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蔡畅,1900年生于湖南农村,1990年逝于北京。漫长的90年里,她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成长为一个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中国妇女运动领袖,见证了中国跌宕起伏的20世纪。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历程的参与者,她并没有留下多少"传奇"的故事。但蔡畅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贞不渝、平易近人的作风,以及甘为人民公仆的本色,使她不仅获得"功高德厚"这样堪称完美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军事印章,不仅可以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而且也见证了社会的军事史和战争史。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了数百枚军事印章,这些印章不仅从各个方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历史,而且它们在使用、流传和收藏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蜿蜒曲折,清澈而宁静的乌斯浑河,日夜静静的流淌着。她不仅养育了两岸的世代儿女,也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娟娟的细流好像在不断的向人们诉说着,昨天发生这里的故事。在她流经的黑龙江省林口县奎山乡马鞍山村蚕厂东侧,约1000米山坡上的耕地中,坐标:北纬45°17′09″、东经130°22′07″,海拔高度308米,就埋藏着一个全家抗日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4.
陈涛 《黑龙江史志》2008,(14):91-92
语言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见证五千年文明史的汉字就是如此,她代表着特殊的中华文化。特殊的历史与办学背景使得中国的基督教学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轻视了中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削弱了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年代,必然会遭到国人的批判。有鉴于此,针对基督教学校的国文教学问题,中国基督教协会以及基督教教育界等各方都在自己的特定领域内关注着它,并提出了种种国文改良方案的。  相似文献   

5.
广东顺德龙江镇的贞女桥,原名老女桥,传说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明清时期,地方仕宦出于教化需要,不断发掘有关吴妙静的传说故事,在其建造的桥上竖立了"贞女遗芳"牌坊,将其塑造为节孝双全的女性形象,成为地方社会重要的文化资源。广东仕宦对其形象进行塑造的目的是借此在地方推行王朝教化,强化人们对王朝统治的认同感,从而将地方文化逐步整合到统一的中国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6.
董巧稚  陈梦宁 《旅游纵览》2022,(23):122-125
红色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价值指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苏省宿迁市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见证地之一,这片热土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本文将分析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有效开发和保护这些红色历史遗迹、传承其革命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坐落在广州黄埔区长洲岛上的“柯拜船坞”人称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第一代产业工人诞生地。作为中国第一个石质船坞,已经历了140多年的风雨侵蚀。柯拜船坞诞生于大清帝国的国门被打开的那段如晦的岁月,她多舛的命运也见证了五千年的封建帝制文化与商业资本体制文化之间曲折复杂的交汇与碰撞,同时本身也成了这段历史的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符号注脚。如今,这里仍然是一个造船企业——黄埔船厂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8.
正票据,是凝聚在方寸之间的故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中国的经济社会制度在慢慢变迁,而票据则忠实地反映了那些远去时代的人们与故事。早在先秦以前,中国的信用票据就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其后票据历经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演化与发展,在中国蜿蜒的历史长河中,由单种类型逐步变成了各式各样、成百上千。它们既在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又成就了一部中国的实物信史。  相似文献   

9.
商阳子 《东南文化》2023,(1):182-189
博物馆举办文物出境展览是实现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方式之一。经过多年探寻,我国通过文物出境展览持续地提升中国文物和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国文物出境展览经历了从“初探期”到“探索期”再到“磨合期”三个阶段。当下,文物出境展览不能仅局限于文物展出的效果与形式,应逐步掌握展览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尤其在文物阐释方面,应鼓励和支持更多熟悉中国文化的策展人参与,提高“中国声音”在展览中的声量,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削弱多元文化带来的偏见,把讲好中国故事和办好文物出境展览更好地结合起来。因此,21世纪的文物出境展览应该从“让世界认识中国文物”迈入“让中国文物融入全球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一个叫夏华斯的耶鲁女孩来中国寻找亲生父母。她见了44个家庭,但无一成功。在那44个故事里,她读懂了中国,养母玛格丽特读懂了她,一些多年来为遗弃女儿而心存不安的人们,也得到各自内心的宽慰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吕后把持朝政,大肆培养吕氏势力。 吕后死后,她所培植起来的吕氏外戚试图以武力夺取天下,史称“诸吕之乱”,终被平定。在平乱中,太尉周勃功勋卓著,顷刻间成为朝廷内外的大红人,而作为主谋者之一的右丞相陈平,此时却黯然失色。文帝新位,一朝天子一朝臣。陈平十分知趣,知道自己作为老臣应该让位于周勃,于是称病不朝。  相似文献   

