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族盘绣,以"两针两线"的独特针法、丰富艳丽的色彩应用、古朴生动的图案展现,久负盛名.2006年土族盘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被列入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目前,"土族盘绣"已成为"青绣"品牌中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重要绣品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一名土族女子来说,刺绣是她们一生中的必修功课。打六七岁开始,一个土族女孩就要跟随祖母、母亲学习拈针舞线。她受到的教导是:能做一手好的绣活是一个女孩必须具备的素质。她要利用干完农活和家务活后的闲暇,为父兄绣烟袋、鞋垫,为自己绣好嫁衣上需要的所有绣品。等到出嫁时  相似文献   

3.
三川刺绣     
刺绣是三川民间艺术中的绝作之一,有"剁绣""扎绣""盘绣""卧绣"之分。选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上等的彩色丝线,五彩缤纷、配色协调,图案逼真、鲜艳夺目,在形、色、质、意等方面体现了三川土族妇女的审美态度和价值判断,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民族民间艺术中难得的精品。  相似文献   

4.
竹林七贤图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纵125.9 横55.4厘米 米色缎地上,绘绣了魏晋间七位丈人名士游於翠竹丛林中。所绣人物神形兼备,针法丰富,有套针、旋针、纲针等。图中山石、草苔、桥梁等,只绣轮廓,以彩填绘。引首有椭圆形朱印“青碧斋”并题绣18字,后有圆形“露香园”朱印一方。  相似文献   

5.
林艳 《中国土族》2022,(2):30-33
<正>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是中国土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土族居住最集中,土族人口最多,土族民俗文化最淳朴、最厚重的地区。因为有了土族,因为有了土族妇女彩虹般的服饰,因为有了土族对苍天、神佛和大自然的崇拜,才造就了彩虹般绚丽多彩的土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蜀绣和蜀锦,是我国古代传统纺织工艺中技术成就较高,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刺绣手工艺和提花工艺。刺绣又俗称“绣花”、“洒花”。在古代记载中称为“针黹”、“女红”。刺绣是在丝绸、罗、布、帛、纱、毛、麻等织物上的再加工工艺品,他是在已织好的毛、麻、布、帛、丝绸、罗上以针线按照设计要求穿刺。通过运针,将线绣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工艺品。高超的绣师巧女们所绣的作品,尤如画家的笔墨丹青,可以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并可表达绣师的技艺和个性,显示着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文化风格与艺  相似文献   

7.
彝族谚语     
旧针旧线,换;恩夫恩妻,移。十个鸡蛋也不十条水牛也不针细不如人精细,线长不如人情长。针也会扎疼织女的手,朋友也会说出难听话。个人利益象针尖一样细小,公众利益象坝子一样宽阔。针不会讲花是我绣的,笙不会说歌是我吹的。把布连在一起的是针,把心连在一起的是友谊。有线无针等于有灯无油,有勇无谋等于有奖无舟。巧女随身带的是针线,英雄随身带的是美德。不用的新针会锈,不唱的新歌会丢。捧芦笙的未必都是歌手,拿绣针的未必都是巧女。针尖扎在牛特角,痒;话没说在点子上,讲。不痛不白说白彝族谚语@高德增~~  相似文献   

8.
贺信     
<正>在青海土族研究会成立暨《中国土族》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并对青海土族研究会和《中国土族》杂志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青海土族研究会、《中国土族》杂志社:热烈祝贺青海土族研究会成立暨《中国土族》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土族是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土族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勇敢,  相似文献   

9.
《打莲花》也叫《绣莲花》,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土族传统婚礼歌中经常演唱的一支,也是专由男性演唱的"道拉"曲目之一.演唱时,一般由四名男子两两相对而立,一人手托一面勺白面粉,一人拿菜刀,在东家的堂屋中间边舞边唱,边把面粉打向房屋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表示给东家绣下了五色莲花,意味着喜庆吉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族》是一份具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杂志,内容丰富,是反映土族人民生活,宣传土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值此《中国土族》杂志创刊10周年之际,我谨向杂志社表示祝贺,向土族人民表示祝贺。 土族世代居住在甘青河湟一带,是一个勤劳智慧、宽厚勇敢的优秀民族。他们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不仅创造了一部动人的开发史,而且和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11.
<正>近百年来,在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人类学等诸多研究领域,有关专家、学者对于土族这个少小民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土族传统舞蹈在土族民间被称为“安召”,它是表现土族人民劳动、生活、情感、信仰的一种综合性舞蹈艺术,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和表现土族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民族心理状态,是研究土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2.
(青海日报记者马钧)4月6日,《中国土族》杂志公开发行首发式在西宁举行。《中国土族》的公开发行,是土族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土族地区、土族人民的关心和重视,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原则。它的公开发行,实现了几代土族人梦寐以求的夙愿,结束了土族人民没有本民族正式刊物的历史。 作为青海土族研究会的会刊,《中国土族》自1992年创刊以来,走过了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土族》杂志社在青海土族研究会的直接领导下,刊登省内外热心土族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具有较高学  相似文献   

