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莉超 《南京史志》2022,(27):60-61
<正>自新冠疫情发生后,不少幼儿园被迫按下了暂停键。教师从“爱文化”理念出发,尝试将班级线下教育转为特殊的线上陪伴,从幼儿与家长的真实需求出发,推行多个不同维度的有效陪伴行动“小爱有约”,让疫情下的陪伴有趣且有效。一、教师和家长的预约——“线上话题趴”教师的发现:疫情期间,大班教师做了居家统计:班级里的幼儿在居家期间多数宅家不出门,白天31%的爸爸妈妈要去上班,27%的家中有哥哥姐姐要上网课,69%的幼儿白天由长辈陪伴……面对这些来自不同家庭的不同数据,教师思考:怎样的线上陪伴能满足居家幼儿和不同家庭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王芳 《南京史志》2022,(41):6-7
<正>一天凌晨,我接到师幼暂停返园的通知。在居家期间,我通过制作美食的方式,做好幼儿居家生活指导,让居家生活同样丰富多彩。一、居家期间,美食助攻在居家期间,为了打发时间,我给自己做了一顿美食。我用芦蒿制作了一道南京特色菜“春意盎然”,分享在教师群里。消息一发出,大家纷纷点赞,顿时让我这个“美食小白”有了美食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王春婷 《南京史志》2022,(30):88-89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班级环境是幼儿园班级日常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如同一位“隐形的教师”。班级环境创设要与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与幼儿游戏情景相结合,用一种生活化、情景化的环境与幼儿产生共鸣与互动,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机会与条件,使幼儿更加活泼、可爱,能够主动参与,在无形中让幼儿得到发展。“合家欢”是一个非常温暖的词。在幼儿园,幼儿把教师当成“家人”,  相似文献   

4.
张燕 《南京史志》2022,(27):70-71
<正>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抓手。在班级主题墙创设中,教师从审视、诊断、发现环境问题,到实践、改善主题环境,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不过,在具体实践中,幼儿常仰着头、踮着脚,“眺望”主题墙上的作品,小手更是难以“够得着”。为此,我园在环境创设中让主题墙“降下来”,使幼儿能够“够得着”。  相似文献   

5.
梁珍 《南京史志》2023,(5):18-19
<正>“学习故事”是教师对课程实践的记录,是教师用叙事的形式对幼儿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学习故事”这一概念是新西兰学前教育专家卡尔提出的,他主张用“学习故事”这种方式记录、评价和支持幼儿的学习。近年来,我园以“学习故事”为抓手,将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价落实在一日课程中。  相似文献   

6.
徐晶 《南京史志》2024,(5):62-63
<正>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本文以大班“乐享散步时光”活动为例,探讨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策略。一、活动来源课程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课程。在创设课程时,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这些都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幼儿,耐心地倾听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每天都会了解幼儿提出的问题或者相互交流的话题。在这些问题和话题中,有的及时解答就可以,有的需要幼儿通过探索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7.
<正>班本课程主要来源于幼儿对身边事物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法,并对同伴间共同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那么,如何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筛选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呢?笔者以大班班本课程“趣味扎染”为例,探究教师是如何在班本课程中追随幼儿兴趣,跟进幼儿游戏,支持幼儿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颖艳 《南京史志》2023,(23):50-51
<正>支架性教学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由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构成的双边复合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提示,让幼儿通过这些支架逐步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要学习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教师在此过程中逐步退位,将学习的控制权交给幼儿,助力幼儿主动学习。本文以自然探秘活动“走进小树林”为例,阐述以“支架性教学”推进游戏中学习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9.
陈楠 《南京史志》2022,(20):76-77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一年一度的环湖自行车大赛江苏赛段经过我园门前,正在游戏的幼儿看到运动员后,眼前一亮,立刻奔向门口观看。因此,教师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幼儿踏上了骑行之旅。  相似文献   

10.
陈佳蕴 《南京史志》2022,(41):40-41
<正>一、课程起源5月,居家生活一个月的幼儿终于回到幼儿园。此时,防护成了日常生活的重点工作之一。晨间新闻发布会中,诺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爸爸妈妈接我们回家的时候,有的不按照两米线排队。”这一“新闻”引发大家的兴趣。西西说:“大门口的家长排队没有我们排得好。”嘟嘟说:“为什么家长不知道在哪里排队呢?”  相似文献   