12.
商品信息     
《华夏人文地理》2004,(8):146-146
佳能DV见证环保实录 6月30日,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联合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共同举办“用佳能DV寻找绿色世界,重返《可可西里》”的电影活动,此次在宣传电影《可可西里》的同时,向大众宣扬正确的DV文化,唤起大众对于身处各种形态环境的关注。《可可西里》通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这个故事,讲述人在绝境中的挣扎,人从自然中获得的力量,并用这种力量来拯救濒临灭亡的藏羚羊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Tusi Sites土司遗址见证中国西南族群的土司政权统治与文化融合类别:文化遗产标准:(ii)(iii)土司遗址的老司城、唐崖和海龙囤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土司政权统治的证明,尤其见证了土司制度这一来源于中国早期少数民族管理体系繁荣于元明时期的治理模式,清晰地展现了中国西南地区地方民族文化与中央政权所倡导的国家认同之间的价值融合。  相似文献   

14.
刘积顺 《中国土族》2010,(Z1):65-66
在风景如画的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西侧,百鸟朝凤之地黄柏垭山脚下,坐落着藏传佛教古刹———广惠寺。梵音佛号,暮鼓晨钟,见证着大通地区民族宗教文化发展盛衰的历史沧桑,诉说着凄美动人的历史故事。大通是藏传佛教兴盛之地。  相似文献   

15.
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礼拜活动的重要场所,阿拉伯国家的清真寺为典型的穹顶式建筑,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清真寺建筑在发展中逐步吸收了汉族建筑的特点,表现为两种建筑艺术的融合,从而创造了特有的建筑型制,这种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在明清西安清真寺中表现的十分明显。这些遍布中国的清真寺,丰富了世界建筑文化的内容,它们是历代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外人民长期友好交往的见证,理应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悉心保护。  相似文献   

16.
刘锦屏 《旅游纵览》2013,(7):290-291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进、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见证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对当今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闯关东"与东北区域语言文字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至民国,华北人民"闯关东"的移民潮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它对东北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大量汉族移民的进入,最终造成了东北地区的语言由以满语为主向以汉语为主的转变.在满族逐步放弃了自己的语言而改说汉语的同时,满语的文化走向并没有消失,满语对汉语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和广泛的,这使得满语原来以民族为主的文化特征转化成以地域为主的文化特征.这一文化迁移现象既是汉族传统文化被异化的表征,也是满汉民族互相融合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青花瓷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她"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一层薄薄的透明釉就像秋水剪瞳,静静地凝望着这世间。万物旨会老,可是青花瓷历经千年却如刚刚出炉一样,干净、淡雅;她把我国的水墨画艺术融入自身,处处流露出她的卓尔不群;她内容丰富,飞鸟走兽、亭台楼阁、花草人物、故事传奇旨可入画;她手法多样,工笔、写意旨能出彩。在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园从习得新知——经验重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青花艺术园本课程"的构建。根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讲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故事。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而又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潮汕宗族创祖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从宗族叙事的角度出发,溯源寻根,收集各种潮汕创祖故事,通过归类分析探究其文化意蕴,促进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世界遗产》2014,(1):56-57
瓷器在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中国文明与文化的象征意义。浙江青瓷是中国青瓷的中心烧造区,汇总了各窑系的生产技术,其悠久的烧造历史、庞大的遗存规模为中国发明并传承至今的制瓷传统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