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腊月到了,天气真冷啊!精明的小贩又开始在市场和街边烤红薯卖了。炉火熊熊,炉子上的烤红薯滚热焦黄,冒着腾腾热气。我从一旁走过,来不及把目光收回,眼睛刹那间就潮润了……  相似文献   

2.
腊月到了,天气真冷啊!精明的小贩又开始在市场和街边烤红薯卖了。炉火熊熊,炉子上的烤红薯滚热焦黄,冒着腾腾热气。我从一旁走过,来不及把目光收回,眼睛刹那间就潮润了……  相似文献   

3.
半个烤红薯     
宋伯航 《文史月刊》2011,(11):52-52
秋天白露刚过,儿子就把我从乡下接到城里来小住。这天,我接孙子放学,路过金桥农贸市场,远远的就闻到扑鼻的烤红薯香味。孙子缠着我说:“爷爷,我要吃烤红薯。”我说:“烤红薯有啥好吃的。”孙子不依,拉着我径直走到烤红薯摊前,我说:“爷爷不吃,你就挑个小的自个儿吃吧。”  相似文献   

4.
正爸妈在外地打工,10岁的诺诺和奶奶一起生活。她会干家务活,还经常帮奶奶买菜。那天,诺诺买了些蘑菇。姑姑正好来了,她大声问:"哪来的蘑菇?"诺诺被吓了一跳":我买的。"姑姑没再说什么。第二天,诺诺却在门口看到了被姑姑丢掉的蘑菇。她拎着蘑菇,找到卖蘑菇的女人说":阿姨,我奶奶不爱吃蘑菇,你卖给别人吧。"女人要退钱,诺诺却跑远了。这次小风波,让诺诺和卖蘑菇的女人熟悉起来。她说自己姓刘,全靠卖蘑菇赚钱,女儿还有病。诺诺很同情刘阿姨,还把自己的玩具送给她的女儿。一天,诺诺又去买菜。在她回家路过商场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提着大包小包,上了一辆汽车,很快就不见了!那不是刘阿姨吗?诺诺惊  相似文献   

5.
在我刚弄清“结婚”这个概念的 含义所指时,我希望也能步母 亲的后尘,找个有学问的,说得一口非常好听的普通话、说话会脸红的男人做我的爱人。我家乡的女人们从来都是大大咧咧地叫“我的男人哎,你魂丢哩!回噢!”,女人的声音在还没黑透的天色里荡漾。母亲是没有这种机会站在院里吆喝父亲的,要被吆喝了才回家的男人十有八九都是到别人家喝米酒说天话忘了归家的,我的父亲从来都是在自家的宅子里陪那些找上门来的汉子们喝酒。然后看他们各自听了自家女人的声音红光满面地离开,也有稀里糊涂听错了声音的。手忙脚乱地起身要走,母亲一边…  相似文献   

6.
正我还记得,我刚出生的时候,你把我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我还记得,我牙牙学语时,你不停地对着我重复,哪怕只是一个字;我还记得,我蹒跚学步时,你总是张开双臂,对我说,来吧,不要怕。你的耐心,让我学会了走路和说话,现在,我人生之路刚刚起步,才开始尝试着挣脱你的搀扶,去探索我周围所有的一切,我也会  相似文献   

7.
货郎     
陈半生先生在《吆喝声中忆旧京》中写道:过年节,小贩挑着盛有清水红金鱼的木盆儿在胡同里吆喝“哎嗨,大小嗳,小金鱼来卖”!三月三东便门外的“蟠桃庙会”可听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的叫卖声。盲人算命吹笛子,耍猴的打大锣,打木邦子的是卖油的,卖碎布针头线脑的摇拨浪鼓……而我的记忆里,走街串乡的货郎,在故乡山路上留下的除了阵阵拨浪鼓声还有一声声的叫卖:“针线布头糖块,红头绳嘞———”这熟悉的声音从村前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传来,飘荡在村子上空,钻进村民耳中。尤其是女人孩子,听到声音会不约而同的走出家门翘首张望。性急的…  相似文献   

8.
十五、卖炮易主权的美梦做买卖,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最重要的便是公平。正所谓“童叟无欺”,“你肯我愿”“合情合理”。卖炮竟与主权交易沾边?真是白日做梦!然而在17世纪初澳葡当局就做这个美梦,也只有在处于扩张殖民时代下的葡萄牙和处于没落腐朽封建时代的中国之间...  相似文献   

9.
儿子们     
两个女人在从井里打水。这时候又来了第三个女人。还有一位老头儿,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于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我的儿子又灵活又有力气,谁都制服不了他。”“可我的儿子会唱歌,像夜莺一样唱得好听。谁也没有他那样的歌喉。”另一个女人说。而第三个女人不说话。  相似文献   

10.
    
孙瑞希 《南京史志》2022,(22):48-49
<正>“囡囡,还是老样子?”“对的,孃孃!今天,不加里脊!”她是一位卖煎饼的孃孃,她总是穿着一件淡蓝色的围裙,微胖的身体中藏着一颗炽热的心,因为戴着口罩,我从未见过她的真容,但她那双清澈的因常常微笑而眯起的月牙般的眼睛,令我记忆深刻。只见她挖一勺面糊,摊在锅上,用勺子麻利地抹匀,加上她秘制的酱料、葱花……最后再加上脆饼裹起来,不到两分钟,一个香喷喷的煎饼就出炉了。  相似文献   

