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班本课程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实际需要及问题展开,呈现的是幼儿自主的、真实的学习探索过程。我园遵循以“基于儿童本位,建构班本课程”为核心的班本课程理念,构建“发现问题—研究做法—课程反思”的班本课程建构模式,引导教师逐渐形成儿童本位的课程观,让幼儿成为课程建构的主体。一、发现问题——班本课程构建中的问题为了解班本课程的实施现状,我园进行了摸底调查。全园20个班级的40位专任教师参与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2.
宋笛 《南京史志》2022,(34):12-13
<正>幼儿园班本课程是基于“园本课程”而产生的,立足于班级,源于班级幼儿的兴趣,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也产生于教师对本班幼儿了解的基础上。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才是“真”教育,从生活中来的课程才是“真”课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核心,也是幼儿园班本课程创生的三大关键策略。本文以小班《有趣的影子》班本课程为例,浅谈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创生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燕华 《南京史志》2022,(41):50-51
<正>男性具有独立、坚强、勇敢、冒险等特点,在幼儿园缺乏男教师的情况下,“爸爸”的特长爱好、职业优势等都能成为课程资源。在前期苏州市“十三五”运动规划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园对当前幼儿园运动现状进行分析,从解决问题入手,明确研究方向,探究适合本园幼儿的运动内容和组织方式,将课程游戏化精神有机渗透到建构“爸爸式+”幼儿园运动课程的研究中。“爸爸式+”幼儿园运动课程是基于园所资源优势、园所积淀的运动文化和幼儿可持续终身发展所需,从幼儿生活出发,在开发优质运动课程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董玮 《南京史志》2022,(41):66-67
<正>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我园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挖掘地方自然、社会、人文资源,将镇江景、镇江音、镇江味等生活资源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重组,融合于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引导幼儿走进生活、亲身感受、快乐成长。本文以《镇江情》融合性课程建构为例,浅谈生活教育理念下园本课程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朱晓燕 《南京史志》2022,(16):31-32
<正>园本课程应充分挖掘幼儿园及周边资源,加强与现实生活的有效链接。我园秉持“让每一滴水都折射出阳光的七彩”办学理念,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论”和“六大解放”为指导,不断打破思维边界和框架,建构园本特色化的无边界学习课程新样态,通过“学习时间无边界,学习场域无边界,学习资源无边界”等方式,给幼儿更多探索和表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张君 《南京史志》2023,(37):28-29
<正>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又深刻的生命教育的思想。生命教育能够引导幼儿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种植活动种植的是“生命”,是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生命观的重要途径。“种植课程”是我园近年来重点研究的课程,它作为我园的特色课程,深受幼儿和家长的喜爱。我园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每个班级都有一块种植园地。种植活动以植物为载体,能够激发幼儿对于生命成长的好奇心,帮助幼儿理解生命的不可逆性和可延续性,让幼儿真切地感知自然生命的成长规律。本文结合班级种植课程“你好,土豆”,浅谈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潘红 《南京史志》2023,(26):74-75
<正>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是一个追随幼儿、不断生长的开放系统。由于每所幼儿园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相对固定的课程无法满足每所幼儿园、每个班级和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需要坚守儿童立场,以幼儿为本,不断调整、更新和优化课程。全域视野下“三全”园本课程实践,基于儿童的视角,以“转变方式—挖掘资源—利用资源——优化课程”循环递进的基本路径,有效利用身边的乡土教育资源,让幼儿在园本化乡土活动中,亲近乡土、感受乡土、体验乡土,让课程更加贴近生活,推动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8.
凌翠萍 《南京史志》2022,(27):26-27
<正>一、“和乐”文化愿景引发课程思考为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推动各地建立健全科学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教育部于2022年2月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使用统一教材。这就更加明晰了构建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当下课程建设的重要取向。在“和乐”文化中,和谐统一、和融发展即“和”,共生共乐、各得其乐即“乐”。为此,我园以更开阔的视域设置课程目标,谋求教师、儿童、园所的可持续发展;我园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开发和挖掘儿童生活、  相似文献   

9.
王燕兰 《南京史志》2022,(41):58-59
<正>我园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幼儿园课程资源为载体,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努力构建动态、开放、多元的微课程体系,助推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构。基于资源开发与运用的微课程是一种研究型生成课程,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实现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融合,赋予幼儿个体自主学习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园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引领下,开展“自然·生活”课程实践,强调课程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以儿童的生活和已有经验为出发点,以大自然和真实生活为内容,围绕儿童与自身、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构建园本化课程。我园坐落于京杭大运河河畔,幼儿对运河上的人行桥、公路桥以及来往的船只,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挖掘“运河”及其周边丰富的社会资源,生成了“运河”主题课程。  相似文献   

