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侗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她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品格,深为广大侗族观众喜闻乐见。侗戏除普及干我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村寨之外,在与黔东南濒临的桂北、湘西的侗族地区亦有流传。解放前,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有关洞戏的史料只见诸口碑,而且在不同的侗族地区的口碑材料亦多有差异。好在大家已公认《李旦凤姣》‘是侗戏历史上第一个剧本”“,而且这出戏是从汉族故事改编而来。这样为找们的考察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线索,据此我们就有可能在不同口碑材料中对侗戏的起源、侗戏的创始人这些有关们戏的重大问…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水秀丽,人杰地灵,是著名的“民族歌舞的海洋”。居住在那里的侗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戏曲——侗戏。侗族,是古代僚人的一支,很早就在黔、湘、桂三省交界处定居下来,所谓“散处于牂牁、潕溪之界”。他们过去原来没有戏曲,由于171年前出了个侗戏师,从此便有了新的一页历史。这个侗戏的创始人,就是黔东南州黎平县腊洞村的歌师吴文彩,人称“疯颠戏祖”。提起这“疯颠戏祖”的来由,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侗戏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多流行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湖南省的通道,广西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县的侗族村寨。一、侗戏的起源与流传侗戏最早流传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唐朝以前,侗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就产生了与其社会关系相适应的文艺形式:“耶”(即在祭把和重大喜庆活动时用的歌舞),“嘎”(歌)、“垒”(念词)和“碾”(传说)。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侗文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在此以前,侗族没有文字。正象马克思谈及日尔曼人那样,侗族人“古代的歌谣是他们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第234页)。在这个意义上讲,侗族古歌(或曰史诗)《侗族祖先哪里来》在研究侗族史和侗族文化上,就十分值得注意了。侗族史诗创造了许多艺术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我们了解到侗族人民对人类起源的古老的看法,了解到侗族繁衍、祖先迁徙、习俗沿革的原始情况,了解到侗族古老的想象力。雷  相似文献   

5.
正qián jù黔剧黔剧是流行于贵州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由流传在贵州的曲艺扬琴(又名"文琴"、"贵州弹词")于1953年演变发展而成的,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分布地:贵阳、毕节、遵义、安顺、黔西南等dòng xì侗戏侗戏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在侗族民间说唱艺术"嘎锦"(叙事歌)和"嘎琵琶"(琵琶歌)基础上,接受汉族的戏曲影响而形成。  相似文献   

6.
黎平     
《文史天地》2010,(4):98-98
黎平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居住着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总人口52万人,其中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浓郁的民族文化与长征红色文化和悠久的名胜人文文化交相辉映,从而造就了魅力无限的侗乡——黎平。  相似文献   

7.
侗族居住黔湘桂三省区和湖北恩施一部分地区,人口一百六十多万。侗族语言是属汉藏语系壮侗水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侗乡是一个颇具古俗古风的礼让文明之乡。较少于山民们那种粗扩、强悍的性格,而较多的是具有水边居民们的清秀、聪颖。机智、富于幽默和生活情趣。是一个善于装饰生活和艺术创造的民族。侗乡鼓楼,堪称世界造型艺苑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当你站在鼓楼边瞻仰时,这个侗族人民的空间语言,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不尽的情思。一、鼓楼与侗寨侗族世居向阳开阔,林木葱宠,波光数数,风景秀媚的水边山寨。高耸入云的鼓楼,飞阁重叠…  相似文献   

8.
侗戏是本民族说唱传统与汉戏融合的艺术结晶;其发展历程也体现出汉侗文化的互动与交融;侗戏表演对于侗族社会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族际交往、深化代际交往和强化寨际交往等方面。在全球化语境中,侗戏应该积极展开与外界的沟通与对话,凸显民族艺术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疆人文地理》2011,(4):124-129
《江格尔》是一部表现和歌颂圣主江格尔及其勇士集团英雄事迹的长篇史诗,是蒙古民族传统史诗中的宏篇巨著,与《蒙古秘史》、《蒙古格斯尔》一同被誉为"蒙古古代文学的三个高峰",也被称作"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是口承史诗和"活态史诗",虽然没有像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那样早就定型于书面,闻名世界,誉满古今,但是究其本质并不逊色。  相似文献   

10.
正黔剧优秀剧目《秦娘美》,是黔剧创作组根据梁少华、梁耀庭的侗戏本《珠郎娘美》改编的,是一出凄美的侗族爱情故事剧。1959年,该剧由贵阳市黔剧团首演。当年为体验生活,剧组曾到珠郎娘美的家乡黔东南榕江县车江体验生活,白天,我们与侗族青年在一起劳动生活,体验侗族社会生活,如学习侗族姑娘走路、纺织等,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善良、朴实、勤劳勇敢的可贵精神。晚上,我们点着汽灯排戏,历时20余天。戏  相似文献   

