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分之分     
纪红 《贵阳文史》2013,(2):78-78
齐鲁大地是吾乡,真让我自豪,古书典籍里记载着一脉流传的那二十四节气那月令物候,就活生生地实在在地在这片天地间现行、演义,美好得欣欣向荣、生生不息。今年春分,我特意在草木繁多的单位大院子里寻看、认知和欣赏春分。这一天真是冰火两重天。早上天灰蒙蒙,阴冷得像寒冬,先飘起雪花,后扬起雨丝,而到得中午,太阳现身,蓝天白云,清和煦暖。《春秋繁露》记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  相似文献   

2.
柳俗·柳趣     
柳是春天的使者。千百年来 ,我国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俗 ,创造了情趣盎然的柳文化。插柳 我国古代寒食节这天家家门前有插柳的风俗。到宋代时 ,此风更盛 ,不仅门前插柳枝 ,而且还头戴柳帽、坐插着柳的车轿 ,去郊外踏青游春。至今 ,还有不少地方保留有插柳的风俗。折柳 折柳赠别始于汉代 ,“折柳”一词最早见于六朝。此后“折柳”在诗文中为送别的同义语。古人赠柳 ,寓意有二 :一是柳易生速长 ,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 ,另外纤柔细软的柳丝又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 ,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戴柳 “清明…  相似文献   

3.
<正>在嫩江流域两岸生长着一种植物,叫柳蒿芽儿,达斡尔族人把它叫做"苦木勒",每年春天,当草儿在风沙的吹打中破土而出的时候,柳蒿芽儿也像是被召唤着醒来,在春风春雨中拔节似的疯长。柳蒿芽儿并不开花,只是绿茵茵的,当长到两寸来长的时候,达族人就把它采回来,做成鲫鱼汤,就着稷子米饭吃;过了这个季节,达族人又把没有吃完的柳蒿芽放在冰箱里速冻起来,逢年过节当成家珍一样地拿出来吃;每当有朋自远方来,也会拿出来款待客人,在他们看来,柳蒿芽儿无疑是上等的佳宴食品。  相似文献   

4.
柳公权     
在中国书法史上,柳公权的书法是极享盛名的,从楷书取得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看,除了欧阳洵、褚遂良、颜真卿,当数柳公权。谈到骨力清劲的“柳体”,可谓黄发垂髫,妇孺皆知。人们往往将柳公权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他们的书作风格被赞誉为“颜筋柳骨”。唐代楷书各体皆备,以法著称,其中柳公权功劳极大。由于柳公权的楷书度严整完备,富于阳刚之美,一千多年成为童蒙学书以及其他初学书法者正宗范本,可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梁子 《文史月刊》2011,(3):44-46
复活节又要到了。 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就是复活节。复活节是最古老的基督教节日之一,它庆祝基督的复活,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复苏和重生。  相似文献   

6.
在清明时节民间有折柳插坟、带柳还家、插柳于门、身戴柳枝、脚蹬柳屐、头插柳球等习俗,在南京还曾流传着"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的谣谚。柳作为冬去春来、复苏再生的祥瑞象征,作为带有阳气的、生火的"仙木",作为连接生死、长生长在的象征,表达着迎春纳吉的追求和伦理道德的训诫。可以说,柳在清明节俗中的一切应用,都演示了生生不息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说的“蒌蒿” ,有人考证就是柳蒿。柳蒿为菊科植物 ,属蒿中的白蒿 ,略苦 ,味似柳 ,故名柳蒿。柳蒿有解毒作用 ,与河豚同煮 ,可消解河豚之毒。从苏轼的诗看 ,我国食用柳蒿的历史十分悠久 ,而且范围很广。可要说最会吃柳蒿的 ,当属嫩江流域的达斡尔人了。柳蒿芽达斡尔语“昆米勒”。清人西清在《黑龙江外记》中写齐齐哈尔一带特产时 ,说“野菜有柳蒿者 ,春日家家采食”。齐齐哈尔本是达斡尔族聚居的地方 ,其食俗受到达族人的影响极深 ,春天吃柳蒿芽 ,早已成为风气。我小的时候 ,经…  相似文献   

8.
春分     
故乡的风光在三月的记忆里是最美的。说它在这个季节是美丽的,并非因为就是这个季节使家乡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充溢着梨花的香气,虽然四月的梨花使家乡极富盛名,但存在记忆中的美丽却的确是在三月,是在春分这个节气到来的这一天。 家乡有个习惯,把春分叫做天社,而这一天是一个家族除了春节之外的  相似文献   

