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青海高原群山环抱的沟谷间,掩藏着许多不起眼的小山村.因与山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这些小山村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名字.细心的人会发现,它们的名字当中都带有"山"或"沟"字.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乡边麻沟村便是其中之一. 仅有160来户人家的边麻沟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直至进入21世纪初,全村人依然徘徊在贫困边缘. 而此时...  相似文献   

2.
朔北藏族乡麻家庄村,地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部的纯脑山地区,海拔2600米,是一个蒙古、藏、汉、土、回等多民族聚居村,过去的麻家庄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被列  相似文献   

3.
宁张公路由西宁向北33公里,到达著名的老爷山脚下,沿着桥阴路向东不远,美丽富饶的朔北藏族乡代同庄就坐落在山脚下,这里是通往大通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的必经之地。几百年来,这里生活着勤劳善良的藏族人民,他们淳朴友善,能歌善舞,和其他民族一道相濡以沫,共同生活,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4.
正山西省清徐县西怀远村,是该县最东南的地方,处于清徐、祁县、太谷三县的交界处。清徐县由原来的清源县和徐沟县于1952年7月合并而成,西怀远村属原徐沟县。与"西怀远"村对应,紧邻的太谷县境内有"东怀远"村。历史上祁县、太谷、徐沟都是山西知名县域,人文荟萃,商贾云集。处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的西怀远村,值得我们去关注,它的历史,亟待发掘和研究。西怀远村现有户数657户,人  相似文献   

5.
<正>在平遥城东南方向60多里的南山深处,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名叫黄西沟。“黄”是村的色彩,“西”是村的方位,“沟”是村的地形。孟山是平遥最高的山,从孟山发源的惠济河是平遥的母亲河。孟山北麓泻出的水把山冲刷出几条大沟,沟下即是大河。黄西沟就在西边一条深沟大河的东岸,村高出沟底几十米,  相似文献   

6.
<正>泉护村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泉护村及其周围,1958、1997和2003年,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表明泉护村遗址是一个文化内涵相对单一的庙底沟文化聚落。  相似文献   

7.
铁生沟村位于巩县城南二十公里。前几年生产大队在铁生沟村西地,新建砖瓦厂时,发现了裴李岗文化遗址。当时夹津口公社的文教专干,曾向县文物部门反映,并送上出土文物多件。县文管会派人进行了多次调查。  相似文献   

8.
《神州》2006,(3)
伍家沟村,座落在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北麓的深山峻岭中。这里“九沟十八洼,一百单八岔,岔岔有人家”。全村216户,分散在17个居民点,散处于沟、洼、梁、岔之间,交通极不便利,是一个半封闭的山村,高山松柏,沟底梯田,村民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刀耕火种的旧式农家生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偏远的村落里却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伍家沟已发现民间故事近2000多个,民歌1000余首。已录音故事带近百盒,收集民歌800余首。现在,已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两集、70万字,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歌谣集》一集、380首民歌,另有第三本故事集已完稿、30…  相似文献   

9.
张舒  正明 《文史月刊》2023,(4):65-66
<正>前些时候,笔者在古旧书摊购得一些清代房地契,其中有清代嘉庆年间山西徐沟县水屯营村(今属山西省清徐县)买卖地契18张(现存于太原市图书馆)。水屯营村距今清徐县城6公里,村中现有1100余户、3000多人,田地1100余亩。该村地下水位高,水源丰富,又因地处官道,古代常驻扎兵营,故名水屯营。  相似文献   

10.
河北涞水渐村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正> 渐村属石亭乡,南距涞水县城12公里(图一)。遗址位于村北0.5公里的台地上,由于修公路,遗址的东部已被破坏,从现存遗址东部的断崖上可以发现断续的文化层和灰坑,地面散布陶片,地势西北高,东南较低,文化层的下面便是页岩。1987年3月,保北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发掘,由于遗址大部分已被破坏,而且现存文化层亦不连贯,故所布探方和探沟比较分散。这次发掘,开5×5m探方七个(T3—8、11),2×5m探沟二条(T9、10),3×6.75M探方一个(T1),4×1.5m探沟一条(T12),2×10m探沟一条(T2),发掘面积为242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深秋的高原有些寒意,秋日的阳光却分外明媚,收获了一茬的田地在阳光的照耀下,别有一番景致。我们一行三人驱车从县城沿着桥荫公路出发,经过朔北藏族乡和东峡镇来到了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最东部的向化藏族乡。公路两侧别具特色的建筑带向远方延伸着,带着城市的气息,为这个小乡镇增添了现代活力。在群众的印象中,向化一贯贫困落后。  相似文献   

