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样板戏的导演经验派上了用场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音配像”曾在天津由天津京剧团试录过几部,算是试验。后来李瑞环同志委托张君秋先生和谢国祥同志具体抓这项工作。我是从1994年开始参加“音配像”的,这时也是京剧音配像工程的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
万伯翱 《古今谈》2006,(3):39-43
以扮演马派海瑞而著名的北京京剧院须生安云武最近在电话里告诉我:“去年是批判吴晗先生《海瑞罢官》40周年,今年又是‘文革’浩劫40年,吴先生遇害38周年;也是我的恩师马连良先生‘文革’中因扮演海瑞,被江青多次点名,而横遭迫害致死40周年,您不写点什么?”  相似文献   

3.
我今年52岁,北京人。“文革”发生时我7岁,住在东城史家胡同舅舅家。现在天津生活。  相似文献   

4.
赵榆 《收藏家》2010,(12):83-86
最近我读到郑重先生撰写的一篇《翰墨丹青故人情》文章,又把我带进“文革”后期至“拨乱反正”初期,那个让人难以忘却的年代。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19日,忽接安顺晚报记者小厂电话,说她陪台湾张先生访华严洞,说起我曾写过有关抗战期间洞内贮藏故宫国宝的文字,张先生想见见我。她随即将电话交给了这位台湾朋友。我问,洞口有当时主持此事的庄慕陵先生的题字,不知见到没有?他说:那就是先父!我这才明白把“庄”错听成“张”,这是庄先生的哲嗣来了。顿觉无比高兴,欢迎他来筑时下访寒舍。  相似文献   

6.
张传玺先生曾执着地吁请平反翦伯赞的冤案,最终得到邓小平批示“我认为应予昭雪”。如今,张先生精心整理珍藏了整整20年的资料,撰成《翦伯赞冤案的形成和平反》,奉献给本刊读者。  相似文献   

7.
1979年春一个乍暖还寒的下午,我陪女作家胡兰畦先生到协和医院去看望阳翰笙先生。阳翰老在“文革”中遭到江青的残酷迫害,此刻虽已获得自由,并住进了高干病房,但由于两个“凡是”威风仍在,这位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老战士的政治结论(即所谓“四条汉子”及三十年代文艺黑线等罪名)迟迟没有作出。  相似文献   

8.
1 《种芹人曹霑画册》的内容。“文革”前,晚清任过陕西巡抚的陶廷杰的后人,持《种芹人曹霑画册》一本请省博物馆陈恒安先生鉴定,后由馆方向陶氏后人酌价收购。“文革”后,1986年我有幸参观了这册馆藏珍贵字画。  相似文献   

9.
张亚初先生《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一书熔铸了他十年的辛劳,本人在了解到张先生编写《引得》的艰辛经历后,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引得》在4972个金文单字中,对其中一千多个字提出了新认识,凝结了张先生长期以来研究古文字的心血和经验。此外,他还在序言中总结了确定新识字的十二种方法,更有许多新见闪烁其间。但我认为所述方法中“利用金文装饰美化的特点释字” 这一提法还须澄清,“利用由繁趋简的规律释字”、“利用由简趋繁的规律释字”、“利用偏旁通转的规律释字”等方法还须加以限定。在此我想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0.
<正>武汉市青年京剧团成立于1953年12月,持续到1969年底。该团创始成员皆由女性组成,活跃在武汉戏码头,深受观众喜爱,是武汉京剧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武汉解放后,汉口民众乐园有两个专业京剧团体长期驻场表演,一是武汉京剧团在“大舞台”(后更名为江夏剧院)演出,一是青年京剧团在二楼剧场演出。由于我国京剧界男女分班的规矩由来已久,男班称之“大京班”,女班称之“小京班”,而这一时期“大京班”指的是武汉京剧团,  相似文献   

11.
刘斌 《南方文物》2014,(3):11-17
<正>能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1981年我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我们班共有18个人,包括15个男生和3个女生。当时张忠培先生是我们的系主任,林沄先生做了我们的班主任。后来才慢慢知道,他们原来是那么有名的教授。其他老师私下里都称张先生为张大帅,或者大帅,意思是可与张作霖媲美的东北王。张先生开创了吉林大学的考古专业,现在成为考古系。听张先生说当时东北考古是空白,想要开辟那里的考古事业,所以才到了吉林大学。张先生给我们班上两门课,一  相似文献   

