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仓、囷与“筒腹罐”之界说徐寿群一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地主庄园经济产生、小农经济发展的时期。迫至东汉、经过西汉未年的连年战争,豪强地主多采用田庄形式从事生产和生活,自耕农经济虽处境艰难,但也有所发展.在汉代的考古发现中,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中描绘的坞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天水地区正式考古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存资料为基础,结合周边地区同期考古成果,揭示天水地区齐家文化时期的农业生产、陶器制作、建筑技术、玉器加工、纺织技术、养殖、狩猎等生产状况,从而探讨其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3.
中古西欧的封建庄园,是封建经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由于其生产力低下条件,生产规模小容易受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通过分析庄园的形成条件、生产组织形式、地租形态、政治统治权利等,可知封建庄园是在封建大地产的基础上,以占有一定数量的依附劳动者为前提而产生的,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它的产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王音 《文物春秋》2013,(5):19-27
本文主要利用2011年12月以前发表的发掘简报、报告及相关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东汉冀州刺史部西北部地区的砖室基进行分期,进而结合周边地区的考古材料和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本区东汉砖室墓的独立文化特征、与周边地区的文化联系以及分布区域的变迁等做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大量考古资料和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简要概括和分析了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生业经济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变化的情况。生业经济包括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生和发展,并指出了中原与北方的异同。手工业经济主要涉及陶器、石器和骨器的生产与流通,同时还讨论了玉器等贵重奢侈品的出土背景、不同区域间的特点和交流状况。本文最终目的是关注黄河中游史前生产经济的演变与社会复杂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音 《文物春秋》2013,(6):16-24
本文主要利用2011年12月以前发表的发掘简报、报告及相关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东汉冀州刺史部西北部地区的砖室墓进行分期,进而结合周边地区的考古材料和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本区东汉砖室墓的独立文化特征、与周边地区的文化联系以及分布区域的变迁做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2011年11月~2012年3月,考古工作者对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楼房村四马溪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共发掘西汉早期至东汉初期土坑墓6座,出土了一批陶器、铁器、铜器等,丰富了重庆主城区汉墓考古材料,为深入研究重庆主城区两汉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丧葬习俗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文博》2017,(3)
2015年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对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河口村的坪坪上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崖墓6座,有单室和带侧室的两种。这批崖墓的时代主要集中在新莽至东汉早期,少量属于东汉中晚期。其发现为渝西地区汉代考古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作为封建生产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不论是西欧庄园,还是汉代田庄,都有其鲜明的地方性和多样性。比较而言,西欧庄园和汉代田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大地产形成的途径及其私有权程度不同;采取庄园式生产组织形式的动因不同;庄园内部生产组织、地租形态、政治权力不同。由此可以得知,封建庄园是以大地产形成为基础,以占有一定数量的人身依附劳动为前提而产生的,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从当时的历史实际情况来看,它的存在,具有很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新的考古资料,将商周至汉的四川漆器发展演变进行了新的研究。本文将其分为五期,即商周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秦至西汉早期、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每期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考古报告 ,是考古学研究的资料信息库。考古学界对什么是理想的考古报告、考古报告的分类、考古报告生产中的问题等 ,尚有不同的见解 ,因此被学术界所关注。本文拟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扬州地区的手工业迅速发展,在盐铁、运输工具、青铜器、玉器、漆器、木器、陶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本文以扬州地区报道的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试探讨扬州地区手工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东汉为时间基点,研究古都洛阳的城市景观发展情况。以城市和景观发展为两大支流,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探寻东汉时期洛阳城市景观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秦汉骑兵起源及其发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秦汉骑兵的问题,过去由于缺乏文献和考古资料,一直是学术研究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由于出土了一批这方面的考古资料,为人们研讨秦汉骑兵问题提供了条件。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大量考古发掘的成果,对秦汉骑兵的起源、发展、装备特点、战术应用等各种状况,进行了多侧面、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考古调查资料来看,路桥地区古代陶瓷业肇始于新石器时代,至三国两晋时期趋于繁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限于考古资料,目前路桥地区发现的窑址主要集中在东汉至东晋时期,与桐屿街道高峰村、埠头堂村、盐岙村和杜岙村一带形成一定的窑业集群。本文拟结合考古发掘及调查资料对路桥地区古代陶瓷业发展历程进行探讨,以期了解这一地区古代陶瓷业的发展阶段及陶瓷业技术交流、传播诸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新疆的经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两汉时期西域诸城郭国人口、城镇和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以及两汉政权一系列开发西域具体措施的论述,揭示这一时期新疆经济开发的概貌和成就,并认为这是新疆历史上第一次开发高潮。  相似文献   

17.
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和钻孔孢粉资料等,对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战国初期,该地气候温暖湿润;战国中后期至西汉武帝后期,气温下降,气候温凉,极端寒冷事件不断出现;约从公元前100年始,气温明显回升,至公元初年前后,长江中游地区复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公元之初的新莽政权时期,气候经历了由暖而寒的历史转变,降温过程大致持续到东汉明帝时期;之后至东汉中后期,气候暖湿,尤其是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汉后期,气候再度出现了幅度不大的波动,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降温的开始。此间气候虽屡有起伏,但总体而言,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仍以暖湿为主,气温略高于今,或与现今差别不大。在干湿状况方面,具有干湿相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涿州凌云集团新厂东汉墓群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史殿海 《文物春秋》2007,(3):33-39,54
2004年5月,涿州市文物保管所为配合河北凌云工业集团新厂建设,对施工中所发现的5座东汉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批随葬品,尤以彩绘陶器独具特色,对研究东汉时期涿州的社会经济、生产力状况、丧葬祭祀习俗、民俗文化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沙武田 《敦煌学辑刊》2002,1(1):115-117
本文通过对新近才陆续披露的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资料的简要评述 ,说明其在敦煌学研究中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状况出发 ,指出了莫高窟北区石窟资料研究的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9、2021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南昌市新建区蛟桥镇的3座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陶器、瓷器和铁器。其中2019NSM1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推测时代为东汉晚期;2019NSM2为凸字形券顶砖室墓,推测时代为西晋早期;2021NXM1为带斜坡墓道的长方形券顶砖室墓,推测时代为东汉中期偏晚。这些墓葬的发现为研究东汉至西晋时期南昌地区墓葬形制和葬俗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