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史记》人物传笔法“实录”、“塑造”,从人物传记角度出发,提出史志人物写作应立足史实,为传主设计语言,描绘心态;围绕传主性格,选择重大事件和活动,描写细节;以叙事为主,寓论其中。  相似文献   

2.
杨玉珍 《神州》2012,(21):92-9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大纲还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对文章的结构和节奏把握得更加准确;可以理清文章的层次,体会文章的主旨;可以丰富材料,锻炼语言能力.规范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3.
葛殿茹 《神州》2013,(31):174-174
初三化学复习教学课堂的效率的提升策略有多种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采取的措施具有针对性。文章从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以课本为基础、以联想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注重思考、帮助学生学会“巧”记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志书语言是志书内容的载体,影响着志书的质量,志书编纂人员需正确运用语言,特别是对志书语言中“准确严谨”与“模糊语言”、“朴素真实”与“生动形象”、“述而不议”与“点睛之议”、“文约”与“事丰”、“图文并茂”与“图从于文”等相对或相关的语言风格之间的关系更应谨慎把握。本文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院志》为例进行相关论述,从一定程度上对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建议,力图为志书语言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老舍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化巨星之一,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宝库。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语言的运用上追求俗白、清浅、结实有力、具有幽默化的风格,形成自己独特、充满魅力的语言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无愧于“幽默大师”的称号。本文试图从老舍先生的作品本身出发,老舍的生平经历出发,探寻其语言的幽默艺术的特点、表现方式和形成原因,解构这种语言幽默艺术背后的深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邵欣 《神州》2012,(15):168-168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最具个性化的作家是最具个性化语言的作家。把几部名著拆开后混杂在一起,我们从中拣拾几页,仅从语言方面便可以区分出是哪位作家的作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的载体。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优美生动,具有个性。中考作文发展等级也强调“有文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努力写有文采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李玉华 《南京史志》2022,(30):30-31
<正>幼儿园德育教育是关乎幼儿和幼儿园发展的大事。将德育教育融入幼儿园食育游戏,既能最大化提升食育游戏的效能,又能优化幼儿园教育理念。本文以大班食育游戏“创意桂花糕”为例,从嗅觉、味觉、视觉、触觉和知觉“五觉”出发,阐述幼儿食育游戏对推进德育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很多语法著作把“为了”分归介词、连词两类。其划界标准是:后跟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了”是介词;后跟非名词性词、词组,“为了”是连词严理由是:名词、名词性词组“没有表述作用,不能成为一个分句,所以,‘为了’在这里是介词”;非名词性词和词组“有表述作用,可以成为一个分句,所以‘为了’在这里是一个连接分句的连词,表目的”。o介连两属说影响颇大。也有不少语法著作并不赞同这一说法,而将“为了”归人介词一类。然而他们似乎也都仅仅只是把它当作一种不同观点来对待,很少有人从语言的实际出发,对介连两属说之是否能够…  相似文献   

9.
《福建史志》2010,(4):49-49
好文章要有文采。文采主要通过文章的语言表现出来.因此,写文章要讲究“提炼文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等,都是古代文人学士锤炼语言的真实写照。以下两则故事说的也是古人对锤炼语言的执着。  相似文献   

10.
张磊 《民族译丛》2006,(3):67-72
柄谷行人的《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作为后现代批评语境中检视民族现代性进程的文本表述,主要围绕“语音中心主义”展开。从索绪尔语言学的德里达主义批判出发,柄谷创造性地拆解了语音中心主义的逻各斯传统,在“书面语”与“口语”、“外部的”与“内部的”、“外在化”与“内在化”、“历史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意识形态机能”与“自律体系”的二元并置中,以语言民族主义的系谱学考察,打破不证自明的日本现代民族国家想像,完成日本现代民族主义精神结构的深层文化探析。  相似文献   

11.
本对首届修志过程中提出的“志法”六个面进行探讨:对“述而不作”的理解不能绝对化、片面化;要大力加强有关化的记述,特别要重视记述人的活动;对于志书中常见的交叉重复应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精练字,前提和核心是加深对记述对象的认识,然后锤炼语言;适当运用模糊语言;考虑资料的全面性,同时注意保密性。  相似文献   

