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吴伟芬 《南京史志》2022,(34):48-49
<正>幼儿园美工区是感受美、表现美的区域。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在美工区活动时基本处于“涂鸦期”,他们喜欢随意涂、画、剪、撕。我园根据幼儿喜欢“涂鸦”的特点,创设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美工区域,让他们尝试表现和创造美,从而感受美和发现美。一、自由创作,感受瓶瓶罐罐的涂鸦美我园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结合班级美工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我园地理位置临近太湖。这里自然环境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园以太湖渔耕文化的“尚智、精进”为园训,尝试在太湖文化样态下进行幼儿教育融合,支持幼儿在“野性”不受约束、自由生长的自然状态下,通过自然经历体验和感受太湖的湖光山色、水产丰富以及太湖流域文化。一、“自然向美”体验课程的内涵“源于生活,自然生发,诗意生长”是“自然向美”体验课程的内涵,旨在创造一种教育环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真实生活、尊重自然的成长和对美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王丹 《南京史志》2023,(23):71-72
<正>一、幼儿园美工区现状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不少幼儿园更新观念,改变以往保守的教学模式,创新开展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但是个别幼儿园并没有将相关理念落到实处,在美工区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等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环境创设一是规划设计。美工区没有设在活动室的安静区,有的甚至紧靠音乐区,从而导致幼儿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受到干扰,不能专注于正在进行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4.
潘红 《南京史志》2023,(26):74-75
<正>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是一个追随幼儿、不断生长的开放系统。由于每所幼儿园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相对固定的课程无法满足每所幼儿园、每个班级和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需要坚守儿童立场,以幼儿为本,不断调整、更新和优化课程。全域视野下“三全”园本课程实践,基于儿童的视角,以“转变方式—挖掘资源—利用资源——优化课程”循环递进的基本路径,有效利用身边的乡土教育资源,让幼儿在园本化乡土活动中,亲近乡土、感受乡土、体验乡土,让课程更加贴近生活,推动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5.
陈娴 《南京史志》2023,(23):58-59
<正>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我园地处长江边、山脚下,是一所乡村幼儿园。在陶行知“活教育”思想引领下,我园充分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加强班级活动区材料资源库建设,用游戏化、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以大班美工区为例,阐述美工区从材料超市成为班级活动区材料资源库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6.
周亚娟 《南京史志》2022,(37):22-23
<正>我园是新建园,占地面积两万余平方米。在2019年筹建初期,我园紧紧围绕“星满天,爱无边”办园思想,以“诗意栖居的科学乐园”为办学愿景,努力打造“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特色品牌,相信幼儿,追随幼儿,陪伴幼儿,让每颗星星都闪亮。我园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围绕“保护童真,培养好奇”的核心理念,为幼儿创设“充满童趣,富有诗意”的教育环境,培养“快乐、向上、灵动、幻想、执着”的幼儿,使幼儿园成为“幼儿心灵绽放,教师求真扬善,园所诗意盎然”的快乐家园。  相似文献   

7.
黄嫄 《南京史志》2023,(20):34-35
<正>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笔者所在园“历行”课程植根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切实从幼儿生活、幼儿需要出发,让幼儿在亲历、体验中获得素养发展。“历行”课程注重幼儿的亲身参与、实际体验,是根植于幼儿生活的亲历式课程。为了实现“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的教育追求,幼儿园开展基于安吉游戏精神的“历行”课程优化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8.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开放性、自主性的美工区为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提供了有力支持。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美工区游戏活动仍存在着以教师预设为主、封闭式创作、技能强加等现象。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美工区活动,促使幼儿从“伪自主”走向“真自主”,本文从环境、材料、指导、评价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范静文 《南京史志》2022,(16):20-21
<正>陶行知先生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在生活中实施幼儿教育,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一日生活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直接体验和学习,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的教育资源。过渡环节课程包括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入园,盥洗,喝水,如厕,自由活动,进餐,午睡,离园等各个环节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我园践行“一日生活皆课程”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幼儿园过渡环节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实施适合幼儿园过渡环节的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0.
朱秀琴 《南京史志》2023,(37):30-31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艺术学习角,为幼儿搭建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互动环境,让幼儿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来感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何为“蒲公英”课程?泰州市寺巷幼儿园周边蒲公英遍地,其“向光而生,向下扎根,自由自在,破土而出,蜂拥而至”的独特样态,深受全园教师和孩子们的青睐,于是我园形成了属于园所的特色文化——蒲公英文化。在蒲公英文化的引领下,结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我园开发出“扎根”“生长”“健体”“向阳”“种植”五类课程,即“蒲公英”课程。二、“蒲公英”健体课程的开发(一)课程背景  相似文献   

