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风水”原因,北京西直门桥和桥西南角的两栋高楼在这些年成了公众议论和关注的“热点房产”。不是因为地理位置好,而是因为这两栋楼具有特殊性。如果不是所谓“风水”原因,那就是人的原因了。  相似文献   

2.
元大都(今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都城,“自古以来,它就以雄伟庄严而驰名遐迩”(《马可·波罗游记》,陈开俊等译本)。在这座大城内,有二座高楼,每日击鼓鸣钟,为全城报时,它就是著名丽谯——钟鼓楼。楼的左近,街道纵横,交通方便,商业繁盛,是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真是:“层楼拱立夹通衢,鼓奏钟鸣壮  相似文献   

3.
索穷 《中国西藏》2003,(5):67-69
拉萨市城关区东孜苏路81号是一处年代古旧的藏式楼房,房名叫“娘容辖”,是拉萨市文物管理局1998年登记、挂牌的拉萨古建筑保护院之一。常听老人说起娘容辖,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近代西藏著名的私人学馆——“娘容辖私塾”的旧址。 在拉萨,在八廓街,没有几个老人不知道“娘容辖医师”、“娘容辖先生”、“娘容辖学校”的,过去那可是响当当的招牌。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他不拘小节法庭上,他是伟丈夫一1932年10月15日。住在上海岳州路永兴里11号二楼西的陈独秀,午睡刚起床,就听到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朝楼上奔来,紧接着是一阵粗暴的敲门声,随即闯进来十多名中外警察,为首的一位手拿照片端详了一会,问道:“你就是陈仲甫先生吗?”“敝人正是!”陈独秀不卑不亢地答道。探头喜形于色,想不到共产党巨首竟落在他的手中;“请跟我们到租界走一趟!”陈独秀的被捕,国民党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吹嘘,说什么捕到了“久缉未获的共产党领袖”。其实,此时此刻的陈独秀已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与陈同时被开除出…  相似文献   

5.
李敏 《文史月刊》2006,(9):41-43
在太原风景秀丽的文瀛湖畔,矗立着一座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二层楼建筑,这座经历了百年风雨历史的小楼叫“劝业楼”,1986年重修后改名为“孙中山纪念馆”。20世纪上半叶,山西、太原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曾与劝业楼有关,尤其是1912年9月孙中山先生来太原时,曾在劝业楼上对数万名  相似文献   

6.
最近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 )刊登的《老舍先生与晋阳饭庄》一文 ,其中谈到晋阳饭庄“是闻名的阅微草堂的旧址……曾经是 3 0年代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经费转运站 ,还是京剧名角辈出的富连成科班所在地” ,因所记与历史有出入 ,故谈谈我知道的一些情况。刘叶秋老先生在《纪晓岚阅微草堂》① 一文中写到 ,东与晋阳饭庄相连为电报局 ,更东为一棺材铺 ,此二处即“阅微草堂正院之故址”。 3 0年代 ,我家就住在电报局旧址。三进院的前两院 ,高台阶 ,前廊后厦 ,方砖铺地 ,很有气派 ;第三层院较深 ,院内大树、小石 ,此处便是刘老所言以前与…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本《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甲申,以前密令卓茂为太傅”。该条材料下李贤注释日:“高密,县,属高密国,分密州县,故城在今县之西南。卓以平帝时为密令,放日‘前”’。正因为此,由宋云彬先生点校、中华书局1965年5月出版的《后汉书》在记录此条记载时特在正文“密令”之前加一“高”字。然对照有关材料,则不难发现,此处注释和点校均有失原意,有必要略作校正。值得注意的,卓茂于汉平帝时曾任密令之事另载于《后汉书》卷二五《丰茂传》:“(卓茂)后以儒术举为待郎,给事黄门,迁密令。”李贤往日:“。密,今洛…  相似文献   

8.
李凡夫,原名李和,别字德尊,曾用过古吉言、陈兴福的笔名。1906年出生于广州荔湾区泮塘。他长期在荔湾区工作和生活。上世纪30年代,跟美术家梁晃一起,住在靠近泮塘的逢源大横街二号二楼,取个雅号叫做“光寸二屋”:“光”是“晃”字去“日”,“寸”是“尊”字去“酋”,即  相似文献   

9.
因为这次会是“湖熟文化”命名30周年的一个学术讨论会,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湖熟文化”的名称?我完全同意王世民先生的意见,应该历史地对待它.1959年曾昭燏先生和尹焕章先生能够提出“湖熟文化”的命名,这是有学术胆量和气魄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关于青铜文化我们知道得更多的只是中原的殷墟,南方是一片抹黑,什么都不知道,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50年代  相似文献   

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梓潼七曲山大庙的文昌宫皋门(正山门)上雄踞着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五间、由46根大柱承托的三重檐歇山式木结构的高楼,名“百尺楼”,二楼两侧回廊与文昌正殿拜香台相通。宋、元、明、清历代都享有“西蜀第一名楼”美誉,我国古建专家梁思成教授称大庙为“古建博物馆”,德国洪都大学校长、古建博士常思静先生曾两度慕名前来考察,台胞朝圣团均称此地为“祖庭”。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与“小脚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与“小脚楼”刘林在洛阳老城西北隅,义勇街的北端,现在的豫西宾馆院内,迎门座落着一栋显然是重新装潢过的豪华美观的二层楼房,这就是“小脚楼”。人们为什么称这座楼房为“小脚楼”呢?要推本溯源,还得从冯玉祥将军参加北伐、驻军洛阳后掀起的那场波澜壮阔的解...  相似文献   