11.
这一天──一胜利的一天,终于来到了!1945年8月10日子夜,在崇山环抱的大方县城,当时我还是一个中学生,睡梦中,忽被连续不断的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惊醒了──“日本鬼子投降了!”“抗战胜利了!”次日,到大街上一看,满街鞭炮纸花,家家张灯结彩,人人喜气洋洋。很多人家,还贴出了大红喜联。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在县城中街有一户人家的对联,巧妙地运用谐音手法摹写了当时群众狂欢,锣鼓喧天的场景: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欢在,群狂,群狂,群群狂!日本天皇颁发《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时,正逢…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藏》2020,(3):8-9
2020年的春天如约而至,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疫情期间,宅家读书写作。我在学习阅读中,在历史的索引中,意识到一个特殊的日子即将来临。2020年9月,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的日子。掩卷而思,我陷入了回忆……记得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在我家乡——一个小小的县城也曾产生过不小的反响。记得当时县里开了会,老百姓欢欣鼓舞,载歌载舞。  相似文献   

13.
当年,我也曾做过“祖国的花骨朵儿”。记得那时候,教师们最爱苦口婆心耳提面命一句话是:“同学们,祖国的未来就担负在你们身上,四个现代化要靠你们来实现!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合格的21世纪的接班人!”看着老师殷切的目光,听着老师激昂的话...  相似文献   

14.
母亲似水     
小时候,家里很穷。当我每天中午站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卖豆冰的阿婆走过,妈妈总会拿出几块冰洒上白砂糖冲凉白开水哄我。那时的妈妈是个身高体健的女人,性格爽朗,笑声欢快得隔一条巷子都听得见。我很希望有个像邻家小梅妈那样小巧细腻的妈妈,会做好吃的咸菜,会唱古老的摇篮曲哄我入睡。而记忆中的妈妈只会用自编的带摇滚味儿的曲子哄我,那时的母亲像冰水一样,大口喝下去有喧嚣的刺激和猛然的冰凉。慢慢地,家里富裕起来,发了财的爸爸总是带我  相似文献   

15.
十几年前我还是个高中生,学校组织到各大商场站柜台做社会实践,有的同学卖日用品,念叨着美加净、小白兔儿童牙膏的价钱;有的卖金银首饰,戴着白手套抱着一块块金砖反复磨蹭;有的卖衣服,每天都穿新装当模特;我被分去卖布。在实习之前,我以为当售货员么,只要懒散地抱着茶缸子,有人来,提问回答,有货卖,提笔开票,也就差  相似文献   

16.
《南京史志》2009,(9):F0002-F0002
我曾记得您那沾满粉末的双手 我曾记得您那慈善的谆谆教导 我曾记得您那新增的几根银发 因为有您 莘莘学子才能成长 因为有您 世界才会如此文明 老师,低是明灯 为迷失方向的孩子找回HOME  相似文献   

17.
尽管我比刘晓庆知名度低一点,但我深深地认同她的那句至理名言──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 回忆起从艺这二十余年,酸甜苦辣我样样尝遍。现在,我也有一肚子“不得不说”的故事想向外倒。高雅的绅士淑女们可以充耳不闻,我只面向广大工农兵、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和曾经崇拜并且现在依旧崇拜我的追星族们。 反正我如今已是功成名就了,我有了足够的自信心,不用在意别人怎样看待我的出身和籍贯了,因此,不必再费尽心机编造我的出身和学历。实话实说吧,我命苦,生在黑龙江一个小山村里,父母和父母的父母世世代代都是穷苦农民。在那个穷山沟…  相似文献   

18.
难忘当年     
40多年了,经过的时间太长了,经历的事情太多了。当我回首往事,在纷繁之中,有几片落叶轻轻地向我飘来。那就让我拾起它吧!或许从它身上可以依稀辨认出我们当年所处的那个时代;或许,从它身上可以咀嚼一番我们当年经历的那段岁月。由于家境贫寒,上大学是我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由于偶然也并不偶然的原因,我这个连一双布鞋也穿不起的穷孩子,不但上了大学,而且修完了四年的学业。今天想来,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惊奇,也令人振奋的事情。我的家在陕南一个偏僻的县城。父亲是做买卖的小贩。我考大学的前一年,由于贫病交加,父亲43岁时便告别了人世。余下全家六口,全靠母亲起早贪黑推豆腐卖维持生活。兄弟姊妹中我是老大,本应帮母亲挑起家庭的重担。但我母亲虽不识一个大字,却很看重读书这件事情。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她对我说:“娃子,你的前程要紧,得到这个机会不容易。我们虽然很苦,但天无绝人之路,再苦也会熬过去的。你就安心地去吧。”我到兰州上大学的盘费是靠了原来学校的资助才勉强解决的。家里实在拿不出分文,我也不忍从家里拿取分文。乘火车行到天水路段时,我记得身上只剩了两角钱。西北师院接新生的汽车把我们从兰州火车东站拉到学校时,我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吃一顿饱...  相似文献   

19.
达坂城外忆“歌王”赵国春达坂城。为了亲眼目睹“达坂城姑娘”的风采,我们赶紧把车停在路旁。下车一看,到处是卖水果、哈蜜瓜的摊床,但看不到一个姑娘,更不知到那位叫“坎巴尔汗”的姑娘在哪里了。记得我刚听到《马车夫之歌》时,并不知道达坂城是何地。后来,我学会...  相似文献   

20.
方长英 《铁军》2022,(7):45-46
<正>八九岁时,盛夏,我大爹(伯父)会经常光着背让我和我堂姐给他刮痱子。我们也就看到他背上有个圆溜溜的大肉瘤。问他,他就告诉我们:这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留下来的,当时他被打穿了肺,子弹从前面进去,从后面出来,他一路爬,终于遇到救护队留了条命!我顿时对他肃然起敬,从此知道家里有个大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