11.
朱雪艳 《南京史志》2023,(26):50-51
<正>《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中提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睁大眼睛去观察,静下心来去聆听,带着问题去思考,依托幼儿表征,以“一对一倾听”为媒介,走进幼儿的世界,感受幼儿的感受,发现幼儿的发现,助力幼儿“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2.
王建英 《南京史志》2022,(34):32-33
<正>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出台,旨在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小衔接”是两个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机构的衔接,而幼儿新生入园的“家园衔接”则是家庭与幼儿园的衔接。因此,幼儿园不但要做好大班幼儿入小学的“幼小衔接”,而且要做好幼儿新生入园的“家园衔接”。幼儿园新生入园的“衔接”工作不能停留在“外衔接”和“内衔接”,重要的是幼儿个体的“自衔接”。  相似文献   

13.
黄嫄 《南京史志》2023,(20):34-35
<正>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笔者所在园“历行”课程植根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切实从幼儿生活、幼儿需要出发,让幼儿在亲历、体验中获得素养发展。“历行”课程注重幼儿的亲身参与、实际体验,是根植于幼儿生活的亲历式课程。为了实现“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的教育追求,幼儿园开展基于安吉游戏精神的“历行”课程优化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4.
葛李媛 《南京史志》2023,(37):46-47
<正>“暖日记”是幼儿认知和情感最自由、最真实的表征和表达。在一日活动中,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认知、经验等,将“暖日记”融入其中。“暖日记”融入幼儿活动需要一定的策略支持,以便幼儿能敞开心扉,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记录自己最自由、最真实的表达。本研究以幼儿“暖日记”活动为研究背景,以本园幼儿和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观察、分析“暖日记”在幼儿活动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朱艳 《南京史志》2022,(16):83-84
<正>一、活动背景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师应回到儿童立场,放下身段,走进幼儿,在与幼儿的相处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发现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与实际操作,获取经验。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在幼儿的生活中,在幼儿的行动中,在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与合作者,教师敏锐的课程捕捉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基于小班幼儿对碗莲种植与养护的浓厚兴趣,教师倾听幼儿,与幼儿对话,紧跟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抓住教育契机,挖掘“藏”在碗莲种植里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张稳 《南京史志》2022,(20):91-92
<正>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倡导的理念。我园充分利用园内外自然资源,积极开发课程内容。大班“探秘自然,寻找有‘温度’的故事”活动,用温度的变化串联幼儿生活中的一系列疑问,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面对幼儿的探究,教师不断提供新的支架;面对幼儿不断产生的游戏需求,教师不断思考。整个活动基于“在自然中学习”这一核心,支持幼儿在自然中的发现、学习与成长。  相似文献   

17.
曹薇  陈媛媛 《南京史志》2022,(16):56-57
<正>一、活动背景幼儿园有一条骑行马路,幼儿经常在这里玩骑小车游戏。在一次游戏中,几辆小车发生了碰撞。教师从解决碰撞问题入手,组织幼儿开展“‘骑’乐无穷”主题探索活动。二、活动实施(一)解决撞车问题在户外活动分享环节,我一抛出“为什么会撞车”这个问题,幼儿七嘴八舌:“因为马路上有太多车。”“有些小朋友乱骑,眼睛不看前方。”“路太窄了。”“骑得太快,刹不住车。”“有人突然改变骑车路线。”“没有按照地上的箭头方向骑车。”……有没有解决办法?幼儿开动脑筋,总结出了以下解决办法:减少车辆、在路上放置指示牌、慢慢骑、增加赛道。最终,幼儿决定采用增加赛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俞炜 《南京史志》2023,(5):34-35
<正>主动学习是指通过教师创设外部学习环境,使之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进而主动、自主地参与活动,并维持到学习全过程的一种学习状态。教师要通过情景创设、材料提供、适宜活动、灵活互动等教学策略,提升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本文以大班科学区“沉浮”主题探索活动为例,从环境创设、经验关注、方法改变、师幼互动等方面,阐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胥曼 《南京史志》2024,(2):42-43
<正>本研究基于儿童视角,采用园本研究方法,通过对幼儿园“活动工坊”活动的观察和记录,以及对教师、幼儿、家长的深入访谈,探究“活动工坊”对幼儿活动体验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活动工坊”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一、研究背景和问题陈述幼儿期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幼儿的活动体验对于其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园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具有为幼儿提供丰富、  相似文献   

20.
陆蓉 《南京史志》2022,(30):52-53
<正>我园利用幼儿园自然农场,开展“五彩种植”生态教育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体验、操作,享受种植乐趣,进而全面地发展。一、“五彩种植”生态教育背景(一)积极参与,确定“五彩种植”目标幼儿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如果教师为幼儿提供参与的平台,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通过亲手创设,使“五彩种植”区自然地成为他们最乐意探索的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