9.
《旅游纵览》2013,(2):2-3
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今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又到了一年之中繁忙的春耕季节了。此时的田地里,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嫩绿的秧苗、勤劳的耕牛、忙碌的农夫,都散发着浓郁的春天的气息。久居城市,似乎会忘记春天的模样;不妨背上行囊走出去,去田间寻找最自然、最朴素的春天。  相似文献   

10.
《旅游纵览》2013,(4):2-5
<正>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今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又到了一年之中繁忙的春耕季节了。此时的田地里,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嫩绿的秧苗、勤劳的耕牛、忙碌的农夫,都散发着浓郁的春天的气息。久居城市,似乎会忘记春天的模样;不妨背上行囊走出去,去田间寻找最自然、最朴素的春天。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祭神农氏活动,大都在春节期间的正月里进行,也沿袭了社日祭祀习俗。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为春分,民间常把春分当做社日。祭杜活动以祭土地神为先,祭五谷神次之。这也体现了一种理念: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资源,没有土地,神农氏及其后人又从那儿种得五谷?因果关系,也融入了社祭礼仪中.祭社与祭神农,都是对农耕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武夷山村野民间祭社稷,还保留着吃社饭、演社戏、玩社火的遗风。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21,(6)
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掌握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规律后总结出来的。早在春秋时期,已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从孟春的大地复苏,到仲春的朝气蓬勃,再到季春的姹紫嫣红;三春经历了六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本文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例,解读春天里节气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春分     
《风景名胜》2015,(3):13
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0°时为春分,2015年春分为农历二月初二,公历3月21日。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的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  相似文献   

14.
春分     
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时,为『春分』节气,今年春分为3月20日。养生有道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应多走出家门,适当锻炼,踏青春游,保持精神愉快。春分过后,易多发湿热类、传染类疾病。故养生应以祛除湿热为主。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防止发生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在春季,有些旧病也容易复发,如心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春季皮炎等,也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在拟填补翰林院之缺席时,吏部呈其词给仁宗皇帝,其中有一首《西江月》词,词中有这么一句:“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仁宗看后很不高兴,作御批四句:“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你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柳永从此借皇帝御批,自嘲为“奉旨填词柳三变”,谢绝仕途,依红偎绿,放荡不羁。  相似文献   

16.
凭心灵选择     
正如每一条大道总有许多岔路,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见不少抉择的关口。是啊,许多事物需要选择。形而上者,如鲁迅为改造国民性而弃医从文;形而下者,如张爱玲所说的“红玫瑰与自玫瑰”之选。一条道路固然单调,但有时候,太多或太难的选择未尝不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是心灵的痛苦。前些日子,在看陈寅恪的著作——一些唐宋史论及《柳如是别传》。我感慨于陈寅恪坚强的品格他始终保持着一个人的独立人格、尊重事实,保持着对史学、对民生的终极关怀。国民党时期,他写下“九鼎铭辞争颂德”;十年动乱中,  相似文献   

17.
每年从秋分至春分的冬半年,元朝皇帝在燕山南麓农田之间的大都理政;春分至秋分的夏半年则巡游到燕山北麓牧场之上的上都治国。两都巡游的御道和其上天子的脚步打造出一块生态地貌与民族文化异常丰富的交融之地,成为大元帝国的“腹里”轴心,和光耀历史的世界心脏。  相似文献   

18.
女真人接受契丹人射柳祈雨宗教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射柳祭天的文化习俗。在反抗辽朝、凝结民族力量的过程中,射柳祭天发挥了重要作用,金朝建国后,阿骨打改射柳祭天习俗为拜天射柳礼制,在大定、明昌年间这一礼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女真人接受契丹人射柳祈雨宗教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射柳祭天的文化习俗。在反抗辽朝、凝结民族力量的过程中,射柳祭天发挥了重要作用,金朝建国后,阿骨打改射柳祭天习俗为拜天射柳礼制,在大定、明昌年间这一礼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子孙大了,女婿当家了,伦珠措姆的闲暇时间较以前大幅增加。由于患有比较严重的白内障,她不怎么看电视。更喜爱去别人家串门,村里的多数妇女闲暇时就编织“柳”、“珠楚”和头巾等一些织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