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景名胜》当怍礼物:读者把它送绐有品位的亲友河北廊坊的读者陈桂珠是我们《风景名胜》最热心的读者之一,今年在她一个人的名下就订了5份杂志。她说我很喜欢这份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正>@我有大长辫儿:我是《国家人文历史》的老读者,订阅了两三年,一直很喜欢《贵姓》这个栏目。但是发现近期没有了,这个栏目取消了吗?以后还会再有吗?值班编辑:小编遗憾地通知您,这个栏目确实是没有了。我们会根据读者反馈,定期增加或取消一些栏目。前一段时间本刊的读者调查结果显示,"填字"、"排行"、"贵姓"在读者最不喜欢的栏目中排名靠前,因此,考虑到大多数读者的喜好,这几个栏目在  相似文献   

3.
<正>我与《江淮文史》结缘,从她创刊就开始了。30年来,对《江淮文史》来说,我分别充当了“三者”的角色。一是“读者”。30年前的一天,省政协的一位领导同志,知我喜欢历史,特地让人送我一套书,是当时很热门的蔡东藩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同时还带来一本杂志。开始我对这本杂志并未引起注意,只是有一天,读书之余随手翻了一翻。没想到这一翻,就不忍释卷,一口气读完。那个年代,各类刊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文史类的刊物,虚无历史有之,哗众取宠有之,粗制滥造有之,真正让人爱看并且耐看的不多。而《江淮文史》,从面世第一期起,就以清丽脱俗的风格,引起社会上的注目。她既有史论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活泼,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旅游》2004,(11)
尊敬的编辑:您好! 说句套话,我是《旅游》的忠实读者,虽然读龄不超过20本。但自从在学校阅览室里发现它后,便每期必看了。 很喜欢里面的内容,特别是读城,让我对好多城市都有了不同的认识。杂志的每一页都能让读者感受到你们工作的努力和认真。在此我特想说声谢谢,感谢你们把这么好的杂志奉献出来。 我是在校大学生,自己很喜欢旅游,但苦于“囊中羞涩”。看你们介绍的线路,也只能“精神旅游”。我身边喜欢出去看看的学生很多。所以,想提一个建议,能不能每几期就推出些针对我们这样穷学生自助游的信息,比如详细的路线安排和景点票价,或发些有经验人“省钱好玩”的文章,等等吧。总之是比较实际有用的东西。我想学生们定会感激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旅游纵览》2009,(5):96-96
<正>《旅游纵览》编辑部:你们好!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关注《旅游纵览》有一年多了。一直很喜欢贵刊带给我的感觉,亲切、轻松。翻阅《旅游纵览》,就像听一位很懂生活的老朋友,给我分享他每次旅行的点滴见闻,一起笑过,一起思考。  相似文献   

6.
读者论坛     
《华夏地理》2007,(12):12-12,14
2007年9月号 到处都在“鬼吹灯“的时候,《盗墓》引起的反响完全在我们预料之内,但让一位”物件儿”的收藏者产生触动与感慨并反馈给我们,却令我们有点意外。这是一封没有署名的邮件,进一步沟通之后,这位读者留下了落款.但显然是一个化名。每次在制作类似非常规的选题时,我们都会担心读者的反应,与之无关的读者会喜欢吗?  相似文献   

7.
1946年,我在汉口统一街一个叫“辅仁”的教会小学读书,课余喜欢到交通路的书店看书,在街头看报。当时报纸不少,其中有一张《武汉日报》,它只有一个文艺副刊“鹦鹉洲”是我喜欢看的。第二年,我来到宜昌,不久就失学了。仍然喜欢在书店看书,在街头看报,居然发现宜昌也有一家《武汉日报》,是汉口《武汉日报》的分社。一天,在报上看到一则广告,说“本报排字房招考‘练习生”’。我走进去了。里面的人让我用毛笔写了一篇自传,录取了,从此走进了排字工人行列。  相似文献   

8.
“成长不烦恼,长大感觉好!”这是电视节目《成长不烦恼》中的一句口号,听起来好像挺对,但成长真的没烦恼吗? 从小我在家中的地位就与别的孩子不太一样,我的年龄在家中排最末。所以我得到的好东西就比别人多。更有长辈们的特许,能够在家庭大小聚会中畅所  相似文献   

9.
编读窗     
我是《炎黄春秋》的忠实读者,这次看到2014年第1期的《“毛主义”对现实政治的影响》一文,觉得作者写得很棒!看文风,我原以为是西方记者所写,客观、理智、公正,结果是我们自己的记者所写,佩服!不过有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就是第61页出现的“根红苗正”这个词,我过去也常常这么写,甚至在自己出版的一本书《我的同龄人》中也这么写。  相似文献   

10.
《炎黄春秋》2004,(3):79-79
我们经常收到读者来信,对我刊给予肯定,指出文章中的问题、差错,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这是对《炎黄春秋》的爱护,对我们的鞭策,很有益于我们改进工作。谨向关心我们的读者致以衷心的谢意。希望广大读者一如既往地关注《炎黄春秋》,多提批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不辜负社会各界对我刊的厚爱。下面摘登两封近期读者来信。——编者编辑同志:我是一名普通的读者,接触贵刊才一年时间,但我很喜欢这本集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杂志。第一次见到《炎黄春秋》,就被它雄浑大气的封面、醒目的标题所吸引。那是2003年第一期,记得上面有一篇描写1…  相似文献   