11.
美丽富饶的黔东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苗岭山脉东部,处于贵州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邻湖南省,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毗本省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北与遵义、铜仁地区接壤。全州总面积3030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一十七点二,居各地州市占总面积的第二位。黔东南州居住着25个民族。。黎平、锦屏是祖国侗族的发源地之一,历代史书称侗族为主人,土著民族。解放后,从其地发现旧石器和新时器遗物.证实为侗民族先人所制。从古代起,苗族就迁入今黔东南,与侗…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运用莫斯在《礼物》中提出的"总体呈献体系"对至今在侗区广泛流传的"月也"习俗进行文化解读。"月也"作为侗族传统的社交活动,具有"总体呈献"的三个特点,是一种"总体呈献体系"。它在社会层面反映了侗族传统社会以血缘、亲缘、地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在经济层面表现出侗族浓郁的稻作经济文化;在宗教上,反映了侗族宗教信仰中的萨崇拜;在文化心理层面,体现了侗族人民平和友善、热情好客、集体娱乐的社交方式。  相似文献   

13.
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译为《英雄国》),以其丰富的内容、鲜明的民族特色列为世界著名史诗之一;而我国苗族的史诗《苗族古歌》完全可以与之媲美。今试作一比较研究。 (一) 地处北欧的芬兰和位于亚洲东部的中国,相距万里之遥。在遥远的波罗的海岸产生了不朽的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以下简称《卡》),在中国的云贵高原产生了伟大的《苗族古歌》。它们是两个民族古老而优美的乐章。据史籍记载: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芬兰境内很早就分布着芬兰人的部落,以游牧为生的萨阿姆族人也融合其中。纪元后不久,在芬兰西南部形成了芬兰苏奥米部落,瓦纳扬谢尔克湖  相似文献   

14.
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是侗族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侗族风俗习惯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构成了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侗族地域集中,语言相同,但因内部支系不同,表现在服饰上却呈现出多姿多彩、别具一格。本文试图通过对侗族服饰的分委、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识等方面的探讨,以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一、侗族服饰的分类侗族服饰,多用自种的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为衣料,细布、绸缎多做盛装配饰。喜着青、紫。黑、蓝、白、浅蓝等色,不分季节与场会穿用。主要分男子服饰、妇女服饰。儿童童…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英雄史诗与《玛纳斯》同是西北突厥语族民族英雄史诗,尽管它们各具特点,但在叙事结构上存在许多相同之处。本文以哈萨克英雄史诗《英雄哈姆巴尔》、《英雄霍布兰德》、《英雄塔尔根》与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第一部《玛纳斯》为主要研究对象,试找出两部民族英雄史诗在叙事结构上的相似性,借以说明民族史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在不同民族中往往有着极为相似的表现,在历史上渊源甚深的民族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藏族史传文学三部曲在藏族文学史上有三部史传文学值得一读,这就是《米拉日巴传》、《嘎旦嘉措传》和《夏格哇传》,这三部传记文学都有大量佛家道歌附录其后,它们传记加道歌的体裁,深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影响遍及藏族地区。谢住发表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  相似文献   

17.
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各族人民群众,推倒了“四人帮”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种种诬蔑,给民族民间文学作品恢复了名誉,给民间歌手民间艺人落实了政策,重新逐步开始了民族民间文学的发掘整理工作。我社从一九七八年起,把过去出版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相继重版,并陆续出版一批新的作品。重版书有: 《创世纪》(纳西族史诗) 《梅葛》(彝族史诗) 《阿细的先基》(彝族史诗) 《阿诗玛》(撒尼叙事诗) 《线秀》(傣族叙事诗) 《苏文纳和他的儿子》(傣族叙事诗) 《松帕敏和嘎西娜》(傣族叙事诗) 《葫芦信》(傣族叙事诗) 《娥并与桑洛》(傣族叙事诗) 《玉龙第三国》(纳西族叙事诗) 《逃婚调·重逢调·生产调》(傈傈族长诗)  相似文献   

18.
在浩若烟海,奇葩争艳的彝族文学百花园中,流传着一部脍炙人口的英雄史诗。由于地域的不同,方言的差异,致使源于同一母体的史诗,出现了不同的称谓:在金沙江两岸、大小凉山幅员广阔的彝族地区,史诗被称为《英雄支格阿龙》,又名《支呷阿鲁》,在贵州水西古“罗甸王国”的世袭领地上,广大彝族人民则以《支刮阿鲁》来命名;而在乌蒙、哀牢两大山系的彝家山寨中,史诗又以《阿鲁举热》的名称广为流传。由于以《英雄支格阿龙》为名的英雄史诗流传地区  相似文献   

19.
西方以荷马史诗为范例建构起来的"英雄史诗"观念有两个要素,一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战争,一是凭勇敢获得财富和荣誉。"英雄史诗"只是解读《亚鲁王》的一个维度,而不能囊括其作为口头史诗的本质特征。在苗族丧葬仪式上面对亡灵展演的史诗《亚鲁王》是一种活在民间仪式中的文学,它以仪式展演为主要生存形态,以口耳相传为主要传播方式,具有鲜明的活态性。  相似文献   

20.
胡适先生在研究"箭垛式人物"时,指出传说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变迁,从而使"李宸妃""三侠""五鼠"等次要人物喧宾夺主,成为"李宸妃的传说"与"五鼠闹东京的神话"中的主要人物,并在传说中发生了人物形象的堆积效应。彝族史诗"支嘎阿鲁"中,也出现了三种次要人物的不同的堆积效应,并分别在不同层面反衬着阿鲁的核心人物形象,这与阿鲁自身的多元人物形象、多重身份和功绩以及史诗的不同版本关系密切,由此产生了反衬核心人物的积极效果。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史诗中的次要人物的堆积效应未能继续发展下去,未能产生类似于《狸猫换太子》、《三侠五义》等等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