12.
丁岚岚 《南京史志》2022,(16):71-72
<正>叙事研究是一种独特的课程研究方法,较好地连接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经验,打开了教师与幼儿、与课程之间的研究通道,开启了教师、幼儿、课程三位一体的互动对话。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教师逐渐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建设者,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研究”“主动实施”。这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挑战。课程叙事无疑是教师转变教育方式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课程叙事的实践研究中,我园看到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助推者,推动园本课程在幼儿的视角下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3.
李欣 《南京史志》2023,(7):18-20
<正>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县府街幼儿园依托苏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艺术同构的幼儿绘本教学实践研究》,积极开发实施园本特色课程,以“阅美·乐创”为核心价值,基于“艺术同构”尝试组织实施绘本创客活动,围绕“快乐阅读、体验审美、乐于创造”的幼儿发展目标,促进幼儿阅读、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生活、生长、真实、创造”是“阅美·乐创”课程整体建构提出的愿景,这四大理念交融互通、共同融入思想与行动中。一、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14.
沈旦华 《南京史志》2023,(20):22-23
<正>笔者所在园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遵循“向着阳光生长”办园理念,以幼儿活动为载体,以课程推进为抓手,开展“活动月”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力求让培养目标“看得见”、让幼儿活动“有内涵”,助推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陆英 《南京史志》2023,(40):34-35
<正>一个孩子就是一颗种子,教育就是接纳、支持、陪伴,让教育成为最自然的事,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儿童种子观”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我园基于“儿童种子观”理念,开展幼儿定向活动增值性评价研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增值性评价更多地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个体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在一段时间内的进步、发展、成长、转化等情况。这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品质的形成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研究更有效,我园开展相关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6.
<正>《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我园以“城市绿野”园本课程为中心,以“没有屋顶的教室,没有围墙的幼儿园”为课程理念,综合运用幼儿园及周边城市与自然中的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幸福里小镇”建设,让幼儿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在“城市绿地”中实现新社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关系的重建,成为“有野性、有灵气、有善根的世界小公民”。  相似文献   

17.
陆莉超 《南京史志》2023,(30):68-70
<正>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指出:“课程资源是幼儿活动的基础,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获得经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课程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往往习惯资源拿来就用,不能从促进儿童经验生长的角度,思考和判断资源的价值。如何把握好课程资源与儿童经验生长之间的链接,支持并推动儿童多元经验的生长?为此,我们基于“爱文化”理念,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聚焦“爱文化”资源中的“自然资源”,关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链接儿童多维度经验生长,不断推动着课程重构。  相似文献   

18.
许柯玲 《南京史志》2023,(26):64-65
<正>“快乐教育”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游戏,因为它是助推幼儿成长的重要方法之一,体育游戏更是如此。我园立足园本实际,基于幼儿健康发展,创新多元化自主式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自主参与、快乐游戏、健康成长,走出了一条幼儿园体育游戏课程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龚志萍 《南京史志》2022,(23):10-11
<正>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愈发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建设应以儿童为本,充分利用园内外资源,让课程建立在儿童需要和发展的基础上。我园地处高邮湖畔、神居山旁,这里有悠久的历史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由此,我园提出“亲自然、乐生活、能创造”的课程理念,以“真实体验+童趣生成”为手段,以“野趣,和谐,机智,勇敢”为培养目标,架构“探秘自然乐享童年”的园本课程,促进儿童的健康生长。自2018年以来,我园每学年对《探秘自然》园本课程进行审议,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刘春霞 《南京史志》2022,(30):74-75
<正>生态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园秉承“崇尚自然、尊重儿童”的理念,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开展适合本园实际的生态教育活动,让幼儿在自然中体验,在游戏中成长。一、挖掘适合生态教育的本土资源幼儿园课程应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唤醒幼儿的心灵,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然地成长。因此,我园充分挖掘周边富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