13.
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文字,到1979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的土族文字。 在土族语言内部划分为互助和民和两大方言,同仁保安、五屯上下庄、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土族语划归保安语同仁方言。 对土语的调查研究基本始于19世纪80年代,如俄国伊尔茨博物院副院长坡塔宁(G.N.PoTanin)于  相似文献   

14.
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结合县情实际,注重鼓励和支持水族妇女发展传统刺绣工艺,其手工刺绣颇受游客青睐,民族特色产品为该县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马尾绣,是水族最为古老而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刺绣工艺,马尾绣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价格昂贵,经久耐用。水族妇女从小就在长辈的精心传授下,学会了刺绣,刺绣工艺包括绣花、挑花、补花等,针法有平绣、打子、乱针刺。长期以来,水族妇女在刺绣工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们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将自然万物和民俗事象经过想象加工,以熟练的技巧反映在马尾绣的各种工艺品上。如背孩子用的马尾绣背带、马尾绣童帽、马尾绣女式尖角鞋等,刺绣图案古朴、典雅、抽象并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绣品上的花鸟虫鱼造型别致,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画面美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颇富民族韵味和艺术效果。同时又结实耐用,充分表现了水族妇女的智慧。水族马尾绣的制作过程非常繁杂,可分为六个步骤完成。首先将2-3根白色马尾裹上白色丝线制成马尾线;其次,用一颗大针将马尾线穿好,再用另一颗针穿上同色丝线,然后一边用马尾线在布面上镶成各种图案,一边用穿有丝线的小针...  相似文献   

15.
<正>土族生活的地区被誉为“彩虹的故乡”,这样的美称与土族颜色鲜艳的服饰密不可分,而土族服饰中最具民族特色的就是装饰在领口、袖口、腰带等部位的精美刺绣,青海土族刺绣是中华民族刺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族刺绣纹样清晰、针法多变、颜色对比强烈,表现出了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土族人民热情奔放、  相似文献   

16.
星景花 《攀登》2013,(3):135-138
本文对青海省互助县与民和县土族节庆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两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作出比较与评价,提出了开发具有互助县与民和县土族节庆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国家二级作曲家、青海昆仑音像出版社副社长张启元,对土族音乐情有独钟。在长达二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他以满腔的热情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于繁荣发展土族的音乐艺术事业之中、以青春和热血为土族人民纵情歌唱。他从小受到土乡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的熏陶,土族别具特色的民间音乐和舞蹈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曾充满深情地说:“土族人民勤劳淳朴而有智慧,土族的民歌非常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还有多姿多彩的舞蹈。在我的音乐创作中大部分是土族音乐的创作,我对土乡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可以说是一种民族情结吧。”  相似文献   

18.
华荣 《中国土族》2002,(2):47-49
说起发展旅游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对促进和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加快民族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土族之乡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以互助土族民族风情、民和土族“纳顿”节等为代表,使国内外旅游者对生活在青海高原上的土族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土族独具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前,学者们认为土族没有神话,经过发掘土族历史文化遗产和相关考古遗迹。证明土族不仅有较为完整的神话体系,而且具有较为完整的创世纪。本文是土族创世纪中有关“造人”和人类起源的神话,其中有关石洞中繁衍人类的神话已得到考古方面的证实。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1月7日,经过在京土族联谊会近两个多月的精心筹备,第二届土族文化论坛暨第九届在京土族安召纳顿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暨在京土族同胞联谊活动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民族联谊会提供了经费资助,由在京土族联谊会筹委会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协办。青海土族研究会、《中国土族》杂志专门为本次活动发来了贺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