12.
郭杰 《南京史志》2023,(18):52-55
<正>郑振铎的《猫》文质兼美,初读平淡似水,重读多遍,方觉意味深长。前人对《猫》的研究多集中在文章的主旨、体裁、形象等方面,少有对文本语言的分析。笔者运用教材“二次开放”的理念,揭开郑振铎文字质朴、直率的面纱,显出平淡琐事和脉脉温情中的哀愁,并为语言运用提供支架,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华东师范大学俞红珍认为:“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黄嫄 《南京史志》2023,(20):34-35
<正>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笔者所在园“历行”课程植根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切实从幼儿生活、幼儿需要出发,让幼儿在亲历、体验中获得素养发展。“历行”课程注重幼儿的亲身参与、实际体验,是根植于幼儿生活的亲历式课程。为了实现“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的教育追求,幼儿园开展基于安吉游戏精神的“历行”课程优化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省级年鉴编纂工作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从三个基本问题的分析入手解析了提升年鉴工作水平的路径。关于年鉴定位问题,文章从两个方面解读:功能定位和读者定位。从功能角度说,地方综合年鉴应从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出发,立足于客观、准确记载史实、全面提供基本信息;从读者角度讲,省级综合年鉴的读者主要是本行政区域内参与公共管理的各级领导、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以及想要了解本省地情的科研、情报人员。关于内容选取问题,笔者提出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安排内容、记述史实,同时注重突出特色。关于编纂水平问题,文章认为,保障和提高年鉴编纂水平要着重解决好“众手成书”带来的问题,此外,也要处理好规范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研究了君特·格拉斯作品中“丑男”的美学价值。本文首先从君特·格拉斯作品作品中的“丑男”形象出发,结合文献资料深入研究了其“丑男”形象中所想表达的原罪,分析了其“丑男”形象中所展现的人物形态。其次,文章在上述基础上对作品中的“丑男”进行反思,以“丑”审美,独辟蹊径,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价值。本文对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羊、青羊、黄羊镜铭新考刘航宁在汉末、三国和两晋时期的某些铜镜上,有“三羊作镜”、“青羊作镜”、“黄羊作镜”的铭文,也就是人们称谓的“三羊镜”、“青羊镜”、“黄羊镜”。这些镜铭究为何意?有人认为是人名或商号;有人从“三羊作镜”的铭辞出发,认为“羊”通...  相似文献   

17.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海洋强国”,到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党中央为我国海洋事业确定了发展方向和目标。“海权”由此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这句“海权名言”一时间在各种文章中被广泛引用,但这句话到底谁说的?各种引经据典,至今说法不一。本文从西方文献原典出发,沿着时间顺序,从“地米斯托克利说……”、“伯里克利说……”、“伪色诺芬说……”、“西塞罗说……”、“丘吉尔说……”、“莱利说……”穿过诸多谬传,推演一次“海权名言”的由来,以及由此引发的英格兰航海家莱利“海权宣言”的诞生,或有助于我们厘清海权思想的萌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8.
秦海燕 《南京史志》2023,(35):34-3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习作教学应当从言语交际的实际出发,为言语的交际需要服务。积极主动为儿童创设真实情境,关联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当今.很多市县的领导或有识之士觉察到历史名人可以产生“名人效应”.从发展地方经济、文化、旅游等事业和提升地名知名度出发,争名人故里.争名人年龄,争名人生活圈,争扬名人生平业绩.争颂名人对社会的贡献等等。在“争名人”的过程中.对一些曾跨市跨省工作生活的历史名人.这个地方说此人是我市我县我镇我村的人.那个地方也这么说。  相似文献   

20.
高文新 《旅游纵览》2022,(24):137-141
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赛道,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首先从国内文旅融合背景出发,简要阐述国内外文旅融合信息化发展现状。其次,从自然遗产、人文遗产、民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命文化、演艺、现代新兴旅游、乡村旅游等方面介绍甘肃文旅融合发展的资源优势。再次,从“一部手机游甘肃”“甘肃文旅大数据中心”等方面介绍甘肃文旅融合信息化发展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在未来以科技赋能,持续提升甘肃文旅行业科技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