针对现代主义神学观的这些观点和主张,笃信和坚守传统基督教精神的福音派迅速做出回击,提出只有坚持基督教的最根本原则,基督徒才可能获得拯救,美国文明才可能免于毁灭。鉴于现代主义神学观和传统福音派的观点和立场截然对立,两者之间的争论引发了一场"文化战争"。  相似文献   

16.
罗一平 《沧桑》2014,(6):139-140
行政文化包含行政观念文化、行政制度文化、行政行为文化这三个基本要素。纵观当前我国行政文化,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行政文化的同时,也残留了不少封建文化的弊端。在当前新一轮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倡导新型行政文化对于促进政府公务人员转变行政观念,转变行政作风,推动政府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型行政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所要塑造的就是"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公务人员,这也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打造新型行政文化的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17.
战后初期,围绕杜鲁门政府提出的普遍军事训练议案,美国国内不同群体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这场全国性辩论触及战后美国国家目标、公民责任以及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间关系等诸多问题,反映出美国社会对全民军事化和国家权力威胁民主政治的恐惧心理,显现了杜鲁门政府在寻求国家安全和公民自由之间的平衡上所面临的困境。普遍军事训练议案的流产说明,即使在冷战初期国家安全观念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弥漫在美国社会的传统"自由"观念对国家权力的扩张仍具有相当大的制约作用。杜鲁门政府对普遍军事训练议案的宣传活动,构成了他们以"捍卫自由"话语为特征的冷战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美国国内达成冷战共识奠定了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孙宇 《神州》2013,(4):20-21
劳伦斯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呼吁人们重构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态;同时也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类自然天性的压抑和扭曲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精神异化,号召人们关注和重视精神生态。人类只有尊重和热爱自然环境,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回归人类本真的内部自然,才能实现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良性发展,才能实现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西方之间陷入冷战局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开始对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实施封锁禁运,东西方经济联系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禁运,促进东西方经济合作,在苏联政府的支持下,由东西方国家的一些民间组织和进步人士发起,于1952年4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经济会议。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议上极大地拓展了对西方国家的贸易渠道。  相似文献   

20.
胡群英 《世界历史》2006,38(3):12-20
赫奇赫奇是加州约瑟米蒂国家公园内的一个美丽小山谷。20世纪初,关于是否在此建立大坝,美国人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这场争论也是两种不同自然保护哲学之间的首度交锋。以平肖为首的资源保护主义者和以缪尔为首的自然保护主义者针锋相对,前者支持大坝的建立,后者捍卫山谷的完整和自然状态。争论最终以前者的胜利而结束。这场争论对自然保护哲学的发展,对此后的荒野保护以及环保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