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梧州市河滨公园鹤冈(又名白鹤冈、鹤奔冈、飞鹤冈)山顶原英国领事署(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门前右侧,屹立着一座高2.9米,宽0.93米的“还我河山”碑。“还我河山”4字刻在碑的正上方,碑的右边为“梧州市河滨公园记”。此碑为1932年6月立,原在离现址不远的路旁,1988年重修公园时移至现址。碑文为当时任梧州市市长的黄同仇所撰。黄同仇系广西平乐县人,1900年出生,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赴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及爱丁堡大学深造。回国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广西邕宁县县长等职,1931…  相似文献   

2.
《文物》2006年第7期发表了《广州南汉德陵、康陵发掘简报》,文末附有《康陵地宫哀册文碑》释文。经与文中的哀册文碑拓片比照阅读,笔者发现有几处疏漏,现校勘如下。1."符印金而叶运,绍斩蛇之开基。""印金"当是"夘金"之误,"夘"即"卯"之俗字。《古今韵会举要·巧韵》:"卯,俗作卯。""卯金"即刘(劉)姓。古书常用"卯金刀"代  相似文献   

3.
无锡太湖之滨鼋头渚公园内,有一“憩亭”。亭内古碑一通,碑高182厘米,宽84厘米。碑文是落款为“仲山王问”的一首作于嘉靖戊申、书于隆庆丁卯的古体诗《湖山歌》,故称之为《湖山歌碑》(见附图)。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高中的墙壁上 ,现镶存有画像石碑一通。依其落款 ,当为东晋刻石 ,该碑高 1米许 ,宽0 5米许。碑的上半部刻有《躬耕歌》一首 ,原文及落款如下 :诸葛武侯躬耕歌 :射耕南亩乐如何 ,吃也靠着 ,穿也靠着勤耕粪多做生活 ,麦也添多 ,谷也添多耕三余一要斟酌 ,丰也不错 ,凶也不错浪荡嫖风与赌博 ,家也消磨 ,产也消磨乞求邻家借升合 ,张也推拖 ,李也推拖赤手空拳泪如梭 ,妻也不乐 ,子也不乐一家饥寒可奈何 ,冻也忍着 ,饿也忍着亲朋看见无人作 ,你也改过 ,他也改过沾体涂足甚快乐 ,吃也在我 ,穿也在我不向别人借升合 ,那怕他张推…  相似文献   

5.
万善寺铜钟     
《收藏家》2021,(6)
正万善寺铜钟(图1),铸造于清康熙壬午年(1702),钟体通高110、体高89.5、钮高20.5、口径78.7厘米,重量228千克。钟体保存基本完好,钟钮为蒲牢造型,有残缺。蒲牢,龙生九子之一,因好吼叫,特铸于钟钮位置,寓意钟声宏亮。此钟钟钮为两只背靠背的蒲牢造型,龙首向下低垂俯瞰,龙头有双角,龙角间有须髯飘至龙脊。双眉浓密,龙眼圆睁,炯炯有神。面部两侧各有两缕龙须延伸至龙角。龙鼻呈三角形,两侧有龙须,嘴下颌部位有一缕须髯。两只蒲牢背脊龙纹依稀可见,双龙共捧一火珠(图2、图3)。  相似文献   

6.
阆中铜钟     
阆中铜钟是一种单独悬于架上的特钟。通高79厘米,口径56厘米,厚2.5厘米。造型为虎纽、直腹、圆口,顶部作双钩莲瓣纹,钟身四面作双层方井纹上下两段,方井的交角处有莲瓣状乳突,口沿有阳弦纹二道。钟身一方上部井格内铭铸了阴文字七十个。原文为: 维大周长安肆,崴次甲辰,拾(匚出)葵丑,朔贰甲寅,合州庆林观观主蒲真应等奉为神皇帝陛下敬造洪钟一口,重肆佰斤,普及法界苍生,并同斯福。朝议郎行合州司马高德表  相似文献   

7.
唐代铜钟     
四川省黔江县文化馆收藏有一口铜钟。钟高143、口围240、口径78、顶径45厘米。顶为双龙钮柄,高22.5厘米。钟身呈几何线纹图案。腹上镌刻三十八个字:"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兼黔府都督御史大夫持节充本道观察处置选补等使汧国公赵国琛"。这口  相似文献   

8.
1984年7月在梓潼上亭铺发现残碑一通,碑文大部份凿毁。只断断续续存留七十余字。经过查证史料,为清代湖南安化人陶澍写的《战绩歌》长诗。内容是清嘉庆五年,德楞泰率军镇压白莲教起义军,特别是叙述了江油马蹄岗大战。此碑虽残损,仍不失为一件记录农战史的重要实物资料。现为县文管所收藏,移放于大庙二嗣殿。1988年又于县内交泰乡鸭鹤岩山洞内发现一块碑刻,字迹完好,  相似文献   

9.
1981年春,福建省南平市从回收的废旧物资中拣选出明代郑和下西洋期间铸造的铜钟一件,随即送南平市文化馆收藏。据了解,此钟原置南平市郊雪山寺三宝殿内,清朝末年殿堂遭火焚,此钟由当地村民移至依朝村的华光庙;1972年被依朝大队当作废铜卖出。钟葵口,二龙交蟠钮。身高69、钮高14、通高83、口径49、厚2厘米,重77公斤(图一)。钟肩铸十二组相连如意云纹,其下有回纹带一周,腹中部有云带纹一周。回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7,(11)
正天宁寺铜钟铸于明嘉靖乙酉年(1525年)。钟体通高194、口径106厘米,重量为952千克,钟体呈青绿色,保存较为完好(图1)。钟钮(图2)为常见的双龙头蒲牢造型。蒲牢(图3),龙生九子之一,因好吼叫,特铸于钟钮位置,寓意钟声宏亮。此钟钮为两只背靠背的蒲牢,龙首向下低垂俯瞰,龙头有双角,龙角间有须髯飘至龙脊。双眉浓密,龙眼圆睁,炯炯有神。  相似文献   

