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燕兰 《南京史志》2022,(41):58-59
<正>我园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幼儿园课程资源为载体,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努力构建动态、开放、多元的微课程体系,助推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构。基于资源开发与运用的微课程是一种研究型生成课程,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实现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融合,赋予幼儿个体自主学习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杨花虎 《南京史志》2022,(16):69-70
<正>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发展形成、不断提升的。教师的角色,环境,材料,指导方式等都是影响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我园从幼儿主动学习的行为特征出发,依托微课程的研究形式,通过多种手段,拓宽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未知经验,梳理和建构幼儿的新经验,搭建适宜支架,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单霞华 《南京史志》2022,(20):44-45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幼儿园的课程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与视野。”童博馆的资源主要源于幼儿身边随处可见、可取、可玩的一些低结构材料。本文以大班《“绳”采飞扬》微课程为例,探究“寻访体验、探究表征、玩转创意、收藏展馆”课程学习四部曲。  相似文献   

4.
李萍  丁莉 《南京史志》2022,(27):16-17
<正>美术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基于学习场论视野下的幼儿美术课程力求打破当前幼儿美术课程的单向模式,形成多元、更多、浸润、融合的幼儿美术课程体系,有效彰显幼儿在美术课程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我园学习场论视野下的幼儿美术课程,打破美术课程的固定框架,推动幼儿在美术课程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5.
仲莉芳 《南京史志》2022,(12):63-64
<正>课程游戏化的核心是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儿童发展和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让幼儿园课程更具有游戏精神,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在我园纸艺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教师立足儿童本位,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以纸艺为幼儿园课程载体,重视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关注幼儿生活,链接幼儿经验,从课程资源、教育环境、实施策略、评价机制等进行课程的系统实施推进,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生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春香 《南京史志》2022,(16):41-4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要在做中学、玩中学;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益经验。”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越来越重视生成课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生成课程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幼儿的探究和学习提供了载体。生成课程不同于预设课程,是师幼共同构建对世界、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生成课程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与幼儿一起构建生成课程,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7.
李涛 《南京史志》2023,(30):62-63
<正>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动态的实践过程,需要教师捕捉幼儿的活动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周围世界,帮助幼儿获得经验。一、课程资源应回归自然幼儿是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下获得认知和经验的。这就需要教师用课程的眼光和发展的视野,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8.
张婷婷 《南京史志》2022,(34):14-15
<正>幼儿园课程是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幼儿的学习是基于生活经验的学习。班本课程是指以班级幼儿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主体,以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为依据,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持续、深入探究的课程组织形式之一。课程资源是影响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自然资源、材料资源、人文资源等。我园充分利用园内竹笋资源,挖掘竹笋的教育价值,着力构建班本课程。  相似文献   

9.
黄嫄 《南京史志》2023,(20):34-35
<正>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笔者所在园“历行”课程植根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切实从幼儿生活、幼儿需要出发,让幼儿在亲历、体验中获得素养发展。“历行”课程注重幼儿的亲身参与、实际体验,是根植于幼儿生活的亲历式课程。为了实现“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的教育追求,幼儿园开展基于安吉游戏精神的“历行”课程优化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0.
戚伟文 《南京史志》2022,(34):16-17
<正>项目驱动以项目为主线,遵循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幼儿在项目探索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内容。这一方式能够突显幼儿的主体性,提升幼儿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民间游戏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将其应用于幼儿园活动中,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民俗文化,传承民俗文化。本文从民间游戏入手,利用项目驱动这一教学方式,开发幼儿民间游戏微课程,以此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张雨 《南京史志》2022,(41):48-49
<正>微项目活动是基于幼儿立场,着重解决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并以系列活动形式开展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幼儿科学教育评价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在真实场景下的应用,还要关注幼儿的科学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本文以“池中之水”微项目活动为例,探寻通过有效评价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吕文文 《南京史志》2023,(20):56-57
<正>幼儿园田野课程以自然主义教育理念为基础,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幼儿走进自然、感知自然、探索自然,从而释放幼儿的天性,萌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一、幼儿园田野课程的特点(一)自然真实性田野课程,就是课程实施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如果没有田野和大自然,那么“田野课程”将无法实施,这是田野课程开展的基础。幼儿园田野课程就是打破“禁锢”,让幼儿走出室内、拥抱自然。  相似文献   

13.
冯晓薇 《南京史志》2022,(20):80-81
<正>一、活动背景幼儿的天性就是在游戏中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从而潜移默化地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陶行知指出:“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儿童从教室中解放出来,在大社会、大自然、大森林中,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创造力。”为此,我园结合实际,立足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中班《种植园二三事》微课程,让幼儿在种植园里观察、想象、提问、表达、实践、创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正>“无边界学习”理念下的幼儿园课程是来自幼儿生活的课程,是一种关于幼儿内心真实感受的、精神舒展的、思想自主的学习活动。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园遵循科学的教育观,不断探索课程育人的本真路径,给幼儿更多自主探索和表现的机会,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艳 《南京史志》2022,(16):83-84
<正>一、活动背景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师应回到儿童立场,放下身段,走进幼儿,在与幼儿的相处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发现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与实际操作,获取经验。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在幼儿的生活中,在幼儿的行动中,在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与合作者,教师敏锐的课程捕捉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基于小班幼儿对碗莲种植与养护的浓厚兴趣,教师倾听幼儿,与幼儿对话,紧跟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抓住教育契机,挖掘“藏”在碗莲种植里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正>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性、具体、形象的思维获得的,更多是要用眼睛看、耳朵听、动手做和用心感受。因此,幼儿园课程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只有生活化的课程,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班本课程主要来源于幼儿对身边事物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法,并对同伴间共同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那么,如何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筛选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呢?笔者以大班班本课程“趣味扎染”为例,探究教师是如何在班本课程中追随幼儿兴趣,跟进幼儿游戏,支持幼儿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学前时期是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关键时期。我园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深入推进幼儿园生态种植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质。一、创设种植环境,激发科学探究兴趣科学游戏能够让幼儿获取有关科学学习的经验,深受幼儿喜爱。在生态种植课程主题背景下,我们创设温馨、和谐、平等、互动、自主的物质和人际环境,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升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徐海霞 《南京史志》2023,(23):77-78
<正>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幼儿园课程创生的灵感多以环境为主要来源,课程实施也通常以环境为重要载体。环境是支持幼儿发展的平台,也是记录幼儿成长的载体。环境、幼儿发展和幼儿园课程三者相辅相成。幼儿园能够通过创设环境,不断提高环境利用率,助力幼儿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在课程建设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开发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课程,看见、读懂、回应幼儿,引发深度学习,助推“亲自然”畅游课程建设,促进幼儿在开放、互动、浸润、融合的活动中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