11.
孙大午 《炎黄春秋》2006,(10):80-80,46
我是《炎黄春秋》的忠实读者,我很喜欢《炎黄春秋》这本杂志,我喜欢她讲真话,不讲假话,很少空话,很少套话,喜欢她实事求是,对历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旅游》杂志社的编辑:你们好。我从前年起开始订阅贵刊,因为我自己喜欢摄影,也向贵刊的《我行我摄》栏目投过稿件,可能因为水平尚有差距,所以至今没有在贵刊看到发表。无论如何,感谢贵刊分别给了我们喜欢摄影和喜欢文字的读者设置了两个  相似文献   

13.
烦恼三部曲     
我是一个很阳光的男孩,高兴时喜欢仰天长啸,伤心时“只打雷不下雨”,烦恼时感叹“少年也识愁滋味”。下面请君听我歌“三曲”。  相似文献   

14.
正像假冒伪劣商品侵害着我们的物质生活一样,残次病态的文化也已经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对不少当今歌词中的残次病态,许多人似乎视若无睹、不以为病。对此,我感到忧虑,因为文化对人的心灵和行为的影响,是更为根本和深远的。让我们先从一些歌词病例说起:(霸王别姬)第一句“我站在烈烈风中”,“烈烈”为“猎猎”之误;电视剧《我想有个家》中的《牵手梦缘》及里面的歌词“你我牵手梦能缘”,两处“缘”都是“圆”之误。如果可以把这些错别字归咎于字幕操作员的水平,下面的病例则与字幕操作员无关:电视剧(男人没烦恼)…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你们好! 我非常喜欢你们的《好家长》杂志,是一位忠实读者。贵刊的《家长学校》《我与父母》《成功家教》,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栏目,其中很多文章让我感动,让我受益。在此,我也想跟您交流一下我的家教经验。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是一位既喜欢参加文体等社会活动又喜欢安静独处的极热爱生活的“女孩”,其实我已是一个十三岁男孩的母亲了。初为人母时兴奋地渴望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好最美的图画,没想到孩子生性冷漠、暴躁,真的让我头痛。孩子的父亲缺乏家庭责任感,所有的难题都要由我一个人来考虑解决,沉思过后我开始为心爱的儿子设计并实施一项伟大的教育工程。一点一滴地教他真、教他善、教他美,教他成为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只要是有益的活动,我都陪他玩;有益的书,我都让他读;有益的广播电视节目,我都让他听、看;只要能启发他的话,我都跟他说,努力地纠正他的缺点,放大他的优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雷发林 《旅游》2005,(9):8-8
编辑老师:您好!一直是《旅游》杂志的忠实读者,在我的介绍下,周围许多人都喜欢上贵刊。贵刊的优点不一一赘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封面和封底“打通”,全面吸引“眼球”;2.大专辑做出提前预告;3.加强读编的互动,增加如点题、讨论、征文、读者眼中的精品线路等;4.随刊赠送“景点门票”或有意义的“小礼物”;5.广告与刊物相符;6.期望江苏宜兴地区能早日见到贵刊零售业务;7.增加“外刊速览”和“旅游信息”等版块。江苏宜兴徐文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位退休干部,也是贵刊的一位热心读者,我自费订阅《炎黄春秋》多年, 特别近两三年来,我感到贵刊发表的大稿件,叫人读后非常亲切,说出了我们广大读者的心里话,真叫人手不释卷。我是个喜欢交朋友的人,遇到朋友我就将杂志借给他  相似文献   

18.
拙文《陈独秀字号笔名化名考释》在《民国档案》1986年第4期发表以后,吴稚甫同志在该刊1989年第4期、1991年第3期先后发表了《陈独秀笔名补遗》和《(陈独秀字号笔名化名考释)质疑》两篇文章(上述三篇文章分别简称《考释》、《补遗》、《质疑》)。对吴同志如此关注陈独秀研究,我深表敬意。同时也想发表点粗浅的意见,以求教于吴同志。《补遗》一文的第一句话,是引证的《考释》最后一句话。原话是“根据以上的统计,陈独秀一生便用过三十七个名字,已查考清楚的有三十五个”。而《补遗》在引用这句原文时,却添加了个“共”字,说他“一生共使用过三十七个名字”,这显然不是我的本意。我写作《考释》的用意,一是向读者介绍我认为已经查考清楚的名字;二是请读者“修正、补  相似文献   

19.
《文博》1992,(1)
《文博》杂志创刊迄今八载,得到国内外广大作者及读者的鼎力支持,鼓励与鞭策,这是我们的刊物赖以存在的条件和前提。我们衷心感谢作者对我们的支持,感谢读者对我们的关怀。新年伊始,我们谨向作者、读者表示祝福。《文博》自1984年创刊以来,已发行日本、苏联、朝鲜、匈亚利、罗马尼亚、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和香港地区。下面选登近年部分作者和读者的来信。这些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是激励我们搞好《文博》的动力。我们将不负众望,把《文博》办得更好。(标题除《我说“文博”》和《玩物激壮志,“预流”得硕果—对“文博”评介》外,其余均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20.
《炎黄春秋》编委:您们好!我是《炎黄春秋》的忠实和热心的一名普通读者。据我所知,在我工作的地方──四川资阳市凡能看到贵刊的读者是很喜欢她的。我是一名高66级的经历十年浩劫的重庆下乡知识青年,对于祖国和人民经历的劫难有所知,但更多的是有所不知,我们的党、祖国和人民在粉碎“四人帮”过后的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历了一个建国以来最好、人民的心情最舒畅的时期。以史为镜,对过去所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评价和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从近几年贵刊发表的对过去的人和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