11.
大云寺铜钟,悬挂于唐代所建的凉州大云寺内,故历史上又名“大云晓钟”,也有称“大云晚钟”者。钟通高2.26米,上周长2.79米,下周长4.33米,口径1.15米,厚0.12米。钟钮高0.14米,宽0.05米,厚0.035米。重约6吨。口沿为六耳,口耳较直。钟体图案上下分铸三层,每层又分六格,其中三格图案相同,每格之间用带纹连接,纵六条,均为忍冬花纹;横三层,变化较大。第一层饰飞天。飞天头戴花冠,彩带缠身,手托果盘,轻盈袅娜,作翩翩飞翔状;第二层饰以天王鬼族。天王威武有力,手拿武器各异,头戴塔耳帽,身穿盔甲,骑坐夜叉,旁边两…  相似文献   

12.
在正定隆兴寺大悲阁之东耳阁御书廊下悬置一明代铜钟,原为崇因寺毗卢殿的铜钟,通高146厘米,系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御马监太监何朝造。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悠扬,所铸铭文不仅记录了明代太监崇佛的历史现象,还留下了明皇室成员清佛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一、今人对南汉地理的若干误解 五代十国时的南汉是继南越国后,建都广州的第二个国家,立国虽只五十五年,但处在唐宋之间,承前启后,要想了解宋代行政区划,必须弄清南汉地理情况。谈岭南地理沿革,今人往往以宋代上接唐朝,略过南汉这一关。既难于阐明沿革情况,亦有背于历史实际。南汉疆域究竟多大?现行著述多略而不言,或则含糊其词;即或言之,亦多欠当。如《简明广东史》131页:“刘晟从楚国手中夺取了13州之地。交州又称臣,这  相似文献   

14.
15.
西周虎鸟纹铜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在琉璃厂文物店见到一件西周虎鸟纹铜钟,(现藏故宫博物院),据云系购自本市某收藏家.这个钟不但形制奇特,而且花纹极为精美诡谲.此钟向未见诸著录,通纽高28厘米,纽作长圆形,两旁各系一高冠凤形立鸟,巢侧出有棱脊,钟体两面花纹相同,正面为极繁褥雄健的饕餮纹,突出器面甚高,且在饕餮纹的正中间,饰有猛虎一只,作行进状,翘尾张牙,姿态狰狞活跃.在钟面饕餮纹四周,遍布鸱鸮乌首,上层三个,中间两侧各一,下层并排四个,共计九个.据云,鸱鸮口内,当初皆街有铜环,惜今已无存,鸮首圆睛钩嘴,显  相似文献   

16.
论南汉宦官专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宦官专政,稍通历史者,莫不以为汉、唐、明三代宦官为害最酷烈。其实,五代时期,中原王朝(如后唐)及周边一些小国(如前蜀、南汉等)都曾出现过宦官专政,造成严重危害的局面。尤其是南汉,僻处岭南一隅,地广人稀,宦官却占了南汉人口的较大比例,而且地位崇高,掌握军政大权;宦官专政成为南汉历史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7.
位于陕西省富县城内的宝室寺铜钟,铸造于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是迄今所知存世最早的一口唐代大钟.铜钟用铜三千斤,钟体上铸造有飞天、朱雀、青龙、白虎等图案,线条洗炼流畅,工艺精湛,堪称稀世国宝.历代的人们,都曾给其以极高的评价,并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但对于钟体的铭文,却尚未被考释.这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考释于后.宝室寺铜钟铭文22行,每行14至15字不等,共328字.有边栏,但行距及字距间无界格.书体为行书.录文如下:“盖如如实际,性相平等;念念虚假,缘业万殊.是以导之,以解脱礼乐之,未之,□(洎?)诲之,以究竟象,系所不言.鄜州宝室寺,上座罗汉等.漏兹独善,府弘大度.不(扌舍)群生,眼膺四摄.以大唐贞观三年,摄提在岁,蕤  相似文献   

18.
2003年6月至2004年8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北亭村的青岗和大香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理发掘了两座南汉时期的大型砖室墓。经发掘后考证,这两座大墓为南汉的德陵和康陵[1]。位于大香山的那座南汉墓出土了一件哀册文石碑,表明这里是南汉皇帝高祖刘岩的陵墓———康陵。而  相似文献   

19.
羊角钮铜钟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角钮铜钟是一种古老而极富地方特色的民族乐器。就目前所知,这种铜钟只发现于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和越南的北部,是岭南青铜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器物。全身用青铜铸造,两侧留有合范痕迹;形状象半截橄榄或半个椭圆体,上小下大,中空,内壁光洁,底边平直,横截面也呈橄榄形;顶部有竖长方形透穿孔,顶端歧出两片羊角形鋬钮。这种外形,同中原地区流行的各类铜钟的区别一望可知。原名叫什么,文献失考,我国历代金石图录都未见著录。在现代一些论著中,有人称之为铜铎,有人称之为铜铃,也有人称之为编钟。根据钟钮的奇特,我们姑从俗称,把它叫作羊角钮钟。  相似文献   

20.
唐、宋之际,在藩镇割据,天下动乱的历史背景下,刘氏在山高皇帝远的岭南地区建立起一个割据政权——南汉。南汉的历史自刘龚后梁贞明三年(917)在广州称帝,至971年为北宋所灭,共历四主,55年。南汉四主各有“特色”。了解南汉四主的这些“特色”,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明了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自私、残酷、愚昧、荒淫、奢侈等劣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