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幼儿刚入园时往往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这就导致不少幼儿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哭泣、吵闹等。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幼儿消除不良情绪,缩短入园适应期,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一、转变教育理念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种结构。”幼儿第一次入园通常处于“本我”阶段,需要满足“自我中心”“快乐玩耍”等相关需求。如果幼儿在这些方面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就会萌生消极情绪,从而产生一些不良行为,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范小菊 《南京史志》2023,(26):40-41
<正>《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中明确指出:“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抓住互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为此,在“蚕的一生”探究活动中,我们聚焦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体验与感受,以生命教育为契机,开展养蚕实践活动。同时,我们引导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将教育与生活联结,支持幼儿通过计划、实践、操作、探究、协商、合作等学习方式,获得养蚕的相关经验,并在养蚕中感受乐趣。  相似文献   

3.
李燕华 《南京史志》2022,(41):50-51
<正>男性具有独立、坚强、勇敢、冒险等特点,在幼儿园缺乏男教师的情况下,“爸爸”的特长爱好、职业优势等都能成为课程资源。在前期苏州市“十三五”运动规划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园对当前幼儿园运动现状进行分析,从解决问题入手,明确研究方向,探究适合本园幼儿的运动内容和组织方式,将课程游戏化精神有机渗透到建构“爸爸式+”幼儿园运动课程的研究中。“爸爸式+”幼儿园运动课程是基于园所资源优势、园所积淀的运动文化和幼儿可持续终身发展所需,从幼儿生活出发,在开发优质运动课程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燕妮 《神州》2012,(15):131-131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时期的气质、性格、生活习惯的养成等多方面取决于成人的影响,有些方面甚至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想培养农村幼儿的健康心理,就必须从关注农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做起。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表现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的贫困、文化的弱势和人格特征的作用。加强贫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建立并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物质资助与精神扶贫有效结合;建立多元的社会支持网络,科学有效地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一群沉迷网络的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的比较,探求引起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包括人格发展的缺陷、心理素质脆弱、心智发展不成熟“、从众”效应和社会文化因素等,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办法,如提高教育主体的教育能力,搭建良好的教育沟通的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创建有利于大学生心智发展的网站,抢占网络空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校园“绿色网吧”,有效控制学生上网。  相似文献   

7.
丁雅雯 《南京史志》2022,(16):14-15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发展的整体性,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符合幼儿发展的运动课程应该多元整合。但在现实中,教师往往关注幼儿的动作发展,强调技能的习得。我园立足实际问题,将“全获得”理念融入运动课程,构建支持幼儿全发展的园本运动课程,推动幼儿认知,表达,交往,创造,学习品质等全方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陆珊珊  苏中  宋琛琛 《攀登》2023,(4):90-94
“老幼共生”照护模式作为消解代际隔阂、促进老幼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积极做法,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有关研究和实践表明,社区养老设施与其它公共设施(如婴幼儿照护)有机融合,可以取得良好的复合化效果。本世纪初,我国北京、南京等城市出现了“老幼园”,尝试将老年人和幼儿结合同养,老年人和幼儿既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又有共同的活动,取得的效果良好。当前,我国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出现转向,即研究者开始把目光转向关注“积极老龄化”视野下和“家庭代际交换模式”变革下的老年心理健康问题。这一转向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一些突出问题,也为“老幼共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启示。新时代,开展社区“养老+育幼”融合照护服务,是对我国依托社区开展养老、托育服务政策要求的积极回应。依托社区为老服务平台,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适老育幼化”改造为切入点,开展“养老+育幼”融合照护服务,是促进“老”“幼”融通,推动“老幼融合照护服务”的一个可行做法。  相似文献   

9.
胡海清 《南京史志》2023,(31):21-23
<正>趣味田径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重要体育运动,幼儿园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优化设计多样化、趣味性的田径运动项目,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拼搏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不断提高幼儿身心健康水平。本文分析了开展大班幼儿趣味田径的可行性,阐述了开展大班幼儿趣味田径的教学思路,并提出了开展大班幼儿趣味田径的实践路径。一、开展大班幼儿趣味田径的可行性分析(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李伟霞 《南京史志》2023,(24):18-20
<正>一、故事概述在光阴中,寻找光影的故事。“雕刻着时光印记”的QQ相册中,一个独立的名为“小二班”的分类,存放着从初次相识到如今,关于他们的1719张照片和视频。指尖向下滑落,日期定格于2020年11月——那些我们一起遇见光、追寻光、探究光的日子。(一)墙上的光斑为促进幼儿在创新人格方面的不断发展,要启发幼儿好奇心,让其有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幼儿思维偏向直观、形象,创新思维也要求给幼儿进行持续思考和充分表达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我园以“城市绿野”园本课程为中心,以“没有屋顶的教室,没有围墙的幼儿园”为课程理念,综合运用幼儿园及周边城市与自然中的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幸福里小镇”建设,让幼儿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在“城市绿地”中实现新社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关系的重建,成为“有野性、有灵气、有善根的世界小公民”。  相似文献   

