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兴洪 《神州》2012,(18):259-259
语文教学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追求以工具性为主思想性为辅的思想性和工具性并存目标。但如果不能让语文教学“活”起来,教者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只能是空谈。如何搞“活”教学,笔者主要从教师的角度作了一些思考,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
袁丽 《神州》2014,(8):134-134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重点是“职业”教育,所以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大,对语文的重视不够,致使语文成为中等职业教学中的短板。事实上,忽视语文课,使得中职学生们缺乏文化底蕴,达不到用人单位所要求的人文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倡导“以赛促教”的语文教学法,以加强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武耀红 《神州》2012,(18):61
语文教学就是教人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还得教学生会学:语文教学要有"趣",情境熏陶,以情动人,艺术教学,以美育人;语文复习要得"法",精讲精练抓落实,以点带面引学生,试卷讲评重效益,思路技巧授学生。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对照《语文新课程标准》,我认为这种评价标准不利于促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侯红娣 《神州》2012,(15):139-140
常会听到“忽视了文本”的相关课堂评价,于是,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具实效性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怎样掌控教学目标与“文本目标”的关系?没有目标的课堂教学当然无所谓效果,但从生活大课堂开辟出来的极为特殊的语文课堂,是否只能唯文本目标是从呢?我以为:对于那些相对过于浅显或深奥的文本来说,运用是更高层次的理解,惟此,才能使语文真正体现植根生活、浓缩生活、服务生活的本性。探寻以运用促理解的最佳训练点,并适时放大,亦即“随意”驾驭教学目标,实在是需要我们全力追求的一种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6.
王润琴 《神州》2020,(1):110-110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最为基础的阶段,对于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其中最为显著和突出的就是小学语文以生为本课堂难以得到有效的构建。因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方向,对如何有效的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陈金梅  刘治德  徐倩 《神州》2013,(14):64-64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为孩子文化的基础显得特别重要。小学语文给孩子提供了识字阅读的机会,帮助孩子学好语言文化。但是小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自己的见解,都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率也很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多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对语文教学的教学评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韩丽丽 《神州》2012,(3):161-161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也要讲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目标,真正达到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以不需要教”的境地.让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受用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孙念咏 《神州》2012,(4):293-294
对语文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  相似文献   

10.
刘惠丽 《神州》2012,(10):43-43
语文教学的简约化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目标要简明目前,部分语文教师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存在“虚化”的现象目标高而多,在课堂上却得不到落实。教师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扩展性训练,却忽视了识字、词句积累及运用等基础性内容的教学。更有甚者,个别教师把追求生成性目标作为“挡箭牌”,设计的教学目标随意性大,课堂教学杂乱无章。  相似文献   

11.
冯宜俊 《南京史志》2022,(21):55-57
<正>与时代发展及进步相伴随,不管是学生思想,还是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本理念的提出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转变以往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真正地交还课堂主动性于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阅读教学具备语文专业性;另一方面,它又对人文性予以涵盖。本文基于生本理念的指导,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兴趣、阅读教材以及课堂反馈几个方面展开,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宗爱兵 《神州》2013,(6):211-211
化学课堂改革中,什么是高效课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等?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下面就化学教学的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首先,什么样的课堂为高效课堂?高效必须实效,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  相似文献   

13.
何成信 《神州》2012,(4):158-158
从教十几年,真的问起“教”的涵义是什么,一句话还真说不清。我的个人体会是,所谓“教”,就是博之以文使之孝。具体说来就是施教者通过自己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技法,深邃的洞察力,与时俱进的思想,用人类社会积淀下来的先进的文化去影响教化受教者,使之耳濡目染,受到美的熏陶,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唤起受教者感恩的孝心。我所说的“教”的新义,是根据《论语》中的一段话再加上新时代的内容而敲定的。具体内容是:  相似文献   

14.
闫俊芳 《神州》2011,(9X):105-105
在素质教学发展到研究性学习的今天,很有必要审视下当今语文学习中的”近视”行为。这种”近视”行为突出地表现为:只重视学生在应试知识,应试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研究能力的提高;只重视教学模式,忽视教学创新;只重视学生眼前的利益,忽视学生以后的发展。其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何志国 《神州》2012,(9):376-377
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观,就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的教育观。语文科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要培养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上下功夫,更要在课外训练中多投入。同时,适当开展合理有趣的课外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课外活动是落实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我在教语文时,既追求课堂上的抓纲务本,也注重了课外活动的训练。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确定了不同的训练内容,采用了多种训练方法,分层次训练。  相似文献   

16.
栗菁 《神州》2012,(12):197-197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应予重视的热门研究课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一直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质量目标,着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新构建,探索课堂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设-启-练-测-归”五字初中数学课堂分教学结构模式,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何艳敏 《神州》2012,(10):265-265
新课标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名词——语文素养,它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陌生,但是在新课标中又显得那么忠言。那么,什么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概念提得是否恰当呢?在具体教学过程又如何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呢?这些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王娅 《神州》2014,(8):120-120
<正>教书十几年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但新形势下的“双主共学”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双主共学的卓越课堂让教师以教为主体,学生以学也为主体。我们老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和学生一起共同成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充当课堂的主导者,一为的采用灌溉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重复机械地做题。学生就不停地接收,没有自主学习。因此什么时候以教师为主体,什么时候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双主共学,卓越课堂”研究的主  相似文献   

19.
林秀培 《神州》2014,(5):93-93
<正>"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思想告诉语文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了,而是灵活多变、大胆创新的。语文教师要大胆地把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完成,自己只能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而不能替代学生。因此,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亲自感知、讨论、总结并获取语文  相似文献   

20.
李俊萍 《神州》2012,(7):24-24
新课标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名词——语文素养,它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陌生,但是在新课标中又显得那么忠言。那么,什么是学生的语丈素养呢?概念提得是否恰当呢?在具体教学过程又如何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呢?这些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