11.
<正>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引领下,我园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资源,建构专用活动室“小蚕娃布超市”。一、问题背景——专用活动室的现实审思从园外资源“紫晶花面料超市”到建构园内专用活动室“小蚕娃布料超市”,幼儿根据“愿望—选址—规划—筹备—布置—落成”的路径,全程参与“超市”创设。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资源链接和交互,  相似文献   

12.
蔡恩颐 《南京史志》2022,(30):32-33
<正>创意生活源于对儿童生活的一种理想、对儿童学习的一种理想,指向的是对儿童的解放和发展。我园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为引领,通过学习进阶、环境育人、实践导向,完善制度等策略,聚焦儿童成长、关注儿童在课程中发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以幼儿园课程实践变革,赋能幼儿健康、全面、和谐、个性的生命成长。本文从课程游戏化实施中的问题出发,借助创意学习场域的张力扩展课程的结构与内涵,通过持续深入的园本化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幼儿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与人、物、事的“对话”中,不断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我园积极转变课程资源观,深入探讨“儿童本位”视角下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学——转变观念根据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知需求,基于现状分析存在的困惑,我园通过业务学习、线上线下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了解资源地图建构方法、资源开发与利用路径等,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好充分的认知与理念储备。  相似文献   

14.
崔海芳 《南京史志》2022,(16):26-27
<正>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样、适宜的课程资源蕴藏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与需求,能够支持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行动学习、自主探索、建构经验和获得发展。我园坐落在城区东北,与美丽的古运河紧紧相邻,东关街、个园、史可法纪念馆、“468”非遗广场等,与幼儿园近在咫尺。这些特定的地理优势、多彩的民俗文化,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园“十三五”课题“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开发与建设的实践研究”正在实施中。本文记述了实施过程中,围绕“花船”游戏发生的一些有趣、精彩的事。  相似文献   

15.
黄嫄 《南京史志》2023,(20):34-35
<正>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笔者所在园“历行”课程植根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切实从幼儿生活、幼儿需要出发,让幼儿在亲历、体验中获得素养发展。“历行”课程注重幼儿的亲身参与、实际体验,是根植于幼儿生活的亲历式课程。为了实现“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的教育追求,幼儿园开展基于安吉游戏精神的“历行”课程优化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6.
龚志萍 《南京史志》2022,(23):10-11
<正>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愈发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建设应以儿童为本,充分利用园内外资源,让课程建立在儿童需要和发展的基础上。我园地处高邮湖畔、神居山旁,这里有悠久的历史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由此,我园提出“亲自然、乐生活、能创造”的课程理念,以“真实体验+童趣生成”为手段,以“野趣,和谐,机智,勇敢”为培养目标,架构“探秘自然乐享童年”的园本课程,促进儿童的健康生长。自2018年以来,我园每学年对《探秘自然》园本课程进行审议,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范静文 《南京史志》2022,(16):20-21
<正>陶行知先生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在生活中实施幼儿教育,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一日生活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直接体验和学习,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的教育资源。过渡环节课程包括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入园,盥洗,喝水,如厕,自由活动,进餐,午睡,离园等各个环节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我园践行“一日生活皆课程”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幼儿园过渡环节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实施适合幼儿园过渡环节的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8.
<正>幼儿园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的生态课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整合构建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我园运用课程审议、园本教研等形式,进行核心引领;教师团队紧密协作、有效落实,努力使主题课程实施趋向班本化。本文结合“引、推、议、拔”四个核心关键点,结合大班主题课程《我是中国娃》,谈主题课程的班本化实施。  相似文献   

19.
王海霞 《南京史志》2023,(37):36-37
<正>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文化和特色发展的实践载体。我园基于“玩沙”特色课程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着眼于“园所独特文化积淀、教师视界素养提升、幼儿个性成长需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确立了“自然共生的‘沙·趣’课程建构研究”课题项目。在研究过程中,我园理论与实践并行,对话与体验互撞,将幼儿园、教师、儿童、本土文化等视为相互依存的关系,把握“自然共生”样态,以“本土化发展”为路向,以“适宜性发展”为特质,深入践行“一支点(内涵发展)、双关注(儿童与教师)、三精准(需求、目标、路径)、四协同(院校支持、行政保障、园本发展、社区合作)、可持续”的研究策略,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朱玲娣 《南京史志》2022,(34):24-25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积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如和幼儿一起通过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引导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动植物的关系。”在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引领下,不少幼儿园将种植园地纳入园本课程中,旨在利用幼儿园资源开展种植课程实践研究,通过问题导引、反思行为、实践尝试、建构经验不断优化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幼儿观、课程观,激发科学探究兴趣,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我园结合实践采用“种植七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