12.
<正>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幼儿迎来了幼儿园最后一个学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熟悉小学生活,我园大班年级组开展了“毕业季·成长季”主题活动。其中,“课间十分钟”体验活动围绕“制订计划、亲身体验——反思计划、聚焦问题——调整计划、优化实施”活动路径,引导幼儿在一次次尝试中,不断丰富课间十分钟的经验和认知,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好奇、好问、好探究,并在“十万个为什么”中建构对世界的独特认识。我园教师在“儿童哲学理念”指引下,充分尊重儿童、倾听儿童、理解儿童,努力构建适宜的哲学探究活动。在一日生活中,幼儿通过动作、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幼儿哲思辩论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一个话题,组织幼儿开展论证和辩论,帮助幼儿学习运用一定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陆英 《南京史志》2023,(40):34-35
<正>一个孩子就是一颗种子,教育就是接纳、支持、陪伴,让教育成为最自然的事,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儿童种子观”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我园基于“儿童种子观”理念,开展幼儿定向活动增值性评价研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增值性评价更多地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个体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在一段时间内的进步、发展、成长、转化等情况。这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品质的形成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研究更有效,我园开展相关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5.
邹璐 《南京史志》2024,(5):50-51
<正>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他认为,“相较于理论知识来说,老师更应该要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其掌握学习的策略,老师要依据学来定教,以改变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固定角色,老师也可以是学习者,学生也可以成为教授者”。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因此,幼儿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开展游戏教学,能够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嫄 《南京史志》2023,(20):34-35
<正>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笔者所在园“历行”课程植根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切实从幼儿生活、幼儿需要出发,让幼儿在亲历、体验中获得素养发展。“历行”课程注重幼儿的亲身参与、实际体验,是根植于幼儿生活的亲历式课程。为了实现“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的教育追求,幼儿园开展基于安吉游戏精神的“历行”课程优化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世界的华侨给中国各种的支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关于这个专题的研究在战后很长的阶段里却没有展开,直至最近,在中国关于华侨支援抗战的研究,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华侨对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以下简称“工合”运动)的积极支持也得到充分的评价.“工合”运动,是为了重建被日本侵略毁灭的工业而产生的小规模合作社式的工业自救运动,也是公开宣称为在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下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运动.“工合”是由海伦·斯诺提出的构想,埃德加·斯诺加以宣传,路易·艾黎则积极推进展开形成.计划草案是由上海的实业界和文化界人士胡愈之、梁士纯、王艺生、王国秀、王立明、丁贵堂、徐新六、卢广绵等自发讨论协议而成,且向国民政府提出的.进而在1938年7月于汉口设立由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的“工合”协会.“工合”主张“难民抗战”,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周恩来的强烈支持;其运动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环,发挥了经济的机能作用;且由于得到海外广泛支援,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合”跨国共两地区,西北、西南、东南各省偏远内地急速组织发展,大量生产军需、民用品,成为抗战工业生产的有力的支柱之一.本文专门以华侨援助“工合”运动专门以华侨援助“工合”运动目的、实态、特征及其意义进行考察论述.  相似文献   

18.
孙卓丽 《南京史志》2022,(17):31-32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能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教师要让幼儿正确认识情绪、了解情绪、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对消极情绪进行调节。南非的《早期儿童发展服务纲要指南》中对于儿童情感的发展有三个关键词:我是(我自己有哪些特点)、我能(我可以做的事情)、我有(有哪些人可以提供帮助)。而大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和探索越加丰富与清晰,自我的评价与体验也更加客观和积极。他们能将自己的想象和情感融入笔触中,  相似文献   

19.
沈旦华 《南京史志》2023,(20):22-23
<正>笔者所在园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遵循“向着阳光生长”办园理念,以幼儿活动为载体,以课程推进为抓手,开展“活动月”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力求让培养目标“看得见”、让幼儿活动“有内涵”,助推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朱雪艳 《南京史志》2023,(26):50-51
<正>《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中提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睁大眼睛去观察,静下心来去聆听,带着问题去思考,依托幼儿表征,以“一对一倾听”为媒介,走进幼儿的世界,感受幼儿的感受,发现幼儿的发现,助力幼儿“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