12.
1922年6月16日凌晨,广州夜空枪声大作,炮声震天,粤军叶举部发生叛乱,4000多名士兵围攻广州总统府和总统孙中山在观音山的住所粤秀楼。广州全城岗哨密布,交通断绝,各行政机关被占领。孙中山化装成中医,在枪林弹雨中穿越包围圈,抵达海军司令部,登上“楚豫”号军舰避难,史称“六一六”兵变。  相似文献   

13.
著名旅日宋史专家、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王瑞来研究员的《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中华书局,2010年版,下文简称《权力场》)是一部走向“活”的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典范之作。该书虽名为“宰相故事”,却并非“故事”体的著述,而是一部有关宋代宰相的地地道道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4.
萨苏 《文史博览》2013,(11):32-33
章照止先生是老一辈数学家,当年就住在我家的对门,然而,在数学圈子以外,他的名字并不太响亮。因为他的研究方向带有一丝神秘。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国际上一直认为,中国有一个神秘的人物,在他的面前,设计多么巧妙的密码都如同草芥。他们把他叫做“中国的眼睛”。中美建交的时候,双方曾经互赠礼物。美国赠送给中国的,是日本“宝船”阿波丸号的沉没地点,中国后来组织力量打捞,  相似文献   

15.
我这篇小,是想就目前出版的我国古籍整理书籍中两个标点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这两个问题看起来并不大,但牵涉面却很广,而且还并不是“无伤大雅”。1991年10月,我在担任中华书局总编辑期间,曾由总编办公室出面,请中华书局内部几位对古籍点校有经验的同志,包括曾任中华书局副总编、古籍整理研究专家赵守俨先生,经集体讨论,写成《古籍校点释例》一,刊于中华书局出版的《书品》1991年第4期。《释例》前有一说明,中云:“为进一步提高古籍整理的质量,尽量减少校勘和标点中的错误,我们根据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6.
家父劳健白(字远融)从黄埔军校六期毕业后,即进入军统局工作,与沈醉先生交往笃深,他们有八拜金兰,用沈醉先生的话说:“……我与你父情同手足。”抗日战争时期,军统局内迁至当时的陪都──四川重庆,以缫丝厂一带作大本营,我家则住在沙坪坝。沈醉先生时常来家,当时我还小,仅三、四岁,沈先生一来,就得将我抱在怀中,又是逗、又是哄,我只知道这是父亲的兄弟,我得喊叔叔。谁又知道他就是后来在《红岩》一书中所描写的“杀人不眨眼”的军统头目之一的“严醉”。在我六岁时,父亲奉调至四川宜宾,并于次年再次奉调北上去了东北。至…  相似文献   

17.
1948年沈阳解放,父亲被任命东北轻工业管理局计划科科长,成为“奉天满清宗室”中在新政权为“吏”的第一人。当时我家住在闹市十一纬路一幢3层楼的二楼.亲戚们闻讯投奔。满族尚往来,重礼节,极好面子.父亲将院内一溜4间车库,盘炕立灶,供老人们享用。“我家的奶奶数不清,有事没事都登门。关东烟子管个够,絮絮叨叨说不停。”大奶奶、老奶奶是我去世奶奶的姊妹,跟我们在一起。经常串门子的有大北关的依奶奶,小河沿的富奶奶,铁西的卢奶奶……我玩儿累了。就到后院找吃的。  相似文献   

18.
在毛泽东身边充当国际问题秘书12年之久的林克,耳闻目睹了主席许多动人的事迹,聆听了他远有卓见的谈话…… “猪仔议员”轶闻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感到需要一个懂英文的国际问题秘书。 几经物色,正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的林克被选中。1954年10月,林克住进了一个四合院。“庭院古老,一个人住在里面空荡荡的”,林克在回溯初入中南海的感觉时说道。当时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负责人田家英,就住在他隔壁的另一个四合院内。走出小院,毛泽东住所丰泽园的尖尖屋脊,尽在视野之内。后来因工作需要,林克又搬进丰泽园。 在见毛泽东之前,田家英先找到了林克…  相似文献   

19.
刘歌 《纵横》2014,(5):48-50
今天位于中国美术馆的后面、大佛寺街的西侧,矗立着一座大厦,这就是京城著名的内蒙古宾馆,它建于上世纪7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还没有这座大楼,是由四合院和一栋漂亮的别墅小楼组成的蒙古族上层人士的私宅,即大佛寺38号院。1949年3月,内蒙古驻北平办事处在北新桥方家胡同6号成立,4月5日就搬到大佛寺38号院,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  相似文献   

20.
居住在滇东北和黔西北的苗族,每逢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去赶“花山”。这一民间习俗来自古老的年代。在古老的年代,有两个部落争夺地盘。茂俞是耿米元老的子孙,住在绿茵茵的平原;早俞是格炎佛直的后代,住在高高的群山中间。这两个部落,象黑牯子牛一样;黑牯子牛角对角,两个部落要打仗。早俞先挥棍冲下平原,茂俞也奋起作战,从第一个鸡年打到第二个鸡年,十三个年头不分胜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