12.
李天震 《世纪》2023,(1):25-26
<正>1975年2月,我被复旦大学历史系拉丁美洲研究室招为研究生。据说这是“文革”中由周恩来总理亲定招入的唯一一批研究生。在研究室我意外邂逅久闻其名的大学者周谷城老先生。我们同处一间斗室。由于年事已高,先生此时已不再承领任何教研任务,一周只需来校坐班两天,通常就在写字台前看他自己想看的书。有时我会前去叨扰,向先生讨教一些学业上的问题。谷老很随和,说话也很客气,对我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有问必答、答必不厌其详,谈到意兴渐浓时还会用笔写在纸上拿给我看,完全没有我原先想象中那般高不可攀的“大学者架子”,时间一久,我同先生间已是无话不谈。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3日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先生的99岁华诞,东北大学校友会及张先生的亲友故旧和有关方面领导人在北京集会祝寿。我刊特邀张先生的外甥孙女王秦女士著文庆贺,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读了张振鹃先生的大作《“二十一条”不是条约──评<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与介绍>》(《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第1—8页),我们决定认真听取意见,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切实总结和改进编写工作。对张先生关注我们编写的书并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和有益的建议,深表谢意。经过仔细研读张文,核对历史资料,我们也发现该文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因此本着实事求是和负责的态度,撰成本文就商于张先生和读者。 (一) 张先生的文章认为“二十一条”不是条约;“二十一条”是《民四条约》的初稿,而《民四条约》是“…  相似文献   

15.
杨天石 《百年潮》2003,(5):70-72
胡适与钱玄同是好友。多年前,我在忙于各种事情的时候,也附带做一点胡适研究。某次,我询问钱玄同的长公子秉雄先生,家中有无胡适手札,钱先生很感伤地告诉我,均已在文革中为人“夺去”。但不久,钱先生就寄给我几封他手抄的胡适函件,说是玄同先生生前夹在书中,因而留存的。2002年,我得秉雄先生公子端伟、晓峰二先生允许,几次到晓峰先生府上阅读玄同先生藏札,不想又发现几封。下面讨论的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杨拯民同志“文革”前自陕西调来天津任副市长至1978年又调到北京,在津工作了十余年,1998年10月23日病逝,离开我们三年多了。1969年建设天津的三线工程——“6985工程”时,曾和他朝夕相处很长一段时间。回忆起那些岁月,令人难忘。 1969年11月,老杨、我和吴毅夫、郝诚、师义、刘兰泰等都刚刚从牛棚里解放出来,和几位年轻的干部一  相似文献   

17.
万伯翱 《文史春秋》2007,(10):17-23
以饰演马派《海瑞罢官》而著名的北京京剧院须生安云武,在电话里跟我说:"去年是批判吴晗先生《海瑞罢官》40周年,今年又是‘文革’浩劫40年,吴先生遇害38周年;也是我的恩师马连良先生‘文革’中因扮演海瑞,被江青多次点名而横遭加害致死40周年,您不写点什么?"  相似文献   

18.
“文革”经过30多年的沉淀,人们对这段历史已级逐渐淡忘了。那些曾经在千家万户中随处可见的“文革”间的工艺品、宣传品、日用品绝大多数已被毁损、抛弃或流失。可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一股收藏“文革”文物热。人们热衷于收集毛主席像章。语录、邮票,但也有人目光转向“文革瓷”,北京古玩城拍卖行的副总经理耿金友先生就是收藏“文瓷”中的一位佼佼者。“文革瓷”是指文革期间生产制作的、带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生活及工艺陶瓷品。这个时代的瓷器在设计制作上很少考虑艺术美感、装饰效果,而是刻意追 求政治主题和思想内容。题材多为毛…  相似文献   

19.
许进 《百年潮》2005,(4):77-80
<作家文摘>报于2004年10月22日刊载了张友仁先生作<北平教授向毛主席赠物一事始末>一文.我对张先生此文的立意和内容不能苟同.作为许德珩与劳君展的孙子,我将我本人所知道的有关情况告诉大家并与张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20.
肖远平 《民俗研究》2009,(1):246-249
自从1994年陈思和先生在《上海文艺》和《文艺争鸣》上发表论文《民间的浮沉——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