12.
伊金霍洛旗新庙子村附近的细石器文化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在伊盟伊金霍洛旗(由扎萨克旗和郡王旗合并组成)新庙子村东北方的巴尔吐沟西口和村西的沙梁上,各发现细石器文化遗址一处,现分述如下: 巴尔吐沟位于新庙子村东北约1.5公里,在盘牛川东。沟内有小河,西流入盘牛川。沟西口一处沙质台地,高约30米,南北长120米,东西宽60  相似文献   

13.
高凤鸣 《文史月刊》2011,(10):49-55
1931年农历十月初四日晚,我出生在一个贫瘠而偏僻的小山村——柳林县(原属离石)王家沟乡南蠕村。南塥东连王老婆山,西邻黄河,北接临县,南靠古镇成家庄。村南一条大石沟从王老婆山起水,向西而下至孟门镇人黄河。  相似文献   

14.
正以《枣缘社会——陕西佳县泥河沟村文化志》《村史留痕——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口述历史》和《乡村记忆——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影像集》为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套丛书,饱含孙庆忠教授团队的心血。他们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驻村60余日进行参与式调研。他们从搜集老照片、老物件入手,采访了百余位村民和县镇村干部,为古枣园、传统村落存留了2000余幅珍贵的影像图片和100多万字的口述资料。经当地民众和外部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村落正从历史深处慢慢苏醒;拥有数百棵千年枣树的泥河沟村,这个多年依赖返销粮  相似文献   

15.
易王眼镜     
易王眼镜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那时易王村胡杰和沟小村李忠年,于监利新沟咀卖泥制叫具,结识了来自汉川快活岭一名制作眼镜的工匠,得艺而归,开设了胡祥发和李恒发眼镜铺,收徒弟50余人,民国时期,易王、沟小、大福等村,从事眼镜行业的人甚多。他们都是从苏州、杭州购买镜片、镜架,装配出售。建国后,不少人继续经营眼镜生意。1975年割“资本主义”尾巴,易王等地的眼镜业暂时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易王人重操眼镜业。1980年,易王村办起了眼镜厂,接着大福、沟小、新兴庙等村,都有人相继开业。1981年,易王眼…  相似文献   

16.
正坐落于陕北山区一隅的泥河沟村拥有两张名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村落。这里的千年古枣林、淳朴民风和古窑洞,吸引来众多致力于乡建的团队,他们为泥河沟村的保护出谋划策并勉力推动。"幸福来得太突然",泥河沟村支书这样感慨。这样一个长年闭塞的贫困村落将面临怎样的改变?观念保守的村民如何面对外来观念的冲击?面对大量日渐凋敝的中国乡村,乡建团队如何自下而上地努力,  相似文献   

17.
襄汉漕渠──古代“南水北调”工程的尝试杨文磊出河南省方县城东南行,沿方(城)陌(陂)路行程4公里处,横跨公路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长沟,沟西端为西八里沟村,东端为东八里沟村。这条沟,俗称“始皇沟”,后传讹为“十万沟”,民间传说是秦始皇的运河遗迹,又说是隋场...  相似文献   

18.
全福庄最老的赶沟人,今年76岁,已经赶沟57年,管理着一条10多公里的大沟,他说“我不知道我家里有多少人,只知道最小的重孙已经5岁,儿子6个,女儿两个,去过一趟昆明不知道是什么样,14岁自学成才,种田赶沟,我会一直赶沟直到我不能动为止……”他就是哈尼族每个村中都有的赶沟人,由群众推举的水沟管理者,称为“赶沟人”也叫“沟长”,“在这57年中只遇到过一次村民为分水而吵架,被罚了10块钱,如果没有钱,村民就会把他们家的牛鸡杀掉给全村人吃,其间哈尼人一直和平共处着没有任何争吵。”  相似文献   

19.
怀安县乔子沟汉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怀安县乔子沟汉墓清理简报1992年5月,怀安县左卫镇乔子沟村村民在村东南取土场发现墓葬一座(编号M1),我所立即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墓葬位于乔子沟村东南约200米处,张家口至大同公路东侧约50米的台地上(图一)。墓葬西距洪...  相似文献   

20.
走进尧沟村纯属偶然,在此之前,我还不曾听过它的名字.一早从郭峪村返回的时候,还有许多闲暇的时间,于是我用手机查询附近的古村,尧沟就这么进入到我的眼帘. 其实在阳城众多知名的古村落中,尧沟村很难会占有一席之地,一路上甚至连一块醒目的指示牌都没有.还好现在的手机导航比较靠谱,从主道拐进去不久,就看到位于村西头的春秋阁,车从拱门进来,然后到达村中央的大操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